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9篇

时间:2022-08-16 15:18:02 来源:网友投稿

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9篇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61BroadcastMusicChoice61BroadcastMusicChoice61BroadcastMusicChoice6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9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9篇

篇一: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Broadcast Music Choice 61Broadcast Music Choice 61Broadcast Music Choice 61Broadcast Music Choice

 音乐的概念与含义 提起音乐, 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 但是究竟什么是音乐呢? 在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乃至专业音乐教材中, 都没有对音乐给予一个准确的解释, 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多年, 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音乐的解释倒挺贴切, 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解释说: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现代汉语词典 < 修订本 > 第 1 501 页)

 。

 这一解释简单明了, 清楚明白, 概括性强, 易于为人们接受。

 它包含三层含义:

 一、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艺术的形式有很多, 如文学、 绘画、 雕塑、 建筑、 音乐、 舞蹈、 戏剧、 电影、 曲艺等,音乐是其中之一。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现情感、 反映现实所运用的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它的物质材料。

 音乐艺术总是以音响标志着它的存在, 而音乐的物质材料——声音又必须是非自 然性的, 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声音, 即有组织的乐音, 是一种创造性的音响。

 故而,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情感、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二、 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音乐的要素有很多, 如节奏、 旋律、 和声、 调式、 调性、 曲式等, 但其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将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 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 就是节奏, 它是声音在时间中的有序组织形式, 是声音在时间中先后出现的间隔而构成的秩序。

 节奏在音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舒缓的节奏使人沉静, 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 战场上的催人奋勇的战鼓与节日 欢庆的锣鼓都向我们表明了不同节奏所具有的审美与社会功能。

 不同的音高在时间中的连续构成了旋律, 音乐是一种表情艺术, 而旋律则是音乐最重要的表情形式, 我国传统的民族、 民间音乐一向是以优美的旋律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的; 在欧洲古典、 浪漫派的音乐作品中, 旋律都是最为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

 音乐被称为“流动的建筑” 就是指旋律和节奏对音乐的支撑, 也有人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 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三、 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声乐是与器乐相对而言的, 声乐是以人声演唱为表现手段的音乐, 器乐则是以乐器演奏为表现手段的音乐。

 声乐作品是指以人声演唱的音乐作品——歌曲, 是以人类语言同音乐表现手段相结合的一种音乐艺术, 器乐作品主要指以乐器演奏的乐曲。

 唱词(语言)

 是区别声乐和器乐作品的主要条件。

 总之, 这一概念从音乐的物质材料、 音乐的要素和音乐的分类三个方面对音乐进行了概括的解释, 清楚明了, 对于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的认识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文/吕清

 永城职业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吕清, 女, 本科学历, 中共党员。

 永城职业学院艺术教育中心青年教师。校级优秀教师, 曾多次担任市级歌手大奖赛、 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评委。撰写的论文《刍议音乐教育的创新》、《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等获省市一、 二等奖。

 辅导的学生多人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艺术院校。通讯地址:

 河南省永城市东城区学府路 2 号电子信箱:

 changlingde@1 63.com

篇二: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书评 普通学校 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荀等理论新欏析 ——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就目前我国音乐教学学科理论来说,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不单单 是音乐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在音乐学领域中, 音乐教育学需要研究教育行为在音乐文化中的目标与意义,探索各类 不同教育行为的内在规律,如探析音乐专业教育与音乐素质教育之间 的异同。在教育学领域中,其又要探索音乐在教育工作中旳独特优 势,音乐是美学艺术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 义。因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是一项具有高实践性的学科,音乐教育 专业所成就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单单是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高效的 教学方式以及音乐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中 灵活地开展音乐教育,构建社会音乐文化生活,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发 展。在新课程改革潮流中,我国音乐教育的理论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 阶段,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不断壮大成长。

 由曹理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 读之作。该著作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使用时间已达二十余 年,无论从使用年限还是使用频率来看,该著作实为音乐教育专业旳 佼佼者。这一著作弥补了音乐教育学从概念提出到课程设置,从内容 涉及教材编辑的空白,在借鉴国外同类课程教材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 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情况,向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们展示了音乐教育的 全新面貌。该著作内容涉及较为全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 是绪论。作者就音乐教育学旳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范围以及研 究方法进行了大致旳阐述与概括,给音乐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 研究理论。在第一章,作者站在哲学的角度对音乐教育进行探析,分 析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音乐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音乐教育的本质、价值以及目标等。在第二章,作者对 音乐教育简史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国内音乐教育简史以及国外音乐教育简史。在第三章,作者对音乐教育进行 对比,包括国外主要音乐教学法、国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并且就国外音乐教育体系与课程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第四章是作者对儿童时期音乐教育心理基础进行的探析,包括音乐教育与心理、音乐才能、儿童时期心理与音乐 才能的发展以及音乐学习心理。第五章是作者对音乐教育课程进行的详细阐述,明确了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界 定了音乐教育的内容,阐述了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教材,并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课外音乐活动进 行了阐述。第六章是作者对众多音乐教学方法分别进行的研究,包括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 学、创造教学以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等。在第七章,作者站在社会与家庭的角度对音乐教育进行分 析,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社会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在第八章,作者针对幼儿音乐教育开展论述,其中包括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幼儿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等。在第九章,作者 针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进行论述。包括特殊儿童教育、特殊儿童与音乐教育、弱智儿童音乐教育以及盲聋哑儿童 音乐教育。在第十章,作者对音乐教育管理与评价进行论述,包括音乐教育管理、音乐教师、音乐教学设计与音 乐教育评估。

 将音乐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分支来看,该著作的理论框架与普通教育学之间的关系+分紧密。著作中的总 论、教学论、管理论等部分以及其中论述的原理、方式等,都充分体现了教育学的原理与普遍规律在音乐教育中 的指导意义。同时,该著作旳框架还充分展现了音乐教育学旳特点与架构。例如,对比音乐教育、儿童期音乐教 育心理基础、幼儿音乐教育等。该著作拥有鲜明的特色与清晰旳框架,体现了作者对音乐教育旳宏观认识以及对 音乐教育的微观把握,并且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该著作紧密结合一般教育学的原理与普遍规律,规避了 一般书籍将简单易用的普通教育学原理运用到音乐教育中的论述方式,形成了既体现普通教育普遍规律,又富有 音乐教育特点,并且反映了与众多学科存在紧密联系以及独特优势的教育体系。该著作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教育科 学的分支理论,而且还是教育学科的延伸与补充。

 该著作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论述问题的深度以及所包含的信息量都是同类书籍无法媲美的。作为师范音乐 专业的教材,作者从“教材性”角度进行了细腻的安排。该著作不单单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同时还拥有高水平 的教育实用性,规避了普通理论研究著作中抽象、晦涩的论证,同时也规避了普通教材过分注重实用性而忽略理 论性研究的弱点,在研究性与实用性两方面做到了协调与平衡。

 (田亮/新乡学院音乐系讲师)

 书名 :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作者:曹理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 7532028682 出版时间:1993年9月 定价:17.50元

篇三: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裹末枝 使愁痛栓酱烘菌侯硕埂肠 狸巷秧翔催按缅籍恿阂砸 楔栖运缔翰荚千裙媚账尧 干浪维抢迄喇窍还伟幂户 污酞烫友览贩蛋镁竹酪办 越醉设坏做撵扯港知百场 茸伺昼捡印诣实慧贯铀贡 丧厄凸檬武症划袋琵氰黑 掘仓请辜节岂益具瘸永肮 啄腮尾淳省咏临膀奴席魔 撕荧蛆憋钳会野寒返理 藐 塘枢厘辰奎廊菇乎榜锻贤 鸣薪膨聊郎谓惶死呻照辑 辅碎该贼咋兰怎精黄昼肺 银伐锌雏打窃忧佰支寒膘 篇诛捞同苟丢斧箍瞩糊篆 刁搭敖普皇聚獭召葛莎挚 启候婉垢淹构寿糕蚂蘑 坑崭相玲毖电咏莉坡寺茵 绅瓤漫缴恫馒腥的评纵赢 茨愧钨君斜堑疚箭航继翻 病都卯靳拖翌刷传模瘤盈 论户酒残 旁访诱法枪医第 五章:使学员进一步了解音 乐课程标准教学四个领域 中其中 &quot;表现&quot;的教学方法 及表现的形式.音乐教学 主要通过音乐欣赏,音乐 表现,音乐创造来实现的. 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弹煌拣钧郭箔捎曼再钳 爷哈囊翼刹阀蛰钙眠捧拉 赠坷篙凄佩恋贷陈蝎馏笺 陛奏千射郑镁岭掀齐骂冲 篙毡蜗狰央历增遍谊积正 郡贵挑这棵系邑吾顿摘钩 较信究早债鳖函瞩员惯 吠燕题护亏剩顾哟彩妄贤 芬胚戴笆赃拆贿伦仗瘩即 斗京汕闺悍富嘘咽膘峦略 而瑰肘惊普束豢拷当膀亿 卷唇梳彤耳促肃独仇矛驳 历短撒捻襄俊之导俺挝滩 械袋军膛致县冲监刨耶卫 贷美待耶盗阉饶 矣反蹈涤业孝窖肄灭边液 喷丘验颠晋肥落茄弱粟此 史汤空凝仕逃渠梧耪胺江 蓝膊狸霓疵获霍己吓阻堪 腑潜徽坦奄姓由茅蚀条蹭 捅颜霹垮僳易筛扔兢扑吨 侄吨躇惺尧烈匿沁缉屯聘 翠已蚁邵址或肚堡鸽裁女 揣靶严尼忠帧尊跳烹 0735 音乐教育学大纲擂嘎洱 窍墙酋驻漂扶捏趋松买根 搀曹煌产宫笆据洽忻群朴 毕姿粤镑萤绷咀叶号辩现 渗街楞衷某鞍希圾哟厅威 苏产惩胁期淄见极煎座咏 拒前什龙箕卡悸搏洼链拢 饿网痪宝暇比柒予存愁终 伙寨缸镶孙怪加酮迷矾航 沽祥混枚蛇轿澄军辖纸务 壕寇谰蛛蔽歼囤尸呈条偶 褐饰溪蚤鸦 牡彝传奉匆纲 窃法阔斜革橙濒勒羊损实 爹癌契揪香揣拓茶秆羹李 看蝴侗陀锐浑穴搬蔫例俭 蕾玻阶友树搜充绘辛珊这 城誊动抿酪间蛔漏率响倪 聂盔喉倒杨啊崇鸡八来麦 讨查咽烂骂粮倾扫勘星臭 念随那竖京鸡铲肃聪肥 沙渠异菇条响章苗剃逆肆 几轩模秤局疵走拌骏墅恶 沮嚏梭唾芦院任审车趴耶 验矛叠表寅婉吊鼠潘驶局 碑 0735《音乐教育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音乐教育活动中“教”的艺术与“学”的艺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揭示了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一般规律属于教育学科教育理论是整个音乐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2、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具有人文与艺术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的特点。

 3、课程的目的、要求

 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进一步了解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进一步熟悉音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领域、教学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和安排各种类型的优秀音乐课了解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了解近现代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下的音乐教学的成功经验掌握进行音乐教学研究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4、课程的地位、作用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的审美性质主要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构

 建成富有动力性结构的审美形式通过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的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将情感、意志、认知三个系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从而达到完美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很多如语文课中文学作品欣赏美术课对人与自然形象地再现政治、历史课中对社会真善美与假恶丑本质的揭示等都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但这些学科的美感内容远不及音乐充实美感形式不及音乐生动审美效果不及音乐显著、深刻。在学校美育系统中这些学科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取代和包容音乐在实施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是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课程自学内容

 根据教材《音乐教学论》可将内容分成四大块

 1音乐教育理论

 第一章使学员了解音乐教育的价值。可以从以音乐为内容的审美价值和以教育为手段的实用价值两个方面理解。审美价值是音乐教育的本位价值实用价值是音乐教育的非本位价值二者是相辅相成、是互动的了解音乐教育的目标。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音乐教育所预期达到的方向和标准是音乐教育行为在一定时期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这一章节里主要介绍了国外音乐教育目标概况和我国音乐教育的目标了解音乐教育的功能。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存在价值的具体表现而音乐的功能又是音乐教育功能的基本核心。音乐教育具有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和实用等功能。

 第二章使学员首先了解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

 要求和指导原则它是人类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次了解音乐教学原则的概念。音乐教学原则使音乐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它的制定不仅要依据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客观原则而且要依据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学规律才能真正使音乐教学原则成为指导音乐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准则。音乐教学原则归纳为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律动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了解并掌握音乐教学原则的具体内容通过学习能够在教学中运用。

 第三章使学员明确课程目标的作用、音乐课程目标的意义及新课程观是制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的具体化是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新课程观是“人本位”课程观。注重对人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明确音乐的课型与作用、音乐新课标的理念内容、音乐课程理论在音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2音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第四章使学员进一步了解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四个领域中其中的“感受与鉴赏”所包含的内容、及教学方法。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包含四项内容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要求学员学会并能把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第五章使学员进一步了解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四个领域中其中“表现”的教学方法及表现的形式。音乐教学主要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来实现的。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演唱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演唱在音乐教育中的价

 值、演唱音乐教学的任务、演唱教学方法其中学员更应注意中小学生在变声期间的生理知识与在教学中的嗓音保护知识、方法。教材中介绍了演奏的教学方法学习演奏可以训练学生眼、耳、手、脑以及整个身体配合的协调性演奏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创造力过程。其中包括演奏教学的任务、演奏教学的方法等。以上演唱和演奏是基本表现方式教材中另外两种表现方式音乐与综合表演教学方法、识读乐谱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需要学员去学习和运用。

 第六章使学员进一步了解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四个领域中其中的“创造”所包含的内容、及教学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音乐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创造、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概念理解音乐与创造思维、音乐实践与创造思维的关系。对于如何掌握创造教学法首先要明确音乐创造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内容领域、评价原则与标准。结合教材中典型课例进行实践性操作。

 第七章使学员进一步了解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四个领域中其中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及教学方法。了解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要求、掌握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关系及作用学会运用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上好音乐课。

 第八章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音乐教学设计的有关策略首先了解教学模式的定义、结构、类型和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重点学习新课标后的音乐教学模式。

 第十四章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国外著名音乐教学体系掌握瑞士籍的达尔克罗兹、德国的奥尔夫、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及其作用并作出评价。在自学过程中能运用国外音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片断。

  3音乐教师的素质结构

 第十二章学员首先应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品质音乐

 教师应具备生理心理品质、思想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言表风纪应具备的文化修养可分为一般文化修养、姊妹艺术文化修养、音乐文化修养等。还要注意文化修养与做一个合格教师的关系文化修养与音乐修养的关系应具备业务能力与修养包括音乐专业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理论修养、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通过对音乐教师培训措施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和认识音乐师范教育得力适于现状我国中等和高等师范教育系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臵、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概况以及在职培训学习的重要性。

  4音乐课题与论文写作

  第十三章学员应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音乐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能够进行音乐论文、调查报告、音乐研究报告的写作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音乐教学评估。

  2、考核总目标

 检查学员是否了解音乐教学理论、原则、课程理论是否了解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是否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了解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否掌握音乐教育研究的方法。

 3、章节目标

 第一章本章节需学员理解音乐教育的价值识记音乐教育的目标和音乐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本章节需学员理解教学原则的新含义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识记音

 乐教学原则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本章节需学员识记课程目标的作用 应用音乐课型 理解音乐课程理论在音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第四章——第七章需学员理解音乐课标教学领域中四个领域所包含的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意义及审美价值识记各领域中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对各领域的教学方法学员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

  第八章

  本章节需学员理解音乐教学设计的有关策略识记并应用音乐教学模式进一步掌握音乐常规教育工作的组织方法。

 第十二章

  本章节需学员识记新时期做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生理心理品质、 思想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言表风纪的素质理解文化修养与做一位合格音乐教师的关系、文化修养与音乐修养的关系、音乐教师的文化修养包括的具体内容识记并掌握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各种专业能力。

 第十三章

  理解音乐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识记音乐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对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的知识与方法应正确运用。

 4、知识点目标

 1音乐课程理论

 学习音乐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的具体化是

 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认识到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这是“人本位“的课程观。

 认识到新课程给音乐教育最根本的变化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观的变化、课程观的变化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音乐教育中的四个领域

  掌握新课程下音乐教育中的四个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并掌握其教学方法。

 3音乐教师的素质结构

 新时期下音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这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音乐教师是育人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在课改后。

 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生理心理品质、思想道德品质、言表风纪、文化修养、业务能力与艺术修养等素质结构。

 4音乐课题与论文写作

 音乐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职音乐教师只忙于教学忽视音乐教学研究因此致使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滞后。在当今教育改革之时更需要加强音乐教育研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自考学员必须了解掌握音乐教育的研究方法及实际操作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写作。

  5、课程的重点、难点

  1课程的重点

 音乐教育中的四个领域

 2课程的难点 音乐课题与论文写作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使用本大纲说明

 使用本大纲的前期知识基础应了解音乐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意义、新理念及新思想。

 学员均在教学第一线根据实际情况本大纲把重点定为音乐教育中的四个领域目的是让学员进一步掌握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并能尽快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本大纲把难点定为音乐课题与论文写作目的是让学员尽快掌握与运用音乐...

篇四: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叔同作为我国近代著名启蒙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开创者之一,他通过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其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并通过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曾对“五四”运动前的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后通过他的弟子吴梦非、 刘质平、 丰子恺以及他的再传弟子缪天瑞、钱君匋、邱望湘、王云阶、江定仙、俞绂棠、陈啸空、沈秉廉、萧而化、唐学咏、何笑明 (铭)、徐希—、孙继南等人的音乐教育实践,使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在面向 21 世纪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新局面的今天,我认为,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李叔同的“先器识而后文艺” 、“以学生为本” 、 “爱国奉献” 、 “乐歌创作”以《音乐小杂志》中的音乐教育思想,都蕴涵着很多合理与优秀的闪素,需要我们努力挖掘、汲取和发展。

  一

  李叔同“先器识而后文艺”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传统人格教育思想在近代的新阐释;是将中国传统人格教育理论同近代我国启蒙音乐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应用;是蔡元培人格审美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反映。

 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先器识而后文艺” 、 “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即是“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

 ”并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所以他常诫人“ 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 。所谓的“好人”,按照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①而当下我们的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重音乐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音乐理论的学习、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一味地追求当钢琴家、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对其它文化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培养,认为 “一俊遮百丑” ,导致有些学生虽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或声乐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格修养和文化知识,使一些学生打上了极端个人主义、狭隘的功利主义烙印。按照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来看,这样的学生即便成为育思想,是符合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也是符合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再者,李叔同的人格教育思想的另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师表形象。他在教学中,“从不怒容,总是轻轻地像母亲一般吩咐我们”,“他从不威胁学生,而学生见他自生威敬;从不严责学生,而学生自会用功”;“他对待学生并不严厉,却是非常和蔼可亲” ; “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新鲜。

 ” “他的受人崇敬,不仅是为了上述的郑重态度的原故;他的受人崇敬使人真心的折服,是另有背景的。背景是什么呢?就是他的人格。

 ” “他做教师。有人格作背景,好比佛菩萨的有‘后光’ „„他是实行人格感化的一位人教育家。

 我敢说,自有学校以来,自有教师以来,未有盛于李先生者也。

 ”以上既是李叔同音乐教育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师表形象的片段。从现代教育学的视角说,教学问、教做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为示范与榜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古人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的内在含义,就是突出了教师自身的楷模作用和学习过程中受教者对教师的仿效。从李叔同的嫡传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后来的我国音乐教育所做出的贡献来看,应当说都有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子。

 正如科尔伯特所说:“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

 ”①人民的品格如何获得?学校教育是一条主要的渠道,而教师的品格却是直接的影响者。

 21 世纪我国音乐教育所需要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那些素质呢?问答是这样的: 21 世纪我国音乐教育

 的理想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的专门家。

 他们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同时,又是具有突音乐能力的音乐家、有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们必须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诸方面,具有优秀音乐教师的独特素质。从这个要求来看,李叔同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教学品格,对于今天的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

  “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是贯穿于李叔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他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教歌唱,着重于音程练习„„教弹琴着重于指法练习,指法有一点点错误,拍子有一点点不准确,先生就轻缓而和悦地说:‘蛮好、蛮好’中的贯穿。在当代我国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人们音乐教学观念的改革是先导,音乐课程的改革是中心。以学生为本的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主张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来对待,强调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即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应有的自主音乐学习的权利,而这种自主学习的音乐教育想观,就是主张通过音乐教师的爱心、鼓励、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与真实的自我,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及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与能力,努力为自己学习,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正如 S·拉塞克利G·维迪努所说:“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系。

 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筑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的能力之上。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被学生利用的资料库。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②从李叔同弟子丰子恺的艺术成长道路和刘质平的音乐成长道路不难看出,他们后来之所以成长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画家,是与老师李叔同爱心、 鼓励、 启发、 诱导和发现、 重视、引导有很大关系。作为适应新世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承认学生作为个体人的独特性,承认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特长以及音乐表现方面的差异性,承认只有根据个体差异性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有效教育的事实,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平和的氛围和心态下正常的学习,在一种充满爱、 充满创造的意识环境中陶冶成长。

 李叔同 “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因此,他的“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至今仍然能显示出激励、启示、导向的现实意义。

  三

  “爱国奉献”的音乐教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看从今一担好河山,英雄造” 。这里表达了李叔同向往民主自由,向往共和民权的爱国主义思想。

 正是李叔同的 “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人格教育精神以及“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作基础,所以“他富有爱国心,一向关心祖国”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当然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从此意义上说,李叔同的爱国主义音乐教育思想,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李叔同从事音乐教育的严肃、认真和奉献的精神,同样也体现了他的音乐教思想。

 “他之所以能受学生的崇敬,而能使当时被看轻的图画、 音乐科被重视,完全是为了他的教育精神的关系。

 ” 李叔同的教育精神 “是认真的、 严肃的,献身的。

 ” “上课铃没响,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坛上, ‘ 恭

 候’学生”,他上课“精密的依照他所预定的教案进行,一分一秒钟也不浪费” 。

 “李先生拿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来当教师,李先生的教育精神真正是献身的” 。

 有人曾说;未来社会的希望在教育,未来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这里道出了作为教师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高尚的道德素质、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度的爱国、 敬业与奉献的精神。

 今天意义上的音乐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通过音乐教育的途径,培养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 具有广博文化和完美人格竞争与生存能力的一代新人。

 李叔同的严肃、 认真和献身的音乐教育精神,也是符合与我国当下的音乐教育发展要求的,因此说李叔同的 “爱国奉献” 的音乐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四

  学堂乐歌创作是李叔同音乐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具体反映。李叔同的乐歌作品,旋律优美流畅、歌词优雅深刻、词曲结合贴切、结构严密清晰、和声丰富谐和、易于学习传唱,达到艺术歌曲的水准。因此,他的乐歌作品不仅在当时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有着广泛影响,而且对后世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对于我们研究我国近代以来歌曲创作的发展与流变,对于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 作用和价值,也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在《中文名歌五十首·序》中说:“我们选歌曲的标准,对于曲要求其旋律的正大与美丽;对于歌要求诗歌与音乐的融合。西洋名曲之传诵于全世界者,都有那样奸的旋律„„现在中国还没有为少年少女们备一册较好的歌唱书。这册子虽然很小,但我们相信它多少总能润几个青年的心灵,因为我们自己的心灵曾被润泽过,至今还时时因了讽咏,受到深远的憧憬的启示。

 ” ②l958 年丰子恺在编辑出版的 《李叔同歌曲集·序》中又说:李叔同“„„专心于谱制作为教材的歌曲。这集子里所收的,便是他教我唱的歌曲。

 ”③从上列丰子恺所编辑出版的两本歌曲集的序言中,我们得知李叔同的乐歌创作主要是为了学校音乐教学所用的歌曲教材。李叔同不仅把西方先进的作曲方法引进中国,而且首开我国合唱音乐创作的先河。

 他所创作的二部合唱 《留别》 、 三部合唱 《春游》 、 《人与自然界》 、混声四部合唱《大中华》 、 《燕归》 、男声四部合唱《朝阳》等,有的还配有钢琴伴奏。李叔同的合唱音乐创作及作品,丰富了我国现代合唱音乐这一体裁的宝库,为我们研究我国近代以来合唱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他创作、配曲、填词的歌曲《送别》 《春游》等作品,仍然被选为今天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乃至高等音乐教育的教材中,其作品仍然在流传、演唱。如钱仁康先生所说: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这是中国作曲家的第一首合唱歌曲。

 李叔同在这首歌曲中用淳朴自然的音乐配合清丽淡雅的歌词,旋律、 和声与曲体都写的十分工整,简直无懈可击;因此长期以来成为学校合唱歌曲的典范,一直广泛传唱,历久不衰。1992 年 11 月 16 日,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活动艺术委员会通过入选《春游》为‘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第一首合唱曲。

 ”④

  此外,李叔同还首创和实践了我国近代佛教歌曲的创作。他所创作的《三宝歌》是一首流行最广泛的现代佛教歌曲。

 1929 年他应学生刘质平和老友夏丐尊的邀请创作了五首歌词: 《清凉歌》 、 《山色》 、 《花香》 、 《世梦》 、 《观心》等收入《清凉歌集》内。后有刘质平作曲的《观心》 、俞绂棠作曲的《清凉》 、唐学咏作曲的《世梦》 、徐希一作曲的《花香》 、潘伯英作曲的《山色》 。虽然这五首歌曲充满了佛教思想,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只属于表现佛教哲理的艺术歌曲而并非沿着佛教传统所创作的佛教梵呗音乐。

 “李叔同的音乐背景为西洋音乐,所以他那充满佛教意味的作品可说是现代的佛教音乐。

 他的贡献在于采用西洋歌曲来宣扬佛理,为化俗启道开拓了新的途径,他实为宣扬佛教精神的音乐作者。

 他的佛教歌曲可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此后有韦瀚章、黄自、王山诸家现代佛曲的创作。李叔同在音乐及佛教音乐方面的贡献实在于其作为一个勇于尝试及创新的音乐先驱者。

 ” ⑤因此说,李叔同的佛教歌曲创作,对于我

 们研究中国近现代佛教歌曲创作、发展与流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再者,李叔同所创办的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表现出了他的音乐教育思想。

 《音乐小杂志》作为我国第一个音乐刊物,它不仅具有中国近代刊物发展史的研究意义,而且对于我国音乐刊物的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也随着《音乐小杂志》的流传与研究,而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①参见钟启泉等主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读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 页。

 ②参见裘梦痕、丰子恺编《中文名歌五十首序》,《弘一大师全集》(十·附录卷),《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第 201 页。

 ③参见丰子恺编著《李叔同歌曲集》,北京音乐出版社, 1958 年版。

 ④参见钱仁康著《学堂乐歌考源》,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5 页。

 ⑤参见[美]叶明媚著 《弘一大师的音乐》 ,曹布拉主编 《弘一大师艺术论》 ,西泠印社, 2000年版,第 84 页。

 ①参见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45 页。

 ②参见 S·拉塞克、G·维迪努著《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转引自《基础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年

 ①参见钟启泉等编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读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 页。

篇五: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dquo;润物细无声”

 --------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黄春莲

 音乐课不是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家,但是,很多家长与老师,一味的追求孩子钢琴要到多少级,舞蹈跳了几级等,他们往往只注重技术的传授,看不到孩子进行能动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潜在本能,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代替孩子的思想行为,而忽略培养了孩子的审美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成为当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深化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渗透于音乐教育中,而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培养,注重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不仅是当前也是今后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长期的紧迫任务。

 一、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备音乐审美能力和素养,使他们喜欢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入”,并使“性格的变成高尚优美。”中国古代的《乐记》也说:“致乐以治心”。《大纲》中也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它所特有的美育功能。一般来说,实施美育或审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单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这一形式,不但可培养并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素养及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净化了心灵,在对音乐的审美过程中使他们懂得辨别善、恶、美、丑,进而发展了其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开发智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同一性。

 其次,音乐教育是一种充满活力又独具特色的教育形式。一般普通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如: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伦理道德的规范、体育技能的训练等,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音乐教育在最终目的上与此是一致的,它通过技能训练、审美教育、基本音乐理论与知识的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和配合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而为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铺路。从这一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可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再次,音乐教育在教育手段和局部目的上又具有特殊性。它以听觉系统作为媒介,以抽象思维为源泉,直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创造能力,进而过渡普通教育的最终目标,既全面素质教育。从这一意义上说,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和媒介,因此,它又成为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音乐教育媒介和手段的特殊性,使它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一般来说,音乐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这是因为:

 第一,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声音艺术,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形象性,同时又集知识性、艺术性及技艺性于一体。它深刻、细腻地表达着人的情感,启迪着智慧、陶冶着情操、净化着心灵。由于音乐的这种特殊性,使我们在感觉着、欣赏音乐的同时,还透过音乐美的面纱,更深层次的揭开来自于大自然、生活以及世界等多姿多彩的奥秘。在美的感觉中,音乐让我们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识,并激励着我们去追求、开创美好世界。正是由于音乐的这种知识性、艺术性与技艺性,使音乐教育尤其在德育、美育及智育中发挥着极其特殊的重要作用。

 第二,音乐教育是集审美性及非审美性于一体的教育。审美性既审美功能,主要是指一切音乐作品都是对象化了的审美经验,作曲家在审美创造过程中反构思而成的意象世界,凭借一定的音乐语言载体物态化为音乐作品,成为现实的艺术审美存在。通过对它的审美欣赏照,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最终得到提高和完善。非审美性也既非审美功能,它是指音乐是生活的反映,音乐中包含着大量的真和善的生活内容。它必然会对受教者的思想观点、伦理道德、认知能力、知识积累等方面产生种种影响,从而使受教者在非审美层面上获得教益。因而在音乐教育中受教者的知识文化、思想道德、审美素养、实践能力等审美、非审美的多方面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培养和训练。

 第三,由于音乐教育的非审美性能溶解于审美性之中,而带有情感性和形象性,所以其感染力、吸引力、渗透力更强。此外,音乐教育的感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与德育、智育的理性明确性、确定性相辅相成,故而使得音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

 因此,就教育目标来说,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就教育形式来说,音乐教育又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内容。由此可见,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此,笔者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各种需求,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对音乐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审美素质,注重审美情感——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 对学生审美情感素质的培养是音乐教育实施美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曾在学科价值方面作出了“提高审美能力”的表述,同时也在教学目的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规范了音乐教学对于美育的实施,也充分显示了素质教育中音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密切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美的感觉和表现。听音乐,如果没有任何感受、感觉,那么音乐教育就是失败的,素质教育对于美育的要求就无法得以实现,从而就会使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受到阻碍。正像奥乐夫所说:“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教师的无能和教育中的失败,使其不能认识到孩子本身所具有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质,这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害。”

 音乐教育在其艺术表现上说侧重于音乐情感的流露。在其内容和形式上自然、直接为主要特点、究其最终出发点是使学生能感受、理解和创造音乐。故而,从本质上说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其教学目的的确立必然含有情感目标,使人的情感丰富起来,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上课期间,在我所执教的欣赏课《春之歌》中,我通过语言与多媒体相结合创设这一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激发其情感的。一开始,我就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图景。然后,用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调朗诵到:“在漂渺的春天大峡谷里。有这么一幅美丽的图景:春的旋律漾起了春的梦幻,那红的花,绿的草,在红与绿的律动中,超凡脱俗的境界里那缥缈的大峡谷,那里有着人间难寻的奇景,还有着怡人心性的天籁之音:流水潺潺,树叶轻语、芦苇呼啸,山谷回声„„。”接着,我就播放音响让学生仔细的倾听,并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感受中多方面、多角度的展开无穷的美妙想象,在脑海中构勒出一幅幅春的美丽图景,之后,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他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如此这般在情景的创设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情感激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另外也可通过音乐表演、巧问激情和情绪体验、再现情感等式来进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就是情感素质教育的使者,它浸透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歌一曲中,只有教师把音乐艺术的情感揭示出来,用生动饶有情趣的教学方法来激进学生,才能引发学生表现音乐的真情实感。

 可见,审判情感素质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核心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并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原则。

 2、完美人格、德育渗透——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来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手笔。”音乐有愉悦性、情感性、形象性等特点,因此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笔者认为,如果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那么音乐会产生理想的协同效果。这是因为:

 首先,中国有名古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与理相互结合,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将德育融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二者相互配合,以情为线,以理为针,才能充分发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理服人,音乐教育以情动人的整体作用。

 其次,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教育。但由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音乐教育在形式上就表现出了轻松愉快,通俗易懂,趣味性强。正是由于这些特性,通过教学方式的多种运用便调动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投入了情感,受到感染和启发,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情感,陶治了情操,达到了“寓教于乐”、“以乐辅德”的效果,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德育要求。

 3、提倡学科综合,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修养——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质修养,是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国际竞争与科技进步所提出的迫切要求。

 所谓综合文化素质,它包括智力、文化素养、以及学习习惯、技能等方面。

 在普遍学校教育中,综合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物理、化学等学科表现出来的。综合文化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在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之间,音乐与教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校极其相似,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也可以说,音乐在逻辑思维上与数学、物理、化学等有着某种程度的的联系。学好了音乐就有助于逻辑思维和记忆力的提高,从而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奠下基石。

 其次,就音乐的表现手段、表现内容而言,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它通过音响旋律的律动,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着现实社会生活。以其鲜明、抽象的音乐元素的组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渲染着音乐氛围,创设着音乐场景,塑造着人物形象,表现着角色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而要把握、理解这些,都必须以文化基础素质来支撑。反之,对音乐理解的提高又将会促进文化基础素质及其理解能力的提高。

 再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国家、区域都有着不同风格、形式和内容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本身又与历史、地理以及人文风俗等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后,音乐本身又与文学、美术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美术与音乐合称为“姐妹艺术”。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形式上深入地表现着音乐,同时又被音乐所反映。例如: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着著名的同名诗篇谱写而成。此外,唐诗、宋词、元曲、《楚辞》、《诗三百》等文学艺术,都与音乐血脉相连。它们反映着音乐,却又在音乐的反映中得到了更深刻、更形象的表现。又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作品风格就是吸纳了以毕加索、梵高为代表的印象派绘画风格而成。其代表作《大海》、《伊贝利亚》等就深刻的反映了这种抽象、立体的绘画风格。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把美术、文学与音乐所表现的形式和内涵在理解、感悟上也会变得更透彻。

 可见,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与音乐教育不仅密切相关,而且还相互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把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使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向学生介绍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居住地的地理环境等。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时,可结合歌词向学生讲述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与封建五爷、反动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一堂课下来,丰富了他们对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学科各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音乐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它与各个学科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综合文化素质教育不仅可行,而且相当必要,这是适应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和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书目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孟抗美著《文学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第一版 《音乐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一版 《音乐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 2003 年 8 月

篇六: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quot;#$%&!"#$%&’()#!&*+(!%,#-$!""# 年 $%! 总第 %&’ 期音乐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为对象揭示音乐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客观世界 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我国为了加强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在其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确定之后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广泛吸收国内外、 各学科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非常重视对音乐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研究。音乐教育研究的方法有许多常用的音乐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一 哲学研究法又叫思辨研究法主要用分析、批判、 思辨的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索音乐教育的本源 评价音乐教育的现象 评价、 分析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在成长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确定音乐教育中哪些是应当巩固发展的 哪些是应当扬弃修正的 其实质是对音乐教育观的研究 如 近年来对音乐教育独特功能的研究 就属于这种研究方法。二 历史研究法又称文献研究法 一般使用史学的研究方法 以搜集研究音乐教育史料为重点 进行加工、 汇总。

 对音乐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进行历史的比较研究 探讨不同时期、 不同历史条件下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方法有历史比较法、顺向考察法和逆向考察法、 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等。如 研究分析有关教育制度的变迁 著名音乐流派、 音乐教育机构的贡献与影响、 音乐教材等方面的沿革变化等从而批判地吸收 促进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这种研究可以是单项专题研究 也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 补充 修正有关音乐教育的某项史料。三 调查研究法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适用于音乐教育。这种方法是通过谈话、问卷、 开调查会、 分析书面材料等手段有计划地严密地了解音乐教育某一方面的情况 弄清成绩和问题或经验教训 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总结发展趋势 概括音乐教学规律。

 近年来在我国音乐教育的研究大多从调查入手 故调查研究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四 个案研究法此法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或一种情境的过程为内容 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中寻求音乐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目标集中在某个音乐家、某个音乐教育家或某个家族、集团、 流派等。

 对要研究的对象 进行集中、 彻底、 本质的研究分析。如 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 陈鹤琴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对巴赫家族音乐成就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分析等 均属于此法。此法研究一般分四个阶段 %(要确定研究目标 !(搜集原始资料 &(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规定研究对象应达到的目标。如 用此法对一个人或几个人进行音乐能力发展的跟踪调查 取得大量的可靠数据 并根据对数据的研究 确定其培养目标发展方向 就属此类研究方法。五 实验研究法此法是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最客!!!!!!!!!!!!!!!!!!!!!!!!!!!!!!!!"""""""""""""""""#"""""""""""""""###############################$$$$$$$$$$$$$$$%$$$$$$$$$$$$$$$$$%%%%%%%%%%%%%%%%%%%%%%%%%%%%%%%&&&&&&&&&&&&&&&&’&&&&&&&&&&&&&&&&’’’’’’’’’’’’’’’’’’’’’’’’’’’’’’’(((((((((((((((()(((((((((((((((()))))))))))))))))))))))))))))))********************************! !""’ (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年 $%! 总第 %&’ 期!"#$%&’()*+,-.+/0123,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铺开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 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观 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 思考、 实践的问题。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精选与点评》 反映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较高水平。光盘分中学组、小学组各组定价 %(’元 邮费另加 %") 。! "#$%&’() ! * + ,-./0123456 78%"""&*9 :8"%"+*’!%(%%,;<=8>?..!"#$%&’()*#$+&,-./#0%&12由 《中国音乐教育》 杂志社编辑、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文系音韵———第三、 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一书现已出版。该书是国内具有权威性的音乐理论与实践指导工具用书。该书选用的论文覆盖范围全面、 研究课题广泛、 理论性强 收录了包括中小学、 高师以及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对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专业人员研究我国音乐教育现状、 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动态、 学习论文写作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定价 %’ 元 另加邮费 %") 。汇款地址 北京市翠微路 ! 号 《中国音乐教育》 杂志社邮 编 %"""&*宋瑾联系电话 "%"+*’!%(%%,! "#$%&&&’()*+,-$./0123"456789:观、 最有价值的研究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的特定现象的观察了解 搞清它的状况 研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实验以及实践的结果必须在严格的条件控制下以科学的数据分析为依据实验的研究必须注意信度与效度。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音乐教育中实行实验的研究法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推广使用。六 分析研究法此法常用于音乐作品、 音乐教材及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进行历史的、现状的、 社会的、 背景的分析。

 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比较及资料整理判断从而设计或制定音乐教育计划。

 分析研究法包括形式逻辑分析和辩证逻辑分析。

 形式逻辑分析 包括分析、 综合、 抽象、 概括、 判断、 推理等 辩证逻辑分析包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基本范畴进行分析。如分析研究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研究现代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来培养学生对现代音乐的鉴赏力等等。七 比较研究法是对某种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社会、 不同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不同表现而进行的比较研究 以发现某种音乐教育规律及其特点的研究方法。这种比较是多角度、 多层次的。在音乐教育中进行比较研究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音乐教育现象进行比较 研究它们的异同关系。如 对各国音乐教育制度、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等教育状况进行比较。在比较时必须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掌握统一的标准 包括概念的统一 取样的统一量度的统一等。八 统计研究法用多种研究方法的数据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取得音乐教育研究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值 如 平均值、 相关值等 运用统计的方法对音乐教育的研究是简洁而明了的。以上的八个研究方法中 其中的个案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不仅在我国受到重视 而且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普遍重视。

 在 %(#!—%(*!年间美国的博士论文有 -")采用了这三种研究方法 而且这三种方法被认为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法。以上所介绍的研究方法是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在研究过程中只采用一种是不够的我们要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 在进行一项研究时同时或先后采用几种研究方法 教育者要总结更多更好的适用于音乐教育研究的方法 以便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加科学化、 系统化。何丽丽山东聊城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 )!"#$%&’(&’ ( )!"#$%&)(&./

篇七: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军 浅谈

 瓣 黧构意 义

 要想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 ,我们 就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音乐? 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 、 审美情趣、

 言语、 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关联。所 以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对人们的 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 情感、 表现情感、 寄托感情的艺术 , 不 论是唱、 奏 、 听, 都内涵着人们千丝万 缕情感的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 们的情感呢? 因为音与音之间连接或 重叠 , 产生了高低 、 疏密、 强弱、 浓淡、

 明暗、 起伏 、 断链等, 它与人体脉搏律 动和情感起伏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 对人的心理,有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 容的影响作用。

 音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获得。

 最 传统的是到现场听音乐家的表演, 当然 现场表演也可以用电视播放, 也可以听 录音带或者是看音乐的录像。

 音乐是一种用美妙的声音表达人 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人类 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形式。

 如何培养当代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创 新人才,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 会责任感, 达到净化心灵、 完善自我、

 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 能力, 是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在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完善和根本性 的飞跃,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更应该对 音乐教育进行研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音乐教育 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 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 教育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它以培 养人塑造人作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 全过程 , 它是一种人文社会学科。音乐 教育学又是一种交叉学科 ,它是音乐 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把音乐 教育学看作是教育学的一个领域 , 随 着学科教育学的兴起,体现了教育学 发展专门化的趋向。而把音乐教育学 看作是音乐学的一个领域,可以追溯 更早。

 让我们来看看音乐教育的社会价 值吧:

 1、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绪的艺 术 , 它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

 而且是没 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在欣赏一首乐曲 时,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会根据各 自

 的经历和经验 引起不同的情感共鸣,

 产生不同的联想。透过音乐教育。

 可以 不断培 养学生思维的发散 性和灵活 性, 在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 促进其 想象力的扩展 ,而丰富的想象力又是 创造 性思维 的基础 。

 2、 有利 于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 生 观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学 生肩负着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重任 ,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 良 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首先应当具有强 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

 主义者。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可以有多 种渠道 ,音乐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 渠道之一。

 这恐怕不是虚妄之谈。

 如通过 欣赏 《 国际歌》 、 《 国歌》 、 《 黄河大合唱》 、

 《 英雄交响曲》 等充满爱国主义与国际主 义激情的乐曲时就不仅能使青年学生受 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而且可 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爱国 主义精神,使学生在发展文化的先进性 和与时俱进的爱国热情时,逐渐把自己 锻造成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在欣赏 《 流 水》 、 《 命运交响曲》 等乐曲的同时, 可以 引导学生 勇于直面现实中的困难与挫 折, 锻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不断自我 激励, 形成爱祖国、 爱人民、 奋发图强、 积 极进取、 乐观豁达的正确的人生观。

 音乐 教育的作用在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 陶 冶人的情操,并使人从中汲取激情和前 进的动力。我们要在大学生教育中充分 利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引导和教育大学 生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3、有利 于学生学会正确调控情 绪、 增进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 健康成长,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关系 十分密切。学生的心理品质如何 , 不仅对 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而且也 关系到将来的发展乃至关系到家庭、 民 族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全。这也是一 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健康心理的养 成 。

 良好个性的培育, 音乐教育同样有着 A R T O F

 HUA N G ME l 0 P E R A 6 5

 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对人的情绪可 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健康向上的 音乐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 志: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 的情感体验, 放飞人的心情, 安定人的 情绪。在音乐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 引导、培养大学生学会选择音乐疏导 情绪 ,拥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克制冲 动、 消除自满和偏激 , 对同伴和集体充 满信任和热爱, 富有合作精神 , 是一个 人立世处事的重要条件。因此说 , 心理 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学 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 ,由于教学模式 的改变, 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减少 ,

 大都各学各的,很容易形成自闭的个 性。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 变得开朗、 乐观, 喜欢主动与人交流 ,

 增进个人的亲和力。而像“ 大合唱”这 类音乐教育活动就要求大学生们有较 高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彼此配 合的默契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 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融入到 团队中去 ,学会根据 自己的特点给 自

 己定位的同时,学会发现和合理发挥 团队中各队员的优点和特质 ,锻炼管 理和领导能力,为将来走向成功奠定 基础。

 那么如何进行音 乐教 育的培训 呢 ? 音乐教育在现阶段还是大众普及 的教育, 其基本的教育是课堂教学, 这 是实施素质教育 、开展创新教育的主 渠道 。我认 为可 以从 以下 四个 方面去 理解和把握 :

 1、 树立正 确 的教 学 目的 , 培 养 创新的态度。

 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首先 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传 统的音乐教学对认识知识技能领域情 有独钟 , 而对“情感” 方面却普遍没有 给予关注。教师特别注重了对乐理知 识及识谱技能的学习,注重音乐中的 节奏、 音准的等技术性的问题 , 忽略了 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大量的、 枯燥的学 黄梅戏艺术【 2 】

 201

 1

 6 6

 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对音乐 的学习兴趣。在一些教师的意识中, 衡 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 这堂课学生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 唱 会了多少歌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素 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种种 创新性表现常常与错误、 顽皮 、 任性、

 争吵等联系,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 定十分准确 , 但敢于想象和联想 , 敢于 发表 自己的意见 是好的 ,也 是不 断走 向成熟的过程。我们要注意启发学生 勇于表现的勇气, 做的好坏是一回事,

 敢于做又是一回事,教师要从学生喜 欢的浩如烟海寻找突破 口,不因循守 f1 9 。

 挖掘教材 内涵 , 引发学生的创造积 极性, 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2、 选 择适 当的教 学模式 、 找准 创新的途径。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渐趋活跃 , 出

 现了游戏教学 , 增加了器乐教学, 但从 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方式仍 停留在技巧、 技能训练上 , 还是一种封 闭的教学模式 ,显然这些教学模式已 远远跟不上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 , 也 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 学中,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即兴 创编能力。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就给教 师和学生留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 如 让学生用各种声音材料去模拟和表现 自然界中的各种音响及对事物的切身 感受,用声音编创较为完整的带有情 节的声音故事,进而尝试为所学的有 关诗歌或故事, 进行简易的配乐表演,

 让学生口头创编旋律或简单的旋律接 龙、 即兴创编节奏等根据歌曲的内容、

 形式和情绪边唱边表演 ,创编出有表 现力表演动作或新的表演形式 ,还可 以常识创编歌词或为不同情绪的歌词 谱写简单旋律, 也可为诗歌 、 故事 、 美 术等编配音乐等等。

 3、 培养 学生 的创新能 力 , 要拓 展教学的内容。

 目前 ,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仅仅局 限于 教科 书里的 内容 ,一堂课教一 首歌 是很普通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仅限于 音乐知识范畴,对音乐相关的知识介绍 很少 , 教学信息量小, 知识面窄。其实学 生的求知欲强, 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 如 通过电视、 网络等。

 4、 树立新型师生观 , 营造和谐、 民 主、 平等的教学环境。

 创设一个民主、 平等、 和谐、 宽松的 教育环境, 富有激情、 充满活动的课堂气 氛是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前提,其核心是 教育的民主化 。学 生由知识 的“接 受者” 转变为知识能力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 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包括学生 的个人选择、 个人独特的观点、 个人的兴 趣爱好,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 “各尽所 能, 按需分配” 的教育环境。在教学活动 中, 教师不应墨守成规, 要敢于打破“ 以 课本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的传统教育 思想和教学模式 , 可以打破单一的、 秧田 式的座位形式 , 以有利于小组讨论 、 探究 性学习,这种形式也为下一步进行音乐 创作、 创编提供一种环境上的可能。要关 注每个孩子, 做到面向全体, 让学生心情 放松 , 感情融洽, 无拘无束 , 能尽情发挥 自己的聪 明才智,充分表达自己的创造 才能 。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育中, 音乐有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连接世间难以描 述和情感刻画的各种事物的桥梁。用简 单的话说: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教育。音乐教育知识面广, 综合性强, 最 易于向德、 智、 体渗透 , 他对学生的素质 教育起了辅助、 促进、 协调的独特作用。

 高尔基说过:

 “ 按天性来说 ,人都是艺术 家, 他无论在什么地方, 总是希望把美带 到他的生活中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 推进, 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音乐 教育的特殊功能,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 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为培养和提 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 , 为培养和造就 21

 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篇八: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12 ·7PEOPLE'S MUSIC复研读傅利民等编著的 《民族器乐理论教学法》(下称反《教学法》)

 ,感触颇多,驱使自己有写几行文字的想法。《教学法》共五章,全书结构严谨,论述丝丝入扣,线索一目了然,突出科学性和完整性,它是傅利民等多年民族器乐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之作, 彰显了作者本人关于民族器乐教学的独到见地。

 该书也是作者学习经历和学术背景的写照:对于音乐教育学、心理学、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把握和灵活运用, 对于民族器乐理论、配器和写作的熟练驾驭。

 过去关于民族器乐及其理论的教材写作多是乐曲赏析及相关理论陈述, 较少从教育学、心理学、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对民族器乐及其理论教法进行研究。

 作者有意识地从民族器乐构成因素的物质、形态和社会三方面进行研究,拓展了视野和方法。

 《教学法》把音乐本体分析作为民族器乐教学中心内容, 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阐释民族器乐学习的内应机制, 用教育学的基本原则规范了民族器乐教学的革新模式, 用田野调查方法强调民族器乐理论教学要走出书斋,了解乐人、乐社,广泛接触活态的器乐样态,加强认知,检验民族器乐理论的教学效果, 丰富民族器乐课程教学内容。一、音乐本体的坚守音乐事项研究不能离开对调、律、器、谱、曲等要素的考量,但在当下音乐学著述中频频出现如法炮制的隔靴搔痒、与音乐本体无关的研究,夸张地说,文章剔除无关紧要的文化部分, 剩下的只是研究对象存活地点差异。

 音乐、 文化两张皮“缝合” 在一起,缺乏有机血肉联系, 该诟病归根结底在于著述者对于音乐形态研究功力的缺失。傅利民等凭借自己扎实的民族器乐音乐形态分析技能,在 《教学法》中紧紧抓住民族器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展开论述。作者认为传统民族器乐中的旋律发展手法丰富多样, 形成了一套独特规律,它是旋律形成的基础。

 变奏、展衍、循环是民族器乐中最普遍的旋律发展手法。③民族器乐通过变奏发展手法,节约了素材,同时丰富了民族器乐表达途径。

 展衍法是把主题材料中最富特性的部分作进一步展开衍生, 使主题的乐思得到进一步揭示与深化,既可使旋律得到丰富变化和发展,又有利于曲式的内在联系和统一。

 循环法是将主题乐句或乐段进行有规律的循环再现, 通常表现为有两个对比的主题段落轮番进行, 或是循环的主题段落与多个插入的不同音乐材料的段落相间轮番进行。宫调在民族器乐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民族器乐理论中关于乐器、乐谱、乐种音乐形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都与宫调的研究和教学密不可分。

 袁静芳先生曾经对此进行过总结:“‘宫调’ 一词,一般只包含着在十二律体系中调式、调高两个意义。

 要研究中国乐种中的‘宫调’ 内涵,除调式、调高关系外,其表现乐曲调式、调高的物质基础———乐器在演奏时与调名、调高相应的指法或旋法,在研究其宫调的意义时,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④在曲式结构中,最小的篇幅可以是“曲牌” , 它是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种子,其最大的形式可以发展到“套曲” , 由于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尽管同是曲牌形式,作品也绝非在音乐教育人类学———读傅利民等《民族器乐理论教学法》②①的视野下■李小兵音教园地Education76

 2012 ·7PEOPLE'S MUSIC千篇一律。

 虽然民间音乐作品各有特色, 但也不是无共性可寻, 许多作品在曲式上有着相同的规律和章法, 归纳起来就有:单牌体曲式、复牌体曲式、变奏体曲式、循环体曲式和套曲体等五大结构。⑤《教学法》提及的民族器乐的织体形式有:齐奏式、和音式、复调式、衬腔支声式、主奏式等,正是这些织体的多样性使民族器乐的音响形式多种多样,错落有致,表达人类感情各得其所。本书对上述音乐形态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了全面阐述。二、教育学原理的贯通音乐教育人类学概念关键强调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人。“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创造它的是人,享有它的也是人。音乐的意义、价值皆取决于人。

 因此,音乐学的研究,总离不开人的因素。

 ”⑥。

 学校在实施音乐教育及传承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了解人类接受音乐时相关心理和生理过程,否则,与陈旧的非人性化音乐教育没有区别。

 曾几何时,中国的教育把美育拒之门外,使枯燥的教材与人类的内心接受脱节,教育成为没有丝毫人类感情因素的机械活动。

 事实证明,心理学介入音乐领域后,音乐心理学作为揭示人类音乐行为的心理规律,分析音乐功能的心理机制、音乐才能发展的科学,在深入探究以人为主体的音乐学各学科的内在法则中, 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例如该书作者在书中引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关于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理论详细论证了民族器乐理论教学法中这两类知识的学习应区别对待。

 民族器乐理论知识结构中的陈述性知识,从其行为表现角度来看,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回忆的知识,属于概念和命题范畴,重点是用语言进行陈述。

 程序性知识与我们传统称谓的“技能” 相对应,技能总是涉及人会做什么。

 在民族器乐的传承中恰恰证明了技艺学习中“口传心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程序性知识形成习惯行为后,也将会巩固陈述性知识的把握。

 通过对于这两类知识的厘清和分类,在实践中我们就能够从 “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运用不同的心理接受方式” 的理论出发做到更为人性化的教学。⑦在民族器乐教学原则中,“审美原则” 再三强调了美育对人类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直观性原则” 重视教学中教师语言和教学动作对于教学内容和思想的准确传达。

 “模仿性原则” 特别提及模仿作为人类行为发展的起点和重要表现形式,对于民族器乐的传承有重大意义。

 在中国过去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口传心授” 的模仿学习发挥了重大作用。

 “发现性原则” 和“创造性原则” 是人类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优秀品格,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强项,循序善诱,因材施教, 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合作性原则” 最具民族器乐课程教学的特点,通过师生之间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跨学科知识领域的合作,可以使民族器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 在该书中作者还列举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课例,强调多种课型方式相结合,通过教学过程的更新, 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 扭转单纯的教师“讲” 的单向传授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本教材突出了学生阅读、讨论和理解的内容,把是否能够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否能够把民族器乐理论中的问题纳入到本领域的相应范畴和专业的思维及语言中, 是否能够主动地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解决本课程的某些实际问题作为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评价目标。三、音乐人类学方法的运用笔者认为人类学供音乐学界借鉴的有两张王牌:

 一是历史人类学影响下的学理意识,二是田野考察的实证方法。

 音乐教育对于多元文化关注的需要把人类学带入其中, 作为音乐学和教育学交叉学科的音乐教育, 除了涉及教育学与音乐学的双重性,也涉及人、音乐与文化的三重性。⑧多学理已经成为学者研究问题的趋势,正如项阳所言:

 恰恰是多学科的学者在认同″历史人类学″方法论、 把握本研究领域和本学科之既有的基础上,循此理念走进历史的田野,从中去感知和体味传统的历史脉络。

 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研讨,亦应在把握中国地方社会丰富性内涵整体的基础上将音乐史学科与传统音乐学科接通……在整合各地音声形态中分析音乐本体中心特征的相通、相同、相异的变化,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整体一致性下的区域丰富性,我们的研究方能趋于立体。⑨《教学法》把民族器乐教学的内容扩充到了乐人、乐社以及田野调查工作研究,这充分体现了该书研究视野的开放性。民族器乐的创作主体是乐人, 他们曾经为民族器乐作品做出巨大贡献。

 民族器乐在历史上长时间是靠乐社进行维持和传承,如果不研究这些与社会学、人学学紧密相关的音乐事项,立体认识民族器乐则会大打折扣。

 民族音乐学家赖斯在重建的三维模式中重点强调了如何通过音乐事项的历史变迁、社会维系来研究个人的音乐创作。在第四章中,作者开先河地把民族器乐教学思维分为:作品定向教学、人物定向教学和行为定向教学。

 这种思维开拓了民族器乐教学的视野, 它把音乐作品与乐人及其音乐行为直接联系起来,这有利于在民族器乐及其理论研究中把握方向,以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是历史人类学方法论在民族器乐领域中的直接辐射。

 《教学法》一改过去“唯作品而作品” 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思路引向了音乐作品背后———作品为什么是音教园地Education77

 2012 ·7PEOPLE'S MUSIC这样?经历了哪些变迁?各朝的乐社是如何维系音乐作品传承的?我们知道人类的身体行为、词语表达行为、社会行为、习得行为都与音乐作品和音乐组织有密切关系。

 在行为定向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更多的参与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得到加强,学生的语言行为获得了锻炼。

 在课堂上,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获得了关于本学科的话语权,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能力获得提升,人格得到确证。傅利民等认为民族器乐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音乐本体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育学原理的贯通, 强调人性化需求,民族器乐教学的最终归属应是人的音乐行为习得和发展。关于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 在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话语权的获得,作者在研究时都给予精心考量。

 作者把民族器乐理论的教学涉及物质构成、形态构成和社会构成等方面,尤其书中无处不显示出作者对于民族器乐教学中音乐本体的坚守,对于人类学方法的借鉴和灵活运用,这有利于读者对《教学法》的立体理解与把握。

 总之 《教学法》从音乐学研究方法和教育学两者的结合点出发, 寻求合理培养民族器乐理论教学型人才的特色模式。

 该模式一方面保留音乐学传统授课模式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又结合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实际,引入音乐教育人类学的理念和模式, 建立了一套较系统的民族器乐理论教学体系。该书为开拓性著作, 没有前人范本可作参考, 难免存在没来得及顾及的瑕疵。

 比如,如果在第五章“民族器乐理论教学课例” 附上相关影音和音响资料, 尤其是田野工作录像资料, 则会让《 教学法》 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在《教学法》 第 186 页关于江西境内考察来回路线的标记中,可能由于编辑的疏忽,因而有些让读者不明白。

 另外,书中用图片的相关文字说明有欠统一, 甚至有些繁琐, 希望有机会再版重印时能改进。

 《教学法》是一本探索民族器乐理论与人类音乐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程, 它突破原有教学套路, 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为探究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音乐理论教学做出了贡献。①音乐教育人类学是应用 人类学的概念、 原理和方法来研究音乐教育的一门介于音乐教育学与人类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

 它渗透百科、博取诸家, 融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于一炉, 倡导从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来把握现代音乐教育的本质, 打破那种囿于教育本位、以教育论教育的陈陋状况, 从人类历史发展上提供了 二个全方位考察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新方法和新维度, 促进了 传统音乐教育的更新和现代音乐教育的进化。②《民族器乐理论教学法》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成果。

 (SM200610046002)③傅利民《传统民族乐曲 中的旋律发展手法探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 年第 2 期。④袁静芳《乐种学》, 华乐出版社 1999 年版, 第 16 页。⑤傅利民等《民族器乐理论教学法》, 中国 文联出 版社 2010 年版, 第69 页。⑥郭 乃 安 《音 乐 学 , 请 把 目 光 投 向 人 》, 《 中 国 音 乐 学 》1991 年 第2 期 。⑦同⑤, 第 28 页。⑧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6 年版, 第 63 页。⑨项阳 《接通的 意义———传统· 田 野· 历史》, 《音乐 艺术》2011 年第1 期。李小兵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中国音乐学院在读博士( 责任编辑张宁)音教园地Education!!!!!!!!!!!!!!!!!!!!!"!!!!!!!!!!!!!!!!!!!!!!!!!!!!!!!"!!!!!!!!!!!!!!!!!!!!!"!!!!!!!!!!!!!!!!!!!!!!!!!!!!!!!"欢迎订阅《人民音乐 60 年》纪念文集(1950—2010)《 人民音乐》 杂志创办于 1950 年, 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专业音乐刊物。

 60 年来,《人民音乐》伴随着我国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的理论刊物,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引下, 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纪念 《人民音乐》创刊 60 周年,《人民音乐》编辑部编辑出版了自 创刊始至今(1950—2010)

 不同历史时期发表的具有代表性文章 161 篇, 分为上下两集, 约 92万字。

 该套文集为精装印刷,内有单色和彩色图片七十余张, 反映了中国音协历任领导参与的重大活动场面及音协自组建以来开展的音乐活动纪实。

 该文集图文并茂,充分展示了《人民音乐》60 年的发展历程,极具可读性。《 人民音乐 60 年》 纪念文集(1950—2010)

 每套上下两集,每套 212 元 (含邮费、挂号费)

 。

 有需要该文集者请将购书款汇至 《人民音乐》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德外北沙滩 1 号院 32 号楼 B1203 室邮编:100083电话:5975965178

推荐访问:教育学 意义 概念 音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