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9篇

时间:2023-12-30 11:24: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近期,为促进国际国内循环,县委县政府积极作出相应的工作部署,并为做大做强本地实体经济,落实了许多具体举措,为我县各项事业提质升级,推进建设“智慧强县、幸福强县”取得了许多阶段性实质性进展。当前,为贯彻新时代新阶段发展理念,推动我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两个健康”稳步发展,特提如下建议:

  (一)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一要加快高新园区人才孵化配套建设,提升制造业地位和品牌。政府要出台“招商引智”工作方案,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进驻县城区,制定相应配套奖励政策,鼓励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落实人才孵化机制和高端人才引进机制,推进高新园区高新技术落地落产,创造更多的“蓉城制造”,逐步培育高新产业靓丽品牌。

  二要加快民营企业融资配套制度建设,纾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除了搭建银企对接融资平台外,政府要抓住当前疫情影响凸显出来的制约企业复工复产的不利因素,着手研究制定系统完整的、持之以恒的、行之有效的民营企业融资制度规范,分门别类对不同规模企业、不同行业民营企业提供不同程度的融资担保政策安排,简化民营企业融资手续,提升

  —

  —

  企业融资信用度,提高企业融资贷款额度,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二)健全平等保护法治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一要处理好“五城联创”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政府要有效规范各个联动机制,结合县区基本实际情况,实施网格化联动机制,减轻企业负担,尤其是要照顾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利益,多维度考虑制约企业发展因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适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规范以及相关推进措施,以“六稳”、“六保”为中心,着手解决好小微企业当前的3大诉求:一是解决市区门店“停车难”问题,助推小微企业做活线下经营;二是落实落细降费减税政策规定,有效促进小微企业稳就业、促生产;三是着实降低小微企业优惠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纾解企业发展资金难问题。

  二要有效落实企业维权政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是我国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中央和省委也相继制定了政策法规。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企业和企业家维权机制,增设“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或者“民营企业投诉中心”机构,解决民营企业“维权难”,确保维权机制正常运行,以问题导向服务企业生产发展,切实建立新型政商服务关系,助推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三)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一要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有效寻找市场资源,切实解决

  —

  —

  企业“转型难”、“准入难”问题。政府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持续跟踪、定期评估市场准入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参与“奋战三大行动,奋进靓丽明珠”实施工程,激发民营企业内在潜力和创业活力,推动我县非公经济质的飞跃。

  二要推行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推动企业提质升级。政府要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规范信用核查和联合惩戒,推进职能部门联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严格公平文明执法。

  三要拓宽政务公开渠道,强化公开力度,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资源要素。政府要建立政务公开联动机制,创新公开模式和载体,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公布政务信息,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切实保障民营企业获得资源要素,平等分享市场资源,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建议人:×××

  2021年6月30日

  —

  —

篇二: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县论坛ChineseCadresTribune新发展阶段如何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县域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三个结合”张 恒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而县委书记责无旁贷地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一线指挥部”的“一线总指挥”。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绘好县域高质量发展蓝图,特别是解决好县域发展思路与定位问题,需要深入做好“三个结合”。指导和推动一个地方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必须避免以下两点。一是近视问题。就是不能只看局部忽视整体。高度决定视野,虽然谋划的只是一个县域的发展,但必须跳出去,从全省、全国甚至全球视角去定位、去思考,绝不能坐井观天。县域发展水平不同、区位不同,定位自然也不尽相同。比如义乌定位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昆山则定位为“国际知名先进产业基地”,伊通作为东北内陆一个发展基础较弱但区位和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县份,提出了“环长春半小时都市经济圈内最美节点城市”的定位,来引导推动与省会长春更紧密融合和加快自身发展。必须一、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及省市发展布局紧密结合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县域发展规划是74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2020.12ChineseCadresTribune市县论坛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省级发展布局调整来谋划县域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对于伊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继续实施和吉林“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以及建设向南开放通道的契机,在新的区域发展环境下把握住新的机遇,实现更大发展。从更高的站位看,国家加快建设完善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样是发展的重大机遇,特别是对于伊通这样的内陆县份意义更为重大。如何把握好这些契机,都是我们要在“十四五”发展上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重要课题。二是短视问题。就是不能只看当前忽略长远。我国早期一些县市的发展或多或少出现过此类问题。主要是一些资源型城市和区域,因为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对资源的无节制过度开发,再加上后续转型发展没有及时跟上,结果随着资源枯竭而导致城市衰落。也有个别地方在土地、人才等发展要素方面缺乏未雨绸缪的思考,结果就是“水”到了才去修“渠”,手忙脚乱,被动应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契机下,处处受到制约,很多方面要从打基础做起,发展的步子迈不开、走不快。还有的地方为了追求较快发展,忽视甚至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虽然换得了一时的高速发展,但也将面临巨大的生态修复难题,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不能重蹈覆辙。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这个“进”不是快进冒进,而是要在“进”中把发展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推动和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制定规划和蓝图时,这一点要充分考虑,绝不能竭泽而渔,更不能饮鸩止渴,要通过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方式去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大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留下更大的空间。规划和蓝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县域发展实际,防止两个误区。一是舍近求远。除了少数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县份以外,全国绝大多数的县份发展受到基础条件和自身活力的制约,需要依托临近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县域发展要深入研究区域合作问题,树立“经济学经济”理念,破除“行政区经济”的桎梏,遵循经济学发展的“本源”规律特征,比如昆山之于上海,正定之于石家庄。伊通也是这样,距离行政管辖的四平市区路程是距省会长春的2倍多,所以,伊通近两年更多的是立足“围绕长春、服务长春,与长春融合发展”这个点去谋划和推动发展,强化对长春的产业融入以及城市功能方面的承接与拓展,更好地发挥“连接长春与四平的桥头堡”作用,得到了四平市委的大力支持。从实际成效看,对伊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时就提出发展“半城郊型”经济,“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棵“大树”就是省会石家庄,并提出正定“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二十字经济发展方针,有力指导并加速了正定的发展。虽然时代变迁,但基本的发展规律没有变,这一方针仍然指导着今天伊通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弃长求短。一个地方的发展,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二是加速把自身相对优势转化放大为发展优势。某一个区域成功发展的模式,完全照搬到另一个地方,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结果是灾难性的,原因就在于发展基础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出现“水土不服”是必然的。制定区域规划蓝图时,要最大限度扬长补短,牢牢把握住阶段性发展特征。比如对一个发展基础极为薄弱的县域来讲,仅仅强调转型升级就是空话,当务之急是立足区域发展定位和优势,加快构建产业框架,在完善框架中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考虑本地基础条件,围绕优势去谋划和提升产业链,在区域发展中,以己之短去和他处之长竞争,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很大,丽江、二、与县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资源禀赋紧密结合由于发展情况和条件各不相同,在制定发展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2020.1275市县论坛ChineseCadresTribune乌镇等地发展旅游业都很成功,但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发展主导产业至少要具备基本条件,经过充分论证,可以考虑连片发展因素,但必须具有特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持久发展。持和生动实践,对于县域发展来讲同样如此。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实现蓝图目标,需要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支撑,各个方面都要围绕实现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如果在目标以及发展思路、定位上频繁进行调整和改变,必然出现“年年种树、不见成林”的现象,在“折腾”中发生内耗并不断出现“历史遗留问题”,对县域的长期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二是可操作性。好的蓝图,不仅要有目标体系,更应该是一张清晰的路线图,解决好“干什么、怎么干、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应该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包括在一些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方式上,避免大而空、杂而乱。从突破点来说,不宜过多,最重要的是找准痛点,比如塞罕坝,几十年攻坚生态环境短板始终不变,把短板打造成了最大的优势,有力带动了全局的发展。以产业发展为例,必须明确主导产业,这样才能聚指成拳,集中发力把优势产业做强做精,对县域发展形成稳定而有力的支撑。以县域体量来说,多点发力往往发不出力,多样发展往往样样平平,难以形成竞争力,从长远看,很难支撑起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三、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践需要紧密结合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是为了更有力推动工作实践,必须兼具两个特征。一是指导性。好的蓝图,应该中长期目标相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也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既有“近景”,也有“远景”,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制定县域发展规划蓝图,在时限上要有所考虑,与国家大的目标方向相吻合,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确保能够实现长期指导和推动工作实践。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浙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八八战略”的长期坚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县域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吴树俭 江西省万年县县委书记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新发展阶段如何按照新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关系,在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丰硕成果,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一、新发展理念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76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2020.12

篇三: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努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城乡接合部和中国经济的“基层单位”,承担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责任。如今,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让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如何推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无疑成为一个急需回答的重要问题。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

  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根本,高质量的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在产业的基础上。县域经济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价值链水平,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同时,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力度。

  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实力

  城乡融合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县域经济应该发挥农业优势,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加速城市化进程,扩大城市规模和市场,提升城市功能,吸引产业和人才向县城转移。

  三、积极拓展开放,扩大外贸出口规模

  开放与合作是县域发展的重要推手。积极拓展开放,扩大对外贸易,主要发展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为主的出口贸易,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本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地位。

  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科技创新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应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五、加强人才引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人才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同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总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切实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

篇四: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浅谈如何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紧抓发展优势

  坚持探索创新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

  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

  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我县目前城镇化、工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将是拉动经济増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着力推进县经开区和东北新城两大重点区域项目进展,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二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项目投资,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

  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三要提前做好谋划工作,立足基础设施和产业现状,科学谋划,形成项目储备、推进、建设的良性循环,深入分析国家和省政策动向,抢抓扩内需、补短板的政策调整机遇,重点在事关宿松长远发展的领域,抓紧编制和完善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战略性项目,充实县级重点项目储备库,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竞争点。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城,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城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办好审批办手续,向做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上一篇:当前农村危房改造的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下一篇:红色文化挖掘、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如何写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调研报告

  浅谈如何写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调查研究不仅是“老话题”、“老课本”,而且也是常讲常新,常用常新的“新课题”、“新教材”。调查研究是党务干部、办公系统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从两个角度看:从工作的角度,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基础,到一线获取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对策,从而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落实,并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参考信息;从材料的角度,调查研究也是综合材料写作的基础,写好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工作方案等综合材料,必须要以做好调查研究为前提,这是写好一切文章的前提,基础条件。调查研究与综合材料写作如果出现“两张皮”,你调研的问题和要写的文章没走一条线,跑火车道永远不搭线,那这篇调研文章我相信领导不会满意。即便你的综合材料的辞藻再华丽、语句再硬朗,那文章的实用价值也不会太大。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讲调研报告的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这也是抓住了综合材料的矛盾所在,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主要矛盾,换句话说也是核心。调查研究,调查报告写好了,其他材料可能也迎刃而解了。所以领着大家在“老”处发力产出新意,新意就是思想、观点、方法;在“旧”地破解回答新题,在传统手段的“工具箱”里拿起解决现实问题的“武器”,使调查研究更加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更具有现克难举措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一、调查研究的本质

  调查研究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创造思想”。用形象比喻来讲,调查研究是特殊的“思想市场”、是特殊的“创意产业”,是特别的“智慧经济”、是特别的“方法超市”。总之,调查研究是归纳现状的“分类器”,是发现问题的“显微镜”,是分析问题的“扫描仪”,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不仅是机关公务人员办公干事的“基本功”,而且也是领导干部履职施政的“方法论”;不仅是领导者决策的“智库”,而且还是干部破解难题的“法宝”。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在工作开展中一项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途径与手段,没有调查研究就没办法直观地掌握实情,没办法深刻地了解问题所在,更没办法科学地制定措施办法。于党内干部而言,其重要性更要加深一层,因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可以说,调查研究是所有党员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项必备技能,也是我党联系群众的一个极端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大问题。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调查研究,时刻把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当前办公室干部调研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学习不勤,胸中无墨

  有的干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花在读书看报、查阅资料、收集素材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多造成知识储备跟不上形势需要,接到调研任务时,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或是虽然能积

  极抽出时间学习,但仅仅满足零星式、碎片化地获取知识,缺乏有效整合和加工,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思想积淀。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把写作当成“苦差事”,主观上存有畏惧逃避情绪,造成了从“不想写、不愿写”到“不会写、不懂写”的恶性循环贻误了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

  (二)定位不准,手中无题

  有的干部虽然有调研的主观意愿,但由于视野不够开阔、定位不够准确等原因,找不到适合的题材开展调研,存有“不知该写什么的困惑”。或因没有掌握选题要诀,出现一些不成功的选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过高。如动辄选取涉及国家宏观决策层面的题材,实际上由于站位、认知、学识等原因,一般的基层同志根本难以驾驭。二是选题过大。有的未对主题作具体的定义和明确的界定,导致涉及面太广,重点不突出,限于文章篇幅,难以将情况问题讲清楚。三是选题过空。有的题材理论性太强,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无法有效指导实践。四是选题过旧。一些题材是多年以前的老调重弹,跟不上形势发展,甚至与当前的新要求、新提法相悖,失去了开展调研的意义。

  (三)钻研不深,心中无策

  有的干部在调研中,虽然能够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却不擅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情况较为复杂的主题,显得束手无策,提不出针对性、建设性较强的解决意见。有的年轻干部对事物的认知浮于表面,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善于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难以找准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更有些干部不愿主动思考,奉行拿来主义,照搬照套他人的调研

  成果,缺乏与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

  (四)打磨不精,文中无泽

  有的干部,在撰稿过程中随意发挥、天马行空,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紧扣调研主题,虽然全篇洋洋洒洒数千字,却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着边际。另有一些文稿虽然粗看没有明显问题,却经不起认真推敲,如段与段之间过渡不自然、句与句之间衔接不顺畅,一些表述不精炼、不准确、不具体,甚至出现病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等低级失误。

  三、调研报告的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任何一种题材的材料都离不开“勤学勤练”的学习积累,在学习调研报告写作技巧前,我们最基本的要提高博读、厚积、勤练的学习能力。博读。首先,要多读党报党刊和上级文件,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上级政策,了解党和国家对当前各项工作的最新要求,确保政治上不跑偏。其次,要多读与自身岗位职责紧密相关的资料,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做到干一行精一行。再次,多读刊载在主流报刊上的优秀调研文章,认真研究其谋篇布局、语句运用、论证方式等方面的规律和要领,做到“体有所摹”。厚积。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对于接触到的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如一篇好的文章、一套好的标题、一些精妙的语句等,要通过剪报、笔记、扫描、拍照、存电子文档等方式进行收集,并实行分类归档,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料库,在需要引申运用的时候,便可以信手拈来,引经据典,增强调研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勤练。熟能生巧,勤于动笔、多写多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要善于自我加压,保持一定强度的调研写作训练量,形成“笔耕不辍”的习惯。每年提前选好调研课题,制定调研写作任务时间表,并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稿,确保每年都能推出一定数量的调研成果。要着力培育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调研式思维,将调研写作的艺术和技巧融入其他日常公文写作中,使文稿更具前瞻性、建设性和实用性,切实发挥以文辅政的作用。

  结合个人学习材料心得和自身实践感悟所得,借鉴、归纳、总结、提炼出以“四选”、“四谋”、“五性”、“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四四五五”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今天,重点和大家分享这个写作技巧,以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阅参考,不当之处,恳请匡正。

  (一)突出重点,把握“四选”

  “四选”的主要内容就是:选题、选材、选法、选时。其中的关键所在“用”,即实用、有用。

  1.选题要力求一个“准”字。选题决定成败。决定报告能否进入领导决策,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核心就是“能用上”。选题要磨炼自己“先知先觉”的敏锐嗅觉,力求传送时代信息、拨动时代琴弦、把握需求者的脉搏。要紧贴党委政府工作重点选题、要聚焦社会热点选题、要突出工作亮点选题、要围绕发展难点选题。

  一是要以“司令员”的位置去选题,谋求新战略。考虑问题要从战略性、宏观性位置出发。做到“三个关注”:关注领导行踪、关注领导言语、关注领导的指示。坚持“四个做到”:与市委、市政府在思路上共振、在时机上吻合、在意向上趋同、在需

  求上贴近。选题一方面要服务于前置规划。如,就一项工作的开展思路、战略目标及规划开展调研,厘清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提出目标和措施。另一方面要服务于跟踪落实。如,就一项重要决策,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调研,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落实。

  二是要以“情报员”的视角去选题,搜集新事物。搜集新事物、新线索,善于抓住带有方向性、倾向性、预见性的问题,重要但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看似平常却很有价值的问题。要抓住这些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找出新的思路,提出应对措施,供决策层参考,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三是要以“老百姓”的口味去选题,符合新要求。老百姓想什么、急什么、要什么?要时时搞清楚、处处搞明白、读懂群众心,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困、所难、所怨”,“所要、所求、所需”。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真正读懂了百姓心才能获得真知灼见。第一,要围绕民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开展调研,揭示真相,以正视听。第二,要围绕与群众利益攸关的社会问题,开展调研,了解情况,维护民利。第三,要围绕群众意见大,呼声高的问题深入调研,查实情况,研究对策。如:2009年《新时期、新农民、新企盼》,农民心中有“十盼、十怕、十需求”——来自“三农”一线的调查报告。获《江城日报》年度一等奖,被《祖国万岁》建国六十周年大型图书集锦收录。

  四是要以“评判者”的标准去选题,拉高新标杆。要记住“四句话八字标准”。“熟悉”:就是问自己是否了解这个问题;“新颖”:就是问你的与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实在”:就是问你的东西是否空谈、空说、“忽悠人”;“贡献”:就是问你的贡献是否完善了

  理论和制度,是否推动了实际工作。用这个标准及时发掘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中涌现出来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措施、新经验等工作亮点,通过撰写调研报告等形式,及时加以总结提炼推广,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2.选材要力求一个“精”字。材料是调查报告的血肉。在提炼报告主题、拟定写作提纲后,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认真研究材料,精选真实、准确、全面、系统的材料。

  一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精选“四种”类型材料:典型性材料。反映事物本质,说明表现主题。必须具体、真实、生动,具有代表性。综合型材料。说明总体概貌的,要处理好典型材料和综合材料的关系。没有综合材料就没有报告广度,没有典型材料就没有报告深度。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反映总体情况。对比性材料。通过对比使报告更加突出,给人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统计性材料。这类材料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表现力,而且兼有具体性、准确性特点。用文字表达不清楚的,用统计手法可以一目了然。

  二是怎样去选择材料?同样的材料不同人去写,由于选材角度不同,成稿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在全面、翔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后,要通过过滤、梳理、归纳等方式,对信息进行“深加工”,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根本规律。要学会“三种方法”。首先,按照要素分类法选材用材。增强材料使用的针对性、有效性。其次,按照事物关联法选材用材。把零碎的素材整合分类,为我所用。其三,按照论据补充法选材用材。善于“回头看”,看素材是否全面、详细。哪些有用、哪些备用、哪些还需要深入调查了

  解,做到一边研究一边否定,一边深入思考一边补充新资料。

  3.选方法要做到一个“宽”字。文无定法,调查报告同样不能总靠老办法、老套路。随着形势发展和事态的变化,要有想象空间,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为此,调查报告需要有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

  一是联想思维方法。采取联想式思维发现新问题,拿出新方法。

  二是创新思维方法。调研是一项创新工作,只有突破僵化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新的方向、新的出路,进而从全新的角度,深入研究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并大胆提出新观点、新见解、新对策。力求“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使你的新思想、新思维、新思路像原子弹那样发生巨大裂变。做到思想有高度、思维有深度、思路有广度。

  三是发散思维方法。敏于以小见大,善于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中预测形势,寻找大量数据,直观捕捉信息。勤于观察生活,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4.选时机要体现一个“适”字。调研的生命在于真实及时。必须积极主动、讲究时效。《报告》也不能可先可后,可快可慢,要有一定时限。

  一是调研时机要把握好。做到“知之在先、思之在先、谋之在先”,特别是热点问题和领导关注的重要问题,要集中力量、快速反应、及时调查,以满足领导决策需要。

  二是报送时机要把握好。“文当其时,一字千金”。要“生逢

  其时”,才能“谋当其用”。今天是个“宝”,明天可能变成了“草”。

  (二)抓住关键,准确把握“四谋”

  “四谋”的主要内容就是:谋观点、谋布局、谋角度、谋规律。其中的首要贵在“新”,即要有新创意、有新亮点。

  1.谋观点要在创意点上下功夫。观点是文章的灵魂。调研报告的关键是观点是否有新意?是否有思想性?坚持做到“四性”:

  一是准确性。概念提出要明确、判断事物要恰当、推理要符合逻辑。作为以文辅政的重要载体,调研类文章的内容必须准确,情况必须真实,数据必须精确,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不可拔高也不可压低,这样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要认真核查内容,是否存在添枝加叶、张冠李戴甚至弄虚作假的成分,及时挤掉文中的“水分”,保留实实在在的“干货”,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论述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对策。

  二是鲜明性。观点要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不能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要置地有声,旗帜鲜明,要坚持思想与实践相结合。主题是调研类文章的魂,是撰稿者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全文要确立鲜明的主题,并以此为主线进行分析论述;文稿主题要与调研主题相一致,确保调研的预期目的得以实现;主题要与材料相互统一,既做到主题能统率材料,材料能支撑主题,使得主题、观点、内容同步,做到“有血、有肉、有魂”。

  三是创意性。通篇要有新颖性、创造性的想法。如:“上级监督太远、平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要富有新意、符合实际、一看就懂,只有这样才能从“老调乐曲”中唱出“军歌嘹

  亮”,做到常唱常新、常调常新、常研常新。

  四是生动性。在抽象的论述中穿插具体的、形象的东西,使报告带有感情色彩,杜绝枯燥、乏味、呆板。

  2.谋布局要在大视野上下功夫。谋篇布局是尽显调研报告大气、美丽的重要步骤。要有牢固树立“三观”。

  一是要树立大历史观。以宏观的着眼点看待历史,用更宽阔的视野重新审视过去和历史,不能局限于某时某段,放眼全局、着眼历史。

  二是要秉持大未来观。就是要找对方向,从大局中去把握,从大势中去观察,从中预见发展趋势、发展特点,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是要善于大融合观。其核心就是找准结点,找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汇点,找准现状、困境及出路的交汇点,找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交汇点。

  3.谋角度要在独特性上下功夫。角度决定新意、体现深度。

  一是研究背景的角度要有独特性。背景研究透了就会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二是研究视点的角度要有独特性。如何根据形势发展和事物变化选准研究的视点。

  三是研究框架的角度要有独特性。框架不能老三样:问题+原因+对策,要根据实情确定框架。

  四是研究结论的角度要有独特性。调研的目的是形成正确的结论,符合实际,体现新意。

  4.谋规律要在创造力上下功夫。顺应规律办事,否则都是“短命”文章。加强理性思考,善于从历史经验中去总结规律,从社会变化中发现规律、从发展趋势中把握规律。

  (三)统筹兼顾,准确把握好“五性”

  “五性”的主要内容就是现实的清晰性、思考的深刻性、逻辑的严密性、风格的硬朗性、文章的美观性。其中的核心重在“质”,即追求精致、精品。

  第一,坚持把现实的清晰性表达出来。对全局性情况的报告,不能停留在点上情况;对于需要量化分析的报告,不能停留在定性的判断上;对于趋势性的描述报告,不能停留在历史片段上;对于特点式的概括,不能停留在对纷繁现象的表述上。

  第二,坚持把思考的深刻性表达出来。要把内核思想表述出来。首先要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孤立、片面的观察事物。做到描述准确、切入到位、分析深刻,揭示深层原因。对真实情况和问题: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就是、非就非。其次要善献实策。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思路清晰、观点正确,措施有效。

  第三,坚持把逻辑的严密性表达出来。报告的力度不在语气,而在逻辑的严密性。要表现出现状、问题、对策的延续性,形势、战略、举措的贯通性,段落内论点和论据的匹配性,术语概念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要注重完整性,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注

  重逻辑性,段落安排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连接是否顺畅、过渡与照应是否恰当等;注重平衡性,各条块、各段落的篇幅是否合理,长短是否恰当等,避免出现顾此失彼、头重脚轻的情况。

  第四,坚持把风格的硬朗性表达出来。通篇要做到:风格硬朗、观点精辟、语言精炼、文字简洁。语言表达要求:快速直接,充分利用标题;语言简洁,用最少的文字准确表达;不加渲染,尽量平实达意;不说废话,尽量句句有味。

  第五,坚持把文章的美观性表达出来。美观性要做到:结构严谨、标题工整、布局均衡、过渡自然、语法规范、语言顺畅。但又不要刻意要求形式美,变成了新的八股文。

  (四)注重转化,准确把握好“五用”

  “五用”的主要内容就是:用心积累、用心倾听、用心琢磨、用心修改、用心试验。其中的要诀务在“勤”,即“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只要有悟性、有功底、有自信,能用心、能吃苦、能坚持,都能成为高手。在实践中学会“三步走”:第一步,要从模仿中起步。学书者临帖、学画者临摹、学写者临习。第二步,要在合作中成长。向高手请教,学谋划思路、学布局方法、学写作技巧。第三步,要在竞争中转身。坚守与己竞争,与人合作的观点,在竞争中突破写作的“天花板”,实现华丽转身。

  第一,要用时间积累。积累素材、积累观点、积累理论,新形势、新局面、新矛盾的破题需要用新素材、新观点、新理论做支撑。理论功底深,才能站得高、看得深、望得远。善于抓住本

  质、击中要害、找准焦点。

  第二,要用包容倾听。充分包容差异,善听异见,让各种观点充分交流、充分交锋、充分交换,听取别人意见,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和结论。要善于观察,“望”准时情,必须亲临一线调研,切忌闭门造车;必须沉下身子调研,切忌走马观花;必须全面系统调研,切忌以偏概全。要善于倾听,“闻”清真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调研中必须耳听八方,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声音,不能仅端坐在会议室,听汇报、听恭维的话,还要迈出步子,卷起裤管,深入基层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一线,面对面零距离倾听他们的呼声,收集基层社情民意,特别是在开展涉及多方利益的调研时,要兼顾各利益方的意见和诉求,更加全面的了解实际情况,把握事情的全局,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判断。要善于寻策,“问”足良计,一次成功的调研往往不是个人苦思冥想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广聚民智、博采众长的结晶,要带着疑问下去调研,以不耻下问的精神,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民间智慧宝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金点子”“金钥匙”。

  第三,要用心思琢磨。调研就要吃苦,美好的作品是点灯熬油“熬”出来的、用心琢磨“磨”出来的、全力憋宝“憋”出来的。必须千锤百炼,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在调查上下功夫,在研究上费心思。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毅力。静下心来了解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这样才能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快感,才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叹,获得更多的规律性认识。

  第四,要用耐性修改。有深度、有新意、有美感的精品才能更有穿透力、震撼力,打造精品必须有不厌其烦的心态,锻造“细查细改”的严谨文风,进行反复修改,反复推敲。越是水平高的人,越懂得修改的重要性。所以要注重在“五改”上下功夫:要改立意,使其达到鲜明突出;要改观点,使其达到准确无误;要改素材,使其达到真实可靠;要改结构,使其达到严谨周密;要改语言,使其达到准确精美。

  第五,要用创新试验。完成报告只是一个良好开端,要及时推介、及时宣传,才能完美“收官”,既要调研开路,又要宣传开花。坚持调研与创新相结合,把提出新观点、新举措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试验中总结经验,在推广中推动工作。只有调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这样的调研才有实际意义、才有真正价值。

  今天给大家将这些,目的就是通过“牵一发动全身”,通过一个侧面的讲解来贯通其他所有材料的撰写和写作,回去之后大家有时间再细细的琢磨,我今天的课就讲到这。

  上一篇:煤炭贸易平台调研报告下一篇:卫生局关于我市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篇五: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奋力走好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时代,我们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期间,全国各地的县镇也在不断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县域经济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局发展格局“两个毫不动摇”的必要基础。如何奋力走好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县域经济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升级,需要县域经济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各地应该根据自身资源和条件,积极发展符合该地实际情况的产业,培育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各县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其次,县域经济要积极拓展开放空间。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开放合作是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于县域经济,拓展开放合作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各地应该积极融入全球化经济大格局,发挥地方产业特色和优势资源的优势,务实开拓进出口贸易和境外投资合作。这样,县域经济才能够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

  第三,县域经济要强化服务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在服务方面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不同情况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建立健全的县域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统一的服务窗口和全程服务。此外,政府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管,提升行政效率,防止“拖人后腿”,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县域经济才能够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最后,县域经济要注重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经济增长必须伴随着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各地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加强生态建设,探索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新模式。我们要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为导向,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全面化管理。只有这样,县域经济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奋力走好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我们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政府部门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让产业得到更好的支持;企业要不断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县域发展中来,实现共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县城经济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我们也应秉持创新精神、务实进取的态度,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篇六: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XX县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深入推进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大行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协同发力的总体原则,以五大行动为抓手,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形成人口转移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治理科学精细、城乡深度融合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五大行动全面完成,成为全市乃至全省1高品质生活新高地。

  ——集约高效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形成系统性、高质量的规划体系。

  ——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县城和重点集镇城市更新、强弱项补短板重点工程,完成老街棚户区一、二期改造,完成XX个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遗留问题全部化解。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大力提升城镇化率,2025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

  ——完成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康养旅游景区建设,完成县城副中心XX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XX运动小镇、XX小镇、XX水韵小镇建设,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新亮点。

  ——城乡一体化整合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均等化。

  三、重点工作

  (一)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行动

  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严格执行规划,依法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维护规划权威。(此项行动由县自然资源局总牵头)

  1.立足XX县情和发展实际,精准务实、集约高效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统筹衔接好各类宏观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规划体系。(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各镇配合)

  2.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依法依规开展集体决策。加强规划监管,规划修改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严禁随意擅自调整规划。加强规划信息公开,广泛接受监督,提高执行情况透明度。(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各镇配合)

  3.依法管控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坚决打击违法用地、未批先建、乱占耕地、乱搭乱建等行为。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快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队伍标3准化建设,不断明晰执法边界、科学划定部门职责,推动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分工负责,县委编办、县市场监管局、县信访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配合,各镇具体实施)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

  全面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到2022年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此项行动由县住建局总牵头)

  1.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强优惠政策保障、加大金融服务跟进,引导资源向园区流动、产业向园区融合、企业向园区聚集。(县经贸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金融办、县招商服务中心、XX镇、XX镇配合,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飞地办”具体实施)

  2.推进县域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补齐短板弱项,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县城功能,加强星级酒店、特色餐饮街区、4文体娱乐设施建设,增强旅居功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全力改善老旧小区居住条件,推动老旧街区打造街区经济,加快完成老街棚户区、三星棚户区等改造任务,重点推进城区48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完整社区”30%以上。(县住建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文旅广电局配合)

  3.优化公共交通站线布局,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和智慧交通,加快充电桩、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缓解交通堵、停车难等问题。(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分工负责,县交警大队配合)

  4.在县城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符合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实现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县住建局牵头,XX镇配合)

  5.合理设置建设项目准入门槛,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和低价调节制度,对优先开发利用废弃、闲置和低效土地的予以优惠。全面实施老旧城区土地综合改造,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存量土地扩容增效。对一些5短期不能改变用途的土地,通过“临时使用”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提升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经贸局、县住建局配合,各镇具体实施)

  (三)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

  结合XX实际,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此项行动由县住建局总牵头)

  1.制定县城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城市道路、城市容貌、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管理标准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确保内容具体、标准统一、责任明晰、管理精细。(县住建局牵头,XX镇配合)

  2.完善“县级统筹、行业监管、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城市综合监管网络,着力解决中心城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县住建局结合实际制定县城网格化管理方案,推进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各镇各村也要因地制宜制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确保城乡面貌尽快提升。(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分工负责,6各镇负责)

  3.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强化“四级同创”,打造干净城市、绿色城市、花园城市、宜居城市。广泛开展以“家风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为标准的美丽家园示范户建设,定期对所有居民小区、城镇公共区域、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大消毒”和病媒生物防治,加快农村旱厕改造,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县创建办牵头,县委政法委、县委文明办、县卫健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公安局、县农水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妇联、县信息办、XX镇配合)

  (四)存量问题化解行动

  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依规逐步化解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此项行动由县自然资源局总牵头)

  1.紧盯县城各类城建遗留问题、“两违”问题,分门别类梳理,系统摸排成因,逐个制定化解方案,稳步推进问题化解。加快化解县城“森林大酒店”“三星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明确村道、饮水、照明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护责任和经费,着力破解制约县城和重点镇、重点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分工负责,县信访局、相关镇配合)

  2.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制度,重点项目派驻督查员制度、推进房地产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严防遗留问题发生。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处罚与行政管理衔接机制,推行跨部门协作执法、联合执法,注重源头控制、过程管控、末端化解、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分工负责,县委编办、县级各相关单位,XX镇配合)

  (五)城乡融合发展行动

  统筹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此项行动由县发改局总牵头)

  1.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推进主导产业从“以村带户”向“以镇带村”转变、重点基础设施向城镇、社区、中心村聚集。(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农水局、县乡村振兴局分工负责,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各镇具体实施)

  2.积极推进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发展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充分供给。(县教体科技局负责,县级各相关单位,各镇配合)

  3.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突出县级医院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持续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县卫健局负责,县级各相关单位,各镇配合)

  4.大力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八大工程”,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围绕培育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创意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文旅广电局负责,县级各相关单位,各镇配合)

  5.启动新一轮避灾搬迁,加大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后续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统筹推进农民就地就业创业和转移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人社局分工负责,县级各相关部门,各镇配合)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新型城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任责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联系相关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牵头责任单位要迅速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行动。

  (二)健全工作机制。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总体上由县发改局牵总;具体每项行动分别由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发改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各镇负责。县级各相关部门要细化措施,把每项工作具体到项目、到时限,确保每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加强督查考核。县政府督查室、县发改局要将新型1城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督查内容,实行季督查、季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县发改局负责制定差异化考核办法,组织五大行动牵头单位对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单项考核。

  11

篇七: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夯实基础工作

  强化统筹推进

  有效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高质量发展指标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省、市、县相继出台了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实施办法。为有效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结合本委工作职能和“冲刺四季,谋划2019年”调研活动,谈三个方面:

  一、精准理解把握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需要把握好系统性、动态性、长期性三个维度,注重均衡、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加以推进。当前,对如东而言,既面临总量尚未较快提升,又遭遇外部环境日益趋紧的压力,也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协同发展、沿海开发等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港口优势、空间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要实现走在“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征程前列的目标,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以实际行动来体现思想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新的伟大时代,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大

  1/1力度解放思想,切实推动如东基础配套、产业能级、城市建设、生态品质、改革创新、人民生活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新跃升。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如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集约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结合省、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真正用考核指挥棒推动思想大解放,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以实际行动来为追赶超越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牵头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注重指标的对标找差和省、市排名监测分析,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和向上争取工作,统筹推进好相关指标。

  (二)以速度提升来奠定发展基础。“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和基本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如东而言,仍然需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城市建设配套功能不全、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需求距离较大、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持欠账较多,关键还是因为我们的产业能级不强、质量效益不高、财政资源不优、动能转换不快。省、市高质量评价体系,既有水平指数,也有发展指数。发展指数是根据各指标比上年的增减情况计算,反映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所以,全县上下要继续牢固树立标志性思维,按照“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提振发展信心、坚持高点定位、主动对标找差,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稳中求进”的关系,加快动能转换、提升发展质效,把自身工作放到全省、全国范围内进行对标,找准自身位置、奋斗目标,分门别类排出学习追赶的标杆,使追赶有目标、超越有方向,以较高的发展速度

  2/1来奠定追赶超越的基础。尤其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指数的相应指标,牵头部门每年初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镇(区)、具体的项目,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推进体。

  (三)以转型升级来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既要系统谋划,更要扎实推进。实践中,关键是找准制约短板、抓住主要矛盾、破解体制障碍、强化创新驱动、化解风险隐患,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素的配置、市场的竞争、资源的开发、环境的约束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模式的创新、风险的暴露等都将进一步加速。全县上下必须始终突出项目建设这一“牛鼻子”,以“2+4+N”产业体系为主动方向,大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强带动力的“四高一强”项目重特大产业项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一批重点智能制造项目,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全面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份额加大、结构优化、质态提升、实力增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做特做精做优中心城区,努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独具特色的滨海新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如东”为目标,用生态文明引领区域新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深入剖析找准新问题

  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当前宏观发展环境日益趋紧的形势下,全县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以下深层次问题:

  3/1(一)经济结构低松散阶段性特征依然明显。从要素结构看,目前如东县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低端物质要素消耗来支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等高端要素的创新驱动不足。一方面,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在劳动力供给在总量趋紧的同时,技能型劳动力更加短缺,高级人才、创新型人员尤为匮乏。从产业结构看,产业联系较松散,产业层次较低。产业内及产业间紧密联系、有效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不健全。在产业内,由于产业链普遍较短,通常是大量企业在同一产品领域、甚至同一分工环节扎堆,同一产业中各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产业内部关联度不紧密,尚未形成产业内各企业有机协同的生产体系。不少企业呈零星发展态势,远未形成规模化配套,导致产业增值链短,中间环节缺失严重,难以形成上下游与旁侧企业立体交叉的网状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间,则表现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不能有效协同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支撑其提高效率和改善效益。同时,劳动密集、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

  (二)园区发展集聚规模效应未能有效发挥。虽然如东各园区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三五”以来的开放开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投资环境日趋优化,入园企业不断增加,经济运行明显趋好,集聚效益开始显现。但是,目前园区的集聚层次还只是低级的离散型集聚,只能产生低层次的集聚效应,虽然集聚了大量的优势资源,但对全县的贡献力仍显不足。大多园区特别是各镇工业集中区,基本还是离散型集聚,且空间布局较

  4/1散,每个镇都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功能区,多数产业遍地开花,呈现“镇镇点火、村村冒烟、无序发展”的局面。离散型集聚是最简单的集聚发展模式,企业之间只是简单的空间集聚,产业关联度很低,企业之间没有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企业之间既不存在市场竞争,也不存在产业内部的分工与合作,是一种低层次的结局模式,不能产生竟争合作剩余效应,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就比较小。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进一步强化,必须向更高级的集聚发展模式转型,以产生更大的竞合剩余效应。

  (三)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偏紧急需科学破解。“十三五”以来,我县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压力较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水环境总体形势严峻。我县多项水、气污染物指标均未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两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仍为V类,地表水好于III类水质比例达到70%的目标难以实现。能源总量控制政策已成为我县项目落户的关键制约因素,“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目标为23.4万吨,2016年、2017年合计能源消费增量为20.6万吨,占“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的88%,全县仅剩余2.8万吨标煤。同时随着石油,化工,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控减能源消费总量和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约,使我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的优势基本丧失,项目落地难的5/1问题日益严重。粗放型的发展格局仍未根本改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还在强化。

  三、扎实推进实现新突破

  发改委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部门,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制定者,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执行者,必须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思想大洗礼、观念大变革、精神大振奋,切实把中央和省市县委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化作具体实践,重点围绕省、市对县考评、监测的8个指标(人均GDP、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单位GDP能耗、沪通产业合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亿元GDP境内上市企业股权融资额、光纤宽带普及率、行政村百兆光纤宽带覆盖率),在项目建设绩效、产业能级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特色板块打造、资源环境约束、公共服务配套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如东作出新贡献。

  (一)在项目建设绩效上实现突破。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生命线”,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推进。聚焦产业发展前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培育,锁定世界500强、央企、国企、名企,在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招商上下足功夫,着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强带动力的“四高一强”项目重特大产业项目。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实施机遇,积极参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以产业接轨为关键,以平台接轨为保障,充分利用上海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以及上海自贸区溢出效益,确保在承接产业转移等

  6/1方面取得突破。强化用地项目预审工作,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重点支持主体实力强、项目成熟度高、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投入产出大的项目。注重投入总量和质量的结合,重点引进自动化程度高,能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及安全环保水平的先进装备。重点抓好省市重大项目、县级“双百工程”工业项目,优化帮服联动推进机制,以问题的快解决带动项目快推进。重点推进好金光纸业、优嘉三期等10亿元项目、中润氟新材料等5亿元项目、国科智能海上风电机组电控等1亿元以上项目。

  (二)在产业能级水平上实现突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实施一批重点智能制造项目,鼓励企业对设备、工艺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和效率。重点推进海洋能源装备、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配套项目的延伸和爱朋医疗、恒辉安全防护、优嘉植保等重大技改项目建设进度,发挥重大技改项目快速达产优势,全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不少于100个。消除无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实现“三品”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品牌、商标的培育力度,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全年申报江苏名牌产品10个,南通名牌产品35个。狠抓高质优效大企业(集团)的培育,进一步健全完善如东县工业大企业培育“直通车”服务机制,定期对全县工业大企业发展问题“一事一议”,会办解决。全年应税销售亿元以上企业达260家,其中,10-20亿元企业12家、20-30亿元企业4家、30-50亿元企业3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坚持“创新、集聚、融合、开放”的发展理念,深

  7/1入实施《如东县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一批龙头带动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集聚产业。在加快现在商贸流通业转型发展的同时,着力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重点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探索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互联网金融、金融专业服务等新型金融业态,推动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确保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46%。

  (三)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突破。高质量的发展,除了外部环境的倒逼,更主要的是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从源头上解决创新驱动原动力不足的问题。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积极落实《如东县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建立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引导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密切合作,优势互补,着力构建从产业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链。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解决我县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积极引导企业向新业态、新模式转型,重点引导医药、农药中间体企业向成药、制剂方向发展;引导机械制造业向数控化、智能化、大型化、精密化方向发展;引导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业向整机产业化、控制系统智能化、设备维护一体化方向发展;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向材料功能化、产品终端化、设计个性化方向发展。建立“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梯度培育体系,依托各类孵化器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出一批“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产品”。

  (四)在特色板块打造上实现突破。完善园区发展规划以

  8/1及各类专项规划,推动“多规合一”,引导园区走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投入力度,以《关于提升工业园区规划配套水平提升项目建设质量效益的工作意见》实施为契机,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增强水、电、汽以及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等综合配套能力。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县级领导挂帅、一个县级部门牵头、一个行业协会参与”的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以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做大新兴产业规模,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扶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创建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十大产业完成工业应税销售超1300亿元,占全县总量的80%以上。

  (五)在资源环境约束上实现突破。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节能、环保等倒逼机制,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着力提高土地、能源等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加强全县能源消费数据的监测分析,开展节能专项执法,逐家开展现场检查,进一步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指导重点用能企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鼓励企业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低品位余热利用、中水回用等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40个以上,力争完成年节标煤2万吨以上的目标。以“十五小”和“新五小”行业为重点,依法关停淘汰工艺设备落后、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过剩产能。认真落实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约束性条件。鼓励企业主动淘

  9/1汰落后产能、落后设备、落后工艺、落后技术。持续推进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整治工作,确保2019年9月,全面完成沿海化工园区整治并通过省、市验收,按照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和市“三行业”整治精神,全力推动化工企业整治,力争2019年底前关闭重组化工企业数量达到25%以上。

  (六)在公共服务配套上实现突破。根据我县出台的《关于贯彻〈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的实施方案》,围绕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市政公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便民服务十大领域,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细化分解落实基层镇、街道、建制村、城市社区、居住小区五大类103项指标2019年计划目标任务,明确各相关部门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标准目标任务计划清单,工作推进上以季度跟踪、季度实施情况分析促进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以项目的实施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公共资源布局,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结合省、市功能配置标准要求,对我县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短板”进行调研分析,研究推进落实的措施。重点推动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文化、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服务水平。

  10/10

篇八: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

  一、背景:解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

  1、县域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3、高质量发展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二、案例分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功案例

  1、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创新

  2、优化区位条件,招商引资,培育产业特色

  3、打造智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

  三、政策建议: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对产业升级和创新的支持

  2、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3、推进县域政府的数字化转型

  4、建立完善的统计数据和监测体系,为决策提供依据

  5、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企业吸引力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7、积极探索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结语:高质量发展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要继续推动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基础和支撑,一直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县域经济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因此,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一项迫切任务。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地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高质量发展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高质量发展可以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其次,高质量发展还可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向县域经济。同时,高质量发展也可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经济的融合和协调发展。

  总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要在政策制定、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县域经济真正发挥其在国家

  经济中的独特作用。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成功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这些成功案例可以告诉我们,如何通过产业升级、区位资源优化、数字化转型等多种方式,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些成功案例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和启发,下面列出几种典型的成功案例:

  首先是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创新。比如,江苏省丹阳市通过发展新材料、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融合,打造了一个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他们也聚焦于企业需求,以市场驱动为中心进行产品研发,实现了从产业链低端的参与到高端的主导,实现了产业的升级。

  其次是优化区位条件、招商引资和培育产业特色。比如,陕西省商洛市通过打造商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吸引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成功推进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他们还在产业园区打造了一系列国际理念的经济重镇,通过产业特色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优秀的企业入驻。

  最后是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功案例,如四川省南充市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各个领域的智能化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他们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效率,成功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这些成功案例无疑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吸取他们的优点和教训,为未来的县域经

  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为了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引导。这些政策措施可以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营商环境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部分。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向着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借助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旧产业的淘汰力度,推进产业链的升级,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政府应该减少行政干预,促进市场竞争,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化解和消除企业发展的障碍。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和服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信心和市场效率。

  第三,培养和引进人才也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通过人才引进、培训和配备等手段,培养本地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此外,政府还应该推进人才流动,利用互联网和信息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当地。

  最后,数字化转型也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促进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数字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以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

  总之,政府应该全方位地推出相关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只有通过政策的倾斜和引导,才能够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升级和发展。

篇九: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论文(发表类范文8篇)之第五篇

  摘要:县域经济发展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产业机构不优,产业培育较慢。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作还存在短板,制约发展的道路交通瓶颈问题严重。加快逊克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举措,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之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走融合发展之路,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培育竞争优势,促进特色经济产业化,优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经济集群化,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关键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考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样也存在着突出矛盾和问题,就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梳理出一些对策建议,如下:

  一、县域经济发展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经济总量小,产业机构不优,产业培育较慢

  以农业为主的县份,一产占比较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工业经济主要以矿产、水电为主,结构单一,矿产、林产等优势资源开发速度缓慢,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支撑作用不明显,工业潜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以旅游、外经贸为主的三产发展缓慢,国家一类口岸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对外贸易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对俄经济合作还需进一步拓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作还存在短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地方财力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民生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三)制约发展的道路交通瓶颈问题严重

  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运输时间长、成本高。虽然资源富集、生态优美,但受交通条件制约,导致招商引资难,投资成本高,使很多招商引资企业放弃投资,制约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举措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融合发展

  1.坚持走转型升级之路。

  推动县域经济由高速发展变为高质量发展,要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下大力治理落后产能企业,筑牢创新链、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起优势明显、产业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把农业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面粉加工、稻米加工、绿色大豆压榨油及绿色有机豆制品加工等产业,引导企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大豆、小麦、水稻、山药、食用菌、汉麻等十大产业集群,打造一乡一业特色品牌。

  3.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驾齐驱,更好的发挥县城带动乡村发展的作用,高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小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动县城发展与产业发展同步,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二)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

  重点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挥县域“粮头、农头”优势,大力发展山特产品、畜产品、旅游商贸等特色经济,不断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构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三)培育竞争优势,促进特色经济产业化

  优化提升县域特色产业。县域特色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经济模式,引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要做大做强旅游业,特色旅游要有地方的特色和文化支撑,达到别人无我有,别人有我更优,不断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让旅游景点有文化底蕴,使旅游成为观赏名胜古迹,提升文化素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弘扬社会主旋律的一种方式。

  (四)优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经济集群化

  推进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继续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开发区”建设模式,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综合实力。鼓励“个转企”“小升规”,推动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提升品质、创建一流品牌,打造一批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增强园区集聚功能。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县域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基地。

  (五)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1.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努力为形成爱商、护商、亲商、重商的良好氛围提供政策引领,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消除阻碍县域经济发展壁垒。使“放管服”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提升县、乡级政府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

  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抓住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重大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大范围拓展生产和投资空间,打造我县区域经济开放发展新高地。落实优惠政策,引进有实力的经贸主体。加强对俄资源开发合作,适时推进煤炭和矿产品进口。鼓励企业在俄开展木材采伐和加工,力争实现原木及半成品进口。加强与俄方沟通协调,增加大豆进口规模。

  参考文献[1]人民智库:绿色理念引领下的沁源转型实践[J].国家治理,2019(26).

  点击查看>>县域经济论文(发表类范文8篇)其他文章张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国际公关,2020(02):289.

推荐访问:如何推动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县 高质量 推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