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7篇

时间:2022-08-19 09:30:06 来源:网友投稿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7篇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 1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改革的重要目标 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7篇

篇一: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改革的重要目标

  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国政府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保障的职能是要解决经济、社会、人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因此,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发展不仅要追求效率,也要注重公平;不仅要加快经济发展,也要推动社会进步;不仅要增加物质财富,更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目前,我们千方百计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和人才开发,增加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都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重要关系,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

 2 支柱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我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竞争机制激发了各方活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也产生了新变化。过去以企业为单位,给自己职工直接提供保障的方式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迫切需要社会保障。不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能顺利运行。为此,政府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配套推进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实践证明,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分不开的。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经济加快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远未完成。深化改革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力支撑,同时改革也将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稳定的基本保证

  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关键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包括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如果中国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发展环境,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建

 3 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决不仅仅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而是全社会的需要。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要保证人民都有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要保护发展所需的社会劳动力资源,通过再分配促进消费,刺激生产,活跃市场。因此,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二、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在发展改革中不断取得进步

  1.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 25 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 116898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00 美元,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社会供给量持续增加,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继续落实“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和关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措施,各级政府已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

  2.社会保障的各项改革深入进行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机制;在医疗保险制度

 4 改革中,我们建立了多方分担费用的机制;在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中,实行了更为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实行了管办分离和政事分开,逐步建立起政府组织管理、参保人群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制度运行规范化、保障服务社会化的管理体系。继在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之后,我们又将试点扩大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进行改革探索。

  3.推动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改革和工作

  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政府积极推动相关配套改革和工作。中国企业改革取得进展,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经济效益提高。众多中小企业通过改制,逐步搞活经营。社会保险的企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遏制了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基层社区建设得到加强,使社会保障管理具备了较好的社会基础。

  4.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从 2000 年的 402 万人扩大到2003 年的 2246.8 万人,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解决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到 2003 年底,得

 5 到农村传统救济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已经分别达到 1093 万人和 402 万人。目前,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地区正在积极推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在全国 310 个市县开展试点,实际覆盖 6899 万人。此外,农民的就业培训问题、进城务工工资保障问题也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政策和解决措施已经陆续出台。

  三、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都在为建立健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并支持这项工作。

  1.进一步做好促进发展的工作,为社会保障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仍比较薄弱,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本世纪头 20 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情况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我们有可能利用这些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加快发展。从国内情况来看,实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很多。关键问题在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才能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

 6 期,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才能为社会保障提供坚实基础,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2.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及其相关体制的改革,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证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必须深化改革。当前,从实际出发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有关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这种增量投入可能就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可能造成新的矛盾。社会保障属于社会的再分配,必须适应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现行的一些保障项目,社会化程度和统筹层次还比较低,有的存在多头管理、政策不衔接等现象,这显然与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发展是不相符的。我们必须依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制度设计角度看,社会保障既有经济目标,也有社会目标,我们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这些都需要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配套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相关改革,统筹解决制度性、政策性的重点问题,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证。

  3.加强社会保障战略规划的研究,为社会保障的可持

 7 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很不平衡,完善社会保障必须加强对有关全局性问题的研究。虽然中国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的能力逐步增强,但如果从 13亿人口来考虑,就会看到我们的工作与社会需要、保障的投入与实际效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与人口发展战略都密切相关。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完成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而中国这一进程尚未完成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如果我们不能从战略发展方面,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积极应对,将来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目前,中国“十一五”(2006―2010)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开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体现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注重统筹发展,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薄弱环节,有效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针对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远近结合,加强协调,务实创新,扎实做好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工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篇二: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

代号:1319 国家开放大学 2022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试题(开卷)

 论述题(100 分):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高度概括了这一历程中形成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其中之一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

 参考答案:

 答: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

 的“阿喀琉斯之踵”。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篇三: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

 垫照Q !

 Q !

 Q 瑟密级:叁五分类号:

 垡塑5学校代码:!Q § 堑, 酒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罗晴培养单位四』 !l魉蕊盍堂照迨夔壹堂睦指导教师睦夏松职称教援专业名称. 旦赢星圭墓蜇堂研究方向…. 堑夔置堡量蜇堂授予学位日期三她盔望态且。

 一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

 罗晴指导教师:

 陈万松社会保障是现代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安全机制、 稳定机制和促进机制。当今世界上所有现代化国家, 都把实施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国策。

 但是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健康、 持续、 快速发展的严重隐患, 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如何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和保障效果, 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同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深化改革、 促进发展、 稳定社会和安邦兴国的根本大计,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在分析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实践及其启示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查找了原因, 最后对解决这些问题, 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思考。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 思想理论渊源进行了概述; 第二部分对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福利型社会保障、 保险型社会保障、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和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四种基本保障模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对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呈现出的削减福利成本和标准、 注意借助市场的力量和注重政府管理的效能的趋势进行了研究, 探寻总结了五点对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启示:

 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社会保障实践过程, 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

 展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 查找出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善、 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顺、 财政社保支出偏低、 社会保障立法滞后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在前三个部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 对如何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基金

 C o n sid e r a tio n s o n th eC o n str u c tio no fO u rC o u n tr y ’ SS o cia lS e c u r ityS y ste mM a jo r:

 . M a rx istp h ilo so p h yP u stg r a d u a te:

 L u oQ in gIn str u c to r :

 C h e nW a n —so n gT h e so cia lsecu rityis th esa f ety ,sta b iliz a tio na n dp r o m o tio nm e c h a n ismo fm o d e me c o n o m y a n d h a r m o n io u sso cia ld e v e lo p m e n t. N o w a d a y sa llth em o d er n iz ed co u n triesr eg a r dth eim p lem en ta tio na n d co n su m m a tio n o f th e so cia lsecu rity sy ste ma so n e o f th eir b a sic n a tio n a lp o licies. B u tso cia lsecu rityd e v e lo p m e n to f o u rco u n tryis f a r b e h in d th estepo f th e eco n o m ic a n d so cia ld ev elo p m en t. W ithth eth o r o u g hr e f o r m o f th e 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sy stem , th etra d itio n a l so cia l secu rity sy ste me x p o se sa lo t o fp r o b le m s, w h ic hh a sa lr e a d yb e c o m e a ser io u s h id d e n tr o u b le f o r C h in e seeco n o m ya n d th e so cia ld ev elo p m en t.A s aresu lt, to r e f o r m a n dd e v e lo pso cia lsecu r ity ,esta b lisha n dp er f ectso cia lsecu ritysy ste mh a v e b e c o m eu r g e n tta sk so fth eg o v er n m en t.H o wto esta b lish a n dp erf ectth e so cia lsecu rity sy ste mtok e e p p a c ew ith th eeco n o m icd e v e lo p m e n t, e x p a n dth eco v era g eo f so cia lsecu rity sy stem , p er f ectth eo p e r a tio nm e c h a n ism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sy ste mo f so cia lsecu f ity 'im pro veth e so cia lsecu rity ’ s o p e r a tio n ef f iciencya n def f ect, is a n a r d u o u s a n dco m p lexta sk . A t th esa m etim e, th ee sta b lish m e n t a n d reform a tion o f so cia lsecu rity sy ste mis a lso th eref lectio no fth e “T h r e eR ep resen ts” th eo ry . M o reo v er'itis o n eo fth e ba sicp o lic ie stod e e p e nth er ef o r m , p r o m o teth ed e v e lo p m e m , b r in g p e a c ea n dsta bilityto th en a tio n , w h ichm a k e s it h a ssig nif ica nt p o litica la n deco n o m ica lsig n if ica n ce.In stru ctedb y M a r x ism , b a sedo n th eth in k in ga n dp r a c tic eo fm a ind e v e lo p e dco u n tries’ so cia lsecu rity ,th isth esisa n a ly se sth e h isto rica l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ex istin g

 p r o b le m so fo u rc o u n tr y ’ sso cia lsecu ritysy ste m , f m d sth erca so lls, a n dtries toso lv eth esep r o b le m s. T h eth esis is d iv id e d in tof o u rparts:

 T heffn'stp a rtin clu d es th e b a sicc o n n o ta tio n ,a n d th eth e o r y o r ig ino f so cia l security. T he se c o n dp a rt b rief lyin tr o d u ces th e f o u r m a inty p eso f w e lf a r e so cia l secu rities, th e r e f o r mte n d e n c yo fw e ste r nn a tio n s, a n d su m m a r iz e s th een li曲tcn m en tto o u rc o u n tr yso cia lsecu rityd e v e lo p m e n tf r o m f iv ea sp e cts. T h eth irdp a rtin tr o d u ces C h in e se so cia lsecu rity ’ sp ra ctice p ro cess, a n a ly sesth ep r esen tsitu a tio n o f o u rcou ntry’ sso cia lsecu ritysy ste m , se a r ch e so u t th ep r o b le m sa n dr e a so n s. O n th e b a sis o f th e a b o v e th reech a p ters, th ef o u r thp a rtp ro p o sesso m eco u n term ea su res a n dsu g g estio n s o nh o w toesta b lish th e so cia l secu rity sy ste m a d a p te dto th e r e q u ir e m e n ts o f e c o n o m icd e v e lo p m e n ta cco rd in gto C h in a ’ sp r e se n tsitu a tio n .K e yw o r d s:

 S o c ia lsecu ritysy ste mC o n str u c tio nS o cia lsecu r ityf u n d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声明:

 所呈交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睦互鳖垫蕉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弓I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诺:

 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

 如因不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 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 即:

 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 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 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阅读、 浏览。论文作者签名:

 罗稚20 0 6 年4 月 8 日

 前言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人权, 是创造社会凝聚力, 以及确保社会和睦和社会包容的根本手段。

 它是政府社会政策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 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人类社会有着源远流长的社会保障实践和日益趋于成熟的社会保障理论。

 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 贫困、 失业、年老、 疾病、 生育等社会问题与日俱增, 严重阻碍着历史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

 人们既不能无视“天行有常” 的自然规律, 也不能无视生老病死的客观现实, 而社会保障制度却可以为人们提供一张抵御天灾人祸、 抗击种种风险的安全网。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自诞生起, 就被称之为社会的“稳定器” 、 经济运行的“减震器” 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

 它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 调节收入分配、 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 初步建立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并取得了较大成效。

 20 0 4 年,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 6 3亿人。

 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1. 0 6 亿人, 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 19 万人。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 24 亿人, 其中参保职T9 0 4 5万人, 退休人员3359 万人。

 全国绝大部分统筹地区已启动实旌工伤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6 8 4 5万人, 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52万人。

 固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了加速转型时期, 伴随着持续高速不均衡增长的巨大压力, 以及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 中国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日益显露出来, 除了自然因素与经济增长难以协调外, 巨大的城乡差距、 地区差距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 都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制约因素。

 与此同时, 作为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的强烈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保障供给存在着。

 数据来源于( 20 0 4 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 ttp :

 //w w . sta ts. g o v, cn /tjg b/q ttjg b/q g q ttjg b/t20050519—4022507 63. h tml

 难以逾越的鸿沟。

 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健康、 持续、 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隐患, 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之一。“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 因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2

 一、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和内容1. 社会保障的涵义“社会保障” ( so cia l secu r ity )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 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中。

 后被国际劳工组织接受, 一直沿用至今。

 但目前在国际上,对社会保障的含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在美国, 社会保障被视为一张社会安全网, 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摆脱危险、恐惧的社会安全与自由, 以及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人们对这种安全与自由的向往。

 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 中的“社会保障” 定义是:

 社会保障是对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旨在保护个人免除因年老、 疾病、 残疾或失业而遭受损失的法律的总称。

 日本学者认为社会保障是在国民生活中出现收入中断或永久丧失时, 国家为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而制定的综合性的措施和制度。虽然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的含义理解不同, 但目前较为公认的权威性的社会保障定义是19 4 4 年第26 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的《费城宣言》 中对“社会保障” 的界定:

 “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向其成员提供保护, 以便与由于疾病、 生育、 工伤、 失业、 伤残、 年老和死亡等原因而丧失收入和收入大幅度减少所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进行斗争, 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的家庭实行补贴的方法” 。

 。我国对于“社会保障” 的定义也没有权威性的统一标准。

 《中国民政词典》将它解释为“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

 。

 《法学大词典》 将它限定为“根据国家法律、 法规建立的各种福利的制度” 。

 。

 。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 我国政府将“社会保障” 定义为:国家和社会依法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 形成社会消费基金, 对社会成员在生、 老、 病、 死、 伤、 残、 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 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m虽然上述几种定义不尽相同, 但是就其所包含的主要共同点而言, 对“社会保障” 可作如下表述:

 它是以国家或者政府为主体, 依据法律规定, 通过。

 邹根宝:

 ‘社会保障制度——欧盟国家的经验与改革》 ,。

 崔乃夫:

 ‘中国民政词典', 上海词书出版杜19 9 0 年版.。

 邹璃、 顾明总:

 ‘法学大词典》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 9 1年版。o 杨翠迎: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 中国农业出版社20 0 3年版, 第25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 0 1年版. 第4 页a3

 国民收入再分配, 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 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从上述的几种解释中,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社会保障” 的含义:

 它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实行的一种国家制度和社会政策。

 国家和社会是社会保障的主体, 它通常由三个要素构成:

 政府、 受保人及其雇主( 或社区)。

 它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对受保当事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它也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通过保障社会成员的经济安全来达到保证社会稳定与安全的目的。

 。2. 社会保障的内容目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已经达到一百多个, 虽然各国的社会保障内容不尽相同, 但是, 从总体来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包括三个内容: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社会成员必须缴纳某些项目的社会保险费, 以形成专门的社会保险基金, 当社会成员遭遇到规定的风险( 如年老、 疾病、 工伤、 生育、 失业等)时, 社会根据该成员缴费情况, 向其本人及家属提供相应的经济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 在公民遭遇某些特定原因( 如自然灾害、 意外事故和病残等)导致其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 为其本人和家属提供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概念则存在一些争议,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指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创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环境, 主要包括各种文化教育、 公共卫生、 公共娱乐、 市政建设、 家庭补充津贴、 教育津贴、 住房津贴等。

 狭义的仅仅指由国家出资兴办的、 以低费或免费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 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来看,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除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外, 还包括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几个部分。

 优抚安置在我国是指国家通过有关立法, 对立法范围内的现役军人、 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 抚恤和安置, 以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区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具有褒奖性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社区服务是以社会福利。

 姜守明、 耿亮: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科学出版社20 0 2版, 第7 页a4

 为主要内容的以社区为主体的社会服务, 是政府倡导, 以群众自治、 自我服务为主的小型多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 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基层组织载体。

 社会互助是某些经济单位、 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发形成的一种帮困济贫的互助行为。

 个人储蓄积累保障是居民...

篇四: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

NEY CHINA / 2017 年 4 月下 财经界http://www.zgcjj.cn资源、珍稀濒危野生生物资源进出口管理,加强外来物种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积极推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和沙化、石漠化土地治理。四是要推进重点环境问题治理。强化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科学布局,着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开展地下水超采和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河湖内源污染治理。科学划定和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促进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严控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完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力度,强化农产品产地安全和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监管。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五是要加强生态安全监测与研判。探索建立生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生态安全动态监测网络。定期对生态风险开展全面、科学的调查评估,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生态问题的预研预判。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多级联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网络,有效管控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和公共危机。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宣传,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生态环境信息,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六是要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完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与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引导完善国际生态治理体系和规则。强化“走出去”企业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加强“走出去”项目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演进(一)社会保障制度恢复改革阶段1978年以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企业保险”,而1978-1991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维持、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模式,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恢复养老保障制度。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一些改革措施也积极促进了“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例如,从1984年开始,我国开始尝试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其目的是“还原”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职能,并在江苏泰州、广东东莞、湖北江门、辽宁黑山等地开始试行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社会统筹。在统筹方面,自1986年起首先实现了全国县、市一级的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进而又推进省一级的统筹工作。至1994年全国先后有北京、天津、上海、吉林、河北、山西、青海、江西、湖南、福建、宁夏、陕西、四川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省级统筹。包括铁道、煤炭、水利、电力、邮电、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交通、人行、民航总局、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在内的11个行业实行了养老保险的系统统筹。(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阶段1991-2000年这10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文\陈彬我国自1984年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十多年来,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迅速发展,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数最多、保障项目基本齐备的国家,形成非常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能力日益增强,成为一个社保大国,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正在逐步走向人人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的新时代。3DOI:10.16266/j.cnki.cn11-4098/f.2017.08.001

 SIC VIEW国信观点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主要由以下4个重要法规文件构成:第一,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尝试性的社会养老保险结构的改革实践。在养老保险的筹资方面,确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共同筹资,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3%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制度结构上,确定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第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决定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其中,一个最重大的突破是关于个人账户的设置;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实际上就是社会统筹和积累制的结合。另一个突破是要求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经营要分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主要是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在保证基金正常支付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可依法把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购买国家债券,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第三,1995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具体确定“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确定“统账结合”是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本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第四,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到2000年,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要基本实现统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省级垂直管理。(三)社会保障制度试点落实阶段2000年,国务院决定选择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7月开始在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进行扩大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提出在总结辽宁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两省的试点,为完善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积累经验。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从2006年起又将试点改革扩大到除东三省之外的8个省、区、市,包括天津、上海、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和新疆。(四)社会保障制度全民覆盖阶段2006 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到2020年,我国要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做到全民保障。这不仅是全体人民的福音,也是对世界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贡献。同时,这个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需要更多的智慧和付出更多的努力。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成就(一)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军人保险、住房保障、社会慈善、商业人身保险等,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为核心。2010 年 10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综合性法律,是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社会保险法》、《劳动法》、《收养法》、《职业病防治法》、《军人保险法》为基本法律,以《失业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廉租住房保障条例》、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等相关法规和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4

 MONEY CHINA / 2017 年 4 月下 财经界http://www.zgcjj.cn(二)社保覆盖范围迅速扩大2015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54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05亿人,两者合计达到8.59亿人,比2008年的2.2亿人增长 2.9 倍,总体覆盖率达到 80%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66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7.36亿人(2014年),三项合计已超过14亿人,我国已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14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3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8亿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均连年显著增长。(三)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基金收入合计 3.98 万亿元,支出合计 3.3 万亿元,分别比 2008 年增长 1.76 倍和 2.19倍,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超过基金收入增长率5.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6万亿元,支出2.33万亿元,累计结存3.56万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10亿元,支出1571亿元,累计结存3845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9687亿元,支出8134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存6732亿元,职工个人账户累计结存3913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380亿元,支出615亿元,累计结存4451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695亿元,支出560亿元,累计结存1129亿元(含储备金190亿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446亿元,支出368亿元,累计结存593亿元。全国各项社会保险当期收入均大于支出。除以上社会保险基金之外,我国于2000年开始创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是为应对未来老龄化高峰的挑战而建立的国家战略储备基金。2014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总额1.46万亿元。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在8%以上,远超过通货膨胀率,实现保值增值,基金实力不断增强。(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我国连续第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养老金水平将超过2000元。此外,全国有1.41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水平为82元。在医疗保险方面,职工住院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比例在80%以上,城乡居民住院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比例在 60%-70%。此外,通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人的住院医疗费用还可以得到更多的补偿。2014年,共为78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共有198万人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依据社会保险法和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亡、工伤伤残和工伤医疗待遇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此外,共有613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生育期间的收入和生育医疗费得到较好保障,促进了就业性别平等。(五)社保服务体系逐步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经过长期的社保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社保管理服务规范,并陆续颁布一些有关社会保险的国家标准。2014年,人社部发布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国家标准和《社会保障卡》等11项行业标准,确定了19家社保机构作为第二批试点单位开展社会保险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国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发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际发卡地市(含省本级)达354个,实际持卡人数达到7.12亿人,社会保障卡普及率52.4%。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国已有340个地市级以上人社部门(含省本级)开通了12333 电 话 咨 询 服 务 ,开 通 率 达 到92.9%,全年来电总量达7839.1万次。三、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趋势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及至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目标,应当从弥补制度缺失、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入手,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沿着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解除人民生活后顾之忧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切实维护个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最终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将最终实现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到制度健全、完备,从选择性保障制度安排到公平、普惠的保障制度安排,从只能维护人的生存条件到维护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的转变。这个目标任务将分解成如下三个阶段来完成:(1)到2020年,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保障制度。通过强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与养老保障制度,即让全体人民享有起码的社会保障,能够免除生存危机、疾病忧患和从制度上解除养老后顾之忧。因此,这一阶段搭建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平台,维护的是底线公平。(2)到2030年,实现社会保障全面定型及稳定发展。以覆盖城乡的基本保障制度为基础,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定型、稳定发展,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并在规范、有序的条件下实现良性运行。(3)到2050年,完成社会保障由基本保障型向生活质量型转变。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任务将不再是项目扩张,而是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保障水平、建设发达的公共服务体系,向生活质量型保障转化。(来源:国家信息中心官网)5

篇五: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14 日上午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擘画了蓝图。

 送一泓清水北上,滋润子孙后代。作为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惠及数以亿计群众,有效缓解了“北缺南丰”等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问题,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基础性贡献,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动能。

 南水北调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性工程,更是人水和谐、资源共享、南北方协调发展的样板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工程实施

 多年来积累的六点宝贵经验: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尊重客观规律、规划统筹引领、重视节水治污、精确精准调水,为我们做好后续工程规划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此为“水位尺”,根据社会矛盾转化和发展过程动态演变,运用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抬高包括水安全在内的生态文明“水位”。

 进入新发展阶段,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中支撑意义更加凸显。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理念上,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沿线水资源保护,以系统观念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让工程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战略上,要遵循规律,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管理上,要在全面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水源区要“划出硬杠杠”,受水区要“拧紧水龙头”,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和安全“底线”。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行全过程都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要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抓好节水工作,坚决避免敞口用水、过度调水。要认真评估《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继续深化后续工程规划和建设方案的比选论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规划。要坚持科学态度,遵循客观规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继续加强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调度管理,强化水质监测保护,充分发挥调水能力,着力提升工程效益。

篇六: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研讨材料

dquo; 解放思想, , 振兴发展”研讨发言材料

 按照我省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安排,积极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专项工作,我深入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深入研究,以“扬帆新时代书写新画卷”为题形成如下研讨材料。

 一、永葆“闯”的精神,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成绩,指出“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可以看到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优势,具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物质基础,“时”和“势”都在有利于我们的一边。

 在国家利好形势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坚定必胜的信心和敢于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要有不断提高在复杂环境下工作的专业本领,勇于面对问题,善于化危为机,在不断解决问题、化解难题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开创发展新境界。要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对标对表,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抓手,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奋力开启友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拿出“拼”的劲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

 稳字当头无疑是 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重点,通稿全文 25 个“稳”字相比去年经济会议文稿增长一倍之多。不难看出 2022 年的政策主基调依旧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但同时强调了“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今年,作为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按照区第二次党代会部署,确定了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我作为区长总揽政府工作,要研究制定科学精准的落实宏观政策措施,争取以更加积极的“保”来促进“稳”,以更加坚实的“稳”来保障“进”,努力在落实中促提升,在提升中抓落实,为推进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目标、新定位根植深厚基础。

 一要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让“绿色”生态成为友好转型发展的鲜亮底色。始终把生态作为我区发展的“根”和“魂”,把生态建设放在友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首要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进一步放大国有林区改革成果,深化政府和属地森工企业全面融合,在加强生态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有效合作。持续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双向发力,在紧盯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主责主业的同时,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助推友好和上甘岭林业局公司现代森林经营体系构建,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着力构建组团经营、集群开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要高水平实施转型升级,让“蓝色”产业成为友好融合发展的鲜活源泉。要想坚定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我们要牢牢抓住三产融合发展思路,立足本

 地蓝莓产业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及品牌优势,坚持做大一产,推进集种植加工、采摘体验、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全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做优二产,支持北药精深加工、木材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轻纺工业等产业增活力、提效益;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工艺、产品、装备和环保升级,实现技改全覆盖。推进溪水产业带浆果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着重在蓝莓及小浆果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全力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坚持做活三产,整合各优势要素,开发“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研学”的环溪水旅游系列产品,全力丰富生态旅游业态。着力向产业融合要发展,向产品延伸要效益,不断释放林区生态生产力,推动自然资本增值,真正实现我区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三要高质量保障改善民生,让“红色”笑脸成为友好振兴发展的鲜明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新年贺词里指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心怀“国之大者",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在住房、上学、看病、就业、出行、增收等一系列民生政策上,加大对上争取与对下落实力度,办好民生实事。要加快全面提品质、优功能、改面貌的“美丽友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位、促进乡村振兴、改变乡村环境,让林区人民充分感受到新时代的幸福内涵。

 三、弘扬“干”的作风,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因为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永远属于勇毅而敢担当的人。进入改革新时代,面对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任,我认为,一方面,要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以更大的勇气、更足的干劲、更高的标准,谋划发展之策、创新发展之举、凝聚发展之力,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要细”要求,从我区具体工作、具体事情入手,一项项梳理、一条条对接、一件件落实,做好细化跟进,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要在工作推进中检视问题、发现问题,做到立查立改、立行立改,完善干事创业制度,提升干事创业本领。另一方面,要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出台的一系列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省情市情区情认识,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实情,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应对挑战,与传统观念、习惯思维做斗争,抢抓机遇、强化担当意识,苦干实干,在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转型产业、保障民生福祉上再求新突破,使友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行稳致远。

 “ 解放思想, , 振兴发展”研讨发言材料

 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和“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活动安排,今天我和大家就近期学习心得进行分享交流。作为一名乡镇组织委员,我认为“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遇。要想做好乡镇组织工作,搞好基层党建,就必须以思想大解放作为引领,坚持与时俱进、突破桎梏。

 来到乡镇工作的六年有余,我始终坚守岗位、埋头苦干,积极

 加强理论学习,保持政治定力,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完成好作为组工干部的工作任务,参与镇里重点工作的落实,从一名包村干部成长为包村领导,所包村秸秆禁烧期间没有出现过一处火点;村“两委"换届积极做好村干部的进退留转工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效果显著,这些工作的推进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完成工作。

 虽然在一些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思想解放上还不够彻底,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下一步,我将真谋实干,创先争优,做推动思想大解放的宣传员,转变作风、提升能力,为新时代宾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厚植思想基础。在服务大局中坚定政治方向、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在稳中求进中积极担当作为,以实干实效、敢为善为的工作作风为全镇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是解决矛盾、突破瓶颈最有效的途径,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提振精神状态,增强能力素质。解放思想,不是随心所欲,胡思乱想,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要紧紧聚焦乡村振兴发展这个总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为县域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加强学习,提髙素质。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直受到党组织的培养教育,经过历年来的工作实践,深知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要通过强化学习、提升素质,改革创新、深入实践,不断

 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十七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是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突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是聚焦县委重点工作,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抓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坚持一种开拓的精神,创新的锐气和敢闯敢试的勇气,争当创新实践的开路先锋,不怕冒险,不怕担担子。要紧跟时代,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将思想与行动结合起来,敢与强的比,敢和快的赛,敢向高的攀,明确目标定位、发展水准和工作要求,在实践中实现价值,在增收富民方面作出新探索。

 “ 解放思想, , 振兴发展 ”研讨发言材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省委把解放思想作为全省机关能力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推动全省上下思想大解放,抓住了影响龙江振兴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每当重要历史关头,我们党都是通过解放思想冲破藩篱,科学作出选择,从而确保了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从黑河来讲,取得的每次重大突破和历史性进步,也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当前发展环境下,我们要实现新的更大突破,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解放思想,正确处理好中央与

 地方、优势与短板、政府与市场、创新与守旧、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速度与质量等关系,打破常规、逆向思维,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生优”的文章,加快实现“换道超车”。

 一、要找准自身定位谋其事尽其责,这是解放思想的前提。有一则成语故事叫丙吉问牛,它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准自身定位,抓住事情要害。我们每个地方、每个部门、每名干部,都应该清醒认识自己,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否则,工作干不对路子,即使招法再多,也不是解放思想!对于全市来讲,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党代会确定的“三区一平台一枢纽""发展定位来谋事干事,自觉研究黑河在当前国际形势、中俄关系和与阿穆尔州合作中的战略地位,研究如何争当龙江构筑我国北方开放新髙地的“桥头堡”“试验田”,如何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中的“压舱石”,如何加快建设 50 万人口边境中心城市等等。对于各地来讲,就是要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北安市和嫩江市要研究怎样在振兴发展上,为全市扛大头带好头;五大连池市要研究如何发挥大豆种业等优势,为黑河打造中国大豆产业集聚区提供硬核支撑;三个边境县(区)要在边言边,研究如何使兴边富民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黑河自贸片区要研究怎么闯、如何试、怎样改,扛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使命担当。对于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来讲,就是要立足部门职责职能和自己所在岗位,认真琢磨如何担好责尽好责,把工作干出光彩。如果说黑河是一个动车组,每个地方、每个部门、每名干部就是它不同的部件和零件,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功能,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要瞄准目标为之付出足够努力,这是解放思想的根本。

 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韦尔通过对很多成功者的调查研究,提出了“1 万小时定律”,其核心意思是:1 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1 万小时,如果每天坚持 3 小时,就是 10 年。每个地方、每个部门要想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同样需要瞄准目标坚持不懈拼搏奋斗。我们的黑龙江公路大桥,从提出意向到 2016 年开工建设,一任又一任接续奋斗了 28 年。当前,无论是市里还是县(市、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都已经确定,关键就是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更硬的作风,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抓下去。我们很多黑河人的祖辈都是闯关东来的,我们的骨子和血脉里有敢闯敢试的基因,有不怕吃苦的特质,我们要展现好这种基因、这种特质!每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要幻想不付出就能够比别人强,也不要幻想拿自己的业余去挑战别人的专业。有的人可能觉得,现在做网红很容易,其实那些成功的网红,基本都是专业出身,有的甚至还是资深娱乐圈从业者。各级干部要想比别人强,就要干什么钻什么,把自己变得专业才是正道,特别是一些年轻同志,要刹下心来勤于学习,勇于比学赶超,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走在前列。

 三、要善于换位思考和研究问题,这是解放思想的关键。向“沙漠王国”出售沙子,这个事情看似不可能,但却有人在迪拜建设世界级赛马场时,从当地粗沙会对赛马造成伤害入手,将1500万方德国细沙卖给了赛马场。这个故事启示人们:善于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和研究问题,完全可以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各地各部门在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时,都要善于运用这一思维方式,

 多替别人着想,让工作得到对方的认同与支持,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效。我们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谋划做大做强冰雪经济,就要多用市场化思维从需求侧入手,深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为其提供最具特色、最贴人心的服务产品。我们推进方舱医院建设,不仅要注重建设质量和速度,还要考虑众多患者同处一个空间,怎样才能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适、更温馨。我们招商引资上项目,既要想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要想着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等等。换个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很多事情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四、要注重加强制度机制的创新,这是解放思想的重要保障。二战期间,美国军方将原来购进降落伞时的检查制度,改成由生产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结果打破了合格率 99.9%的极限,实现了 100%合格。这说明: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创新,是完全可以创造奇迹的。从实践来看,我们在工作推进中遇...

推荐访问:高质量 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 研讨 促进我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