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淮滨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时间:2023-05-22 14:32:02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过去的五年,是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第十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淮滨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淮滨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争当中原崛起生力军、建设魅力淮滨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团结奋进、克难攻坚、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战胜了干旱洪涝雨雪冰冻等各种自然灾害的五年,是在强化效能建设中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的五年,也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民生改善最明显的五年。过去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淮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办成了一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办好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实事,办妥了一批前所未有的难事,实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

五年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始终坚持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40.1亿元增加到81.5亿元翻1番,人均生产总值由6009元增加到14048元翻1.4番,财政收入由 6526万元增加到14510万元翻1.1番,工业增加值由11.2亿元增加到30.2亿元翻1.3 番,服务业增加值由3.4亿元增加到8.7亿元翻1.3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3.8亿元增加到66.5亿元翻1.4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4.2亿元增加到28.9亿元翻番,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0.5亿元增加到58.1亿元翻1.4番,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由5.5亿元增加到24.6亿元翻2番,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由全省倒数第一的第108位上升到第66位,上升了42个位次。先后荣获了“全国双拥示范县”、“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河南省卫生县城”、“河南省园林县城”、“河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河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我们牢牢抓住壮大工业经济不放松,始终坚持集聚产业,提升载体功能,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产业集聚区建设从无到有,不仅创造了享誉全市的“淮滨速度”,还迅速成为全省发展又好又快的典型,有力促进了纺织、粮油食品加工、造船、杨木加工四大产业板块的集聚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0年底达到151家,比2005年末增加了124家;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6 亿元上升到23.09亿元,增长了5倍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99.8% ,提高了11个百分点,工业拉动经济增长年均保持在4.6个百分点以上。

——五年来,我们牢牢抓住综合试验区建设不放松,始终坚持抗灾减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制定并分年度实施了全县防汛设施建设五年规划。分期推进9个村的灾后重建,搬迁移民14148人。新增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2座,累计改建县乡公路183公里、通村公路433公里。顺利完成了淮河淮滨段疏浚、淮河大桥接长、京九铁路淮滨段电气化改造以及大洪河治理、兔子湖水库除险加固、小集泵站更新改造。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增加旱涝保收田4.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万亩、除涝面积8.5万亩。连续7年夺得粮食丰收。

——五年来,我们牢牢抓住统筹城乡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重点工程为抓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修编和村镇体系规划,确立了“水景园林文化名城”发展定位。县城道路新增22.5公里,总长达到87.5公里,完成了5条大道的景观建设;完成滨城商业中心、文化商厦、淮滨欣城、时代新城、财苑小区、农场新村等20多个商住项目,新增各类住房122万平方米;建成新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各1处,新区行政中心顺利建成使用,新高中建成招生,教育卫生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规模稳步扩大,带动大批机关事业单位相继完成北迁,优化了新老城区功能布局。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8平方公里,小集镇面积增加了4.2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提高了11.4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放松,始终着力改善民生,注重和谐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均实现了翻1番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9.8万人。解决了农村8.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63个,千人病床数增加到0.2张。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308户。城乡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显著扩大、标准持续提高。完成危房改造1620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超过2万平方米。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4万人。县城公交线路增加到4条、出租车突破200辆,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连年提高,中考成绩连续三年保持全市前三名,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全县大局稳定,社会和谐,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极大地提高。

过去五年,我们还切实加强了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反腐倡廉等各项工作。审计、档案、气象、广播电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再上新台阶,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二、2010年的主要成果和重点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主要任务,以“稳粮打基础、改革促发展、强工增后劲、增收惠民生”为主要抓手,深入开展“综合试验提升年”、“招商引资突破年”、“为民办事服务年”活动,努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趋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0.46亿元,增长11%;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增长20.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53亿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27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21元,增长11.3% 

(一)着力改革试验,夯实农业基础。坚持以综合试验为抓手,努力破解“三农”难题,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扩大。农村土地迅速向专业合作组织、种田能手和农业产业化企业集中,土地流转面积增长21%,达到7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六成以上;培育土地流转大户634户,其中千亩以上的46家,万亩以上的4家;带动了全县两成的农户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管理、机械化耕作、规范化经营,实现订单农业金额3.5亿元。金融创新持续提升。继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创新荣获全市一等奖。信阳银行淮滨支行挂牌营业,淮滨珠江村镇银行建成并实现良好运营。社会性担保机构达到7家、基金规模超过3.5亿元,累计实现担保金额2.1亿元。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到41家、吸纳社会资金1338万元,发放贷款1000多万元。全县累计办理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3400万元、船舶抵押贷款1.23亿元。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86家,年度净增77家,其中标准合作社达到70%,精品示范合作社达到10.5%;服务带动农户数增长20%,达到7.2万户。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6347万元,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 2460万元,兑现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821万元。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建水源工程816处,新增旱涝保收田1.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除涝面积6.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争取水利项目批复投资超过1.5亿元,为水利建设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林地面积增加到3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48%。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8.6万千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7.2%,有22个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全年新上各类养殖小区180个,其中华英肉鸡养殖小区145个,全年肉蛋产量增加1.1万吨。农村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覆盖达到8万人,新建沼气池1500座,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68公里南循环和邓赵路标准化道路建设,高标准完成了农村公路路肩培护。

(二)着力产业集聚,推动工业提速。坚持以产业集聚为重要抓手,以集聚平台建设为依托,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精彩步伐。集聚功能持续完善。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5平方公里,通车里程达到21公里,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2010年,集聚区新建、续建项目22个,入驻的42家工业企业已有32家投产,实现工业总产值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政府命名的50个快速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之一,获得奖励资金600万元。主导产业发展迅速。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更加明确和突出酿酒粮油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加工这两个主导产业,企业规模、个数成几何数增加,上下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目前,主导产业的企业个数已达28个,产值达15.6亿元,从业人员9600人。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认真落实和兑现帮助、扶持企业的优惠政策,坚持县处级领导包挂制和每季度召开协调例会制,给企业经营创造了优良环境和服务,规模企业发展全面加快。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家,固定资产净增4.9亿,有10家企业的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龙海雨布获得省科技企业荣誉称号,盛达机械、华英禽业获得市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大地复合材料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乌龙酒业荣获信阳市首届市长质量奖。

(三)着力招商引资,推进项目落地。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带动全局的关键性举措,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修订了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建立健全了“四库”,认真组织了“四一”招商行动。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招商引资,持续招大商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引进了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5个,合同投资总额39亿元、合同利用县外资金38.7亿元,超过市定目标16亿元的141.9%。其中当年落地项目23个,项目落地率为92%;实际到位资金9.5亿元,超过市定目标8亿元的18.8%;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556万美元,是历年来招商规模最大、来淮客商和签约项目最多、开工项目最多、建设速度最快最好的一年。我们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跑项争资,全年争取上级扩大内需项目20类,项目总投资20453万元。淮固、淮息两条高速在一年内完成了争取立项和建设批复,全长49公里的七个标段全面开工,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2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1.6%

(四)着力管建结合,改变城乡面貌。科学制定规划。围绕“水景园林文化名城”定位,启动了新一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修编、《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编制了县城重要街景、重点项目、产业集聚区、城市道路网络、集镇建设选址等107项概念性、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全县村庄布局规划报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评审等工作。统筹城乡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3平方公里,城区道路增加了4公里。加快县城新型社区建设,完成了5个“城中村”改造。重修了东西湖环湖道路,完成了平安大道等4条道路主路面铺装,整治了10条背街小巷。城市供水能力达到了2万吨/日,完成了5公里排水沟清淤和西城区排水治理工程。同时,开工建设农民新村64个,建成21个,完成投资7.2亿元。改造“镇中村”15个,治理“空心村”17个。全县小集镇面积达到27.8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达到13万人。巩固六城联创。先后开展各类专项治理行动40余次,大力整治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建设秩序,推进城市绿化、美化、硬化,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道路亮化美化格局初步形成,成功创建了省级园林县城。

(五)着力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关注民生,努力解决好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业目标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4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20人,解决困难人员再就业6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均超额完成市定目标。科技推广深入普及。全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1项,共转化重要技术成果6项,推广使用先进适用技术20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落实“两免一补”资金8340万元,投入952万元新建教学楼17万平方米,维修D级危房7298平方米。教育园区建设进展顺利,职业教育中心如期实现招生。卫生事业巩固发展。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全县263个村卫生室全部实现规范运行,村医培训率达到85%。全年支出新农合医疗基金5330.3万元,参合农民有12万人次享受到新农合的惠及。社会保险全面落实。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养老保险金7966万元、城市低保资金1007万元、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资金2944万余。71个各级示范村成为新农保试点村,93175人按照政策规定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6360农村老人领到养老金。全县敬老院已增加到43所,床位达2000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6.2%。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信访形势保持平稳态势,信访工作获得全市一等奖;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95.3%,平安建设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全年没有发生在全国、全省、全市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

同时,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审计、物价、人防、质监、工商、税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科普、气象、史志、档案、残疾人事业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着力效能建设,提高政府形象。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政府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理顺行政审批服务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拓宽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渠道。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推行阳光操作,财政资金综合节约率达到13%。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部门、重大项目和专项资金审计监察工作,扎实推进反腐倡廉。严格落实“五禁止”、“十不准”规定,加强政府效能监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及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办理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2010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为“十一五”的收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淮单位、人武官兵、武警官兵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淮滨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淮滨底子薄、基础差、发展难度大、防汛抗灾任务重的基本县情没有根本改变。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体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的难度加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尚不突出,重大项目储备不足,经济提升的基础仍不稳固;三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发展的压力增大;四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劳动素质、资源禀赋约束日益加剧,保持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度增加;五是县乡财政保障能力较弱,人均公共经费保障低,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依然突出;六是政府工作和职能转变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个别部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还不强,一些公务人员工作浮漂、作风不实。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黄金发展期,未来五年是我县加快发展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五年。根据县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增长极、战略支撑点和改革试验区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任务,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勇当中原经济区和魅力信阳建设的前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至“十二五”末,力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年均可比增长12.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城镇化水平达到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5‰以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下降15%左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必须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抢抓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牢固确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和奋力赶超的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逐步提高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好地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经济增速出现大的起落。

(二)坚持转变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实现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并重,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和科技进步同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改革开放实现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的根本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探索具有淮滨特色的发展之路。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借势跨越、加快崛起的根本举措,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内外开放并举,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四)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协调发展。着眼全局,注重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加强对县域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促进城镇和农村协调发展。重视公共公益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五)坚持改善民生实现和谐发展。坚持富民优先、强县为要,在不断增强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惠及于民、致富于民,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淮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及说明已印发大会,请一并审议。

四、2011年的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外贸出口增长3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综合试验为引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全面提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深度,树牢农业“重中之重”理念,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强化农业地位。抢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国家对淮河治理加大新一轮投资的机遇,重点抓好水利项目争取和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电力、交通设施,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芦集35千伏和台头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启动182公里县乡道路中循环、北循环建设。完成年度农田水利建设目标,确保新增旱涝保收田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6万亩、除涝面积5.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3万亩。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林业生态县创建工程,改扩建农田防护林4000亩,完成造林1.6万亩。再解决1.5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沼气用户1500户。稳定粮食生产。继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夏秋粮食播种面积分别稳定在80万亩和55万亩以上。加大种子、农药市场监管力度,净化农资市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积极开展科技人员下乡包村活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依托国有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基地,争取在种子、种苗、设施育苗及植保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快畜牧强县步伐。力争优质棉花和“双低”油菜播种分别达到4万亩和15万亩,蔬菜种植超过12万亩,猫爪草、桔梗种植分别达到2万亩和1万亩,因地制宜推广花木、茶、果等新品种植。落实强农政策。继续做好各类农业补贴发放,保持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和保险的支持力度。深化改革试验。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规范壮大各级各类农民专合组织,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继续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和金融创新,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和新型养老保险县域全覆盖,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二)以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工业扩张升级。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集聚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新建道路10公里、多层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启动桂花、立城两个后勤服务区建设,安置职工群众3000人以上,完成各类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建成规划科学、产业集中、设施完善、配套齐备、初具规模的样板集聚区。跟踪盯紧投资数额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力争上半年实现浙商纺织工业园落地并启动建设,确保年内新增入驻企业610家,新增工业项目投资18亿元,新增从业人员300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3亿元。打造特色工业园。加快造船园区争取省级特色产业园步伐,力争上半年实现批复,积极引进大型战略性造船企业,拉动造船业升级。同时要着眼长远,选择交通优越、具备一定基础和特色的乡镇,开展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试点,用以承接无法入驻县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围绕酿酒、粮油食品加工、肉鸡养殖加工、纺织、杨木加工等优势产业板块,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档次,加快产业链条向高端和新型化方向延伸。大力实施质量振兴和品牌带动战略,组织申报河南省白酒检测检验中心和河南省麻类检测检验中心,重点扶持乌龙酒业、丰盛粮油、金豫南粉业3家企业申报名牌产品,不断培育和打造淮滨领军企业。加大企业服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健全政策导向、银企对接、产销对接、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资源配置、要素保障等工业发展支持体系。进一步加强运行调节,做好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保障要素供给。

(三)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快速推动投资增长。

以“四一”招商为统领,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纵深对外开放。力争全年合同利用省外资金22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1亿元。充实完善“四库”。资源库建设侧重办好中小企业信息网站,争取年内90%以上中小企业登录在线。项目库建设侧重充实农特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建设、县域扩容基础设施类项目,超前谋划、包装、推介一批重大项目。信息库建设侧重运用信息化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实现招商项目动态管理。专家库建设侧重围绕强化县域高新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抓好相关人才建档、目录编制和科技网站功能完善。突出主导产业。依托产业集聚区轻纺、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充分利用土地、环境、劳动力等比较优势资源,承接一批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生产类的企业,壮大我县的主导产业,形成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大力引进一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耗能少、无污染且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项目。拓展开放领域。大力推动科教文卫等领域对外开放,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模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事业发展。依托淮河文化底蕴和资源,努力扩大旅游项目招商规模。围绕新农村建设,引导县内外资金参与农业产业化升级改造。创优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提升服务质效,大力推行联审联批、外来投资项目无偿代理制和投资便利化措施。统筹制定城乡土地利用计划,为承接大项目、好项目预留发展空间。对所有外来投资项目及企业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企业25天宁静工作日制、检查审批制和过错追究制,依法打击扰乱项目施工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保障项目落实。继续实行项目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县处级领导联系、责任单位、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四个方面的责任,坚持上下同心,协力推进,确保具备条件的项目按计划开工,争取一批项目提前开工。同时,继续抓好跑项争资工作。建立跑项争资例会制度,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投资政策、方向与重点,做到快速策划、超速申报、及时跟踪。要在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等方面,争取更多的上级投资。

(四)以城乡一体为目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为载体,坚持规划统领,改造老城,建设新区,扩张产业集聚区,开发中心集镇,加快新农村建设,使我县的城乡建设步入快车道,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突出规划的战略引导。加大规划投入力度,切实加快县乡总规修编和详规编制,同步编制旅游发展总规和重点景区详规。县城要实现重点区域控规全覆盖,着力统筹产业集聚区与新、老城区功能布局规划,建成区内的城中村改造要在三年内逐步纳入县城规划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小集镇、各级示范村和新增新农村居民点的规划。突出城市的功能组装。一是在市政方面,建好文化西路、洪河路等城区路网干线,完成新区金谷春大道大修、老城主街人行道整修,加快新水厂设施配套和供水管网改造,完成新铺燃气管网3公里并实现管道入户1500户,建好出租车加气站并力争年底前投入使用。二是在公益方面,完成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完成教育园区职业教育中心、实验中学一期建设并启动二期工程,加快淮河文化产业园区“走读淮河”项目建设,推进东西湖旅游设施配套,实现新建文化馆上半年投入使用以及淮河文化博物馆和新建图书馆年内开馆。规划体育场馆、城市休闲广场和公园。三是在便民方面,开工建设行政服务大厅、信访接待大厅,加快推进新城区农贸市场、二道埂农贸市场、家具市场的建设步伐,推动“淮河建材大世界”和“桂花岗综合大市场”建设,再完成3-5家单位向新区搬迁。突出农村社区培育。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加快各级示范村的新村建设步伐,推进县城近郊和中心集镇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展,加大县城社区规范化建设力度,抓好田园社区规范化管理试点,探索和推进新城区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争创循环经济示范县。编制实施生态县规划,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与升级。突出管理的方式创新。一是抓“六城联创”,积极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促进城乡环境保洁和美化工作上水平,加快环卫、园林作业体制改革,在确保重点区域和地段环境优美的同时,突出整治县乡背街小巷和社区环境卫生。二是抓综合执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围绕精细化管理,重点完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占道经营以及违规户外广告和门店牌匾等问题,着力解决城区交通中的乱行、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在城市公益设施方面存在的重建设、轻维护、人为损毁严重等突出问题。三是抓素质提升,大力培育居民的城市意识,倡导文明风尚,全面改进管理方式。同时,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鼓励规模开发和普通商品住房开发,严格控制新批用地。

(五)以破解难题为关键,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乌龙酒业改制,以改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为契机,强化与五粮液集团的深度合作,加强企业文化和酒文化培育,巩固和提升乌龙酒业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美誉度与影响力。推进国有农场改制,筹备成立农垦集团,实现公司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其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信用联社改制,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年内实现挂牌运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启动公益性事业单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促进社会投资增长和结构优化。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途径,依法保障城乡发展用地需求。加快建立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同时,认真落实国家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水利投融资体制、供销社体制改革。

(六)以和谐稳定为根基,全面改善民生民计。

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增加城乡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持续健全社会保障。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和城乡低保覆盖面,在去年新农保71个试点村的基础上实现新农保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健全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逐步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努力缓解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启动保障性住房“双千套”工程,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各10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年度目标。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认真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300个已建农家店的设施和商品配套,家电下乡网点增设20个和实现销售额突破2亿元。培育和拓展群众多元消费,适度促进房地产和汽车信贷消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稳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继续健全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做好疫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落实价格监管措施,切实稳定市场物价。建立健全县乡科普网络,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任务。扎实推进平安淮滨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国防教育,积极支持驻淮武警部队建设,继续做好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全面提高统计监测服务水平,继续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切实加强老干部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继续做好审计、人事、工商、税务、市场发展、物流管理、气象、地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

在完成省、市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我们今年还将继续抓好“双十工程”。

十大项目:

1、实施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00万元;投资2200万元完成期思、谷堆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

2、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配套道路1000米,新建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启动桂花、立城两个职工居住生活服务区和食品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投资3亿元。

3、加快推进康倍得制药项目和浙商纺织工业园建设,完成年度投资 4.5亿元;投资7000万元,推进县船舶工业特色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船舶制造区、配套加工区等四大功能区基础设施。

4、加快推进乌龙酒业扩建项目,完善贯通新老厂区中心干道、供电、供气、网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亿元。

5、实现华英农业淮滨分公司4000万只肉鸡加工项目如期投产,完成投资9900万元;加快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完成市定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任务,完成投资8000万元。

6、加快推进“走读淮河”项目建设,启动二期道路、桥涵配套建设,完成年度投资8000万元。

7、新建8000平方米县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大厅和8000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

8、加快推进淮息、淮固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0亿元。

9、投资6000万元,加快教育园区职业教育中心、实验中学、群众体育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年底前初具规模并投入使用;筹建工业园区学校。

10、投资1.6亿,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台头220千伏变电站项目建设。

十件实事:

1、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500户。解决1.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桥100延米。

2、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以谷堆乡、栏杆镇、王家岗乡等七个乡镇部分蔬菜种植村为主产区,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量27万吨以上;实现肉产10.2万吨,蛋产2.58万吨。

3、在新农保试点基础上,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4、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解决破产关闭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年内全部投入使用。

5、新建1所光荣福利院,开工建设“淮河春”养老院;新建达标敬老院2所,改扩建达标敬老院5所,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6、继续做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的培训工作,抓好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下岗职工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工作,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万人。

7、完成老城区主干街道人行道整修,完成背街小巷改造3条;实施新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完善新水厂配套设施,提高供水覆盖率;新铺供气管网3000,完成管道燃气入户1500.

8、加快推进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家家通项目,新增2000户以上;投资2000万元完成TD网络基础建设;完成淮河博物馆、新图书馆和新文化馆的建设达标;完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9、投资3000万元完成县城金谷春大道大修工程。

10、按标准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县财政供给人员按月工资总额缴存比例比上年提高2%;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00套、廉租房1000套。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改革与建设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必须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为目标,以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为抓手,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和网络舆论监督,进一步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加强政风行风评议,严格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致力职能转变。努力推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做到不走错路、力争少走弯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努力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环境。 加强政府规范化建设,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做到廉洁从政。

注重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在实干中总结经验,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推动发展。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推动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会议和文件数量,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活动,避免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形成求实求效的良好政风,着力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突出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多办聚民心、惠民众的事情,多做得民心、顺民意的工作,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各位代表!

淮滨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形势催人奋进,征程任重道远,任何困难都动摇不了我们富民强县的信心,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我们加快发展的步伐。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务实苦干,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推荐访问:淮滨县 政府工作报告 淮滨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