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青云谱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时间:2023-05-22 13:56:01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十一五”工作简要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奋起直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云谱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青云谱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十一五”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奋起直追、进位赶超的五年,更是我区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全区发展实现“上台阶、谋跨越”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性地谋划发展,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既定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是全区发展跻身“经济大区”的五年

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6.62倍,年均增长50.1%,实现了四年翻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2.9倍,年均增长31.5%,实现了三年翻番;财政总收入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年均增长2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6%,两项指标均实现了四年翻番;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增长1.22倍,年均增长17.4%;实际利用内资预计增长1.33倍,年均增长18.5%;出口创汇预计增长9.7倍,年均增长60.6%;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年均增长12.4%,按同比口径测算,如期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至“十一五”期末,全区经济总量有望跻身全省前10名,财政总收入位于全省前20名。

——开放型经济连创佳绩。“十一五”期间,累计参与省、市各类招商活动130余场(次),自主组织招商活动50余场(次),派出小分队300余次分赴各地招商,累计引进产业项目80余个。先后荣获了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区)”和“利用外资先进县(区)”荣誉称号,两项工作首次进入全省“十强”,同时入选“全省‘十佳’投资环境县(区)”。

——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全区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措施,完善了重点项目领导挂点、协调调度、督查问效、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五年来,共实施各类重点项目建设370余个,累计总投资达450亿元,年均增长50%,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授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区)”,全区呈现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生动景象。

——都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一五”期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累计实现增加值30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7亿元,利税146亿元,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3010”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江铃V348全顺系列车生产线改造项目已竣工投产;总投资11亿元的洪都“3010”工程前期已完成投资1.4亿元;总投资13亿元的南昌印钞公司二期改造工程前期已完成投资1.8亿元。此外,投资1.2亿元的阳光乳业升级改造工程已竣工投产。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以航空制造、汽车制造、特种印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预计累计达到204.8亿元。其中,201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5亿元,占当年服务业增加值的80%,占GDP26%,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步形成。全区服务外包企业达20家,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数量居全市县区之首。

(二)“十一五”期间,是建设生态宜居“新型城区”的五年

——科学规划,全面拉开城区发展框架。“十一五”期间,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启动了全区43.17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并邀请了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公司和专家团队编制了新昌南城控规、象湖东岸及商贸中心区域控规、玉带河及儿童公园周边区域控规、岱山地区控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控规、前万片区控规等规划,全区控规覆盖率超过了70%。同时,组织编制了全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划方案等专项规划,填补了我区没有专项产业规划的空白。

——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五年来,累计投入约9亿元资金用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4轮“百路大会战”工程,对三店西路等40余条道路进行了综合改造;配合实施了玉带河南支综合改造、五干一分渠、昌南大道拓宽改造、京九铁路高架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区管道路总长度从“十五”期末的28.1公里增加到56.7公里,道路总面积和人均道路面积实现了翻番,居民出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人为本,积极创优人居生活环境。“十一五”期间,完成了13个休闲绿地广场建设,对主要干道、重要地段、公共休闲场所,以及临街建筑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大力推进了全区11个集贸市场升级改造,成立了为民集市管理公司,有效地提升了集贸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了“一大四小”工程,积极推进“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3.7%,增加了15.6%,人均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增加了94.8%,我区被批准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生态城区”,青云谱镇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创新机制,推进城区科学长效管理。在全市率先推行城市长效管理,通过建章立制,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全区城市管理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突击管理向常态管理、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的转变,城市管理工作始终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荣获“全省文明城区”称号,在全市城市管理中赢得了“远看杭州、近学青云谱”的美誉。

(三)“十一五”期间,是统筹发展构建“和谐城区”的五年

——教科文卫体事业长足发展。五年来,投入约4亿元,新建、扩建了青云谱实验学校、象湖实验学校、三店小学等学校,新增校园面积约8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约4.43万平方米,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382名教师,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累计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750万元,推动了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辖区企业获得了2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入选“江西七大最美景观”;打响了“象湖之春”社区文化艺术节、景区新春庙会、象湖龙舟赛、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等特色文化品牌。荣获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顺利完成了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了区卫生监督和疾控大楼建设,全区4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全部达标,荣获了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县(区)称号,强化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全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荣获了“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称号,2009年度被省政府授于“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区)”。

——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夯实。各街办、镇全部建立了标准化便民惠民服务中心,54个社区全部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形成了街办、镇、社区上下联动的为民服务网络;6个司法所建设全部完成,荣获了20062008年度“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县区”称号;开展了区直部门与社区“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五年来,各部门累计为社区投入约30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社区干部“上升通道”,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全区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和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先后四次作为全国、全省现场会参观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岱山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包家花园社区、洪鹰社区被评为“全国敬老示范社区”,三家店社区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象湖园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谷市街社区被评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前万村被评为“全国敬老示范村”,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

——各项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了街道财政体制改革。搭建了融资平台,成立了昌南城投公司,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共融资和盘活资产约5.5亿元;建立了区属企业资产经营平台,成立了青云谱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构建了中小企业担保平台,成立了昌南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5家担保公司,累计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了1.57亿元的融资服务。顺利完成了江西压力锅厂、青云商城、试剂化工厂等12家国有(集体)企业和青云谱农场的改革任务。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成立了资产管理与投资评审中心,对工程投资实行全程监控,五年来,共审核工程476项,累计核减金额1.5亿元,核减率达20.3%。积极开展“阳光驿道”服务企业活动,为区内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00余项,构建了良好的政企关系。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8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101%;“4050”等困难人员再就业5684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187%;累计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5552万元,惠及各类创业人员3630人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2009119日的头条对我区派送“就业大礼包”活动进行了报道。全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累计征缴养老保险金6530万元,比“十五”期间增长93%,全区纯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6万人,纯居民参保率达90%以上,荣获了“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县(区)”称号。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了免费婚检。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五年来,累计发放低保金8600万元,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试点工作,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区)”称号。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区工作实现了“七连冠”;成立了区慈善总会和区慈善义工协会;完成了象湖、三店、熊坊等一批农民公寓建设,全省经济适用房销售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区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接访、领导挂点下访、重点项目与信访稳定捆绑等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监管五大体系;着力推进法制政府建设,提升了全区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的丰收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主动策应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市“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围绕“文化发展示范区、城市繁荣副中心”的发展定位,继续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和重大项目带动核心战略,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面完成了区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一)聚焦发展、注重质量,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区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60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3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69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42%;实际利用内资预计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12.06%;出口创汇预计完成2.46亿美元,同比增长52.54%;财政总收入继2005年、2007年连续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后,2010年突破10亿元大关,完成11.37亿元,同比增长2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完成3.32亿元,同比增长22.2%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继续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在理顺全区重点项目片区与街办、镇(园)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出台了《青云谱区重点项目督查长效考评方案》,坚持每周一晚上召开全区重点项目调度会议,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报批新增建设用地765亩,出让土地459亩。年初确定的投资总额约186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得到有力推进,其中15个项目列入了全市百大重点项目。目前全区百大重点项目中正在招商的项目有13个;正在办理报批、报建手续的项目有31个;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有37个;已完工、投产、开业的项目有19个,着力培植了一批税源项目。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先后组织参加了 “2010年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 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 11场省、市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组织小分队外出招商115批次,成功举办了2010年青云谱区产业招商推介会、青云谱区现代服务业对接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国际商用电器、德国欧华商贸集团、华润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来我区考察洽谈重大项目,全年共完成12个项目签约,实现合同内资金额约27.9亿元、合同外资金额约9400万美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都市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江铃集团销售额突破200亿元,达到270亿元,南昌印钞公司二期主体工程提前一个月封顶。着力提升传统商贸业,拓展现代服务业,我区成为全省唯一聚集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三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城区。总投资额21亿元的南昌服务外包与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南昌科技服务外包产业园、江西天道科技工程设计服务外包产业园等5家服务外包企业正式落户我区。预计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54.4亿元,同比增长15%。农业产业化发展创出新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4 : 65.6 : 34

(二)建管并重、注重长效,城区品位迈上新台阶

——城市规划不断调整完善。按照“特色意识、精品意识、生态意识、超前意识、群众意识”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编制了全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协助市规划部门完成了城南片区、岱山地区和象湖东岸区域控规,洪都地区控规已经启动。

——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改造面积达 52万平方米的7个低洼危旧房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下尧村城中村改造已经开工建设。先后开展了 “店面容貌集中整治月”活动、“奋战200天、迎接中博会”综合整治活动。完成了6个节点的房屋立面综合改造、15个点位的拆迁还绿、6条主干道的店招店容整治和南苑、昌南高架桥两个停车场建设。市场二路、青山湖南大道二期、二七南路延伸工程有序推进。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组织实施了“一大四小”工程,在全区范围大力开展了“道路广场造绿、园区厂区扩绿、临街拆墙透绿、街巷节点插绿、社区庭院增绿、村村户户参绿”的普绿行动,对广州路、航空路、南莲路、市场东路进行了道路绿化样板打造;对包家花园、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等10个广场(公园)共250万平方米的公共休闲场所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在全市城区中率先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江联社区、江耐南院等5个小区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9个新农村建设点全面完成。

——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成立了区城管委,形成了“大城管”管理格局;搭建了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数字城管”平台;修改完善了全区城市管理分层、分级定位监管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奖惩办法,出台了“六小”、集贸市场、市容市貌、公园、休闲广场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完成了洪都生活区市容环卫管理和省、市国有改制企业生活区社会事务接管工作。全区城市管理工作继去年“四连冠”之后,2010年继续保持了四个季度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三)统筹发展、注重民生,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0年,安排了3.22亿元资金用于落实民生工程,约占全区财政支出的51%,年初制定的“十大民生工程”60件实事全部完成。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坚持把就业再就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全区新增就业人员11198人,安置“4050”等困难人员再就业802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26人,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937万元。

——社会保险广泛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网络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居(村)民看病报销实现了“一卡通”。2010年共发放养老金3667万元,工伤、失业保险实现了区属单位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5955人,全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17863人,参合率达96.17%,大集体未参保职工社会补助稳步推进,返城未安置知青社会保险正在全面铺开,全区社会保险体系日益完善。

——社会救助落实到位。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2114.7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 59.1万元;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对679人实施了医疗救助,救助金额达310.24万元。积极抓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投资210万元新建了徐家坊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新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住房保障得到改善。积极推进廉租房建设,2009年度404套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已经竣工。启动了2009年度新增廉租住房、2010年度廉租住房项目建设。2010年,有327户廉租房家庭享受了租金补贴,有395户享受了实物配租,为10户廉租房中签家庭办理了换房手续。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大力实施“塑造教育品牌,打造教育强区”战略,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荣获了“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区)”称号。投入3160万元,为所有区属学校高标准配备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及图书,为22所学校新建和维修了塑胶跑道,扩建校舍2395平方米,加强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为区属24所学校配备了专业保安及监控设备,投入6500余万元重点打造的青云谱实验学校已投入使用。

——计生卫生工作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上下功夫,落实利益导向政策,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全区人口出生率为7.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1‰,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6.79%。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六小”行业卫生合格率达到90%以上,定期开展食品质量检测,不合格食品下架率达到100%。徐坊街道、京山街道、岱山街道三个新增中央投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已经完工,洪都街道、三店街道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启动建设。

——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暨长篇历史小说《八大山人》首发仪式、第三届“象湖之春”社区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高规格、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全力支持了八大山人真迹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普查工作初见成效。“梅湖墨香特色书画展览”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项目类奖。为全区社区、村放电影244场、送戏4场,自办文体活动8场,为农家书屋送书籍1万余册,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9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社会维稳扎实推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排查工作,对全区高危行业、安全隐患单位加强督查整改。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工作在全市取得了“四连冠”,连续两年被省综治委命名为“平安区”。坚持做好每周信访接待日及区政府领导信访值班工作,形成了“1+5”信访工作模式,拓宽了群众信访渠道,加大了信访调处力度,切实做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加固,2010年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示范县(区)”,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四)提升效能、注重服务,政府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继续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顺利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年共受理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6件,对全区22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精简了64项,精简率达37%;加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力度,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66件代表建议、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120件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完毕,代表、委员满意率达100%;顺利完成了区饮食服务公司、新溪桥百货商场、青云商城等非工口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了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和公示制度,推进政府工作公开、透明,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公开信息1万余条。全年政府采购节约资金162万元,节约率达12.8%。同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法制、审计、监察、物价、民族、宗教、侨务、人防、双拥、兵役、档案、协税护税、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迈上了新的台阶。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10年的工作,深感成绩来之不易。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青云谱区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届班子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驻区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朋友们、同志们,向所有来青云谱区的投资者和劳动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城市功能、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政府机关职能转变还需加大力度。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今后五年构想

今后五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台阶、再谋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从外部宏观环境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全国经济工作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市“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全面启动,为我区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文化和生态品牌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从区内条件看,经过“十一五”时期持续、健康、快速的跨越式发展,全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民生事业统筹发展,为“十二五”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十二五”总体构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策应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市“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实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再上台阶、再谋跨越”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和重点项目带动核心战略,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民生事业,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文化发展示范区、城市繁荣副中心”。

(二)“十二五”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5亿元,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07亿元,年均增长8%;财政总收入达到27.13亿元,年均增长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7.92亿元,年均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2 亿元,年均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1亿美元,年均增长10%;实际利用内资达到19.54亿元,年均增长8%;出口创汇达到4.95亿美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1.74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11735元,年均增长8%

(三)“十二五”主要举措

——始终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的根本要求,推进全区发展“再上台阶、再谋跨越”。巩固和扩大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着力发展税源经济,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始终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主攻方向,推进全区发展“再上台阶、再谋跨越”。进一步调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改造提升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实现全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

——始终坚持把塑造文化品牌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特色,推进全区发展“再上台阶、再谋跨越”。以建设“文化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不断扩大“八大山人”这一世界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以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为载体,加快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区的支柱性产业。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始终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强大动力,推进全区发展“再上台阶、再谋跨越”。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作用,建立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创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

——始终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十二五”期间的最终目标,推进全区发展“再上台阶、再谋跨越”。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2011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积极策应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市“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文化发展示范区、城市繁荣副中心”的发展定位,继续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和重点项目带动核心战略,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民生社会事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再上台阶、再谋跨越”,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力争 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力争10%

财政总收入增长19%,力争2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力争21%

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力争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力争27%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力争13%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6%,力争18%

出口创汇增长15%,力争20%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力争1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2‰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全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增强经济实力上再谋新跨越

——突出打造核心商贸圈,着力建设动感都会昌南城。按照“动感都会昌南城”的定位,强力推进以法国家乐福国际购物中心为核心,占地约400亩的区域商贸中心建设。抓好该区域内世纪·麦迪逊花园广场、富庭苑国际酒店、巨成广场、百货大楼京山广场等4个总投资近18亿元的重大项目,打造集商务、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区域商贸中心,塑造现代商贸繁荣形象。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市场物流业发展。扎实推进昌南工业园特色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抓好深农二期、昌南医药物流园、洪客隆现代物流基地等项目的签约落户和开工建设,力争今年园区市场物流业交易额达到150亿元,园区税收达到5000万元;加快楼宇经济发展。重点抓好明珠广场、蓝天郡写字楼、江信国际等楼宇的二次招商,力争今年楼宇入驻率超过75%;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南昌科技服务外包产业园、南昌服务外包与物联网科技产业园、江西天道科技工程服务外包产业园、信诚通用型电子仪器生物医学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并依托上述平台大力引进以业务流程外包为主的企业入驻,发展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八大山人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八大山人艺术中心、书画酒店及演艺中心、墨香街文化主题休闲街区等已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抓好普贤寺、江西文化大市场项目建设,筹拍《八大山人》电视剧,抓好赣鄱民俗风情街项目的签约落户,配合做好江西名人雕塑园和中国南昌国际艺术雕塑馆项目的建设,全力配合做好象湖景区的升级改造。

——继续扶持优势制造业,着力提升辐射带动力。坚持靠大联强,立足本区优势产业基础,策应省、市打造洪都、江铃为主的航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千亿产业”战略,挖掘企业产业升级改造的潜力;支持特种印刷业做大做强,扶持本土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辖区内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支持阳光乳业、南缆集团等有上市潜力的企业上市;引领驻区重点工业企业走内涵增长道路,实现技术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生产集约化,全面提升其辐射带动力。

(二)致力于增强发展后劲,在提高开放发展水平上再谋新跨越

——突出招商选资。抓好重大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今年省、市各项招商引资活动,特别是 “2011年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2011年南昌金秋经贸活动月”等活动,认真梳理全区招商资源,策划包装一批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对外推介。突出重点招商领域。瞄准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洲和港澳台地区,重点引进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动漫创意、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探索“以商招商、中介招商、联合招商、代理招商”等招商方式,加快引进一批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旗舰型、龙头型项目。同时,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健全招商引资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全区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突出项目推进。重点抓好总部经济区、天沐·观湖、象湖君悦五星级酒店等100个、总投资额约237亿元的百大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土地报批。紧紧围绕产出和效益来谋划、推进和落实项目建设,组织前万汽车城、青山湖南大道两侧改造、航空路以东物流用地等5宗共约800亩土地的报批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定期梳理项目的洽谈、签约情况,通过真诚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加快项目报建。通过统筹安排,加速推进项目供地、规划、环评、招拍挂、招投标等环节,步步跟踪对接服务到位,确保缩短报建时间;加快项目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的各类难题,力争全年项目开工率达30%以上,重点项目竣工率达20%以上,帮助企业尽快达产、达效,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机制创新。按照市、区财税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街道财政体制,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机制;大力发展税源经济,不断加强全区税源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昌南城投公司和青云谱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扶持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发展,扩大融资规模和范围,积极探索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的有效途径。

(三)致力于优化城区环境,在提升城区形象上再谋新跨越    

——大手笔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区格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各类规划,努力实现全区控规全覆盖。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洪都片区、前万片区的控规调整,着手市场物流、楼宇经济等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大动作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区面貌。围绕“城市赢得形象、百姓赢得财富、政府赢得民心、社会赢得和谐”的目标,进一步推进老城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十字街、三店新村以及江西晶体建材厂、阳光乳业、市保温瓶厂、惠民机械厂和洪都集团生活区等7处棚户区改造工程。着力推进城南村和下尧村城中村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全市第五轮“百路大会战”工程,协助抓好青山湖南大道二期、二七南路延伸工程。

——大气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认真落实“奋战四百天,喜迎七城会”的活动部署,按照对“路面、墙面、地面”进行全方位“绿化、美化、亮化”的思路,集中力量对全区城区环境进行9项整治工程:完成施尧路、广州路、市场东路、新溪桥路“白改黑”工程和迎宾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完成13个社区(院落)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600余处非法户外广告整治工程;完成井冈山大道与火电路交叉口等4处、28栋房屋节点建筑立面改造工程;完成日生豆奶厂等7个点位的拆迁还绿工程;完成迎宾大道、解放西路和洪都南大道等3条道路的店招整治工程;协助完成坛子口立交、江铃立交、司马庙立交的维修和美化工程;完成两个500平米以上的停车场建设;推进新一轮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建1座大型压缩垃圾中转站。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继续实施“一大四小”、“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工程,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环境保护,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城区。

——大力度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区品位。按照“精细化管理、立体化整治、市场化运作、人性化执法”的要求,加强城市长效管理。按照重心下移的原则,大力实施信息化指挥、网格化管理、精量化定责、精准化操作,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推进物业管理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四)致力于改善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再谋新跨越

有效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新增财力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向民生工程倾斜。今年,区财政将筹集安排3.5亿元资金,着眼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重点办好人民群众直接受益受惠的8大工程80件实事。

——就业创业工程。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办好10件实事: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安排“4050”人员就业500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购买120个城镇公共服务和基层社会管理岗位;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人;继续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岗位;完成创业培训360人;完成农民工就业培训2000人;发放小额贷款1900万元;打造“一站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社会保障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办好10件实事: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达到3500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达到1600万元;妥善解决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问题;完善老工伤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政策;城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4700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达到1300人;进一步扩大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面,全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650人;筹建1个区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改建、扩建5个社区服务中心。

——社会救助工程。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重点办好13件实事:进一步提高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率超过80%;推进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行全民遗体火化免费制度;抓好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落实工作;继续对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给予补助;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加大“中福在线”营销力度,力争销售额达到700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筹集资金;继续实施法律援助;实行社区矫正工作;有效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教育助学工程。进一步巩固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成果。重点办好10件实事:继续免除义务教育中小学学生的杂费;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落实高校困难学生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和政府资助金;抓好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及校舍安全工作;投入1000万元,加快灌婴小学建设;完成江西国际中英双语幼儿教育中心建设;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启动一所优质示范公办幼儿园建设;启动九年一贯制墅溪路学校建设。

——文体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生活。重点办好9件实事:举办第三届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开展好四季文化特色活动,即:春季“象湖之春”社区文化艺术节、夏季“七月小荷”校园特色文化展示周、秋季“梅湖之韵”八大山人文化博览会暨旅游节、冬季“青云直上”群众文艺汇演活动;坚持开展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启动区级综合文化大楼建设;启动青云谱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广泛开展“喜迎七城会”全民健身活动;抓好社区(村)健身路径和体育健身场所建设;继续落实家电、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健康城市工程。加快发展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重点办好13件实事:进一步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力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以上;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区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完成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设;抓好南昌市第五医院异地搬迁工作;对村级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补助;为2000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做好城乡0-6周岁计划生育家庭“爱心保险”工作;抓好食品药品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继续实行免费婚检;协助做好新昌南城污水管网工程建设。

——安居出行工程。进一步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条件以及广大居民群众出行条件。重点办好10件实事:继续抓好廉租住房补贴工作;做好经济适用房申购工作;完成城南廉租住房二期、三期建设;完成象湖农民公寓四期建设;完成朱桥农民公寓建设;抓好青山湖南大道安置房建设;抓好青云农民公寓三期建设;推进市公交总站建设,新增12条公交线路;完成1个集贸市场升级改造;继续推进12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工作。

——社会稳定工程。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建立健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进一步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重点办好5件实事:抓好天网工程建设;加大省信访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使用力度;继续开展区直部门与社区“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完成青云谱公安大楼整体搬迁;完成昌南消防站建设。

同时,重视法制、审计、监察、物价、民族、宗教、侨务、人防、统计、双拥、兵役、档案、协税护税、老龄、妇女儿童、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努力打造“和谐城区”。

(五)致力于提高行政效能,在打造服务政府上再谋新跨越

——坚持依法行事,提升公信力。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沟通。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确保各项工作都依法依规落到实处,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高效成事,提高执行力。精心组织实施好“发展提升年”活动。完成青云谱镇机构改革,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强化区政府工作部门目标责任管理,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不降标准,想企业之所想,急项目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做到对全区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许可项目,创新思维“加快办”;对群众反映亟待解决的困难,创造条件“主动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不遮不掩“公开办”;同时,构筑优秀人才支撑体系,培养、吸引、用好人才,加快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程,不断激发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廉洁处事,增强免疫力。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牢固树立廉洁勤政意识。大力开展“公务卡”改革工作,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对行政审批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从制度上预防腐败,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塑造工作作风过得硬、广大群众信得过的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云谱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我们深感使命神圣而光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充足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构建繁荣和谐青云谱而不懈努力!

推荐访问:青云 政府工作报告 青云谱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