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硕士点建设单位(9篇)

时间:2023-11-26 0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硕士点建设单位

  

  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方案

  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方案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单位计划申请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现制定以下建设方案:

  一、立项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而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立一批高水平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目标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硕士研究生,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三、建设内容

  1.招生与培养管理:建成一整套具有本土特色的招生与培养管理机制,鼓励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师资队伍: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打造一支能适应国家和地区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3.学术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学术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4.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的研究体系,组织开展各类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四、建设周期

  本项目的建设周期为5年。

  五、预计投资额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硬件投资500万元,软件投资4500万元。

  六、预期效益

  建设完成后,将为整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提高学科综合实力和国际声誉,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加优化和完善。同时,也能够助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为本单位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

篇二:硕士点建设单位

  

篇三:硕士点建设单位

  

  附件22017年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

  (以单位代码排序)

  一、博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

  中国民航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中医学(蒙医)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体育学

  电气工程

  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湖北工业大学

  吉首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

  西藏藏医学院

  兰州财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体育学

  中医学、中医博士

  考古学

  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中医学

  中医学(藏医)

  统计学

  民族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哈尔滨体育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塔里木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海南医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

  山西大同大学

  赤峰学院

  上海海关学院

  盐城工学院

  临沂大学

  南阳师范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宁夏师范学院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贵阳学院

  昌吉学院

  合肥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生物学

  应用经济学

  民族学

  临床医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硕士

  教育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税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化学工程与技术、工程硕士

  化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硕士

  地理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教育硕士

  教育学、翻译硕士、会计硕士

  哲学、工程硕士

  教育硕士、工程硕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

  二、硕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

  昆明学院

  榆林学院

  钦州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大连民族大学

  四川警察学院

  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

  医学技术、药学硕士

  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

  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农业硕士

  工程硕士、农业硕士

  国际商务硕士、工程硕士、农业硕士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

  民族学、生物工程、工程硕士

  警务硕士

篇四:硕士点建设单位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凯里学院硕士点建设工程实施意见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建设,推动优势学科尽快达到国家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简称“硕士点”)的标准,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的指导意见》(学位[2008]29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凯里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及管理办法(暂行)》(院通字[2008]3号)的基础上制定本硕士点建设工程(简称“硕建工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和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建设求发展、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的发展方针,坚持“学科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立足于基本校情和办学定位,以实现成功申报硕士点为目标,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大力扶持特色学科、继续夯实基础学科、积极发展新兴学科,提高整体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把我校尽快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的地方性大学。

  二、实施硕士点建设工程的目的和意义

  无论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贵州省高校间的发展与竞争来看,加快建设凯里学院,使之办成独具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性高校,不仅是政治1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和现实的需要,更是一种历史的责任。

  硕士点建设是学校实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重要平台。研究生教育是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效途径。首先,研究生教育工作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是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黔东南是我国原生态民族文化的重要园地,是国内外了解苗侗民族文化和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窗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区域民族高层次人才;第三,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战略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凯里学院具备了较好的办学基础,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我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办学主要环节上提升高度和形成自己的特色,而只有通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建设,才能在建设中求发展,在建设中创特色,在建设中提升和打造团队,学校的活力才会不断增强,教育质量、科研水平才会得到较大提高。

  三、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硕士点建设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

  1.校级立项建设(2009年至2013年)。2009年10月正式启动硕建工程。学校在重点学科建设和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估的基础上,整合学术队伍,通过申报遴选出4-6个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点进行重点立项建设,称为“硕士点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科点”(简称“硕建点”),于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硕建点立项申报工作。经过4-5年的校级立项建设,力争有不少于2个学科获得国家硕士学位2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授予权立项。建成若干学术队伍结构明显优化的优秀学术创新团队,显著提高学校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项目、教学和科研奖励都能达到“申硕”的基本要求;力争有1-2个研究机构成为贵州省或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实现研究水平明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明显改善,逐步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达到或接近国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点规定的基本要求。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我校硕建点的建设期,将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和目标考核,2011年12月进行中期检查评估,2013年12月完成硕建点验收评估工作。

  2.国家立项建设。我校把硕建工程建设目标定位为力争于2013年至2014年成为贵州省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国家学位办委托)的立项建设单位。

  (二)硕士点建设工程的建设内容

  1.加快学科建设。在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启动硕建工程,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校内外专家评估等方式,选出若干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或专业点进行立项建设,培育和形成我校的优势特色学科群,使其尽快达到申请硕士学位授予点立项建设的标准,发挥学校硕建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带动薄弱学科的发展。

  2.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现有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等条件,适时调整改造现有专业,优先增设现有学科门类中主要学科门类下的普通本科专业,力争全校本科3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专业达40个以上。

  3.调整科研组织机构。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通过硕建工程调整分院(部门)科研机构的设置,依托校内外骨干研究力量,成立跨院(部门)的实体研究机构,进行跨学科、多学科综合研究,形成特色和优势,为各级政府的相关决策、学校的相关师资培训、学校学科硕士点建设提供智力资源、理论成果和服务平台,使其成为具有强大幅射力、竞争力、凝聚力的学术研究基地和对外交流窗口。

  4.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围绕经济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学科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密切关注学术发展前沿,加强优势领域的研究。鼓励教师在重点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里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力争4年内我校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和立项课题项目数量有较快增长。

  5.打造学术团队。在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基础上,通过硕建工程进一步培养和打造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

  (三)硕士点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科点的基本目标要求

  通过硕建工程实施,硕建点在建设期满时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学科方向。凝练出3-4个具有相对稳定、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研究方向。科研工作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

  2.学术队伍。创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培养或引进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学术带头人3-4名,聘请本学科知名客4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座教授或研究员1-2人;建成不少于3个有一定数量的教授、博士人员的科研创新团队,每个团队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不少于70%(其中至少1名博士)、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名(其中至少1名正高人员)。各层次人员应配备齐全,能团结合作,学术思想端正。

  3.科学研究。硕建点每个研究方向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与学科方向一致或相近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5篇(核心以上期刊论文不少于10篇),其中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不少于4篇。硕建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不少于1部,获地厅级以上课题立项不少于8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至少2项,其中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不少于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或教学优秀成果奖不少于1项,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不少于4次。

  4.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力争于建设期内在人才培养方面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不少于1项,教学与本科生培养达到“申硕”基本条件;通过遴选和推荐,硕建点学术队伍中被聘任为省内外高校、研究院所的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或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人数不少于2人,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不断学习和积累研究生培养经验。

  5.工作条件。成功申报筹建校级以上非编制科研机构2-3个、重点实验室不少于1个(自然科学)、专业资料室1个等,逐步构建学科研究平台,能提供培养硕士研究生所需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满足“申硕”基本要求。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四、硕士点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科点的申报

  (一)申报要求

  1.拟申报学科必须是国家规定的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

  2.拟申报学科必须是已形成明显优势和特色或可以建设成优势和特色的学科;

  3.拟申报学科应该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

  4.拟申报学科必须是我校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能够承担主要建设力量的学科。

  (二)申报条件

  1.拟申报的硕建点必须具有3个以上(含3个)或通过整合及培养可以达到3个以上(含3个)方向明确、稳定、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该方向的研究在未来一定时期能保持其领先性或前沿性。

  2.拟申报的硕建点必须具有或通过整合具有一支不少于15人的思想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学术团队成员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及博士人员不少于总人数的40%,同时每个研究方向应明确有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

  3.拟申报的硕建点必须具有或通过整合具有适应发展需要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验室、非编制科研机构等教学科研基本条件。

  4.拟申报的硕建点应有能力完成硕建考核指标所规定的相关目标任务。

  (三)申报程序

  1.硕建点的申报由申报单位(分院或部门)领导班子通过集体6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讨论确定硕建点的申报学科和硕建点负责人,整合学术队伍、凝练学科研究方向(3个以上)、确定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或中青年学术骨干等,并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填写《凯里学院硕士点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科点申报书》后,把申报书和有关支撑材料提交到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暂设在科研处)。

  2.学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合格后提交校内外相关专家评审(采取由校内2人、校外3人评审的办法),按照“水平优先,坚持特色,突出重点,重在建设,实现目标”的原则,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提交学校院长办公会审批。

  (四)资助及管理

  1.硕建点建设周期一般为4年。经学校批准的每个硕建点,学校每年拨付建设专项经费30万元,共计120万元。经费用于组织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成果档次和增加科研成果数量并争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资助科研成果的发表、出版和对有关科研成果进行奖励,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派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到省内外高校和研究院所进修学习和进行课题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和联合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采购和收集学科专业图书资料,举办和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及学术讲座,筹建科研机构和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要求专款专用。

  2.硕建点的建设实行学校、硕建点和研究方向三级管理,学校由分管院长负责、硕建点由申报单位主管领导负责、科学研究等工作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的组织和管理由学术带头人负责。学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为硕建点主管单位,学校各部门应全力予以支持,确保硕建工程的顺利实施。

  3.硕建点建设的具体实施实行学术带头人责任制,赋予其在一定的人、财、物自主权。硕建点负责人应负责制定符合硕建点实际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根据学校审批的建设期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团队落实有关工作。

  4.硕建点建设经费的年度使用计划,应由硕建点负责人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按照硕建点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并报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审核,经分管校领导审批,方可实施。硕建点建设经费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和计财处共同管理和监督,经费的使用应精打细算,严格执行经费预算计划,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五)检查和目标考核

  1.硕建点负责人每年要向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提交一份硕建点建设工作的书面报告,报告包括年度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等。

  2.每年由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硕建点进行检查和目标考核,检查和考核的主要内容是经过审批的建设期建设发展规划中年度工作计划有关预期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预算经费的使用情况,并于2011年12月对硕建点进行中期检查评估。

  3.年度目标考核和中期检查评估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优秀的给予奖励,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取消其硕建点负责人资格和学术带头人资格,停止经费投入和立项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建设,并追究硕建点负责人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的责任。

  五、附则

  1.本意见由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

  2.本意见自下文之日起施行。

  9二00九年十一月十日

篇五:硕士点建设单位

  

  附件:XX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方案

  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快推进我校学科专业

  建设,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依据国家推进傅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

  改革的精神,学校决定实施XX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工程

  (简称136工程),并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原则

  1.

  建设目标

  以国家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评审条件为依据,以申报国家专业

  硕士培养授权单位为契机,以申促建,全而推进学校基本建设和内涵

  建设,重点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分一年、三年、六年三个阶段,通过

  不懈努力,2017年列入“江苏省硕士授权单位规划建设单位”;2020年主要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评审指标接近国家标准,2-3个专业硕

  士培育点基本达到专业硕士培养点评审指标国家标准,2023年主要

  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评审指标达到国家标准,3-4个专业硕士培育

  点达到专业硕士培养点评审指标国家标准,正式中报专业硕士培养授

  权单位,以此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2.

  建设原则

  (1)以申促建,整体提升。

  要以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为契机,从学科、专业、队伍、条件等等方而全而加强学校内涵建设,通过申报建设工作带动学校整

  体办学水平提升。

  (2)

  服务需求,凸显特色。

  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工作要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以服务

  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服务国家,通过有效服务凸显办学

  特色。

  (3)

  重点突破,协调发展。

  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缓为的策

  略,选取社会需求突出、自身发展条件好、符合国家产业事业发展导

  向的学科先行发展,带动其他学科专业共同发展,形成学科专业发展

  有高峰、有平原的梯度发展格局。

  (4)

  多元合作,借力发展。

  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要充分利用民办大学的机制优势,实

  施多元合作,要与企业行业、与兄弟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同探索多元

  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方法路径,大力推进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服

  务,实现成果共享、平台共享、资源共享,为学校快速取得学科专业

  建设成效提供有力支撐。

  (5)

  滚动建设,优胜劣汰。

  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不搞终身制,遴选重点建设学位培养

  点要建立优胜劣汰滚动建设机制,让建设成效显著的学位培养点得到

  持续重点支持,实现建设目标,让初期未能进入重点建设的学位培养

  点有机会增补进重点建设行列,及时停止对建设不力、成效不显著学

  位培养点的支持,从而保证学校重点建设的有效性,激励各学科共同

  努力,普遍提高。

  二、建设思路与任务

  1.

  建设思路

  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要以成功中报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

  位为工作总目标,一手抓学校层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本条件建

  设,一手抓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建设,点面同步推进,以点带面,以

  面促点,共同提升。

  学校层面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木条件建设要紧紧围绕生

  师比(17:

  1)、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师均年科研经费(4万元)、生

  均经费收入(3万元)四个核心指标,统筹学校各方面工作,整体提

  升办学水平;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思路,用新思维、新方法

  破解难题;要以务实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有效的措施推进建设;要

  科学设计方案,分步推进工作,分设阶段目标,分解任务指标,分类

  细化方案,严格职责考核。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建设要以凝练科学合理的学科方向为前提,以构建高水平学科团队为核心,以获得系列标志性科研、教学成果为

  重点,以学科平台建设为抓手,以校企、校校、校政、国际等多元多

  样合作为基本路径,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基本建设模式,遴选重

  点建设的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集中资源,重点扶持,以点带而,全

  而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转型发展。

  2.

  建设任务

  (1)列入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

  划。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过硬、业务水平优良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5%,具有硕

  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年龄结构合理,全日制在校学生

  人数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不超过17:1,部分教师担任过硕士生导师,拟聘导师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

  (3)

  加强教学工作。明确办学定位,改革培养模式,强化教学

  规范管理,木科生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良好。2018年至2023年,获得5~10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奖励、3~5门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

  程)、「2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无重大学术不端事件。与多校联合培

  养专业硕士,制定科学完整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能够按方案

  开设高水平专业硕士生课程。

  (4)

  加强科技工作。学校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承担多项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以及若干产教结合的横向科研项目。2018年

  至2023年,师均年科研经费不低于4万元,获得5-10省部级及以上

  科研奖励,申请并获得若干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发表

  出版若干高水平科研论文和著作,有多项科研成果直接服务经济社会

  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5)

  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建有支撑硕士研究生培养所必需的实

  验室、基地等教学实践平台;拥有充足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文

  献资料;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活跃,与行业、企业等有实质性合作成

  果;实现学校生均经费收入不低于3万元。

  (6)

  加强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确保2-3个专业硕士学位

  培

  育点达到专业硕士授权点评审指标。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要着

  眼于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立足于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要求,在科

  技创新、理论创新、教学研究与改革、师资培养及学科管理等方面成

  为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典范。在确保2-3个专业硕士学位培育

  点达到专业硕士授权点评审指标的同时,带动一批学科专业基本达到

  或接近专业硕士授权点评审指标。

  三、时间安排与分阶段工作目标

  1.2017年1月——2017年12月

  (1)

  制定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方案。

  (2)

  开展江苏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中报工作,编制申报材料,参加申报答辩,确保列入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新增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3)成立XX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及若

  干工作组,落实工作职责与任务。

  (4)

  制定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方案的教师队伍、教学工

  作、科技工作、条件建设4个子方案。

  (5)

  遴选3个专业硕士培养点作为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重点建

  设。

  (6)

  被遴选的培育点制定详细的分年度、可操作的木培育点5年建设子方案,其中包括学科定位、建设目标、现有基础、存在差距、具体措施、进度安排、经费使用等。

  2.2018年1月——2019年12月

  (1)

  教师队伍、教学工作、科技工作、条件建设4个方而完成

  建设子方案规定的建设任务,达成预定目标。达成的核心指标为:生

  师比达19: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7%,自

  有教师与兼职教师比达6:4;有5-7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奖励、精品

  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卓越计划或通过专业认证;师均年科研经费

  不低于1.5万元,获得1-2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生均经费收入

  不低于2万元。

  (2)

  被遴选的培育点完成建设规划规定的建设任务,达成预定

  目标。

  (3)

  被遴选的培育点均已与兄弟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

  3.

  2020年1月——2022年12月

  (1)

  教师队伍、教学工作、科技工作、条件建设4个方而完成

  建设子方案规定的建设任务,达到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评审国家标

  准。达成的核心指标为:生师比达17: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

  师的比例不低于25%,自有教师与兼职教师比达7.5:2.5;有10-15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奖励、精品课程、卓越计划或通过专业认证;师

  均年科研经费不低于4万元,获得3-5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

  生均经费收入不低于3万元。

  (2)

  被遴选的培育点完成建设规划规定的建设任务,达到相关

  专业硕士培养点评审指标国家标准。

  (3)

  2020年对被遴选的培育点进行中期检查,检查合格的培育

  点学校继续支持建设,检查不合格的培育点学校取消其培育点资格。

  (4)

  2020年根据情况再次遴选2-3个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重点

  建设。

  四、建设措施

  1.

  设立建设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的建设。被遴选确立为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后,学校给每个文、史、经

  管类培育点每年资助不少于80万元,理工类培育点每年资助不少于

  120万元,建设周期为五年。如培育点与重点建设学科完全重合,不

  重复资助。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培育点将取消专项资金。学校制定专项

  经费使用办法,合理使用经费。

  2.

  成立XX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

  领导、组织协调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挂靠学科办)和教师队伍建设、本科教学工作、科技」:作、办学

  条件、支撑条件5个工作组。

  领导小组由校务会议成员组成,专业硕士培育授权学位建设工作

  由领导小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各工作组工作,统筹利用一切可

  以利用校内外资源,领导处置工作中出现的多种工作和矛盾,全力推

  进申硕工作取得成果。

  校长统一组织领导申硕工作,统筹协调多工作组工作。党委书记

  负责工作队伍思想工作建设,着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

  任心,为申硕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各工作组是专项工作机构,要

  克服一切困难,负责按时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工作组成立后,用

  半年左右时间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探讨论证,找出2017年1月

  -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两个节点具体实施方案,方案要紧扣时代发

  展趋势和学校发展实际,切实把工作目标按时序规

  划到位,确保工作目标能落到实处。2018年6月,各工作组将实施方

  案提请领导小组讨论。此后,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内

  容一是报告按时序履责完成任务情况,二是协调解决工作进程中的相

  关重要问题,三是决定奖惩和人员调整和落实。

  3.

  成立XX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学术咨询委员会。学

  术咨询委员会负责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过程中的学术研讨与

  决策、负责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的遴选、检查评估、申报点的确定等

  工作,委员会的人员组成等事宜另行发文。

  4.

  明确校(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工作职责与任务。学校及相关

  职能部门负责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工作总体方案的制定与实

  施;负责学校层面对外联络与信息交流;负责经费与必要的条件保障;负责建设工作的组织、推进、检查与考核。相关二级教学单位负责本

  单位建设子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负责本学科专业的对外联络与信息交

  流;负责本单位建设工作的组织、安排及考核。

  5.

  增加建设单位人员编制,在定编基础上,重点建设和培育的专

  业硕士培养点所在教学单位实行优于学校平均水平的专兼职教师比

  例。

  6.

  实行绩效考核,加大奖励力度。相关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行

  政主要负责人是此项工作责任人,应当负起应有责任。学校将在明确

  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制定阶段性奖励和最终奖励办法。

  7.

  加强建设管理,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完善相关管理制

  度。

  五、工作要求

  1.

  增设专业硕士培养,提升办学层次,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突

  破,具有里程碑意义,全校教职员工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意义,统

  一思想,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确保目标的实现。

  2.

  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担当,负起责任,一要做好顶

  层设计,制定建设方案与子方案;二要做好建设的组织工作;三要掌

  握信息,做到信息对称,既要及时了解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政

  策动向、重要活动,又要了解兄弟高校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四要有服

  务意识,及时掌握建设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努力帮助解

  决;五要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保证计划落实。

  3.

  相关教学单位是专业硕士培养授权点的基层建设单位,承担着

  具体建设任务,责任重大,一要高度重视,全员发动,全力以赴;二

  要以“三严三实”精神落实建设任务,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任;三要严格按照学校计划和部署开展工作,不拖延不拖后腿;四要充分

  调研,掌握木学科、木专业领域硕士培养学术发展动态及相关建设信

  息,使工作有的放矢;五要发扬主人公精神,为学校事业发展吃苦耐

  劳,甘于奉献。

  4.

  由于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工作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受

  制于政府宏观政策和整体工作安排,学校制定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

  应根据外部因素的变化及时更新与调整。

  5.

  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建设学校必须采取集中力量,突破重点,有所为有所缓为的策略,暂时未能列为培育点的学科专业要有大局意

  识,一方面要理解和支持培育点的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开

  展

  学科专业建设,为本学科专业早日成为专业硕士点创造条件,为学

  校整体获得专业硕士培养授权单位做贡献。

篇六:硕士点建设单位

  

  2019年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工作考核和“突出贡献奖”评选工作方案

  校内各单位:

  为做好2019年硕士授权单位建设工作考核和“突出贡献奖”评选工作,根据《**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试行)》(院党发〔2019〕42号),《**学院“突出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试行)》(院党发〔2019〕43号)文件,制定本方案。

  一、时间和工作安排

  1月8日,启动考核和评选工作。

  1月12日前,各教学科研单位提交硕士授权单位建设工作考核相关数据(其他职能部门横向科研经费到账情况由科研处提供)。相关单位提交“突出贡献奖”申报材料;

  1月13日——16日,相关职能部门审核认定各教学科研单位提交的硕士授权单位建设工作相关数据。

  1月17日——1月19日,督查督办与综合考评办公室整理数据和材料,初步核算。

  2月13日——2月16日,向各单位反馈初步核算结果,各单位主要领导签字确认后交督查督办与综合考评办公室。

  /52月18日——2月19日,督查督办与综合考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硕士授权单位建设工作考核结果进行确认,对“突出贡献奖”进行评选,拟定奖励等级建议。

  2月20日——2月22日,党委会研究考核和评选结果。

  2月23日——2月25日,公示。

  2月25日——2月28日,择机召开全校表彰会。

  3月1日起,核发奖励资金。

  二、“突出贡献奖”申报材料要求

  各二级单位对照评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申报(工作业绩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由牵头单位组织申报)。申报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突出贡献奖”申报表;

  2.1000字以内的事迹介绍(附电子版),简要介绍荣誉或工作情况,包括国内省内影响、排名,取得经济效益等;

  3.相关文件、荣誉证书、荣誉奖牌等资料的原件。

  三、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工作考核相关部门工作任务

  1.学科办:提供全校各单位2019年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工作任务一览表。组织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对11个有硕士点建设任务的教学科研单位的硕士授权点建设相关指标进行定性评价。

  2.教务处:审核认定教学科研单位2019年基层教学组

  /5织数据、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数据、省级一流专业数据、精品课程数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数据、认证专业数据、出版优秀教材数据、在校生成果数据、教学名师数据等。

  3.科研处:提供校内各单位2019年横向科研经费到账情况。审核认定教学科研单位2019年省部级科研团队数据、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SCI、EI、SSCI、A&HCI、CSSCI论文数据、国家级科研项目数据、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数据、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数据、省部级科研平台数据、学术专著数据、成果转化应用数据、纵横向科研经费数据等。

  4.人事处:审核认定教学科研单位2019年引进博士数。

  5.对外合作交流处:审核认定教学科研单位2019年新增代表性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数据、新增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据、校友捐赠,地方政府及社会捐赠数据。

  四、工作要求

  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工作考核所有数据均需以一览表形式表现。纸质版需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同时提交电子版。“突出贡献奖”申报材料需要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所有材料纸质版送督查督办与考评办公室(605房间),电子版发送至dcdb@***。

  请各单位在假期做好2019年度综合考核相关准备工作。

  /5督查督办与综合考评办公室

  2020年1月8日

  “突出贡献奖”申报表

  单位名称

  申报的业绩或获

  奖情况

  申报的业绩或获

  奖简介

  单

  位

  意

  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分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推

  荐

  意

  见

  评选领导小组成员(签名)

  年

  月

  日

  /5分

  管

  领

  导

  意

  见

  学

  校

  意

  见

  (盖章)

  年

  月

  日

  /5

篇七:硕士点建设单位

  

  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项目

  申报表

  牵头申请单位:

  (公章)

  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申请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联系人及电话: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处制表

  年

  月

  日填

  填表说明

  1.

  本申请表由申请单位组织填写,经单位审核签署意见后

  报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处。

  2.

  申请单位应确保填报内容真实可靠,有据可查,文字叙述准确简洁,条理清晰。填报内容应不涉及国家秘密并可公开。填报内容无相关信息时,在表格中填写“无”;有字数要求的,按照字数要求撰写,尽量不增加附页;

  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如无特殊说明,均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

  3.

  申请表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封面之上不再另加

  其他封面。页码依次顺序编排,封面及填表说明不编页码。

  4.

  课程设置可参照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拟申请

  (XX领域)

  硕士专业学位相关情况

  (一)与申请领域相关的主干及支撑学科情况

  招生人数

  本科学科专业名称

  2010年

  设置时间

  2013年

  2014年

  2011年

  2012年

  1主干

  学科

  支撑

  学科

  12(二)师资条件

  1.

  专职教师

  职称

  人数

  25-39岁

  40-49岁

  50-59岁

  60岁及以上

  具有博士

  具有硕士

  具有实践

  学位人数

  学位人数

  经验人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合计

  专职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所占比例

  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所占比例

  专职教师中具有实践经验者所占比例

  2.

  兼职教师

  年龄结构

  人数25-39岁

  学位

  来

  源

  职称

  40-49岁

  行政

  50-5960岁

  博士

  硕士

  事业

  科研

  行业

  其

  岁

  及以上

  机构

  企业

  他

  单位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合计

  3.

  拟任研究生指导教师情况

  序

  专业

  已指导/协助指导

  近两年主要科研

  姓名

  年龄

  职称

  专职/兼职

  学历/学位

  号

  1方向

  研究生情况

  /实践活动及成绩

  3(三)与申报专业学位相关的主干学科科研情况

  1.

  科研状态基本数据

  主干学科科研基础条件

  主干

  学科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级别

  数量(个)

  备注

  级别

  项目数(个)

  经费数(万元)

  国家级重点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

  基金项目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及国

  防重大项目

  部委级重点实验室

  部委级重点研究中心

  国际组织资助或国际合

  作项目

  (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

  省级重点实验室

  省级政府项目

  省级重点研究中心

  市级政府项目

  (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主干

  学科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情况

  Ⅱ-8主干学科近五年教学与科研产出情况

  项目数

  级别

  经费数

  类别

  (万元)

  数量

  备注

  (个)

  国家自然科学、社会

  SCI、SSCI、AHCI收录论文(篇)

  科学基金项目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及

  国防重大项目

  EI、ISTP、ISSHP收录论文(篇)

  国际组织资助或国际

  CSTPC、CSSCI收

  合作项目

  录论文(篇)

  省级政府项目

  授权发明专利(项)

  市级政府项目

  出版学术专着(部)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其他

  主干

  学科近五年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类型

  数量

  备注

  类型

  数量

  备注

  国家科技成果最高奖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国家科技四大奖

  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省级科技成果最高奖

  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省级科技四大奖

  中华医学科技奖

  中华中医药科技奖

  2.

  主干学科标志性科研成果清单(不得超过20项)

  近五年标志性科研成果情况

  重要论文、专着等)(包括:获得重大的科研奖项、重大项目、专利,发表的序号

  成

  果

  名

  称

  完成人(*)

  获奖名称、等级及证书号,时间等

  注:限填本单位人员在编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拟开设主干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拟授课教师

  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或部门

  2(五)实习实践条件

  序号

  实习实践

  基地名称

  建立

  时间

  每年可接收学生量

  (人·月)

  可为学生实习实践

  提供的支持

  其他需

  说明情况

  123456注:1.可接收学生量以每人·月计算,如可接收

  半月,即为人·月。

  1人实习1月,即为

  1人·月;可接收

  1人实习

  2.

  本表须后附各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单位出具的合作证明,注明合作关系建立时间、合作期限、合作内容等。

  二、拟申报立项建设的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的特色优势

  (限1000字)

  三、拟申报立项建设的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分析

  (不超过1500字)

  四、与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相关的本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情况

  (不超过1500字)

  五、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相关的本科人才培养与行业或企业开展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情况

  (不超过2500字)

  六、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拟采取的培养模式

  (不超过3000字)

  七、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在管理及投入方面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不超过2000字)

  八、与申报领域相关的主干学科今后三年建设规划

  2015年度建设目标、项目和措施:

  2016年度建设目标、项目和措施:

  2017年度建设目标、项目和措施:

  九、申请单位及专家评审意见

  申请单位意见:

  申请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专家评审意见:

  评审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本表所涉及附件目录

  (可参考以下项目整理)

  1.

  师资队伍名单及相应内容

  2.

  近五年科研状态基本数据对应明细表

  3.

  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协议书

  4.

  校企合作成果

  5.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6.

  其他(相关支持政策、行业证明、推荐函等)

  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申报表

  填报指南

  一、拟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相关情况表格填写事项

  (一)主干学科是指拟申报领域直接依托的一级学科,支撑学科是指其研究方向及成果与申报领域密切相关,其成果、资源能整合到申报领域并共同参与申报的学科。

  主干学科、支撑学科由牵头申报单位确定并整合资源材料。

  (二)专职教师是指编制在我校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人数、硕士学位人数和具有实践经验人数可以交叉。

  兼职教师是指校外合作单位的教师。拟任研究生导师人选必须在专职和兼职教师中产生。

  在附件中列出专职、兼职教师名单及相关内容。

  师资队伍建设,要结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牵头申报单位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并落实到具体教师,抓紧实施。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原则上至少培养一名合格的专职或兼职教师。

  (三)科研状态基本数据要求是表内填数据,附件列清单。主干学科标志性科研成果:

  奖励和项目最好是省级以上,论文起点是中文核心期刊、成果必须是与申报领域密切相关。

  (四)拟开设主干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主干课程可参考每个类别(领域)

  的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确定。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网址:()。

  根据研究生专业领域和课程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探索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反映我校教学特色

  的地方。现在专业学位领域教学非常推行案例教学,希望有条件的课程在这方面积极实践并开展建设,各学科可以从专项经费中立项支持。

  (五)实习实践条件中的基地最好是大型国企(上市公司)或本地行业中领头单位、大型事业单位,具备良好的实践环境,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或有项目研发需求的单位。

  二、所申报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的特色与优势,围绕服务国家、区

  域行业发展需要,重点从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平台条件、研究成果、人才培养(本科和联合培养研究生)、政策支持等方面总结申报领域

  的特色与优势。可以参考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内外相关招生单位的优势特色后,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描述。

  三、对拟申报领域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分析,结合襄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的需要,强调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申报领域人才迫切需求以及区域学位授权布局需要,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本地区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相关单位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要用翔实的数据进行佐证。

  四、本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情况,这里主要通过本科人才培养情况,考察对应申报领域是否具备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

  因此本栏填写时要总结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特点,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成效,用就业数据、用人单位评价等可靠指标证明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说明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的基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一脉相承。

  五、实践教学与产学研合作情况,主要考察产学研基地是否具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条件。

  本栏主要说明与申报领域相关的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实际部门是否建立足够产学研合作平台,实际部门是否有实质支持举措,是否有合作协议,是否有实际项目的合作及成效,教师、学生参与的程度?是否建立与实际部门联合培养、协同创新、互利共赢机制。如何组织实践教学,切实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及创新的统一、校内知识学习与校外实践教学及实操的统一。

  六、申报领域拟采取的培养模式,主要从改革招生模式、建立有利于选拔优秀生源的机制,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兼顾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特色,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方式、加强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建设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双导师”或“双师型”)、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教学与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七、所申报领域在管理及投入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围绕培养目标,如何构建从主管部门、学校及实际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制度,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到就业,从校内教学、实验到校外实习实践,从学生

  管理、服务到教师遴选、聘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监控机制是否完善,培养质量能否保证。主管部门、学校及合作实际部门对专业学位教育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有何具体措施,是否有文件、协议

  等证明。政策与投入是否有制度保障,能否支撑所申请硕士专业学位

  的人才培养。

  八、本学科领域的规划主要论述今后三年在申报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过程中涉及的校内外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的平台、产学研合作

  成果等方面预期目标、实施的项目和措施。

篇八:硕士点建设单位

  

  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立项建设方案

  2017年6月25日

  目

  录

  一、学校发展概况

  ……………………………………………………………(1)

  (一)学校简介

  …………………………………………………………(1)

  (二)总体建设目标

  ……………………………………………………(2)

  二、立项建设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2)

  (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2)

  1.国家振兴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战略需要………………………………(2)

  2.甘肃实现“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3)

  3.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本土化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3)

  4.甘肃省优化学位布局的现实需要……………………………………(4)

  (二)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不可替代性……………………………(4)

  1.对建立陕甘宁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究高地具有不可替代性………(4)

  2.对支撑陇东能源化工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4)

  3.对支撑陇东旱作农业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具有不可替代性………(5)

  三、师资队伍与水平

  …………………………………………………………(5)

  (一)现有基础……………………………………………………………(5)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6)

  (三)目标任务……………………………………………………………(6)

  (四)具体措施……………………………………………………………(6)

  四、人才培养与质量

  …………………………………………………………(6)

  (一)现有基础……………………………………………………………(6)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6)

  (三)目标任务……………………………………………………………(6)

  (四)具体措施……………………………………………………………(7)

  五、科学研究与贡献

  …………………………………………………………(8)

  (一)现有基础……………………………………………………………(8)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8)

  (三)目标任务……………………………………………………………(8)

  (四)具体措施……………………………………………………………(8)

  -1-

  六、条件支撑与管理

  …………………………………………………………(9)

  (一)现有基础……………………………………………………………(9)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9)

  (三)目标任务……………………………………………………………(9)

  (四)具体措施……………………………………………………………(9)

  七、学位点建设规划

  …………………………………………………………(10)

  (一)中国史硕士学位点建设规划

  ……………………………………(10)

  1.现有基础………………………………………………………………(10)

  2.问题及不足……………………………………………………………(11)

  3.建设目标………………………………………………………………(11)

  4.建设内容与措施………………………………………………………(11)

  (二)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规划…………………………………(12)

  1.现有基础………………………………………………………………(12)

  2.问题及不足……………………………………………………………(13)

  3.建设目标………………………………………………………………(13)

  4.建设内容与措施………………………………………………………(13)

  (三)工程硕士学位点建设规划…………………………………………(14)

  化学工程领域建设规划…………………………………………………(14)

  1.现有基础………………………………………………………………(14)

  2.问题及不足……………………………………………………………(15)

  3.建设目标………………………………………………………………(15)

  4.建设内容与措施………………………………………………………(15)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建设规划…………………………………………(16)

  1.现有基础………………………………………………………………(16)

  2.问题及不足……………………………………………………………(16)

  3.建设目标………………………………………………………………(16)

  4.建设内容与措施………………………………………………………(17)

  八、支撑学科建设规划…………………………………………………………(17)

  (一)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规划………………………………………(17)

  1.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对中国史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作用………………(17)

  -2-

  2.建设目标………………………………………………………………(17)

  3.建设内容及措施………………………………………………………(18)

  (二)生物学学科建设规划………………………………………………(18)

  1.生物学学科对农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作用…………………………(18)

  2.建设目标………………………………………………………………(18)

  3.建设内容及措施………………………………………………………(18)

  (三)数学学科建设规划…………………………………………………(19)

  1.数学学科对农业和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作用……………………(19)

  2.建设目标………………………………………………………………(19)

  3.建设内容及措施………………………………………………………(19)

  (四)化学学科建设规划…………………………………………………(19)

  1.化学学科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作用…………………(19)

  2.建设目标………………………………………………………………(19)

  3.建设内容与措施………………………………………………………(19)

  (五)物理学学科建设规划………………………………………………(20)

  1.物理学学科对工程硕士授权点的作用………………………………(20)

  2.建设目标………………………………………………………………(20)

  3.建设内容及措施………………………………………………………(20)

  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20)

  (二)图书文献资料建设…………………………………………………(21)

  (三)基础设施建设………………………………………………………(21)

  -3-

  一、学校发展概况

  (一)学校简介

  陇东学院坐落在甘肃省庆阳市,这里有“红色胜地、农耕之源、岐黄故里、能源新都”之称。学校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庆阳农校和庆阳农科所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陇东学院,2012年庆阳卫校整体并入。

  学校占地面积1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设有20个二级学院63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史、理、工、农、教、经、管、法、艺、医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1082人,其中专任教师806人,教授91人,副教授24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硕士学位教师482人。面向全国24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5373人。

  学校坚持教学型、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秉承“崇德尚实、自强不息”的校训。按照“面向需求、优化结构、加快转型、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做精师范专业,优化生农专业,打造能源化工和历史文化特色,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信念坚定、素质过硬、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课程,8项成果获甘肃省教学1

  成果奖。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庆阳市共建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1个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意大利图西亚大学等17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与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学校培养各类合格毕业生55279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单位”,“陇东大讲堂”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多次受到教育部等部委表彰奖励,被誉为“陇东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传承的高地”。

  (二)总体建设目标

  学校确定以打造陇东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陇东绿色农产品研发基地、陇东能源化工及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任务,以中国史一级学科、农业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为重点,整合学科资源,汇聚学科人才,拓展学科平台,加强科研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建成硕士学位授权点,提升办学层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立项建设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

  1.国家振兴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战略需要。学校地处陕甘宁革命老区。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务院印发2

  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要求,“依托延安大学、榆林学院、陇东学院、宁夏师范学院等高校和中石油、神华、华能等大型企业,以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为载体,积极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型、实用型技能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同时做出了在陇东地区重点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一基地四区”战略布局。将我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在甘肃东部搭建起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对于振兴陕甘宁革命老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甘肃实现“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甘肃属西部欠发达省份,贫困面大,全国592个贫困县,甘肃占43个。六盘山连片贫困地区涉及庆阳、平凉14个县区,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是甘肃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重点与难点。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指出,“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推动具有甘肃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先进装备制造、新型煤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水平”。将我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进行建设,对我校立足自身优势,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助力陇东地区打赢扶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同全国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本土化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庆阳及周边地区远离省会中心城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在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每100人中拥有科技人员8名,西部只有2名,3

  庆阳老区不到1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也严重不足,高级职称的人才只占专业技术人才的3.3%,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也仅占全市科技人员的4.2%。硕士学位点建设,对于培养本土化高级专门人才,改变庆阳老区高级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4.甘肃省优化学位布局的现实需要。我省研究生教育集中于兰州市。我校作为甘肃东部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有较为深厚的办学积淀、较强的办学实力,明确的服务面向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但研究生教育尚属空白。将我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对于充分挖掘区域教育资源,优化甘肃研究生教育结构布局,形成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高层次人才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不可替代性

  1.对建立陕甘宁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究高地具有不可替代性。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以华池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历史地位。陇东学院是立于这片红色热土的唯一一所大学,在红色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建立以陕甘边革命老区历史文化研究为主要方向的中国史一级学科学位点,在国内高校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

  2.对支撑陇东能源化工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庆阳是仅次于陕西省榆林市的中国第二大能源资源大市,已探明油气总储量40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资源总量的41%,煤炭预测总储量2360亿吨,占甘肃全省预测储量的94%,占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4

  源预测储量的11.8%,占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23%。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唯一可以接替大庆的可能就是庆阳。”甘肃省委省政府也据此制定了建设陇东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区域发展战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对支撑陇东旱作农业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具有不可替代性。庆阳具有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周先祖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中华民族农耕文化之先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近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优质苹果之乡”“中国黄花菜之乡”“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杏乡”“中医药之乡”,是甘肃以“北部旱地作物育种与栽培”“黄土高原果蔬安全高效栽培”“旱作区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为核心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理想“试验室”。位于其核心区域的陇东学院,自然和历史地承担起了甘肃东部农业现代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在支撑区域农业研究与技术推广上,有独特的区域比较优势。

  三、师资队伍与水平

  (一)现有基础: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06人,其中教授91人,副教授248人;博士学位教师32人,硕士学位教师48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优秀专家、领军人才、人才工程、“园丁奖”和“成才奖”获得者59人,庆阳市科技功臣、领军人才8人;兼任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已形成了年龄、学历、学缘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任教师队伍,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5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偏低,高层次人才较少,生师比较高。

  (三)目标任务:培养和引进博士190名以上,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25%以上,正高职称教师占20%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0%以上,每个学科有3名以上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省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生师比控制在17:1以下。

  (四)具体措施:(1)全面实施“陇东学院博士引进与培养工程”,每年投入1500万元,引进和培养博士,改善师资队伍结构;(2)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结合,高薪聘请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提升人才队伍水平;(3)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建设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四、人才培养与质量

  (一)现有基础:升本以来,学校坚定不移地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发展之路,建立了面向基础教育、工业产业、农村经济、现代服务、医疗卫生“五大”专业群,设有63个本科专业,开出课程4600门次,建有212个实验实训室,1个生农科技园,1个实验农场,1个创新创业基地,26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2477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36项,省级奖项781项,3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学科专业建设不平衡,新办专业学科基础薄弱,产学研合作育人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有待新的突破。

  (三)目标任务:(1)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整合学校资源,6

  建成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我校优势特色的陕甘宁边区史、北部旱地作物育种及栽培、陇东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能源化工助剂研发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深厚黄土的工程性质“五大”学科群,对照国务院“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请基本条件”,逐项建设,达到基本标准。(2)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本科标准+职业能力”为基本理念,以校企合作育人为根本途径,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制定中国史、农业和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产教融合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科学完整的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参照国务院《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规范》,围绕招生管理、培养过程与学位授予管理、导师岗位管理、研究生管理与服务、条件保障与质量监督、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等方面,制定详细而完备的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四)具体措施:(1)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甘肃省将我校列入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为契机,实施《陇东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陇东学院“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夯实研究生教育基础。(2)有效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根据国家和甘肃省有关要求及指标体系,制定方案,扎实实施,全面达成标准条件,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和持续改进机制,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3)不断提升产教融合水平。以我校向教育部申报的《“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能源化工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抓手,与有关企业合作建立的“艾比森班”“微软项目班”“中软项目班”为引领,创新产教融合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7

  力。

  五、科学研究与贡献

  (一)现有基础:近5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3项,科研总投入6157.7万元;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25项,省部级项目45项;发表论文2504篇,其中SCI、EI、ISTP收录85篇。出版专著140部;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3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1个、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1个、省农作物品种审定5个;专利授权245件;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9项,获国家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奖、庆阳市苹果产业突出贡献奖、庆阳市科技功臣奖各1人。冬小麦育种、果蔬栽培、抗疏力技术、红色文化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经济效益达11.86亿元。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科研经费总量偏低,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标志性学术成果较少。

  (三)目标任务:三年内,争取获准立项国家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项目50项,年均科研总经费达到3200万元以上;SCI/EI/ISTP及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50篇,年均出版学术专著40部、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0件,年均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1个;年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

  (四)具体措施:(1)加大科研投入,增加青年科研基金经费,支持和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2)完善奖励激励措施,积极争取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催生高水平科研成果。(3)加强校地企联合,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

  8

  六、条件支撑与管理

  (一)现有基础:设有学位管理与学科建设处,已制定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有作物遗传育种省级重点学科和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黄土的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庆阳市共建陇东冬小麦工程研究中心、陇东苹果工程研究中心、抗疏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荒漠化防治研究中心。

  (二)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需要拓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充实图书文献资料和外文电子数据库,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三)目标任务:新增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成与研究生培养相匹配的图书文献资料室和外文电子数据库;聘请30名左右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6次以上,每年选派20名左右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

  (四)具体措施: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陇东学院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立项建设工作;投入2000万元,完善“陇东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岩土物理模拟实验中心”“陕甘边根据地研究中心”;新建“陇东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实训中心”;与长庆油田、庆阳石化、甘肃建投集团等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9

  七、学位点建设规划

  (一)中国史硕士学位点建设规划

  1.现有基础

  中国史一级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学术积淀深厚,成果丰硕,独具地方特色,优势明显,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大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1)学科队伍较有实力。学科团队15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12人(含在读博士4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0人,省级教学名师、“园丁奖”获得者各1人;45岁以下教师占50%。

  (2)学科特色与优势明显。建设有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陇东特色”与“老区特色”为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主攻方向,坚持“做陇东文章、打红色品牌、创同类一流”的发展定位和追求,将基础研究与陕甘宁边区史紧密结合,在“两点一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及其重要领导人研究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

  (3)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17项。在国家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篇;出版学术专著70余部,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省教学成果奖等6项。主办和承办省级及以上学术会议12次,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130人次。

  (4)服务地方成绩突出。在文化资源挖掘整理、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南梁精神的研究、红色旅游的规划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被授予“全国社科普及教育基地”荣誉称号;开设的“陇东10

  大讲堂”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5)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拥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4项。近5年有200多名学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

  2.问题及不足

  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偏少,高水平研究成果不足,学术梯队有待进一步优化。

  3.建设目标

  在三年建设期内,将中国史建成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力争成为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进一步强化中国近代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学科方向建设,在区域史研究、红色文化研究与红色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力争在国家重大项目上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建设内容与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博士8名,兼职硕士生导师达到4人以上,形成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学术梯队。

  (2)凸显学科特色。进一步凸显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学科的陇东特色和老区特色,加强学科方向间的交叉融合,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相互支撑的学科群,以适应国家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3)提升科研水平。邀请6-8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主办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力争获得国家项目6项,省部级411

  项,年均科研经费100万元(横向经费50万元)。出版高水平专著5部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获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2-3项。

  (4)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充分发掘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资源和精神内涵,申报“陕甘边根据地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支持地方开发红色文化产业、打造陕甘宁红色旅游圈,在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发挥智库作用。

  (二)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规划

  1.现有基础

  农学学科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其中作物遗传育种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学科积淀深厚,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旱作农业研究在全省乃至西北具有较大的影响。

  (1)学术队伍。学科团队30人,其中教授20人,高级农艺师5人,博士学位教师7人。兼任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曾宪梓”奖1人,甘肃省“园丁奖”1人、教学名师1人、“333”创新人才工程1人、“555”创新人才工程3人,庆阳市“领军人才”2人、“科技功臣”2人。甘肃省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人,庆阳市苹果产业体系首席执行专家1人、岗位专家4人。

  (2)人才培养。建有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省级特色专业,《土壤肥料学》等省级精品课程2门。近五年,毕业学生992人,122人考取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3)科学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9项,获省部级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SCI、CSCD16篇,12

  出版教材专著1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办省级学术会议2次,先后选派5名教师赴国外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

  (4)平台建设。建有作物遗传育种省级重点学科,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庆阳市共建陇东冬小麦工程研究中心、陇东苹果工程研究中心。建有正宁中湾林场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2.问题及不足

  骨干教师兼任硕导偏少,学科梯队有待优化,支撑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条件需进一步完善。

  3.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使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成为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建设省级科研平台,完善支撑条件,打造陇东及周边地区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农业硕士授权。

  4.建设内容与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聘请国内知名专家1-3名指导学科建设;选派3-7名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引进博士6名,晋升教授3-5名,每年选派2名以上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进一步优化学科团队。

  (2)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每年投资500万元,建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荞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林科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

  (3)提升科研成果水平。争取获准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13

  级6项,科研经费300万元以上。发表学术论文30篇以上,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专著12部。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6个,推广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300万亩以上。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以上,发明专利6项、实用专利12项以上。

  (4)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10名知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选派10人次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承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2次。

  (三)工程硕士学位点建设规划

  化学工程领域建设规划

  1.现有基础

  化学工程学科拥有甘肃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形成了稳定的学科方向和较为鲜明的学科特色,具备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各项条件。

  (1)学科方向与特色鲜明。化工分离工程、化工新材料与反应工程、能源化工与安全技术3个学科方向,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在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学科队伍结构合理。专任教师21名,其中教授5名,博士学位教师9名,外聘高级工程师11名,来源于行业一线的教师占34.38%。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

  (3)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高校实验示范中心。近5年,考取东南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238人,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奖励20多项。

  (4)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5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7项,14

  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人次。

  (5)培养条件良好。现有陇东学院氟乐邦表面活性剂协同创新中心、分析测试中心、5个化工基础实验室、4个石油化工实验室、3个煤化工实验室、1个仿真实验室、1个绘图实验室和2个实训中心。

  2.问题及不足

  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较少;高水平科研成果偏少;学科平台层次较低。

  3.建设目标

  经过3年建设,达到专业学位授权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凸显特色与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整合学科资源,拓展学科平台,提升学科实力。

  4.建设内容与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柔性引进国内知名学者2名,培养和引进博士5名;梯次遴选5名年轻教师赴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深造,引进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高级职称教师4-6名,每年选派3名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力争使各学科方向的学术骨干成为兼职研究生导师。

  (2)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投入1200万元,建成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完善分析测试中心,建立化学分离工程、化工新材料与反应工程、石油工程等实验室。新增实践教学基地5个,深化与庆阳石化、长庆油田的校企合作,完善产教融合培养体系。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6项,年科研经费达到200万元(横向经费100万元);发表高水平15

  学术论文50篇;举办国内学术会议2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5项,科学研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建设规划

  1.现有基础

  (1)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在读博士5人,获硕士学位教师18人;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导师10人,庆阳市领军人才1人,获甘肃省“园丁奖”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国家注册执业师与双师型教师14人,45岁以下的教师18人。

  (2)学科平台。有“黄土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甘肃高校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庆阳市抗疏力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和“岩土工程”校级重点学科。

  (3)科研成果。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1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6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EI、国际会议(CPCI-S)检索3篇。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6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2.问题及不足

  青年教师比例偏高,博士学位教师偏少,科研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需继续加大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力度,培育更高层次的科研平台。

  3.建设目标

  经过3年建设,建成高水平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在岩土工程、道路工程和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等方向形成比较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着16

  力强化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科实力。

  4.建设内容与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柔性引进知名学科带头人2名,培养与引进博士研究生16人,新增教授5人,形成有创新能力的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2)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力争获准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年科研经费200万元(横向经费100万元以上)。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篇以上。授权专利10项,发明专利3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8部。

  (3)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每年投入500万元,建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岩土工程实验中心,“黄土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甘肃省抗疏力工程技术中心”。

  (4)深化产教融合。与甘肃路桥集团和甘肃省土木研究院等单位深度合作,建立实习与实践基地,推广抗疏力技术在高等级公路工程中应用,孵化一批标志性成果。

  (5)加强学术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每年选派6人次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3人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八、支撑学科建设规划

  (一)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规划

  1.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对中国史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作用。为中国史学科提供在古籍整理校读、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支撑。

  2.建设目标。充分挖掘陇东文化资源,凝练学科方向,打造优17

  势与特色,进一步强化陇东作家作品、陇东方言与民俗文化、陇东古代作家作品研究,全面提升学科水平。

  3.建设内容及措施。(1)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50%以上,形成以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为中心、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2)聘请4-6位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举办1-2次较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力争获得国家项目2项以上、省级3项以上,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2项以上,出版学术专著3部以上,年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以上。(3)加强与科研文化部门的密切合作,借鉴和吸收省内外区域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为中国史学科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4)进一步深化文史哲融通式教学改革,结合中国史学科研究生培养,加强古代汉语、文献学、版本目录学等有关课程建设。

  (二)生物学学科建设规划

  1.生物学学科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作用。生物学是农学学科的重要基础,为农业资源利用、作物育种及栽培、环境保护等提供理论基础。

  2.建设目标。以陇东地区生物资源保护和环境生态治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培育具有较高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科团队,完善科研设施,丰富文献资料,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能支撑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省级重点学科。

  3.建设内容与措施。(1)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2名;引进和培养博士6名以上,学科成员中教授、博士人数达到硕士学位授权基本要求。鼓励学科骨干赴国内外高校合作研究、访问交流。(2)进一步凝聚团队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方向,发表高水平论文30篇以18

  上;出版专著教材4部;争取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5项;纵向科研经费达到100万元以上。

  (三)数学学科建设规划

  1.数学学科对农业和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作用。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中的微积分、函数论、概率与统计、运筹学为“化学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农业科学”等学科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2.建设目标。结合化学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农学学科,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应用数学学科发展基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3.建设内容及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学建模等方向的高层次人才,新增教授3人,博士学位教师达到40%以上。(2)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选派3-5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到国内外高校合作研究、访问交流。(3)提升学科团队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争取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3项以上;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

  (四)化学学科建设规划

  1.化学学科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作用。化学是化学工程和农学的基础学科,为化学工程和农学学科提供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建设目标。以服务陇东地区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发展为目标,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学术影响力。

  3.建设内容与措施。(1)优化学术团队。教授达到10人,博19

  士22人,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2)提升科研水平。争取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5项,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0篇以上;建设省级重点学科1个,建成具备承接国家级项目的科研平台。(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建成省级资源共享课2门以上,加强四大基础化学的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网络化教学。

  (五)物理学学科建设规划

  1.物理学学科对工程硕士授权点的作用。物理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赖以建立的基础,为化学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提供理论分析和实验手段。

  2.建设目标。依托本地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术水平。力争将物理学建成梯队合理、成果突出、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

  3.建设内容及措施。(1)引进和培养博士6名,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拓宽学术交流领域,与其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关系。力争获得国家项目2项以上、省部级3项以上,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2项以上,出版学术专著3部以上,年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以上。(3)积极推进学科专业转型,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应用研究,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壮大学科实力。

  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建成基于先进网络技术、能满足各领域需求的安全、稳定、开放、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校园,强化网络基础硬件及基本网络服务支撑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管理应用系20

  统,形成学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综合服务体系。

  (二)图书文献资料建设。建成集图书、校史、档案三馆于一体的多功能图书馆,面积由10000㎡增加到32000㎡,阅览座位由2500个达到4500个,纸质图书由97万册增加到110万册,各类期刊超过1500种,报纸超过60种,新增《外文数据库》等教学科研常用数据库5个以上,自建《陇东地方和特色产业文献数据库》,形成图书资料齐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图情服务体系。

  (三)基础设施建设。校舍面积由563385㎡增加到613385㎡;教学科研及办公用房面积由203784㎡增加到25378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11000万元增加到15000万元,维修能容纳16000名学生住宿的106970.27㎡学生公寓,为各类学生提供宽敞舒心的学习、研究、工作、生活条件。

  21

篇九:硕士点建设单位

  

  附件1立项建设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申请报告撰写提纲

  【编写说明:请对照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进行编写,内容应简明扼要,直入主题,申请表格中不能反映的有关内容可以在报告中作适当说明。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对核查中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将按材料作假处理。正文请用仿宋4号字编写,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

  申请单位:

  一、本单位发展概况

  【简要介绍本单位的办学历史与概况】

  二、办学定位与特色

  【简要介绍本单位的办学定位与目标、优势与特色、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情况,重点说明本单位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三、师资队伍与水平

  【简要介绍本单位师资队伍情况,包括师资的整体实力、队伍的梯队结构、教学水平、对人才培养的支撑能力、已具备的研

  —

  1—

  究生培养经验等方面】

  四、人才培养与质量

  【简要介绍本单位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培养质量、学风建设和毕业生社会评价等情况,重点介绍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五、科学研究与贡献

  【简要介绍本单位的科学研究情况,包括重要科研平台、科研活跃程度和取得的科研成果,重点说明本单位科研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六、条件支撑与管理

  【简要介绍本单位支撑研究生培养的资源投入、科研基础、教学基地、学术交流、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

  —

  2—

  附件2XXX学校2021—2024年新增博士(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撰写提纲

  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二、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分析

  【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区域学位授权体系发展需求等方面分析】

  三、授权单位建设规划

  【对照授权单位申请基本条件编写】

  (一)现有基础

  (二)问题及不足

  (三)建设目标

  【其中主要建设目标请填写下表】

  主要建设目标一览表

  指标项

  专任教师中获得

  博士学位人员比例

  专任教师中获得

  硕士学位人员比例

  国家

  要求

  2020年底现状

  2021年

  建设目标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

  —

  3—

  生师比

  师均年科研经费

  年生均经费收入

  注:1.数据统计口径请参照《关于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补充说明》填写。

  2.专任教师中获得硕士学位人员比例仅申报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填报。

  (四)建设内容及措施

  四、学位授权点建设规划

  【对照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按具体授权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逐一编写】

  (一)现有基础

  (二)问题及不足

  (三)建设目标(包括年度目标、每年需缩小的差距等,请根据具体学位授权点的申请基本条件逐条分析)

  (四)建设内容及措施

  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对照授权单位整体条件编写】

  (一)现状分析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内容及措施

  —

  4—

推荐访问:硕士点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硕士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