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创新研究院的组织与管理模式(5篇)

时间:2023-12-06 15:24: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创新研究院的组织与管理模式篇二:创新研究院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矿产资源研究所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模式

  一个科技创新型的团队发展和建设是否成功,与其团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即管理模式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团队管理模式是所有团队成功管理的基础。

  目前,资源所在众多大小不一、经费多少不等的科技创新团队中,如“院士团队”、“领导级项目团队”、“项目带头人团队”以及“学科领头人团队”等,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1.扁平式管理模式

  团队成员间以发展任务为中心、以科研开发为团队研究的内容、在共同的协作配合中愿意承担责任;有共同要达到的设计目标、成员间有较强的技能互补能力,团队内部有较好的凝聚力;团队的规模一般为20人左右,且团队的管理者在团队规范、团队发展、开发创新等方面都有自已的管理方式方法。如:资源所郑绵平院士的盐湖中心团队,其管理模式基本属于扁平式组织管理模式。盐湖中心团队,项目大、经费多,团队成员间和谐的工作氛围,与郑院士的管理和领导地位分不开。他们在科技创新中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团队管理灵活性和自主性强,科研工作不断创新。他们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先后在项目所在地建起野外工作观测站和研发基地,并进一步将科技创新团队逐步培养扩大到科研院所级别。目前正在申请二级法人研究院所。

  2.先锋式管理模式

  这种团队管理模式最显着的特点是团队领导者永远走在前,同时对团队进行指导和激励,要求团队及时跟上步伐。领导者只考虑自己的领导力量,希望通过榜样灌输给其他成员同样的品质,并同他一起作战,具有同样的活力和观点,并按照他的标准办事,达到团队高效、协作、和谐的文化氛围。在科技创新团队中,这种管理模式在“领导级项目团队”中表现比较明显。

  3.资源式管理模式

  资源式管理模式是近代领导者使用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显着特征是管理者只从团队后面进行领导,对团队可用资源能进行合理地整合和优化;清楚团队中薄弱环节或差距应做哪些填补工作;管理者以团队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关注团队中成员的需求,并能充分激发他们的贡献才能。这种管理模式在资源所现行的科技创新优秀团队中使用较多。如:“王安建的战略资源研究项目团队”、“唐

  菊兴的西藏矿产勘查项目团队”等团队管理模式基本都采用这种模式,形成了抓大项目、出大成果的格局。

篇三:创新研究院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科技与创新┃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6-0046-022021年第06期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模式探索孙成才,周勃,费朝阳,吕洁,兰信颖,王海军(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70)*摘要: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高校改革探索的方向。在国家创新规划政策和辽宁省教育厅推动校际协同创新的政策指引下,沈阳工业大学通过开展校际、校企间的协同创新合作,成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院。通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的介绍,探索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DOI:10.15913/j.cnki.kjycx.2021.06.015机制和模式,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四梁八柱人才培养架构,形成了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的“12345”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各层次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为突破点,探讨新工科建设的新途径和新范式。同时,学院依托辽宁省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与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科平台紧密合作,已在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筑环境信息化、再生资源新型建材制备与应用等领域形成了科研优势和特色,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校企合作课题16项,科研合作经费达1000余万元。依托行业学会力量,已建立1家专家服务站和17家省级学会服务站,积极发挥学会专家团队对科技创新的助力作用。目前,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已经实现了成果的转移转化,成功吸引了投资支持,注册成立了相关公司,孵化育成了创新型科技企业。此外一系列科技成果也都正在向产业化的道路上迈进。与企业共研的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空调系统的节能诊断与运维管理项目、辽宁友谊宾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节能运维诊断与后评价项目等项目,为企业解决了技术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等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搭建的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助力科研成果的转化,服务企业发展,同时服务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服务辽宁省打赢蓝天保卫战政策,对辽宁地区经济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3校地校企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内容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精准对接企业、社会的需求,促进产、学、研、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创新对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政府为了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十三五’国家创新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推进政产学研用创紧密结合。为进一步推动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发展,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印发了《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校际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建立科研合作联动机制,促进优势科研平台的开放与共享,以高水平学科为基础,联合共建校地校企研究院。针对产业实际需求开展应用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全面提升高校的学术氛围和学术水平。沈阳工业大学作为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积极成立校地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院,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贡献力量。本文将围绕校地校企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建设模式进行探索。1校地校企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目标通过校地校企多元协同创新,探究交叉学科的创新点,建立科研合作联动机制,成立可再生资源利用协同创新研究院,解决高校和企业不同行为主体沟通不畅的问题,促进优势科研平台的开放与共享,培养交叉学科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全面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质量。2校地校企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基础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秉承“为地方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为目标,打破校际壁垒积极开展校际交流,论证协同创新培养的长效——————————————————————————*[基金项目]2018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辽教办2018,165号);2018沈阳工业大学教改项目“基于BIM技术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教2018,73号)·46·

  2021年第06期用、金深度融合。高校、政府、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不是简单合作或联盟,而是以整合优势资源孵化育成创新型科技企业,以产业化激发协同创新体系的内在驱动力,便于创新要素的有效汇聚和无障碍流动,突破彼此间的壁垒,避免了目前各类协同体系缺乏领袖、不愿协同的组织管理风险。以此为准则,校地校企协同创新研究院具体建设内容如下。联合东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3家合作高校,加速土木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能源动力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各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虚拟仿真等平台资源,充分调动研究生培养基地、校企联盟、学会服务站等行业资源的强大活力,组建可再生资源利用协同创新研究院,并确定动力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搭建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解决科研力量互补能力差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薄弱问题,通过汇聚高校优秀项目资源,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推动技术与产业融通,加强平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实现高校、企业、社会各方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以省学会服务站的科技服务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科研合作联动机制,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定期讨论共同提出有前瞻性、交叉性、创新性的重大科学问题。通过研究院平台增进了解,各高校学科优势互补,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关键“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深入开展建筑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科研项目的共研,通过实质性技术创新途径保障有效、持续地开展协同创新。开放和共享合作高校的优势平台和师生资源,邀请校企两个育人主体联合开展专业调研,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评价和完善,通过可再生资源利用协同创新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为高校开展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扩充信息化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培育优秀教学成果。4建设校地校企协同创新研究院的具体举措4.1搭建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平台邀请辽宁省建筑与土木学会、可再生能源学会、振动工程学会相关校企专家,深入剖析学科基础理论和技术外延,结合研究院学科优势遴选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高校直接对接精准转化。4.2联合攻关科研项目面向辽宁省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需求,合作高校共同提炼重大前沿科学问题,联合开展高水平科技攻关、技术研发、产品研制、成果应用,降低“无用”科研的数量并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4.3协同服务企业高校和企业属于不同领域的行为主体,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产生协同作用,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进而提升各自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的发展潜能。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扩大技术服务与企业的广度和深度。4.4开放和共享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工程中心的各自优势,开放和共享重大仪器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源,并在校企合作研发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实现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4.5共建和优化课程体系通过校际研讨会、学术讲座、实验室互通、学术交流等形式,联合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暑期研究生班、跨学科科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创新实力,共同建设、优化省级一流课程和特色协同教育课程。4.6建立师资互聘和跨学科人才培养主要以合作实验、创新创业的形式定期参观实验室,建立互访制度,制定一系列的选聘标准和制度,合作高校之间实现师资互聘,学生跨学科、跨高校积极参加产学研协同创新型大赛等,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千米。4.7激活国际教育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合作高校的国际教育资源,打造更加宽广的国际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与国外建筑、材料、能动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提升高校的办学活力和社会认可度。5结语开展校际、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模式是建设创新型、研究型高校,促进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校际协同创新研究院,整合并充分利用高校、政府、企业各个主体创新资源,通过不断探讨和实践建立良好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唐国坤,王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分析与探索[J].科技与创新,2020(18):84-85,88.2]王晓雷,李志霞,柴欣,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产学研创”成果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6):116,119.3]薛万新.德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创新科技,2017(1):4-8.4]张占梅,陈哲.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175-176.5]党高飞,王蛟龙,杜中杰,等.高校与地方政府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5):235-237.6]曾利军,刘卉.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163-164.7]刘明,单宝来.校企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下转第51页)·47·[[[[[[[

  2021年第06期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施一些自救或提早进行医学救治,进而避免出现严重的情况和造成二次伤害。这项成果对于每一个人可以说都是一个保险,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处理,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要素。智能体感袜项目着重针对的人群为老人和儿童,对于年轻人来说,抵抗力较强,而对于老人和儿童来说,稍不留神便可能会酿下大错。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年轻人都忙碌于职场和各自的事业中,对老人和小孩的照顾也是少之又少,缺乏关照,对他们的健康一无所知,这是最致命的。一些新闻中老人因年事已高,找不到回家的路;一些小孩一个人在家没人看管,酿成惨剧。而这项研究就是针对这些情况,有了智能体感袜的老人和小孩,他们的人体生命体征会如实反映到手机APP上,年轻人在上班时也能通过手机了解家人的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找回失踪的老人和临近危险的小孩。同时,对于那些照顾老人的护工人员来说,这项技术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准确的方向去照顾那些不能自理的老人,进一步为护工人员分担相应的工作压力。智能体感袜增强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减少了人们肩上的负担,为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智能体感袜作为一个新科技,其最终目标不单单针对一些小众家庭,它要走向世界,去面向更多的人,让社会接受,让更多人能够从中得到便利,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2应用前景目前该设备的功能还不是很全面,这只是一个开始,仍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智能体感袜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如可以提升功能性、舒适性、特殊情况反映的及时性等。智能体感袜的前景是不可估计的,智能体感袜的出现重新定义了袜子,在这之前袜子还只是一个简单的穿着物,科技的发展给他带来的不只是外观的变化,带来的是从内而外的改变,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智能手机取代了手机,智能体感袜或将成为第二个“智能手机”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当然,所有东西都具有两面性,它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一旦将智能体感袜普及于大众,资源的消耗量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向大自然无限索取,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进而危害人类的利益,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方面笔者们会深入研究,研制出最环保、最舒适的材料来改善其制作,达到符合所有人预期的成果。对于智能体感袜来说,前方的道路依旧是未知的,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开发,研究更新的技术,融合更多的功能,完善安全措施,是笔者们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也是今后长久的作业。对于这项技术,笔者们会在体感袜之后研制出更多科技作用于其他事物,将体感袜上的技术运用于其他事物,不断完善、改良,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多便利,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发展永无止境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庞大,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体系化和复杂化。在世界这个大的市场上,智能体感袜将会占据一个很高的席位,让大众都受益,笔者们始终相信这会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会是这个时代的领路人。研究成果在成功之后,会选择数名志愿者做体验调查,得到实际数据,查询日常工作、运动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根据个人的不同数据累计统计具体的数值范围,根据数据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研究,将数据堆叠统计,结合每个人身体症状产生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最有效解决方式,第一时间通知给穿戴者。经过重重检查,完善整个智能体感袜之后再步入世界市场,迈入人们的生活。参考文献:[1]苏山.新能源基础知识入门[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2]徐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李淑娟.科技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J].魅力中国,2009(35):13-14.[4]姜树民,于睿.急诊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徐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孙超(1999—),男,本科,研究方向为基于人体机制交互的智能体感袜。徐晋辰(2000—),男,本科。张瑜浩(2000—),男,本科。〔编辑:张思楠〕(上接第47页)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205-206.[8]刘维.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创新科技,2017(3):59-61.[9]黄明东,李炜巍,黄俊.中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9):22-27.[10]原长弘,章芬,姚建军,等.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企〔编辑:严丽琴〕业竞争力提升[J].科研管理,2015(12):1-6.————————作者简介:孙成才(1988—),男,吉林白山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51·

篇四:创新研究院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篇五:创新研究院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

  季松磊;朱跃钊;汪霄

  【摘

  要】目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主要有7种,且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为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求,应该重点发展"组建研发实体"等高级模式.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一种新型产学研合作实体模式,在政府的政策支撑和引导下,通过合作科研股份制,有效解决了政府失效、市场失效、研发失效等问题.

  【期刊名称】《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10)001【总页数】4页(P86-89)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

  【作

  者】季松磊;朱跃钊;汪霄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2.4一、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现状分析

  在政府的重视和产学研有关主体的探索实践下,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产学研合作创新仍停留于表面,国外成

  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已经发展到产学研战略联盟、产学研实体等高级阶段,而国内还基本停留在以单项目合约、短期合作研发等为主的初级阶段,亟须发展适应当前及未来产学研合作发展需求的组织模式,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

  综观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由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价值取向、基础条件、自身优势有所不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及其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并保持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在实践中,并不存在一种最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却存在着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参与者多重利益关系、参与者资源禀赋等较为符合和匹配的多样化组织模式,这些组织模式各具特点[1]。目前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主要包括技术转让、委托研究、联合研发、校(院所)办科技、共建科研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组建研发实体等7种(见表1)。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水平不高,合作模式与机制落后是关键问题之一。技术转让、委托开发等初级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研发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因此,亟须发展创新适应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合作模式与机制,提高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有效性和持续性。

  首先,重点发展“组建研发实体”等高级模式。该模式能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明晰产权关系,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内容与方向更接近市场,有利于科研成果经济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企业持续获得研发所需技术和知识供给,促进企业持续性的技术创新,还有利于打破产学研间相对封闭的状态,推动人员流动。

  其次,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求,建立新型有效的合作组织机制,建立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建立面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所需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有效解决政府失效、市场失效、研发失效等问题。3个失效问题已成为困扰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发展的一组矛盾体,如何设计有效的组织、机制,在矛盾中寻得平衡点,是组织模式创新的基础。

  再次,以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基础,妥善解决产学研合作中动力机制、信任机

  制、激励机制、利益分配、风险分担等问题。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参与、协同和投入。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政府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除了法律保障、政策引导之外,直接的资金投入也是必需的。

  二、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

  1.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的内涵

  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是产学研合作研发实体模式的发展,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致力于面向产业链的应用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动产业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科研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区别于一般国有科研机构,它以应用科技研发为任务,实行市场化运作,避免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市场观念淡薄等障碍。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工业技术研究院”内涵的延伸,其目标不只是零散技术的研发,而是基于整个产业链进行跨学科的产业技术整合研发,针对完整产品及成套技术开发创新,并且更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产业技术研究院应由政府牵头,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共建,以产业技术的研发及转化、新兴产业的引领为目标。作为政府积极引导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种组织模式,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引领新兴产业的重任,政府的政策保障和有效投入是其建立和运行的基础。政府投入可以是资金、房屋、土地使用权、设备等。政府投入也决定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存在一定的政府属性,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产业共性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属公共产品和服务,如果完全由盈利性企业来承担则必然出现“市场失效”;同时,产业技术研究院提供的共性技术具有商业性和市场性,完全由政府部门实施则又必然由于管理方式和机制的不适应而出现“政府失效”。因此,产业技术研究院可实行总、分院的组织形式,总院是由政府投资成立,引导和对分院进行资助、投入的职能机构。总院事业法人(不盈利),分院企业是实体法人(盈利),管理和决策在总院,研发和转化在分院。政府通过总院对分院实体进行资助、协调与引导,使分

  院成为在政府支持和资助下的产学研合作科研研发实体。分院独立市场化运作,总院以对分院的各项投入为基础建立对分院的管理,并在分院实现稳定盈利后适当回收部分投入,逐步实现自我资金循环。

  2.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的功能定位

  目前我国企业科研能力普遍不足,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科研目标又与面向市场的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有一定偏离,因此,产业技术研究院应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基础,整合区域科技资源,致力于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引进吸收和研究开发,促使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并创造经济价值。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两个平台、一个集聚、一个引领”,即产业科技支撑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集聚、产业引领。产业技术研究院应定位于区域的特定优势和重点产业领域,依托并整合区域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产业科技支撑平台和开放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集聚产业领域优秀技术研发人才,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引进吸收和研究开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最核心的技术支撑,尤其是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与技术服务,由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产业升级、调整与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利用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的成果,引领孵化新兴产业。

  3.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的优势

  ①变“3个失效”为“3个有效”。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性的总、分院组织模式和运作机制,彻底解决了困扰已久的产学研合作“政府失效”、“市场失效”和“研发失效”等问题,形成了政府、市场和研发“3个有效”相互促进的关系:“研发有效”指研发创新方向的准确有效和研发创新能力的切实提高;“市场有效”指研发创新成果具有市场价值并促进产业发展。“政府有效”指政府切实有效的引导和投入,为产业技术研发引导了正确方向,提供了资金,降低了风险,保障和推动了“研发有效”,使政府投入得到有效利用,政策引导得到贯彻,“政府有效”得以实现,并保证了

  技术成果的“市场有效”,能创造经济价值,带动经济增长,保证和推动了“研发有效”,并且使政府税收增加,进一步推动“政府有效”。“3个有效”间的互相推动,形成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独特、科学的发展循环机制。

  ②产学研合作科研实行股份制。由于分院是由总院和依托共建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投资建设成立的实体,因此产学研结合紧密、利益共存。共建各方以投入的土地、房屋、设备、资金、技术等形式占股,从而形成产学研合作科研股份制,即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归属于分院,共建各方通过对分院股权的持有形成对科研成果相应权属的享有,科研股份制始于科研项目立项之时,而非成果转化之时。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知识产权制度及科研股份制使各方权责利关系明晰,合作中的动力机制、信任机制、利益分配、风险分担等机制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③实行3个竞争性机制,即竞争性的分院进入机制、竞争性的资金下拨机制以及竞争性的事业编制。首先,分院的设置应符合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如产业方向、依托单位资质等,并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分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分院的续存或撤销。其次,总院每年对分院的经费资助额与分院上年度通过竞争取得的各类研发合同收入挂钩,以此激励分院努力提高管理和科研水平,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2]。再次,分院对科研人员实行竞争性事业编制,分院科研人员一般为聘用制,但工作满若干年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可由总院给予产业技术研究院事业编制,吸引并激励高层次人才。

  三、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下政府的支撑与引导策略

  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的提出虽然是产学研各方的内在需求,但是其建立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产业、科技政策来保障和促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立与发展,这是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起到推动者、协调者、引导者作用的具体体现。

  1.加强科技立法,完善法律法规

  尽管我国内地也制定了国家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转移法》等,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远远不够。台湾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取得的成功,是以当地出台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条例”为基础的。因此,必须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法律地位、性质、定位、组织与管理等,使政府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投资与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借鉴美国的《国家合作研究法》,制定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法律,规范合作研究中不同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指导在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中出现纠纷的处理,引导和鼓励不同主体开展合作研究,为合作研究提供法律保障。

  2.制定针对性的财税优惠政策

  财政和税收政策是政府支持研发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制定一些具体的针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研究的开展。如:制定引进产业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政策;制定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不仅对技术转移免税,也对以股权形式奖励给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实现形式在股权转让时免税;企业集团捐助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发展经费可抵税等。

  3.政府应设立产学研专项计划,重点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活动,努力争取国家级的专项资助或科技计划

  放眼发达国家,英国的联系合作研究计划、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德国的创新网络计划、瑞典的能力中心计划等都是专项科技计划,对引导和促进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均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专项计划应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研究领域给予重点资助,规定该计划资金中的50%要用来资助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研发创新。通过专项支持计划,一方面能保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经费来源,另一方面能使产业技术研究院始终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开展研发活动,促进政府有关产业规划、科技计划的实现。

  四、结论

  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应由政府主导并大力投入,能促成产业技术层面的产学研战略

  合作,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求,并能有效解决政府失效、市场失效、研发失效等问题。产学研合作中的动力机制、信任机制、利益分配、风险分担等问题也基于其知识产权制度和科研股份制得以妥善解决。但是,本文提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适用于科研资源基础较好的地区,政府的积极引导、投入及政策保障具有关键性作用。另外,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尚未成熟,在建立之时必须因地制宜,并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和完善其机制。

  参考文献:[1]孙福全,王伟先,陈宝明,等.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0.[2]樊立宏.德国非营利科研机构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134-139.

推荐访问:创新研究院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 研究院 组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