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民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书班发言稿六篇

时间:2024-01-15 10:48: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书班发言稿六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民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书班发言稿六篇

民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书班发言稿6篇

第一篇: 民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书班发言稿

中国现代读书名人名言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论青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奥斯特洛夫斯基》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
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读书杂谈》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鲁迅全集》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八位顾问》

●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邓拓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
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培根论说文集》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
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文学书简》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久物之味,久则可厌;
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雨果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尔岑论文学》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论文学》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论青年》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尔基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
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
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
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高尔基论青年》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高尔基:《论文学》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论青年》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论青年》

●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高尔基

●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培根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论说文集》

●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的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富兰克林自传》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凯勒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是逆境中的慰藉。●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第二篇: 民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书班发言稿

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探索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目前学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新视角,也是当前建设政治文明热点的历史思考。高考命题亦多有涉及,其内容主要包括民主思想的探索、激烈的民主政治斗争及政权建设、文献成就等。2011年为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使得这一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成为热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专题知识梳理

近代中国(1840——1949年)各阶级、阶层对民主政治进行探索的基本史实。

第一个历史阶段: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895年的甲午战争。

这个阶段可以看做是民主政治的萌芽阶段。这个阶段中,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核心是在技术、器物层面,但是某些进步人士已经介绍或宣传了民主思想。

材料一 《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徐继畲所著《瀛环志略》曰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二 洪仁玕指出:“国家以法制为先,……有法制而后有国家,此千秋不易之大经.” “兴各省新闻官……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

材料三 郑观应认为“立君政治者,即君民共主之国,政出议院,公是公非,朝野一心,君民同体,上无暴虐之政,下无篡逆之谋.”

引导学生分析,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徐继畲等人的思想并没有摆脱时代的局限,但他们对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介绍,却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这是近代我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萌芽。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没有付诸实施,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第二个阶段:从1895年甲午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这一阶段比起前一阶段来,有两个突破:一是要求变革的对象,从单纯的物质文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和制度层面;
二是跳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框框,把资本主义政治和资产阶级国家作为追求目标。

材料一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 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材料三 “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 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掀起戊戌变法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为核心的革命党人,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宋教仁等人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进行议会斗争;
孙中山等人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武装

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逐渐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三个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如果说第一个阶段还是走在封建主义的轨道上,第二个阶段是走在资本主义的轨道上,那末,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

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1)1922年,中共在“二大”上,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共对峙时期:1931年底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并制定了《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部人民宪法性文件。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组织了“三三制”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对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和法制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4)抗战结束后,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先后推动并参加了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5)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国统区掀起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最后通过解放战争推翻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6)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把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分析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1.广泛性:社会各阶层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

2.爱国性:追求民主政治的斗争往往与抵制侵略、救亡图存相互统一。

3.斗争性:民主政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激烈。

4.递进性: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嬗变过程。

5.曲折性:由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再到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6.跳跃性: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变,再转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政治。

二、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异同。

三、分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材料一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是人类为实现民主这一崇高理想奋斗累进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欧美资产阶级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中获取物质力量,从文艺复兴与启蒙思想中获取思想动力,以革命与改良作为两大路径,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激烈斗争,几经曲折与反复,终于建立起以代议制为基本特点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材料二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

原因:(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政治: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未能掌握国家政权。(3)思想: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资产阶级脱离广大群众,人们民主政治意识相对淡薄。(4)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阻挠,社会动荡。

四、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异同。

五、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政治民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历程也是艰难曲折的。

2.政治民主化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3.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转需要经济的坚实后盾、民主法制观念的强化,完善的制度、成熟的政党建设,良好的监督机制等。

第三篇: 民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书班发言稿

浅述中国近现代民主化进程

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民主社会,实际上已经历了一场场革命,革命对于摧毁旧秩序有难以替代的意义。而事实上,民主化进程是需要有秩序的渐变和积累,而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可以在长期的国家建设过程中,使人们得以学习民主政治的运作,养成民主的意识习惯,进而培养民主的心理素养。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政治民主化将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我们这一代人,则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当代中国的民主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悠久的历史文化、近现代以来政治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特有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社会自己的民主理论与民主制度,推动当代中国民主化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近现代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发展,不断加快步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阶段性的成果: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开始学习西方的科技文明。

但是,在这一阶段,中国也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认识到近代民主与科技的重要性。
  2、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小农经济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民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衍生。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这一阶段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间,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两种方案则发挥了不同作用。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民主化进程艰难,逐渐由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转向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
1、阶段性的成果:
  (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经济上(工业化、大机器工厂生产):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阶段特征:
  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1)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①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②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
③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
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2)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①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④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3)文化领域现代化:①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和教育部的设立;
②文学:文学革命等;
③史学:史学革命。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概况: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2)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3)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使中国近代化事业处于窘境。
  (4)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且发展:
  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2、阶段特征: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1、表现
  (1)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2)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3)经济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
  (1)模仿苏联:
  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毛泽东就探索建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由于没有坚持八大的正确指导方针,连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偏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摆脱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得现代化遭遇重重挫折
  (2)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中共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四大、十五大等的主要理论
  实践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大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
对外开放(1978年—1999年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在这一阶段,可以看出民主化进程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
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能照搬他国的模式;
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中国的主要矛盾;

要勇于创新,大胆改革。

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完善当然还需要一个历史契机和一段漫长的时间,而这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主与文明当应永葆活力。


 

第四篇: 民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书班发言稿

在当代中国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景作洁;刘尚林

作者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商

ISSN:1006-0510

年:2015

卷:000

期:021

页码:45-45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治理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这表明中央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放在了显著的位置上。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五篇: 民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书班发言稿

浅谈中国现代化进程

在谈中国近代化进程过程中我们要用到这样两个词“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这两组词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对于“国进民退”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讲,表现为国有经济在某一或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缩小,甚至于退出。“国退民进”便可以理解为相反的含义。

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追溯历史,1861年的洋务运动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于后期创办了近代的民用工业,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也因率先掀起了中国近代化的改革而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据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2002年和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进行了计算。2002年,国有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0%;
2007年国有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9.5%,下降了近10%,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仍是“国退民进”的态势,但“国退民进”将是重大趋势,新一轮大规模“国退民进”即将开始。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含“国进民退”字样的报道常见诸媒体,如山东钢铁合并日照钢铁,国企“地王”,山西小煤炭面临空前整顿等新闻充斥媒体头条,引发许多关注,也常成为记者追问国内经济界重量级人士的焦点话题。虽然这种现象曾遭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否认,但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2009年接受CBN记者采访时已表示,全国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已经出现“国进民退”现象,并认为相关方面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其实经济危机之后“国进民退”现象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

专家将“国进民退”的案例分为了五大类。依靠资金优势进入,“子孙公司”突破主业范围。结合现实数据分析,危机前:国企民企互有进退。2005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中,具有国资渊源的企业占到了60%左右,2007年,富力、合生创展等民营背景地产大鳄活跃在土地市场上。危机后:几乎一边倒,进入2008年之后,国有资本大举进入地产业,在争夺地王的大战中,民企屡吃败仗。

借助产业整治的兼并,获取较多市场份额。5年前,国内钢铁的增量有三分之二来源于民营钢企,但危机发生以来,许多民营钢企被国企或吞并或控股或举步维艰。

近期,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参与电力建设、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电信建设、参与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回到之前在《中国企业家》调查中提出的“哪些行业出现了国进民退”的问题,中选率在10%以上的行业从高到低依次是石油石化、航空、钢铁、煤炭、金融。这次国务院鼓励民间企业参与的涉及到了石油天然气、煤矿,国家正积极地扭转“国进民退”的局面是显而易见。若干意见中还提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在国内合理流动、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不能单单理解为是“国退民进”或者“国进民退,”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使我国更加繁荣昌盛。

第六篇: 民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书班发言稿

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现代化

作者:武伟强

作者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临汾,041000;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来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1674-0882

年:2011

卷:025

期:001

页码:11-13

页数:3

中图分类:D422.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民现代化;途径

摘要:农民在我国社会群体中占很大的比例,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民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农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农民实现现代化的一些途径.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