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分析(8篇)

时间:2023-11-28 15:36: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按照贵办《关于印发XX市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万脱贫办发〔2018〕8号)和《关于报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开展好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对全乡扶贫领域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专项整治。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机构、高度重视

  为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张文彤、乡长何洪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站所、单位,各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治理办公室设在乡纪委,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督导和协调,由乡纪委书记张代平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自查自纠、注重实效

  坚持把纠正“四风”主题活动贯穿在此次专项整治的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大专市和XX市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相关精神,坚持挺纪在前,突出问题导向,认真组织好专项整治。

  一是强化领导,压实责任。我乡多次组织召开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在会上认真贯彻了上级对本次专项治理的相关要求,布署了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并成立了分区域工作小组,强力推进专项整治任务扎实完成。

  二是全域覆盖,突出重点。此次核查重点是2015年以来的扶贫资金发放和使用情况,由乡纪委牵头,组织脱贫攻坚办、财政所、农技站、民政办等相关站所对扶贫资金的来龙去脉进行充分自查剖析,尤其是对扶贫资金管理和账目规范,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公款消费、损失浪费和随意调项等问题,进行严格、深入、细致的专项整治。

  三是措施多样,方式灵活。我乡成立4个工作核查小组,由各驻村联系领导分村负责,各驻村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站所业务骨干为成员,对全乡4个村260户贫困户进行全面核查。采取个别谈话、入户走访、查阅档案、公示公告情况等形式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项整治;通过走村入户,全面核查人员信息,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是否存在着扶贫攻坚不坚决不到位,是否存在着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甚至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等行为。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整理汇总,限期整改。

  四是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落实,同时注重加强问题整改的建章立制工作,制定和完善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治根本的有效制度,达到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的效果。对扶贫领域存在突出问题坚决一查到底,以零容忍的态度抓实抓好专项治理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自查,我们发现在各村存在一些主要共性问题:

  (一)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面。

  1.部分贫资金存在着未完全用于产业发展的问题,尤其产业扶贫周转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未完全做到专款专用。

  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跟踪资金去向,确保专款专用。二是通过精准帮扶干部逐户督促产业扶贫资金,使扶贫资金充分利用到发展产业方面,达到预期效果。

  2.已享受扶贫项目资金,在“回头查”时清退的贫困户资金追收问题。2017年,在开展脱贫攻坚“回头查”过程中,涉及部分贫困户整户或家庭成员清退情况,但清退人员已享受了2016年度及以前的产业扶贫周转资金和易地扶贫搬迁补偿资金等,按照上级要求,应对相关人员已享受资金予以收回。

  整改措施:针对该问题,由于资金追收难度大,我乡通过与上级有关单位衔接,争取帮助,力争收回上述资金。

  (二)干部作风方面。

  个别干部对脱贫攻坚和相关惠农惠民政策理解不透彻,引发矛盾纠纷等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针对问题,举一反三,以召开乡村干部会、“村民说事会”、院坝会等形式,适时组织干部群众加强对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学习,开展扶贫业务培训,带领各级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扶贫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同时,乡纪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村社、院落、农户了解收集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中不讲原则、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问题情况,建立问题、整改、责任“三张清单”,通过检查督查、批评教育、谈话提醒等形成震慑,扎起制度的“笼子”,树好标杆,在全乡营造扶贫领域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环境。

  五、下步工作打算

  通过专项整治发现:尽管我们高度重视,做了一系列工作,但是与中央、省、达州市和XX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确保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见真章、出实效、常态化。

  (一)加强学习培训。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干学习部培训力度,强化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作风建设事关脱贫攻坚成败的理念,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把作风建设抓实、抓细、抓常、抓长,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持续深入,取得实效。

  (二)突出治理重点。把“四个意识”、政策落实、责任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干部能力素质、资金项目使用监管、督促调研、精准退出、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等10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治理重点,按照治理重点及责任分工,结合我乡工作实际,修定完善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建

  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配齐配强村支两委干部,注重能力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认真落实达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力度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实施意见》5方面20条细则,坚决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强化干部驻村管理,提升驻村干部能力水平,加强驻村干部作风建设,逗硬考核奖惩,建设一支懂政策、会帮扶、作风强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四)强化资金监管。严格落实扶贫资金“四到县”制度,做实扶贫资金公示公告工作,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协助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健全完善扶贫项目、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五)强化责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督促推动突出问题逗硬整改,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指导各单位、站所,各村把作风建设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不懈改作风转作风,全力投入真脱贫脱真贫。

  (六)严肃监督问责。乡纪委建立举报追查制度,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纪律审查重点,对胆敢向扶贫资金项目“动奶酪”严惩不贷;坚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制度,对扶贫领域典型案件一律内部通报或公开曝光;建立主体责任和监督

  责任追究制度,对存在突出作风问题的单位,严肃追究相关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篇二: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一)监督“带电”不足,发现问题的精准度不够。少数纪检监察机关一定程度存在着监督乏力的问题,有的不敢监督,也有的不会监督,发现问题的能力弱。市XX监委虽然建立了“211”即“XX监督检查室县(市、区)XX监委派驻(出)机构”对应联系协作机制,强化XX监督检查室对联系县(市、区)XX监委、派驻(出)机构监督工作的指导,但这一工作机制运行效果还不明显,没有实现有效整合监督力量、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水平的目的,监督效果还不明显。今年1至8月,XX市纪检监察机关明察暗访和专项监督检查共发现问题452个,整改类439个,其中核查类问题只有13个。

  (二)执纪“长牙”不坚,一定程度还存在宽松软现象。少数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精准度不够,一定程度还存在该问责的不问责,用问责轻处理代替党纪务处分,用立行立改或提醒谈话处置失职失责问题的情况。一些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直查直办、提级查办扶贫领域案件少,有影响有震慑的案件不多,对典型案例曝光力度不大,震慑作用不明显。1至8月,XX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182个,问责单位11个,处理责任人427人,其中党纪务处分182人,问责及其他方式处理245人,个别县级纪检监察机扶贫领域问责人数为零,执纪力度还有待提高。

  (三)纪检监察干部充电不及时,队伍素质还需提升。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对总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学习领会不深不透,对相关策不掌握不熟悉,缺少工程建设、项目运行等专业知识,在监督执纪中难以发现问题、甄别问题、解决问题。对扶贫项目的立项、审批、拨付、验收等过程监督以及扶贫作风的监督,大多仍停留在检查台账资料等简单的形式监督上。将信访受理、巡视巡察移交等渠道收集问题转化为问题线索的比例不高。1月至8月,XX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排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664件,已办结281件,办结率只有42.3%,线索办理力度还需。

  (四)纪检监察机关人少事多矛盾突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办理进度不够理想。虽然市XX监委多次会议安排,按时以“红黑榜”形式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人少事多,又抽调大量人员负责涉黑涉恶和“保护伞”问题线索办理,工作疲于奔命,一定程度上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办理进度还不够理想。截至今年8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普遍缺编,缺编较多的地方达到30余人,无人办事现象突出。

  (一)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和重点抽查力度,督促扶贫主责部门主动担责、坚决履责,严格落实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一件一件抓落实,坚决防止搞、僚主义;

  强化行业部门业务监管,防止出现只审批不管理、只拨款不监管、只管行业不管行风;

  认真开展巡视巡察整改,以整改推动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完善内部防控措施。强化追责问责,严肃查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特别是对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甚至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

  (二)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哪里,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覆盖到哪里,监督执纪问责就要跟进到哪里。认真践行“蹲点式”“交叉式”“推磨式”监督检查方式,采取“211”式工作方法,监督合力,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健全完善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线索管理台账,对积压时间过长的问题线索进行重点督办、提级办理、直查直办,限时办结,消除存量。强化执纪问责力度,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在扶贫领域的“微”、不担当等突出问题,切实杜绝老好人思想,对涉及扶贫领域的违纪问题,坚决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者严肃问责,对胆敢向扶贫“动奶酪”的乱作为坚决严惩不贷。

  (三)建立完善制度机制。以省委办《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2021—2021年)》(云办通〔2021〕25号)为重要抓手,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抽查,结合对已查处的典型案例,对基层违规违纪案件发生原因、违纪性质、违纪人员等要素的分析剖析,全面分析违纪案件,深入查找基层扶贫策执行、管理、项目实施等工作的监管漏洞和薄弱环节,堵塞监管漏洞、规范权力运行、预防发生,建立健全管人管事管物的长效机制。

  (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学习创新、规范高效、文明”机关创建、周学月讲季考年评等工作有机结合,既达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的主题教育目的,又认真解决好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升综合业务素质,以高素质的队伍支撑高质量工作。

篇三: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XX街道关于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工作情况汇报

  xxxx街道关于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各项政策,xxxx街道以强化监督为载体,在全街道范围内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并开展了大量工作。到目前为止,在街道范围内的没有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现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街道辖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下辖xx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xx万人,现有低保户xx户。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

  健全机构

  一是街道在2018年成立了整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纪工委书记xxx任组长,分管社区工作的xxx委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纪检办、社会事务办、财政结算中心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纪检办。二是制定了《xxxx街道关于进一步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内容、措施、要求。

  (二)

  强化监督

  全面排查

  一是纪工委书记多次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会议,研究和部署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强调工作人员以纪律为主线,守好扶贫工作职责;二是街道按照“排查全覆盖、线索零遗漏”的工作要求,在扶贫领域重点排查的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摸排工作。排查街道及其社区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是否存在的“四个意识”不强、作风不扎实、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三是对街道扶贫领域和各社区居委会的扶贫工作台账进行查看核实,看贫困户的档案资料,核实社区帮扶政策、资金落实情况等。四是每个社区随机抽取4户贫困户,由纪工委书记带队入户实地了解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及其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扶贫资金发放等情况。五是发挥街道纪检办及其社区廉政监督员作用,对社区扶贫工作、低保户和特困户及优抚救济工作进行长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六是通过公开举报电话方式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收集了解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情况。六是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开展警示教育学习,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开展一些志愿活动,结合直联工作及创文工作、入户分发宣传单等途径广泛宣传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三是通过宣传栏、微信等方式加大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发放使用、物资发放等情况的公开公示,让群众、贫困户“懂政策、知情况”,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措施

  (一)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社区廉政监督员监督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够,对扶贫政策落实的监督不力;二是有些社区干部政策把握不精准,对扶贫领域政策的学习理解不够;三是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方法简单,创新少。四是扶贫款物的发放使用上个别还存在一发了之,跟踪监督不够的问题。

  (二)对策措施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党纪法规教育,让街道及其社区扶贫干部从思想上敲响警示钟,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二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向社区延伸,教育引导扶贫干部在思想认识、宗旨意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主动跟进,压实责任。三是培养社区监督员的骨干力量,强化居民群众对居务的监督权;四是加强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强化扶贫资金监管责任落实。

  xxxx街道纪工委

  2019年10月22日

  内容总结

  (1)XX街道关于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工作情况汇报

  xxxx街道关于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各项政策,xxxx街道以强化监督为载体,在全街道范围内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并开展了大量工作

篇四: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情况报告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情况报告

  根据市纪委《关于开展xx市20xx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检自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关于贯彻落实x办发〔20xx〕64号文件组织开展20xx年检查抽查工作的通知》(x纪办〔20xx〕98号)等文件要求,我局结合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即传达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接到市纪委《关于开展xx市20xx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检自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文件后,市统计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文件精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会议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坚决将市纪委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坚决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着力解决当前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以零容忍态度惩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二、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

  及时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1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统计局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任务分解细化,切实履行职责范围内的整改责任,各科室做好责任范围内的整改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改工作局面。

  三、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确保上级脱贫攻坚政策和工作要求落地生效

  我局紧紧盯住脱贫攻坚中容易出现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认真细致地开展排查。一是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扶贫政策和本单位所承担的帮扶任务落实是否精准到位,是否存在腐败和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二是贫困对象认定情况。有帮扶任务的干部职工,是否协助联系村做好贫困对象认定工作,贫困对象认定是否符合程序要求,是否存在应纳未纳、扶富不扶贫现象,是否存在腐败和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扶贫资金发放管理情况。扶贫资金发放是否符合程序要求,投向是否精准,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腐败和作风等方面的问题。

  经自查,我局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工作要求,履行自身职责,做好联系村帮扶工作,落实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监管;能够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制,落实联系村帮扶责任,不存在腐败和作风问题。

篇五: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分析篇六: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关于扶贫领域违纪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面临扶贫资金点多面广、对象分散,资金监管难度大,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强占掠夺、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比较严重,“雁过拔毛”式腐败借助政策东风趁势滋长,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问题屡见不鲜,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

  一、当前扶贫领域存在的主要违纪问题及表现

  从当前扶贫领域中反映和查处的问题来看,“最后一公里”是主要风险点,涉及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两项制度”扶贫资金是高发区域。从近年来查处涉及扶贫领域件的件案件来看,扶贫领域违纪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欺上瞒下,虚报冒领。部分基层干部向上积极申请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村级公路建设、农村水电建设等农村建设项目,对下则欺瞒群众,利用基层群众获取信息渠道少、不熟悉政策的条件,暗箱操作,坐地生财。勾结老板虚报工程项目或报大工程结算价等手段套取、挪用大量扶贫资金。面上手续齐全、到户到人,面下张冠李戴、大有文章。不少村委会干部变相买卖扶贫指标,索取、收受困难户好处费,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将建房补助款等扶贫资金直接放入自己腰包。

  二是盘剥克扣,雁过拔毛。一些镇、村干部利用审批权或资金发放权等违规收费、截留私分。有的乡镇站所负责人、村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收取“好处费”、搞截留私分。

  三是擅权乱权,优亲厚友。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是脱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一些地方在发放低保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和经手申办的职务便利,优先照顾自己的亲戚朋友,明显不符合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给亲戚朋友,大搞“关系保”,搞“利益集团”,骗保、骗取补助金或其他优惠待遇的手段花样百出,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却视而不见,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利益。

  四是巧取豪夺,违规挪用。各项惠农资金的下拨成为部分基层干部有利可图的“香饽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为基层心照不宣的执行手段。为捞取

  1利益专“钻”政策毛病,在缺乏政策执行细则、操纵弹性大的情况下,歪曲政策、大打擦边球,只执行对本人有利的局部,无益的则束之高阁,对群众利益置若罔闻。在农村地皮征偿上,以低价或无偿强占掠夺农民地皮,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二、扶贫领域存在违纪问题的主要缘故原由分析

  (一)农民文化不高,没有维权意识。

  目前,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留下来的贫困户均是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文化程度低,维权意识差,对扶贫政策关注度不高。而有些村干部却刻意回避或故意隐瞒扶贫政策,使得各项惠农措施难以做到家喻户晓,农民维权性低。再加上不少农民对扶贫政策把握不足,不知情、不了解、不明白现象较为突出,对村干部的监督难以实现。因此,让不少利益作祟、想打歪主意的村干部钻了空子。

  (二)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

  在涉农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监管单位对涉农资金的监督不到位,投标方为了中标,竞相争取贿赂涉农部门分管领导的现象很常见。原因一是内部监督有名无实。目前,农村普遍存在资金使用、项目开支和工程建设信息不公开,政务村务更新不及时、公示事项不全面等问题,使得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从而让涉案人员一步步走向了犯罪深渊。二是上级监督不到位。扶贫开发涉及领域宽,涵盖资金、资产、资源等各个方面;涉及主体广,遍及多个行政机关和权力岗位,上级各部门没有实现动态监管,对涉农资金运行的具体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给权力滥用留下了较大空间。三是外部监督没有深入。纪检、审计等部门没有实现对相关单位涉农资金的日常监管,因人手短缺,只是进行选择性的间断监督,对涉农资金

  的监督不全面、不完善,没有很好地把监督职责常态化。(三)制度尚未健全,机制出现弊端。

  村干部的权利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为其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由于涉农资金办理体制不完善,扶贫领域参与部门较多,财政专项资金审批、下拨、流转、使用缺乏细化性规则,办理上很容易出现职能交叉、彼此推委的现象,招致真正的监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职能部门普遍重下拨、轻监管,资金使用是否确有其事,分配对象是否确有其人,资金、物资是否如数到人到户等都缺乏后续跟踪办理。加之村级构造办理松散,相干法规制度扶植滞后,村民监督难以落实。(四)法纪意识谈薄,道德底线缺失。

  2乡村干部作为直接接触群众的党政“代言人”,是决定政策实施成效与否的关键,但有的乡村干部缺乏法治意识,纪律松弛,对上级的要求不以为然,排斥按政策办事。涉农违纪违法案件主要集中在危房改造、生态公益林管理和种植业专项资金等三个方面,侵害对象广泛,数额不多但涉及到的人数多,侵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人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个人私欲膨胀,妄图将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收为自己的“囊中物”,无视群众困苦,道德底线缺失。

  三、解决扶贫领域存在违纪问题的对策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上下齐心、精准发力,又要架起纪律的“高压线”,保障政策落实到位、资金用在刀刃上。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利用来信、来访、网络、电话等渠道,高度重视巡视、审计、财政专项检查以及职能部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用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

  (一)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加强廉政思想教育。

  解决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定不移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一是加强党风廉政扶植,结合党性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和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向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方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提升政治觉悟,增强纪律法治意识,切实从基本上树立“不敢腐、不克不及腐、不想腐”的清廉意识。二是针对扶贫领域职务立功频发的状况,需要对村干部加强教育,加强监督,加强自我约束,成为一身正气、开阔洁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失事”的群众“怙恃官”,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让群众至心“点赞”,与群众建立水鱼之情,厚植党的在朝根蒂根基。

  (二)围绕扶贫资金重点,强化各项监督检查。

  加大对扶贫资金、项目安排、贫困退出、脱贫成效等方面信息的公开力度,建立健全扶贫工作公告公示制度,通过张榜

  公示,公布监督电话,实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确保扶贫对象看得到、看得懂,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搭建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及时公开捐赠款物使用情况,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积极推进账目公开等机制,账目开支明细、政策通知公示必须进村进组,不能“一贴了之”、无人问津,防止人为故意走形式。建立健全“三级联查联管”的精准扶贫运行机制。县市区纪委组建扶贫工作专项检查小组,乡镇成立专门扶贫工作监管机构,组成贫困村扶贫工作监督小组,在扶贫资金下达前后等重点时段不打招呼开展突击检查,结合日常督促、重点抽查、检查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人、财、物的有效监管,确保专项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3(三)着力刚性约束制度,规范涉农线索处理。

  建立审计、财政、、扶贫等职能部门发觉问题线索的抄报机制。充分应用现有的举报平台、“四风”问题随手拍等新兴技术手段,拓宽问题线索起原渠道,把握线索搜集这个关键。重点选取一批问题性质恶劣、群众反映集中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建立督办交办制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扶贫领域的重点人员和重点问题,将相干举报作为交办重点。在人员上,重点交办反映乡、村两级党员干部问题的举报。在问题上,重点交办套取、冒领、截留私分扶贫资金、违背专项使用资金规定等

  问题。对换查进展缓慢、查办力度不够、处理不到位的扶贫领域案件,由县纪委直查快办或实行挂牌督办。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公布通报曝光,真正起到“通报一起、警醒一片”的效果。

  (四)准确开列“三张清单”,加大执纪问责力度。

  一是要开列“负面清单”。要在做好“摸清三个底数、建好三本台账”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查案执纪实践,开列违规违纪问题负面清单,为基层对照排查、自查自纠提供有效遵循。

  二是要开列“任务清单”。深化牢固“两项专项整治”成果,针对扶贫领域易发多发环节,加大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监督检查重点。三是要开列“责任清单”。明确涉及扶贫领域的林业、扶贫等部门及乡镇、省级贫困村的责任主体,层层实行“签字背书”,分类明确各个责任主体在工作任务、详细步伐、时限要求及详细责任人员,推动各责任主体履行职责、主动担当。要对相干责任单元进行监督和催促,把主体责任压力层层传导下去,一级一级压实。用好“一案双查”,对因监督不力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既查处当事人,又对负有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要从严查处在扶贫工作中发生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以铁的纪律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决策摆设落地生根。

篇七: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纪委监委调研报告:关于查办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的调查和思考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要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找准定位、服务大局,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查处和纠正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

  近日,纪委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专题调研,梳理近两年来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分析该领域当前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把脉形成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一、主要特点

  查处数量相对可观,总体“好看”、局部“难看”。从市、县、乡三级查处情况看,虽然查处总体数量大,成绩突出,但存在局部不均衡现象。特别是在该市所辖16个县区中,仅有克山县的乡镇纪委作用发挥较好,立案数占全市所有乡镇的68.8%,占该县立案数的58.4%,这说明该市其他乡镇纪委仍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多发易发问题集中,危房改造、精准识别、项目资金领域占七成。分析案件涉及领域,主要集中在危房改造、精准识别、项目资金、各类补贴、低保医保、农机具等方面。其中,危房改造、精准识别、项目资金方面查处问题较为集中,占查处问题总量的75.17%,问题多发易发且普遍存在,成为集中连片的“地震带”。

  基层涉事者众,村官多、乡官少、县官无。从被处理的人员看,县(市)区直属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均有涉及,而村组干部占比65.8%,其中村两委干部又占其

  中的半数,说明扶贫领域问题大量发生在基层。从涉事人员部门分布看,查处县乡干部主要集中在住建、农林水畜、民政、国土房产、扶贫、财政等部门,一些与扶贫工作不直接相关的组织、宣传、城管、安监等部门也有人员涉事,这说明扶贫领域问题具有相对广泛性和复杂性。

  违纪违法类型多,因工作不细不实而失职失责的最多。从案件类型看,失职失责、虚报套取、侵占挪用问题较为突出,占查处问题分类的93%,滥用职权、摊派收费、偏亲向友等也有少量发生。特别是失职失责类问题“一枝独大”,占比高达77.8%,反映出作风问题是扶贫领域最突出的问题。

  各种处理方式都有运用,红脸出汗的多、伤筋动骨的少。已结案件中,给予轻处分或免予处分的比例占问题处置的94.2%,给予重处分仅占5.8%,移送司法机关的不足2%。从调查走访的反馈看,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当前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戒尺虽然高扬,但实际上打的并不重,绝大多数只是皮外伤、未疼至筋骨。特别是对村组干部来说不疼不痒,甚至个别人打了还犯、边打边犯。

  二、原因分析

  政治站位不高,影响查处力度。出现县级间不均衡现象,从客观因素分析,轻度贫困县脱贫压力小,初始阶段政治意识不强,工作重视不够,各环节管理不严,出现问题反而会多;而重度贫困县脱贫压力大,由于相对受到重视,政治站位也相对较高,一些领域工作较为严谨,所以出现问题相对较少。从主观因素分析,多数出现问题的县区相关负责人政治责任担当不足,怕查处力度大、曝出丑闻多影响脱贫工作进度和本县声誉,顾虑较多,主动作为不够。

  基层力量薄弱,制约作用发挥。乡镇纪委人员配备有限,大部分乡镇纪委只有书记一人专职,且监督执纪能力水平有限,人员力量短缺、责任与能力不匹配等是影响乡镇纪委作用发挥的客观制约。同时,一些乡镇纪委责任意识不强、压力传导不够,习惯指令性办案,上级交办几个问题线索就查处几个,主动发现和查办问题的动力和能力明显不足。

  主体责任虚化,导致问题频发。扶贫任务落实的“头道工序”、“收尾工序”多由村组干部负责或参与,部分村组干部的政策水平、法纪观念、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工作漏洞百出、问题频发。此外,村组干部与贫困群众直接打交道,工作中出现的违纪问题线索易被发现和举报,因而成为主要违纪群体。而作为组织实施、指导监管的职能部门,部分干部原则不强、作风不硬,查看情况一扫即过,审核把关“纸上谈兵”,缺少应有的精准意识和“绣花”功夫,客观上也影响着扶贫效果的发挥。

  执纪就事论事,弱化压力传导。乡官查处少、县官无涉及,主要在于就事论事、问直接责任的多,而一追到底、层层问责的少,往往上追一级就止步,压力传导向下不实、向上不够。部分问题表面是失职失责,背后是有意放水、假公济私、偏亲向友,但因未查深查透而使其成了“挡箭牌”,以致轻处分多、重处分少,惩戒震慑效果不明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一些基层纪委依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执纪偏向,案件查处习惯“打快拳”,对于扶贫领域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线索,心有余力不足,导致不够精准深入。

  三、对策建议

  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要与党委巡察联动,把扶贫领域作为优先选项,特别是打破层级界限,更多采取提级巡察、交叉巡察等方式,排除人情干扰,提升工作

  质效,形成巡察发现在前、跟进查处在后的紧密衔接机制。要加强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抓好业务监督,建立查办案件“专责+专业”的会诊机制,确保大病看得出、小病不遗漏。要加强对扶贫政策和信息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大力推动阳光扶贫,使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能够监督、便于监督。

  分级分类推进,压实主体责任。要逐级定责,制定市县乡责任清单,明确治理重点,做到各有侧重、各负其责。要分类督责,围绕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监督、部门监管等不同责任主体,开展常态化、专题式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持续传导压力。做好跨层压责,对脱贫攻坚任务重、问题反映较集中的地方,要下沉一级深入一线“解剖麻雀”,重点问题直接发函挂牌督办,防止责任层层递减。要强化履责结果运用,结合信访、案件情况,坚持问题导向,要有的放矢诫勉约谈主要负责人,并将履责情况与业绩考核、职务调整、评先评优挂钩。

  找准事、查对人,精准发现问题。要加强规律总结,从扶贫领域信访、案件分析入手,找出多发事项、易发部门、高发人员,摸清问题类型、出事环节、违纪路径,抓准要害开展监督。要运用科技手段,从相关部门采集的扶贫资金项目、建档立卡、危房改造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筛查,提升监督的时效性和精准度。要沉下身子进村入户查实情、访实话,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比对核查中印证真实性、找出矛盾点,精准发现问题。(弘利遴选)

  强化问责传导,形成层层倒逼。要强化倒查追责,严格“一案双查”,层层追究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切实做到全面问责。要从严追究领导责任,对扶贫领域问题自身未发现且被上级查处的县乡,不以涉事责任论处,直接给予党委书记、纪委书记问责处理,形成“村官出事、乡官负责、县官受影响”的强大

  压力。要综合运用问责手段,按照“四种形态”分类处置,红脸出汗、纪律处分与组织处理、刑事追责相配套,增强惩戒效果。要坚持公开通报曝光,对典型问责案例广而告之,让失责者既挨板子、又丢面子。

篇八: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自查自纠情况报告供借鉴

  X月X日,接到《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XX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安排贯彻落实,坚决将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坚决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决做到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要求XX各级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把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到省市要求上来,全面查摆举一反三,着力解决当前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以零容忍态度惩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以学习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为动力,全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走到前列。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坚决把问题找清摸准

  重点针对数据精准度、资金衔接、扶贫项目推进和脱贫成效等关键环节,在各镇(街道)组织开展“地毯式”排查,逐村核查“五通十有”达标情况、村级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贫困村退出情况;逐户核查贫困户收入状况、“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情况是不是属实;扶贫项目是不是符合实际,有没有发挥效益。特别是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是否做到规范、安全,财政部门是否落实了监管责任,在资金管理使用指导上是否规范,重点检查有无虚报冒领、公款私存,甚至投到非扶贫项目上的情况。对查摆出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确保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将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扶贫资金和项目真正发挥效用。

  (一)进一步把贫困底数摸清摸透。按照上级部署,充分利用11月和12月集中开展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努力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应扶尽扶。一是明确标准。按照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实现“五通十有”的标准及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具化,要求民政、住建、交通、水务、卫计、教育等部门按照责任分工抓好政策落实;要求第一书记、包村干部、联户干部、村干部将扶贫政策学深吃透,对照标准、要求开展工作。二是全面覆盖。坚持一户一户“拿尺子量”、一人一人“用条件卡”,进村入户、逐一核实、逐一登记,详细了解贫困人口家庭收入、贫困原因,真正把底数摸清摸透,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绝不能让符合条件的人在扶贫政策之外。三是加强动态管理。加大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力度,及时将因伤、残、病、灾致贫的纳入帮扶范围,跟进落实扶贫措施,做到既按要求脱贫退出,又严格脱贫退出的审核把关,坚决避免重进度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对已经脱贫的,加强跟进服务,防止脱贫后再返贫。

  (二)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使用。一是加强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将不同渠道的扶贫资金,在符合相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由财政部门统筹管理使用,由扶贫部门加强业务指导,由各镇、街道按照x财农(20xx)12号文件要求对项目选择、实施、管理运行和资金安全、完成承担主体责任,切实将资金效用发挥到最大。二是要严格资金的管理使用。强化扶贫资金镇办管理职责,财政部门监管职责,审计部门审计职责,审计部门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全面审计,并指

  导各镇做好整改,建立台账。确保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严格规范,决不发生违规使用、公款私存等问题。三是提前统筹谋划好20xx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库建设。按照项目库建设要求,科学选择确定20xx年项目建设内容,早谋划早打算,为20xx年项目早开工、建设、达效打下良好基础。

  (三)进一步强化帮扶政策落地落实。一是着力解决好看病难问题。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实施综合保障,努力提高其医疗保障受益水平。二是着力解决好上学难问题。调整优化免除贫困生学习费用的操作流程,最大限度方便贫困群众,关怀贫困学生,决不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辍学,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应有的教育,从根本上斩断贫穷的根子。三是着力解决好住房安全问题。根据贫困户房屋危旧程度和本人意愿,采取新建、修缮、租赁、置换、集中安置等方式,统筹实施、加快进度,妥善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好养老难问题。设立孝善扶贫资金,推广xx镇孝善养老奖励办法,督促各镇(街道)要把这项工作落实好推进好。五是扎实开展xx区居民脱贫迁建工作。加快推进3个外迁安置社区建设,确保三年内完成13个村、3982人的外迁工作和4个老旧村台的改造提升。

  经过自查自纠,主要发现部分贫困户脱贫措施不够精准、个别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中赡养费占比较高的问题;在“五通十有”达标方面存在部分经济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达标的情况;部分脱贫线边缘的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措施还不够有力。对这些问题,我们都逐一梳理,逐项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到位。

  二、抓好问题整改,细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帮扶措施全覆盖

  (一)拓宽扶贫渠道和路径。突出现代农业资源优势,依托高青特色“种养加”产业,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优先雇佣贫困户、优先整合贫困户土地资源,持续带动增收;突出产业项目扶贫,结合“散乱污”治理,加快拖把、汽车刷、渔具加工等扶贫产业项目改造提升并进园入区,实现达标排放、绿色生产,为扶贫提供产业支撑;突出抓好旅游扶贫,结合全域旅游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游、乡村游,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和农家乐,让贫困户在经营资源资产中受益,优先将环境保洁、景区养护等岗位提供给贫困户;突出新型经济业态扶贫,充分发挥芝麻开花驿站、云客众包等平台作用,实现贫困人口家门口就近就业。

  (二)深入实施抓党建促脱贫行动。借助合村并居和村“两委”换届工作,积极发现和培养致富能人,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注重选好“领头雁”,将群众基础好、致富能力强的选进班子。切实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着力解决“思想贫困”,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变“单项输血”为“双向互动”,切实把群众致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四是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整合各类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政

  策落实和财政支持力度,抓好教育、健康、住房等专项扶贫行动,着力解决好贫困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安全等问题。开展“我为贫困群众解难题”系列活动,动员XX帮扶干部将贫困群众当亲人、把脱贫当自己事,切实拉近与贫困群众的距离,凝聚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让贫困群众真正感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关怀。

  三、强化责任,健全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制度化

  (一)夯实责任。强化各级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压到实处。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每月定期听取扶贫工作专题汇报,及时调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要求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拿出足够精力,带头沉下去、深下去,把政策吃透、把情况摸准,把各方面脱贫攻坚的项目、资金组织好、实施好。要求县扶贫办牵好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携起手来,在资金上、产业上、执纪执法上扣紧、扣实,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创新思路,实施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共建美丽乡村“双联共建”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人员帮包、党员干部结对、单位党组织保障“四位一体”帮包模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二)健全完善扶贫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一手抓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扶贫开发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资产收益扶贫管理机制等制

  度。加强扶贫工作力量配备,每个镇(街道)配备3—5人的专职扶贫力量。

  (三)健全完善联合审批制度和第三方评估制度。对各镇(街道)拟建的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联合论证审批,进一步提高项目方案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扶贫资金项目开展评估、监督、审核验收,确保项目规范有序实施;完善专项扶贫项目长效运行监管机制,每月对扶贫资金项目情况摸底排查,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分析诊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规范扶贫资金的操作,增强使用效益,保障财政专项扶贫产业项目资金安全。

  (四)健全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将脱贫工作作为镇(街道)、县直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扶贫督导考核办法,成立县扶贫开发联合督导组和组织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5个专项小组,将脱贫工作落实情况作为“落实不力”问题重要内容到各镇、街道实地督导,对发现的问题下发“问题督办单”,实打实交办督办,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落实纪委监督问责机制,将监督执纪问责贯穿于扶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建立问题线索移交机制,对扶贫监督、审计检查中发现的工作推进不力、干部作风不严不实问题及违规违纪问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工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住检验。

  可供参考

推荐访问:扶贫领域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扶贫 查处 案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