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2023年度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范本五篇

时间:2024-01-05 17:36: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范本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度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范本五篇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35篇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3篇1

通山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通山县委党校 张冰

我县下辖12个乡镇,总人口47.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害多发区于一体,是省重点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多年以来,我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13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32万元,增长30.8%;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7元,增长15.7%;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9亿元,增长30.5%。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开展调研,发现制约通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弱,导致县、乡两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运转举步维艰;

二是城镇化水平低。我县12个乡镇中,虽有建制镇8个,但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量小且渠道不畅,对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弱,城镇化进程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三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比重明显偏高,工业规模比重过小,工业化进程缓慢;

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债务包袱沉重,效益低下,资产负债率高。同时,虽然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有所发展,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落后等问题,整体实力不强,经营规模小,税收贡献率低。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氛围不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不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如近两年来为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

(二)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能力弱。地域偏僻,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滞后。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远不及其他地区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这些都成为县域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方面在有限的经济总量与拮据的财力状况下,县、乡两级政府仍然首先要挤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经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低,影响了县域经济质和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加大,大型项目难以落户。

(三)支柱产业还很薄弱,带动能力不足。近年来,我县提出并实施了建筑、冶炼等支柱产业发展战略,县内涌现了一民营企业,但受长期以来短缺经济和重复建设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缺乏鲜明个性,产品、产业结构趋同,停留在传统工业上,工业企业少而不大,土特品种多而不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经济环境不优,发展合力不强。

“四乱”歪风禁而不止。一些部门受利益驱动,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营运。行政效率低下。有的部门和干部不运用改革方式和市场经济手段抓经济工作,该取消的程序不取消,不该管的事情还在管。有的部门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在行政审批和办证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社会环境较差。有的地方特别是一些乡镇郊区,经常有个别人为一些无理要求聚众滋事,阻拦项目建设,使项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五)经济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不足。我县由于信息、经济基础等条件差,经营机制、人才机制、融资机制不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够,且流失严重,经济增长点匮乏。如县级金融机构为降低经营风险,惜贷而不愿放贷,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县域范围以外转移资金,造成县域经济“失血”,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发育发展慢,许多好项目、好企业无法发展,长期只能小打小闹,艰难度日。

(六)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加快发展和维稳的压力大。我县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是集山区、老山、边远地区、灾害多发区于一体的农业县,历年来积累形成的矛盾和问题较多,给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挑战。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300元,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不拿出相当部分的人财物力用于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加快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杜绝只图高速度、快增长、以牺牲环境与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错误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是必须把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敢于打破各类条条框框,反对因循守旧与任何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要破除认为基础条件差,难有作为的消极思想,树立善于扬长避短、化被动为主动的进取观念;
破除仅仅依赖自然资源谋发展的落后思想,树立既依托自然资源,更要依托科技、政策、人才、资本、管理、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先进观念;
破除只满足现状的狭隘思想,树立善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的观念。

(三)是要坚持面向市场,立足县情,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特色县域经济。要立足县情与资源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努力打造特色县域经济。要打好人文、资源、产业三张牌,可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扩大招商引资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四)是要实施大开放与城镇化带动战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要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城市圈、中三角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量引进资金和项目。要敞开县门,坚持以人为本,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品位与内涵。城镇化建设要防止出现盲目圈地、无序发展的状态,要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茶叶产业发展为支撑,通过市场运作与建管相结合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是要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一个好思路一抓到底的做法,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同时,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应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培养为经济服务,共促经济发展的意识。各级领导与党组织应主动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有关体制机制问题,加大监督力度,破除部门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共同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县乡财政普遍运转困难,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解决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扩大县一级政府的自主权,减少行政审批的中间环节。制定乡镇办企业税收比例分成奖励办法,适当提高县级财政的税费分成比例,确保县、乡财政的正常运转。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上级政府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交通、农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人才、信息等瓶颈,为加快县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硬件环境。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3篇2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城经济发展的决定》(桂发[2019]19号)精神,扶绥县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崇左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借鉴广东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扩大开放,艰苦拼搏,加快建设城郊型经济强县,努力实现扶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一)增强发展意识,更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路子
强化发展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十五”初期,扶绥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年均增长10%以上。但与广东等沿海先进县市对比,最明显的不足还是发展的意识不够强、发展的速度不够快、发展的路子不够宽、发展的后劲不够足,最大的差距还是发展的差距。因此,我们强化发展意识,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工作中心,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大目标,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高标准,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大成效。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南博会、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这三大历史机遇以及南友高速公路建设和撤地设市的机遇,主动对接、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争成为广东、江浙进军东盟的生产基地,努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更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路子。在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全局时,努力贯穿三个现代经济发展的理念,即以工业为主体推动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理念;
以城镇为依托谋划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理念;
以开放为先导实现多种生产要素聚集发展的理念。拓宽建设“城郊型经济强县”的发展路子,一是跳出农业抓农业,从就农业抓农业转变到主要通过非农业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二是跳出农村抓农村,从就农村建农村转变到主要通过城镇经济来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三是跳出基层抓基层,从局限于县乡狭小范围内做基层工作,转变到大胆引进县乡之外的生产要素来促进基层工作新发展。
(二)牵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
始终抓住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这只“牛鼻子”。一是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强化对项目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辐射率”和“命中率”。二是实行无门槛政策。坚持做到“两不争”:不与企业争利益,不与市场争权力;
奉行“无门槛”政策,敢于舍弃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让企业无门榄进入,无阻力生存,无障碍发展。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和跟踪服务工作。去年我们投入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达1400多万元,成功引进了山秀水电站、海螺水泥和木薯深加工等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今年又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500万元,力争完成项目投资6.5亿元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
建立健全项目招商工作新机制。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挂帅和部门负责制,集中精力抓好今年34个重点项目。二是实行项目定期排查制和集中开工制。三是实行招商工作业绩定期通报制和年度考核制。每两个月通报一次招商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每一季度督查一次项目实施情况,年终对各乡镇、各部门的项目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考核。四是建立和落实好项目投资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去年,我县财政拿出41万元重奖项目工作有功单位和人员。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招商引资奖励基金,拿出100万元左右对有功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处罚,没收项目工作风险抵押金。五是建立项目业主投诉制和责任追究制。
深化国有企业和农林场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我县所属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11家,对几家未改制的企业要排出改制时间表,制定落实改制方案,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务必把未改制的国有企业改制完毕。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国有农林场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对城市周边的国有农垦农场、国有林场和一些农场土地管理使用权属进行调整这一有利机遇,重新修编调整城镇总体规划,将城镇周边符合规划建设条件的国有农林场土地,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研究,有效解决我县项目建设用地问题。
集中精力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集中精力抓好34个重点项目,包括续建、新建项目及一些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制定了今年重点项目建设目录和责任制,有力推动了项目工作发展。各乡镇、部门认真落实好各项目的开工方案、人员,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把项目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开工建设上。要抓好已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早日竣工、早日投产、早日发挥效益。
(三)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建设。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生产,用市场理念调整农业结构。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重点培育壮大蔗糖、剑麻、林产等农业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成为带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证。另一方面,大力抓好市场建设。加强对南门市场为龙头、东区果菜综合批发市场、山圩农贸市场、龙头瓜菜市场、县城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市场的服务功能。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使他们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围绕各类农副产品市场的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着力培育功能齐全的市场体系,走以市场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市场的路子,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工企业和市场带动,推动全县“龙型”经济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壮大优势农产品规模和品牌。一是“稳蔗”,积极实施甘蔗“六化”工程。以科技兴蔗为主导,以实施甘蔗“六化”生产为载体,以提高单产、含糖份、蔗糖行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实施“吨糖田”工程,加强高产高糖品种的推广普及,制定落实甘蔗水利化建设和农户购买大马力机械的奖励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建设甘蔗水利化、机械化。确保2019/2019年榨季入厂原料蔗达到380万吨,力争突破400万吨,进一步巩固提高这一支柱产业。二是“快信”,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建立完善以农村综合经济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进一步整合全县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县信息中心与农村基层的信息互动交流,逐步把信息网向村委、瓜菜生产重点村、屯、营销大户、瓜菜批发市场延伸,牢牢把握住市场变化的脉博。三是“兴麻”,加快剑麻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一步兴起发展剑麻种植的新高潮,每年新种面积要达2万亩以上,5年内发展剑麻面积10万亩以上,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剑麻生产加工基地。四是“推橙”,积极推进红江橙产业化发展。把红江橙生产作为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落实负责制,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红江橙生产,扩大规模,优化品质,打造品牌,做大做强红江橙产业,力争5年内红江橙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使红江橙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五是“优菜”,大力发展优质瓜菜生产。要依托岜盆和龙头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黑皮冬瓜、甜南瓜、辣椒等优势瓜菜生产,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和无公害蔬菜,重点建好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全县今年反季节瓜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要达到35万亩,进一步做大城市“菜篮子”,力争把我县建成中心城市的优质蔬菜供应基地。同时,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仪器质量安全为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近,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设施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把水利建设和改革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大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逐步推行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体的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明确建管主体,健全群管职能,规范量水收费,理顺组织关系”等措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要实行“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大力盘活几十年投入形成的水利设施存量资产,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水利建设的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化进程。要全面实施治旱、人饮两大工程建设,确保每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019万元左右,力争到2019年实现人均1亩旱涝保收田地、全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目标。同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投资区建设,努力创造经济发展最佳平台
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环境。近年来,我们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联合办公、“一卡式”收费制度;
推行诚信服务承诺、评议和投诉责任追究三项制度;
实行民警到外来企业“蹲点负责”制度及县领导与重点企业、项目“结对”跟踪服务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落实,使我县的服务环境有了较大转变,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服务环境还跟不上项目工作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环境建设的工作力度。一是树立环境就是项目的理念。要进一步强化“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处处是环境”的意识,努力营造更好的“爱商、扶商、利商”环境。二是以完善县行政服务中心为突破口,全面优化服务环境。要办好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切实落实“一条龙服务”的集中审批制度,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证,一个窗口收费,一个大厅办成,最短时间办完。三是建立客商投诉快速反映处理机制。建立“经济110”,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受理县域内的投资者、企业、个体工商户对经济综合管理、行政执法等职能单位和部门,在工作中违反政策和规章制度,影响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行为的举报投诉。要完善投诉信息处理制度和责任制,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规范高效行政,促进公正执法,依法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举全县之力加快扶绥华侨投资区建设。第一,要全力加快投资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项目引进、投资创业的最佳平台。现在要加大投资力度,由原来1500万元争取达到2019万元,财政要保证投入。争取以后每年投入2019万元,5年内投入一个亿,完善园区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第二,各乡镇、各部门都要配合投资区的建设。凡是投资区设施建设需要的,有关部门要开绿灯,做好配合工作。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到位。第三,创新投资区经营管理机制。通过搞活机制,引进业主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业主来建设工业园,努力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第四,抓住南博会的商机,瞄准大公司、大项目,瞄准高科技项目,引进一批工业项目特别是资金投入大、税源高、技术水平先进的大项目,辅以发展小项目,做到“盯住大项目,发展满天星”,把投资区建设成为带动项目发展的中心、资本聚集的中心、科技创新的中心。同时扶持山圩剑麻工业园、百佳盛生物科技工业园等工业园区,以园区为载体引进项目,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实施全民招商战略。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拨精干人员,组建专业的招商队伍,分成若干小分队抓招商引资,有条件的乡镇要成立专业招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招商引资培训班,对专业招商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专业招商人员的工资、福利要和工作业绩挂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真正把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招商能力强、善于招商的“特种部队”。要抓好业余招商队伍建设,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各单位、各部门要整合力量,抽调三分之二以上干部抓项目,用三分之二时间和精力抓项目;
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
制定落实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把引进项目资金金额比例进行奖励,调动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狠抓“以商引商”工作,把办好已引进企业作为“以商引商”的最有效途径,实施“安商扶商”工程,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聚集效用。
二、扶绥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财政风险比较大。扶绥县的产业结构以蔗糖业为主体,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蔗糖业,产业结构和财源结构单一性的特征相当突出。全县经济发展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总体财源基础不够牢固。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近年来,扶绥县虽然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比较大,商品性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展有所加快,但由于多年来受到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主,生产规模不大,劳动生产率低,从事农业的劳动人口多,农村隐性失业突出。农业产业化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发展程度还不够高、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不多且大都规模比较小。农村经济以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为主,村屯养殖业、加工业发展速度比较慢,乡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不多且规模小、档次低,农民收入增长不够快。
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还比较弱。蔗糖、建材、木薯淀粉和剑麻等是扶绥目前比较大的产业,但这些产业的企业大都面临一定的困难。蔗糖业现有两家糖厂,虽然都已经进行产权改革,经营机制比较好,但蔗糖深加工没有取得新的突破,糖的附加值低而成本比较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食糖关税的降低,糖厂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大。建材业现有水泥厂3家,产品性能一般。新建设的海螺集团投产以后,年生产水泥将达到150万吨,可从现在的征地、建厂到以后的竣工、投产还有个比较长的时间。山圩剑麻工业园区建设刚刚起步,原山圩华侨农场剑麻加工厂生产的剑麻产品单一。淀粉、林木和林化企业等尚未做强做大。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近几年来,扶绥传统的商品市场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商场、商店和集贸市场的商品交易量不断增大,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大宗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木材等都没有相应的专业批发市场,商品市场对产业发展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土地、劳动力、信息等市场有的刚刚起步,有的还是“空白”;
中介服务如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咨询、广告、经纪等仍然比较薄弱或欠缺,没有形成社会化。县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依靠行政力量的促进和推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不很突出和明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任务依然比较重。
人才、资金比较短缺。扶绥县虽然现在拥有科技人员6500人,高级科技人员350人,但全县人才总量与自治区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扶绥县现在拥有的科技人员中,大多数是教育、卫生类人才,经济类特别是企业家人才相当短缺,高级管理人才缺乏。资金方面,由于扶绥县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力不够强,财政收入还不多,本县可用财力少,财政没有多少钱能用于投资环境的建设尤其是支持产业的发展。还有,国家进行了投资体制改革,实行资本金制度,扶绥地方财力有限,资金不足,很难争取到国家的规模投资。加上种种原因,外部资金尤其是港澳台和沿海省(市)资金流入扶绥的还不多,县内社会和民间投资也没有全面启动,投资增长不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大力推广优质谷生产,实施甘蔗“六化”生产,巩固甘蔗支柱;
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和无公害蔬菜,建好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五年内要发展剑麻10万亩、速丰桉20万亩。加大养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奶牛、肉猪、肉鸡、肉鸽、特色水产品等为主的畜牧产业,力争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现在的19%提高到30%以上。扶持农产品加工,努力提高粮食、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一是通过龙头企业培养壮大蔗糖、剑麻、林业、建材、食品和生物化工六大产业。即以扶南东亚公司、东门南华公司为龙头的蔗糖业;
以山圩剑麻工业园、天然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剑麻业;
以东正木业纤维板厂为龙头、国有林场为支撑的林业;
以现有的水泥厂为基础,加快建设以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为龙头的建材业;
以大宇淀粉厂、罐头厂为骨干的食品业;
以百佳盛生物科技工业园为龙头的生物化工产业。二是要规划建设工业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重点建设渠黎华侨经济区,抓好山圩剑麻工业园和百佳盛生物工业园等。三是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对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兼并、破产等产权改革方式,力争用两年时间把所有国有企业全部改制,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真正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要逐步扩大县城规模,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继续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县城品位。主要是将文化广场沿左江扩展到大江口与秀湖小区连结起来,建成滨江路;
对新宁旧街进行改造,保留浓郁的民族风格;
兴建商贸街,繁荣第三产业;
配合南友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高标准建设南密大道;
改造好东塘、西塘,建设秀湖公园。充分发挥东门镇作为全区全国小城镇建设综合示范镇的作用,抓好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开发建设,不断提高我县的城镇化水平。
(四)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全县旅游资源的调查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和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探索灵活多样的旅游开发投资机制,主要打好三张牌、发展四个重点,即打好恐龙化石、白头叶猴、观光生态农业牌和发展犀牛洞南国风情园、九重山生态园、笔架山度假村、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四个重点,努力把扶绥建成首府的后花园。
(五)加强商贸工作,搞活商品流通。要加快发展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农副产品综合性市场,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物流中心,发挥流通经纪人的作用,促进商贸流通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六)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机关单位诚信服务的承诺、评议和投诉责任追究三项制度。着力营造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透明的服务环境,亲商、助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每年要举办一届招商引资推介会,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全方位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项目等,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把扶绥建设成最有利于投资创业、最有利于发财发展的热土和乐园,使广大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
(六)加强财税工作,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巩固现有基础财源,不断培育新财源,扶持壮大支柱性财源。要依法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3篇3

沈丘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县情

沈丘县是周口市的东大门及豫东南与皖西北交往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属黄淮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内陆平原农业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交通发达,漯阜电气化铁路、宁洛高速公路、沙颍河航运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556个行政村,总人口124万人,总面积108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基础条件较差,制约着经济发展,是我省国家级扶贫开发县份之一。现阶段沈丘县国民经济发展处于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三产经济总量迅速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在矿产资源极其贫乏的不利形势下,走出了一条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聚酯网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是“十五”末54.45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13.3%;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39∶29,调整到2010年的28.5∶41.5∶30,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1.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到343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4%,是“十五”末的3.5倍,五年年均增长30.2%;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是“十五”末的2.4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达到4190元,增长15.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97亿元,较年初净增10.32亿元。“十一五”时期成为沈丘国民经济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快县"、全国“县级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二)特色产业加快转型,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以工业突破为抓手,加强园区集聚,优化产业升级,推进全民创业,培植骨干企业,主攻大项目,推动大招商,实现了工业规模、质量效益、产业集群、园区集聚、科技创新五大新突破,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聚酯网业、机械加工、棉纺织造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底,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2.8亿元,比2009年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4亿元,同比增长23.6%。“十一五”时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4%,占GTP的比重由2005年的25.7%提高到2010年的3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2%。

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被省工信厅确定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并在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2010年底,食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76亿元,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纳税7599万元,是全市工业企业第一纳税大户,被评为全省百强民营企业。河南网业大厦、园区综合服务大厦主体已经完工。聚酯网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55%以上,是全国最大、全省唯一的聚酯网生产、销售和研发基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聚酯网之乡"称号。华丰网业被评为全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50强,三闸纺织入选全省纺织服装企业50强。乾丰散热器4条高压铸铝生产线、建南铝业4条铝材生产线、凯旺电子150条通讯线缆生产线的建成,提升了机械制造产业的科技含量。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

特色农业长足发展,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34.16亿元,粮食总产73.5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90元。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夏粮单产500.7公斤,粮食总产达到73.54万吨,是2007年成为黄河以南首个超千斤县后,连续四年超千斤,连续七年丰产丰收。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基础。建成槐山药、优质小麦、优质白芝麻、高油大豆等7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催生了30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65个,土地流转面积达15万亩。以槐山羊、黄牛、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生态畜牧业长足发展,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秸杆综合利用成效明显。2010年发展订单优质小麦76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2个,年转化利用秸秆78万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被省政府评为发展成果奖。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4万亩。完成工程造林2.1万亩。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新技术,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玉米机收示范县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县。

劳务经济长足发展,重点打造“沈丘建筑、集装货运、内河航运”劳务品牌,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0万多人,年创效益25亿元以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已建成老城西关新村、和谐新村等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县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通路(硬化)、通电话、通宽带、通广播电视。

(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本着“高标准设计、高起点规划、人性化建设”的要求,先后投资上亿元拓宽改造了县城主次干道,一是新建了东环路、迎宾大道、淮河路、药厂路,投入巨资扩建了交通东、西路,闸南东、西路,新华南北街、闸北西路,加宽扩建了18孔闸和5孔闸,贯通了西环路,东环路沙河大桥、纸店高速公路出口、漯阜铁路沈丘段电气化改造等重点工程正在施工中,县城主要大街得到绿化、美化、硬化、绿化,县城交通制约瓶颈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充分挖掘县城潜力,盘活资金近3亿元,相继规划建设了商贸城、恒瑞商业步行街、西关和北关农贸市场,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改善,新建了万家乐、全家福、一峰购物、好日子购物广场等上万平米的大型超市,商业布局更加合理规范;
三是投资上千万元新建了大闸东、西公园、滨河公园、东关街心公园、绿城公园、永基新城喷泉广场,建成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和门球场,各种健身器材齐全,成为广大市民健身强体、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是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行政新区,新修新城区道路11条,三纵四横的城区道路枢架已经构成,县城建设规模由原来的9平方公里扩大到17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东南和西北工业区、中部商业区和东北行政新区三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区。付井、纸店、老城相继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城镇化水平达到32.7%,比“十五”末提高16.7个百分点。五是对县城东区街景,沙颖河沿岸,老城区循环水系等进行了详规。滨河公园一期,沙颖河城区段改造,新埠口大桥通车,大桥老闸加宽等项目的实施和建成,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全县房地产开发建设有序,富都财富中心、水岸名家、上海世家、颍河嘉园、和谐家园、永基新城等高层建筑先后落成,提升了沈邱的名气,士气和人气。

(五)改善县域投资环境、缓解融资难情况

近年来沈丘县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和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沈丘县食品、轻纺、轻工机械等行业发展较快,造纸网业制造技术先进,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继续增强对县域造纸网、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的支持,使我县的支柱产业得以持续良好发展。沈丘县金融机构2011年第一季度所发放的贷款70%以上用于我县特色经济的支持,为我县特色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利用项目推介会、银企洽谈会、联谊会等形式,组织多频率,小规模的银企沟通活动,加强银行和企业的联系;
对重点项目实行财政贴息,鼓励企业发展;
新成立铭泰、海亚、鑫之源3家担保公司和祥和、华丰、丰源3家小额贷款公司,为43家企业融资10亿多元;
引导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今年可望在上海证交所上市。二是紧紧围绕城镇化和强农惠农,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目前我县金融机构涉农贷款84575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97%。有力的支持我县“三农经济”和农村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以信用工程建设为平台,大力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2011年3月底,沈丘县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12.89亿元,有效促进了我县农村特色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六)开放形象持续提升、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确保政府精干高效,为投资环境的根本改善开创新局面,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一要明确责任重领导。建立县处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五个一"责任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名责任人、一包到底,全程跟踪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竣工等。建立重大项目联审联批联席会议制度,高效解决项目审批问题。二要加快推进重运作。继续实行"四季四抓":
第一季度抓启动,力争尽早开工;
第二季度抓督查,强力推进,确保进度;
第三季度抓观摩,督促质量出形象;
第四季度抓验收,确保项目投产达效。继续实行"五种媒体七项公开",夯实项目建设责任,促进项目快速推进。三要优化环境重服务。实行重点项目挂牌保护制度,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明确分包领导,挂牌保护。认真发挥县纪委"三个中心"的作用,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厉打击画地为牢、过路收费、强装强卸等阻碍项目建设违法行为。四要着眼向上重争取。要准确把握上级的政策取向、产业导向和资金投向,充分发挥我县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优势,认真策划、设计、包装一批起点高、带动强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全力以赴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要把向上争取资金项目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户沈丘。

三、我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一五”时期,从总体上看,全县国民经济发展态势是好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贸易及各项社会事业形势看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但是,随着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出现,经济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与稳增长的关系、经济转型与稳增长的关系、节能降耗与稳增长的关系、改善民生与稳增长的关系,已成为需要长期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沈丘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是豫东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主产区,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很高,近年来尽管我县二三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产业比重仍然很高,以2009年为例,全县第一产业比重仍占28.7%,与项城(18.1%)、鹿邑(25.07%)相比,分别高出10.6个、3.63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增速年均保持在5%以下,因此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全县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工业经济仍是全县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在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沈丘整体工业经济有了较大起色,但是与周边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骨干龙头企业偏少,“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目前全县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家,小型企业多。2010年底,沈丘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6.96%,仅好于淮阳(56.06%)、太康(54.56%)、商水(52.96%),居全市第七位。二是创新能力差。全县规模以上114家工业企业除1家有技术研发中心外,大量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含量较低,抗风险能力不强,原材料价格稍有变化,利润空间被挤压,就得减产、停产,难以适应全球化竞争形势的要求。三是全县工业多以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且布局分散,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三)、农业基础还很不牢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沈丘是农业大县,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主产区,长期以来,由于年久失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条块分割的分散耕作模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增产潜力大打折扣,再加上粮经比例不协调,农民增产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十一五”时期沈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收入总量远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经济延续以种粮为主的原有模式,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沈丘是农业大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由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一缺资金,二缺人才,三缺技术,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深加工,实现增值升值,农业生产潜力受到局限,严重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

(五)、投资后劲不足,尤其大项目偏少,将严重影响沈丘国民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时期,沈丘亿元以上的单个投资项目屈指可数,尤其是上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更少,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才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的主导力量,是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十二五”时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尤其是工业大项目的投资,将对沈丘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瓶颈”制约相当突出。资金、土地仍是当前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两道难题、两大“瓶颈”。大量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深受“失血”之痛、征地之苦、发展之难,致使一批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一批项目不能及时上马或按时投产,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扩张效应。货币政策紧缩,加剧了我县企业的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日趋明显。随着“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的展开,我县节能降耗的压力有增无减。

(七)、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企业环境仍不够宽松。我县在建设项目过程中触及了一些群众和单位的局部利益,有个别处理不恰当,给我县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不稳定因素;
二是一些上管单位缺乏大局意识,部门利益为重,囿于条条框框,对地方的工作支持不够,对全县出台发展经济的一些政策的落实存在一定的梗阻现象。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3篇4

恩施州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金选贵;

【期刊名称】《清江论坛》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县域经济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过程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整个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至关重要。因此,对全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调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意义重大。

【总页数】5页(P.33-37)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对策;调查报告;恩施州

【作者】金选贵;

【作者单位】中共恩施州委政研室;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西部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陕西省宁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J], 郑慧娟; 李树基

2.关于恩施州发展草食畜牧业的调查报告 [J], 廖德根; 田杰; 王瑜

3.发展县域经济的着重点——对我市乡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J], 丑永长; 郑毅

4.杭州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J], 方民生

5.关于湖北省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J],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调查组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3篇5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产业集群特色不鲜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规模化经营,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对整个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力度不够。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强者恒强、弱者常弱,各自为战,未形成类似江苏江阴、山东即墨等为代表的强县组团,体现出明显的集聚放大效应。

四是乡镇企业管理落后,没有树立起有市场号召力的特色品牌。

五是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意识不强,软硬环境建设亟待总体提升。

不难看出,以上问题正是一直以来制约和困扰中国大部分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通症,只是当前阶段更加突出、更加紧迫而已。

(2)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

必须看到,在现代化都市大行其道的今天,发展县域经济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开放、发展和稳定,所以必须从六个方面入手:
①要坚定思想、统一认识,将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总体发展联系起来,树立“县域立,城市兴”的思想,加速推进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双轮拉动、同步增长”。

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依据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将工作重点放到培养县域主导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品牌、扶持县域龙头企业上来。

③建立和完善国家县域经济发展指标评价考核体系。依靠该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在领导机制、改革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④加速环境建设步伐,提高环境建设水平。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的同时,加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政府行政审批服务的水平和加快办事效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配套设施环境和优质的公共、行政服务。

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和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县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乡镇中小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其立足本地、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加速集聚。

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资源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集聚各类有用人才。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形成优势产业集聚人才、重点项目吸引人才的发展态势。

(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未来。

纵观我国几十年来的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共生,机遇与挑战同在。虽然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定困难,还要走一段漫长的崎岖之路,但从发展的角度,尤其是通过观察国内县域经济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些问题与困难的出现实属正常、无可避免,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面对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与困难,逐步解决和克服了它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才能迎来中国县域经济“万紫千红、满园秀色”的春天。

上一篇:关于开展乡村卫生院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2019年严以修身专题调研报告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开展乡村卫生院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承上启下,直接担负着农村的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基本医疗、卫生管理等任务,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热点... 2019年关于村小学教育的调研报告范文 摘要:近年来,农村教育远远差于城市教育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教育快速前进的脚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 无公害朝天椒种植的调研报告 新安县朝天椒种植自XX年开始,至今已有八年历史,XX年全县朝天椒种植达到30000亩,规模种植的乡镇主要有铁门、李村、磁涧等乡镇,现把铁门镇辣椒种植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基本... 企业员工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一、调研课题简介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 __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 县委关于思想文化宣传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XX年, __在xx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知道,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不断提高科... 推巩固扩大强农惠农政策督查成果的调 推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 推粮食购销企业分配调研报告 推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2019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 推基层团干部挂职锻炼调研报告及工作 推公路运输发展调研报告 推农委体育项目调研报告 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住宅楼买卖纠纷的 推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推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调研报 推依法治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四 推政治调研报告4篇 推少数民族区域医疗卫生现状及应采取 推学习调研阶段调研报告 推机关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推最新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XX年末,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
人口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
县域经济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突破性地提出了“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党的xx大和xx大都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XX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差距明显。如何解决目前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目前有44个涉农县区,包括27个县和17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86.7%;
总人口2315.3万人,约占全省的55%。

__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1)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XX年辽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3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1.8%,占全省的35.6%,有7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00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74元,增长了22.1%;
实现工业增加值1453.03亿元,同比增长3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8亿元,增长了30.1%,占全省的13.3%,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在XX年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东北地区占5个,全部出自辽宁,最高排名34位,分别是海城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服务业持续提升。

XX年辽宁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67.1亿元,增长10.7%,占全省的78.6%;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80亿元,增长26.3%,占全省的31.3%;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53亿元,增长24.6%,占全省的29.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5.6:43.2:31.2调整为23.2:44.9:31.9。一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1.7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XX年辽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004.3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2%,比重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57.2%,比全省增幅35.7%高22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为30.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范本 中国 县域经济发展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范本五篇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3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2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