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思想政治课研究8篇

时间:2023-12-19 09:36: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思想政治课研究

  

  164德育教育>>浅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李艳芳河北省景县广川镇中学在新课改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尝试研究性学习,本文从立足课堂,唱响研究性学习的主旋律;课题研究,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最佳途径;共同实践,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一起成长三个方面阐述自已的教学教改实践体会。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的研究方式去获取和应用知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学习方式和自主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接受。我在多年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尝试,以下谈几点体会。一、立足课堂,唱响研究性学习的主旋律教师空洞说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既难理解,又难启迪思维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甚至导致学生厌学,使思想政治课堂丧失活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主动获得知识,体会思想情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为适应新课改要求,恰当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则能克服空洞说教的填鸭式教学缺陷,构建充满活力的政治课堂。而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立足课堂,唱响研究性学习的主旋律。(一)做好课前预习,确定研讨对象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新课标,结合所教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预习提纲,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预习所学的内容,仔细阅读和分析教材后发现一些疑点问题,共同设计出本课具有代表性的讨论题。完成这一环节后,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初步认识,同时萌发了对疑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欲望,进入主动思维状态。(二)改变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我常把4至6位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进行合作研讨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空间布置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敢说敢想,无拘无束地交流对议题的感受和疑问,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课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预习情况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具体情景可以是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短剧表演等活动。在表演中,表演者和观看者更容易体会、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组多媒体的镜头或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或是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等等。(四)建设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散发研究性学习的独特魅力课堂研讨的实质就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是认识上的协调,情感上的互应和意志方面的相互鼓励。为此,我在课堂上经常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研讨,在讨论中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而不以知识权威的角色发号施令。这样的课堂形成了一种热情鼓励,真诚帮助、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同学们在心理上感到温馨,体验到快乐。这样的课堂散发出研究性学习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二、课题研究,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最佳途径(一)确立研究课题,组建课题小组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确立课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自己确立课题;二是由教师提供若干个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题。我根据教学实际,在初二级中开展了“基本乡情与对策”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三级中开展分组合作,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基本上是5至6人为一组,成立了“家乡环境状况与对策”、“家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农民法律意识与现状”、“国泰花园社区建设”等课题小组。(二)制定研究方案,正式实施研究课题小组确立后,首先根据小组各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确定组长、采访员、资料员等。然后根据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研究的具体方法等内容,以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性。课题研究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活动,学生学习任务紧,时间有限,我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双休日、法定假日、中午、傍晚等时间实施研究,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或是上网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走访、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获得大量的信息。(三)处理获得信息,撰写报告论文各课题小组将收集到的具体的事实、数据、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加工,结合自己的思考,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四)进行成果交流,认真总结反思各小组的调查报告完成后,我利用班级活动课进行交流,一是交流自己的小论文,二是交流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总结,同学们思维得到碰撞,学会了尊重他人、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等做人的道理,锻炼了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的品质,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实践活动能力。三、共同实践,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一起成长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处理海量信息,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和创造力。以往,教师局限于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如今,教师的身份和工作重心都发生了改变,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而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情境,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观念的形成。教师也在参与学生的研究学习实践中受到启发,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忠实实践者。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践研究性学习,能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实践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发现者,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二:思想政治课研究

  

  附件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

  2014年度课题指南

  一、重点课题

  1.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其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

  3.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4.高校实践育人的核心、思路、内容、方法和渠道研究

  5.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研究

  7.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8.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教育对策研究

  9.网络话语权与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10.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管理模型研究

  二、一般课题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1.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合力机制研究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趋势研究

  3.社会主义核心观认同教育研究

  4.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1-

  5.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路径和实效性研究

  6.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7.80后与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特点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

  8.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9.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11.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1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研究

  15.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研究

  1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研究

  1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18.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

  19.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20.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及应对案例的研究

  (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1.学生工作系统教育管理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

  2.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3.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研究

  4.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大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研究

  6.大学生班级建设研究

  7.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研究

  8.新形势下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研究

  -2-

  9.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研究

  10.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11.学生管理工作人本化研究

  12.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13.学生申诉“零成本”与防止学生申诉权“滥用”研究

  (三)学生资助工作研究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研究

  2.新形势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贫困生资助新模式研究

  3.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工作管理模式研究

  4.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研究

  5.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6.大学生资助与成才关系的追踪调查研究

  (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1.新培养机制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2.提升研究生德育工作质量有效形式与长效机制研究

  3.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研究

  4.研究生园区文化特色及体系建设研究

  5.研究生班级建设研究

  6.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7.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

  8.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效果评估研究

  9.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作用的机制研究

  (五)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究

  -3-

  1.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2.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研究

  3.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4.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模式研究

  5.新形势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研究

  6.高校教师的文化修养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7.高校课程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8.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文化素质新元素及其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

  (六)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研究

  1.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

  2.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研究

  3.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标准研究

  4.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研究

  5.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影响机制研究

  6.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策略研究

  7.辅导员培训内容与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8.辅导员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9.信息时代辅导员工作方法研究

  10.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其克服研究

  11.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研究

  12.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研究

  13.辅导员专家化的成长动机与辅助条件研究

  注:课题申报人应根据本课题指南申报课题,也可根据工作实际自行拟订课题研究方向。

  -4-

篇三:思想政治课研究

  

  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参赛作品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学校班级:中南大学2013级生物科学一班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第一部分:选题原因

  中国曾不断摸索、尝试着走各种道路:太平天国时农民阶级具有历史局限性,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自救失败,戊戌维新运动夭折,君主立宪不可行。因此又尝试着走资本主义道路,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证实了资产阶级在中国走不通,所以中国就选择了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一条光明之路、希望之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这条路我们找准了,走对了!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没有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关乎世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一条特色道路,是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行道路

  研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对当代大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走向未来,我们必须

  坚持这条道路,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的优越性,是确保我们实现未来发展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最大保证。

  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成果介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铿锵誓言更是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决心,这条道路的选择来之不易,并且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的优势性,是确保我们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道路,对中国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难题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我们党在开辟道路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使中国的未来有了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指引。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牢牢把握基本国情,始终把发展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基础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最大特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制定任何方面的政策措施都要牢牢理解这个最大特征。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人均GDP总量处于低收入阶段和中等收入阶段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人均GDP总量迈向高收入阶段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深刻把握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就可以科学地谋划我们的发展战略,更好地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把发展扎根于对战略机遇的运用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的发展寻找到了很多的机遇。从“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的嘱托,到“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从“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关系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的正确论断,到“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的辩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处处体现着抢机遇、抓机遇、用机遇的特点。抓住了战略机遇,就能够化解遇到的各种风险,使我们的发展始终做到又好又快。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以不断突破改革遇到的各种障碍,始终把发展的关键聚焦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利益问题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就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2012年12月,在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改革的某些原本属于广大民众的利益被少数人所独占。这些利益藩篱呈现出刚性化的特点:其他人很难进入被少数人独占的利益领域;其利益一旦被触及,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因此,于2013年7月23日在省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再

  次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懈怠,利益固化的藩篱就一定会被打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优势就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利益藩篱问题,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找到可靠的路径。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和坚定维护者。我们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将人民群众的各种愿望、诉求,汇总为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

  意志,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通过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解决好党与政府、党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着眼于我国政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要求,为社会政治生活确定价值、方向、目标、政策和重要决定。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会落空,依法治国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和落实。

  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部实行最广泛的,用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大多数人享有的,不仅真实体现了人权原则,使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而且能够通过人民行使选举、监督、罢免等权利,保证社会公职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3、坚持容和形式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利益;在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权利。这些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坚持以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在充分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做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它既尊重多数、保护少数,反对把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又反对把和法制相割裂,从而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历史、享受发展成果,使中国朝着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稳步前进,日益成为一个受世界各国人民尊重的国

  家屹立于世界。人民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建设的优势

  经济制度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体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全社会

  所有制,联社会主义模式就是由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所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类似联模式的。实践证明,单一的和过分超前的所有制结

  构和分配模式是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也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经济体制方面的“中国特色”。在探索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同时,我们党还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选择。根据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制只能是计划经济。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基本上是按这种传统模式运行的。我们决不能否认,当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在集中有限的国力完成重大建设项

  目上,确实显示过巨大的威力、发挥过巨大作用。联凭借不到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建立起来的强大的重工业和国防

  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希特勒法西斯军队。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短短五年时间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计划经济还曾使联和我国有效避免过西方国家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正是计划经济的这些优越性,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长期把它视之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开始明显暴露出来。正是适应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运行新体制。从改革之初,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破天荒的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建设的优势

  第一,是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是科学发展之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第三,是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也就是说,不仅注重文化之魂,它体现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第四,是以人为本之路,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

  共享。

  第五,是改革创新之路,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倡导平等而不是输出模式的道路,这样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为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难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第四部份: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设想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完善的,在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教育方面还需进一步整合构建。尤其在文化上,正确对待中华的五千年文化与抵制国外思想的渗透具有重大意义。在政治体制上,更是应该坚决实行依法治国。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历超过百年的历史教训深刻反思总结出来的,博大而精深。本次的研究性学习时间过短,只能浅谈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

  第五部分:体会收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特色性,不同于迂腐的结构性社会主义,融入了资本主义的灵活科学,又不失本身计划的重要特性。在世界上还是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人类文明的新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规律的把握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5000年、500年、170年、60年、30年,这不仅仅是时间的凝练,更是无数中国人不懈奋斗、艰苦奋斗、卓绝追求的理想汇聚。时间的凝练、理想的汇聚,正是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篇四:思想政治课研究

  

  一、重点课题

  1.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其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

  3.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4.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载体研究

  5.《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实施路径研究

  6.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7.依法治校过程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方法路径研究

  8.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9.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研究

  10.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11.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12.网络育人价值的生成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二、一般课题

  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趋势研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3.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4.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和规律研究

  5.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

  6.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7.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路径和实效性研究

  8.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9.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宗教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研究

  11.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13.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4.实践育人的协同体系研究

  15.高校实践育人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机制研究

  16.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研究

  17.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8.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作用的机制研究

  19.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20.高校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21.高校学生党建质量标准研究

  22.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23.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4.大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研究

  25.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研究

  26.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27.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及应对案例的研究

  28.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路径研究

  29.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研究

  30.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研究

  31.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2.大学生资助与成才关系的追踪调查研究

  3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4.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研究

  35.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模式研究

  36.高校自发性学生组织现状及管理工作研究

  37.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精彩一课”探索与研究

  38.高校校园安全技防建设研究

  39.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研究

  40.高校网络文化成果培育机制研究

  41.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42.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

  43.法治思维和方式在高校网络建设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44.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研究

  45.突发网络公共事件应对策略研究

  46.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研究

  47.高校辅导员准入、培养、考核、发展机制研究

  48.辅导员培训内容与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49.高校辅导员培训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50.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

  51.辅导员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52.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研究

  53.辅导员专家化的成长动机与辅助条件研究

  注:课题申报人可根据本课题指南申报课题,也可根据工作

  实际自行拟订课题研究方向。

篇五:思想政治课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3篇

  第一篇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不紧;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未能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当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缺乏诚信的行为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考试作弊的现象在大学校园内是屡见不鲜的。虽然各大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或惩罚措施或者使用屏蔽器来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但考试作弊现象仍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从最初的携带夹带到现在的使用数字手表或使用可接受信号的隐形耳麦等,作弊手段日益高科技化。日常生活中缺乏诚信。有些学生由于懒惰等原因,编造理由请假、逃课、迟到;不如实向家长汇报学习成绩;为了获取贫困奖、助学金,向学校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贫困证明;与同学的交往中不诚实,骗取别人谋取好处等等。

  2、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的心态

  现在的大学生缺乏一种脚踏实地的踏实精神,很普遍地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许多大学生把入党动机归结为非常功利的“为毕业后好找工作”。因此,纷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缺乏自主的学习精神。通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也不积极主动地钻研本专业的知识。缺乏对知识的尊重,对于各类考试成绩也抱着及格就好的态度,认为只要毕业的时候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可以了。现今的大学生贪图享乐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第一,沉迷于各类娱乐场所。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游弋于酒吧、网吧、KTV等娱乐场所;他们交男、女朋友,借钱应付恋爱中的各种开销;他们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却每学期有功课不及格,因为挂科太多,有的甚至在毕业时无法取得毕业证。第二,热衷于各种名牌化妆品、服饰等。现今的大学生物质生活相当丰富,高端数码产品在现今大学生的手中早已司空见惯;名牌服饰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高档化妆品早已堆满女生的桌子。有的甚至开豪车。

  3、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合作精神

  当前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突出,比如强调个人价值、个人实现,这使大学生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脱节;强调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容易导致忽视甚至是危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在人际关系的问题上,有些大学生过分强调排斥,忽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二、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对于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需要和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利益,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价值,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实现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现今,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法律

  意识不断增强,并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或者思想,把这种理念或思想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要树立平等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自己和大学生是平等的观念和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民主的、协商的方法,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

  1、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协作的一个基本条件。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就要将诚信教育放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程度。在现阶段,高校可借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机会,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次,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将德育考核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

  2、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尤其激烈的时代里,竞争遵循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成为佼佼者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还要树立协作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行的,因此大学生还要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需要大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来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引导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始终坚持把安全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将学生身边的安全问题作为工作开端,甚至可以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增强安全引导教育的效果。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可以辅以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校园文明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内容,在教育方式上,可以采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如建立学生宣讲团、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当前大学生受时代和环境影响,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面对困难、面对压力的承受力往往是脆弱的,而作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尤为重视,这就需要重点把握个别问题学生。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避免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应该逐步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到现有的思想文化建设之中,致力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体系开展起来,积极通过访谈、心理测试、互助小活动开展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鲜明事例,为学生提供一个敞开心扉、打开心结的平台。例如心理压力较大学生、经济十分贫困或学习成绩十分落后学生等特殊情况,面对不同问题个体都应有不同的疏导办法和帮扶对策,积极重视心理咨询机构的干预和疏导办法,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把问题处理在萌芽中。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阶段性引导

  迎接新生和毕业生离校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两个重要时段,抓好这两个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对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紧围绕这两个特殊时段的工作部署,积极引导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教育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对学校深怀感恩之心,从而回馈于社会。针对大学新生,应有序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纪律观念教育。针对不同专业新生介绍学校相关政策和各种管理规定,专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等,加强新生和老生的传帮带传统,为新生介绍学习生活体验,引导他们明确大学努力方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他们尽快熟悉周围的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针对毕业年级学生,应努力构建学生就业指

  导体系,通过各种渠道关心毕业生工作,积极提供用人单位信息,通过就业知识讲座给毕业生给予指导,配合学校就业部门,积极主动的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同时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和实习市场,切实舒缓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只有就业问题的解决并辅以丰富多彩、意义重大的课余文化生活,才能使得毕业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

  3结语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会不断出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思路,将富有成效的教育办法推广到基层实践当中,进一步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

  一、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存在的问题及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志愿行动从产生到现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但是也不难发现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自身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着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目的功利性影响了志愿精神的贯彻,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志愿者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只是为了相应的比如荣誉证书或者一些物质奖励等等来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此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机构,在组织过程中也有一定成分的功利性心理,组织部门将志愿者行动作为自己的政绩来看,这就失去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最初的目的,使其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精神是难以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学生志愿者活动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对于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是及其不利的。

  (二)内容的单一和活动的形式化,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的发挥

  大学生志愿行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只有内容丰富多彩才能保障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内容的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往往内容比较单一,开展的形式也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有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融合进去大量的教育信息,运用创造性思维发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活动形式,才能让大学生在各种具体的志愿实践活动中,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所承载和传导的思想道德信息,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保障的缺失,不利于确保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长效性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发展至今,建立了一定的保障制度,但是仍然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经济保障缺失、法律保障缺失和机制保障缺失等三个方面。保障的缺失化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良好发展是不利的。只有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长久性,才能保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的长效性。因此,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保障的缺失,必将导致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不长久性,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长效性。

  二、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原则

  价值是通过实践表现出来的,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实践开展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的。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做好各种工作的重要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坚持这一原则。一是进行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知识为前提的。只有对大学生开展广泛的思想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广大学生才能拥有较强的思想基础,在实践活动中就能够充分将自身所学习的思想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从而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

  德素质。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人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除了开展行之有效的理论教育以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因地制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时效性与长久性相结合的原则

  时效性与长久性相结合的原则是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时既要坚持时效性的原则为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责,同时也要坚持长久性原则,能够长久性的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立足当前,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全新的时期,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志愿者活动的开展都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也应当立足当下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而服务,形成与十八大所要求的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二是展望未来,为将来做好打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短期项目,要坚持长久性原则。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决定着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保障大学生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的方面。

  (三)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同时必须充分促使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要坚持主体性的原则。一是提高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组织者的学生主体意识。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组织方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最终大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形成较高的思想素质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的,组织者要积极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实现自我教育,实现发展。二是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树立明确的主人翁思想。大学生在志愿者行动中的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最终是要通过自我反思和学习来实现,通过自身对于实践活动的理解和反思将教育信息内化,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方法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体现,最终是要通过实践来完成的。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有关志愿精神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所传达的有关志愿精神的理论来实现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理论教育,增强志愿者的志愿意识,来实现大学生志愿者的育人功能。一是开展演讲会和报告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化和发展志愿精神,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二是开设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专业课程,加强志愿精神教育。用课堂的方法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教育固定下来,实现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相关理论的教育常规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开展实践锻炼的方法

  开展实践锻炼的方法是指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寓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去,可以将志愿精神运用于实践当中帮助大学生形成与志愿精神相一致的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行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方式多种多样,选择的方法既要有利于志愿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又要可以让受助者接受。二是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时间基地。稳定的实践基地可以保证大学生志愿行动的系统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从而也使得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提高有了长效性的保障。

  (三)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方法

  进入21世纪,网络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社会环境,以网络为突破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在网络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创建大学生志愿者官方网站,全方位向广大学生传递志愿信息和志愿精神,深化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将志愿思想内化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二是开通微博、微信等客户端,扩大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思想政治效果的影响力,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自我教育法是充分发挥思想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中运用自我教育法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激励大学生志愿者树立自我教育的动机。善于发掘大学生志愿的内在需求,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动机系统,建立不竭的动力源泉。二是营造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通过良好的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三是要把自己教育自己和成员相互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个体自我教育是自我教育方法的基本形式和根本所在必须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要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可以使,广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之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篇六:思想政治课研究

  

  思想政治课的地位研讨本文作者:xxxx单位:xxx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任务是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担当的。因此,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一、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在素质教育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放在首位,而思想政治课则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可见,它的地位不一般。要造就“四有”新人,其中“有理想、有道德”,甚至“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教育、知识熏陶,也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政治活动课程的实践活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等知识的教育,也是思想政治课责无旁贷的任务。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每一大类的项目中无不渗透着思想政治课的影响。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思想政治课则是素质教育这个灵魂的载体。二、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决定作用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它起着决定素质教育性质和方向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形形色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并存,不同体制学校的办学思想也各不一样,这些都会对青少年一代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国

  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都要让思想政治课在教育中占有突出位置;中考、高考中,思想政治考试也必须占据相当的比例。而一旦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或取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否认它的作用,就很容易出现道德败坏的“危险品”。目前,我国不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21世纪的思想政治课,只有做到陶冶教育、创新教育、智能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执行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任务;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教育学生守纪律;只有用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这些任务是无法落实的。三、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着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在素质教育从提出到逐步推广实施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强调它既是一门德育课,也是一门智育课,就教材本身讲,理论性强与实际结合太少且又不紧密。而现在调整后的内容,不仅继续强调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而且内容比过去更丰富,知识涉及范围也比过去更广阔,还增添了许多过去没有的新的社会实践知识,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综合评价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能力。调整后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以说,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调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着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内容的更新。

  四、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能削弱,作

  用不容否定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要求在学校中开设灌输和宣传统治阶级思想的政治课。虽然不同国家政治课的名称不一样,但实质却是相同的,都是要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这项工作,那么,它的政权也就不可能巩固。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必须要重视对下一代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乎社会主义要求的公民。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内容都在政治教材中有所体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由此可见,中学思想政治课在中学素质教育中就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地位,且这个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它对素质教育所起的决定作用也是不可否定的。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否定,它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政治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二篇: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古人说“不破不立”,“学贵质疑”,只有在不断的怀疑、反思、总结的基础上,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这张试卷是有许多高考真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代表性,对于试卷的评讲能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积极引导学生的高效思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对这堂课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前认真批改,详细分析——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前提。

  2、创设民主宽松、思维碰撞的课堂情境——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

  效性的重点。

  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如把学生的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由学生上台讲解;试题难度相对不大的试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体会成就感,增加其自信心,消除压抑感,激发其内在兴趣;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地否定,而是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在教学中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请学生献计献策。

  3、完善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乐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大实效。

  第三篇: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与城市初中的教学质量差距正在越拉越大。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面临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改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要求。当前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面临的问题。

  就学生层面来讲,一是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无瑕顾及报刊上的新闻细节。由此,造成农村学生视野较城镇学生狭窄。加之语文基础知识不好,表达能力差,一到中考试场,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的理论性的死答案,至于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那就傻眼了。二是近年来,考试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考试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大部分试题源自

  于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对于乡村的学生来说无疑感到陌生,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对初三阶段的学习内容,与国家建设的政策、方针联系密切,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落后的人文的环境及不能顾及报刊上的新闻细节,造成农村学生视野较城镇学生狭窄。

  就社会层面来讲,近几年,城镇化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逐渐重视,许多有点经济实力的家庭,就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转入城镇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农村初中学校中大量优秀学生流向城镇学校,这样,在农村初中各年级班级中就失去了一批学生学习的领头羊,而转入学校又充实和扩大了优秀生队伍,城乡间学生成绩的差距就不断扩大,造成城乡学校间知识质量悬殊。

  就教师层面来讲,面对新课改,部分老师的教法却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只注重了课本范围内的备课、上课,很少考虑教材之外的教育内容。总之,教师一切从书本出发,不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对学生关注不够,是不能做到把学生从书本带向自然,从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真正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课堂。那么,针对目前的状况,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呢?笔者觉

  得只有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更新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观点。

  用邓小平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打破常观的教育模式,走出一条与城市相接轨的、适应农村实际的教学新路子。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把思想品德课堂真正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更应该认识到本学科与校风学风建设、学校常规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相统一的一面,努力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双赢”。

  二、树立创新意识,开展研究性教学和学习。

  创新要勤奋,要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实践。否定之否定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进行的创新教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能很好地利用视听设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来为教学服务。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加强校内、校际本学科教师的合作,建立学科信息资源库。由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广、博、杂,备课时需要搜集许多资料和案例,并且每个人的知识和精力总是有限,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利用现代网络优势,校级资源库,实现知识互补、资源共享。

  三、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要求大胆地进行教学结构改革,抛弃过去单调枯燥的教法,根据不同教材内容,视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结构。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一)

  设置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做到:选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家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实际事例。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概念、原理、思想体系感到枯燥无味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实践证明,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学习情景,才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感觉和体验,学生就会带着积极的情感,兴趣盎然地走进课堂。

  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可以调动多种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减轻学习时的疲劳,从而增强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形式要多样化,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生动逼真的多样化情景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主动、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获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有时在新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讲演或者在提出一个话题或问题后留出时间让他们自学;有时在课中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有时还让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或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及环境意识,尤其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及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品德课教师就应从社会的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程中理论知识的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在教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教师能以时俱进,不断地充实自己、创新自己,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就会使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思想政治课教案民族团结一家亲

  目的:

  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加深对祖国大家庭56名成员的认识,明确只有民族团结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用自己的行动为民族团结事业添砖加瓦。

  过程:

  1、师: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

  2、边交流边说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服装图。

  3、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4、讲述一些民族团结的故事及图片,使学生了解民族大团结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

  (1)、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2)、孔繁森扶养藏族孤儿的故事

  5、让学生了解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情况,并欣赏图片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时,收养了两名失去父母的孤儿。他说,我要抚养他们健康成长。

  ?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群少数民族委员步入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会议会场

  小结:是啊,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6、学习一些民族知识

  民族知识我知道: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组成,其中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占所有少数民族的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3%。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0.0002%。我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1956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

  我国民族政策:1、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平等3、民族团结4、共同发展繁荣7、总结本次班会

  通过今天这节课,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重要性,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

  第二课时认识“三个离不开”目的:让

  学生掌握“三个离不开”基本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过程

  :

  一、认识“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即: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二、“三个离不开”的意义

  各族人民要相互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稳定。国家稳定了,我们才能安居乐业。学习“十八大”目的:让学生理解中共“十八大”对教育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二是加强薄弱环节,支持特殊教育、民族教育;

  三是扶持困难群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四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十八大报告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和工作重点。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部署,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公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习内容: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为大家解决问题,坚决反对搞形式、官僚主义;同时以党章的要求,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明确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要求做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以务实自身学习,做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回应。此外,介绍并宣传了党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改进学习、工作态度,提升政治觉悟。

  学习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从哪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首先,我们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立下志向,树立目标,人生才有希望。其次,我们要做道德高尚、有教养的学生。中华民族是个讲究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敬都是恒古不变的美德。我们还要做一个知识丰富、刻苦学习的小学生。我们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应听老师的教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我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期揭阳精神,不断学习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自身素质,为建设家乡、祖国做好准备。学习内容:学习文明礼仪

  (一)

  (一)形象礼仪

  1.着装要整洁、朴素大方,扣齐钮扣或拉好拉链,整理好衣领。升、降旗仪式、集会活动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

  2.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3.按要求系好红领巾:先把红领巾折四折,置于衣领内,红领巾的三角尖对正脊骨,打好领结,翻下衣领。夏天天气炎热时可于左胸前佩戴队徽。

  4.每天早晚必须洗脸、刷牙,保持面部干净。

  5.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指甲内保持无污垢,饭前便后要洗手。

  6.经常整理仪表。头发适时梳洗,发型大方得体,不染发,不烫发。男生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女生前发不遮眼,长发不披肩。

  7.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有走姿,面带微笑,举止文明,落落大方。

  (二)课堂礼仪

  8.预备

  铃响起,应迅速回教室入座,静候老师。上课铃响,老师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全班同学立正后向老师问好,老师回应后再坐下。起坐做到桌椅无声响。

  9.上课时,如有特殊情况晚到班级,应于教室后门口站定,经老师示意进入后方可回座位。

  10.注意读写姿势,做到: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11.课堂上,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应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发言。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12.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取笑他人。要通过真诚的眼神和表情给发言者以鼓励。

  13.课堂小组活动时,要有全局意识,听从组长安排,分工协作,积极与伙伴沟通,完成份内任务的同时兼顾组内伙伴,共同赢得团队的成功。

  14.上课时,如遇到同学身体不适等突发事情,不要围观或表现出厌恶情绪,要主动关心同学,听从老师安排,协助老师妥善处理。

  15.下课时,应做好下节课课前准备后(文具盒置于课桌正中,课本、字典等放在座位左上角)再离开教室。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学习内容:

  学习文明礼仪(二)

  (三)活动礼仪

  16.课间活动时,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遵守游戏规则,爱护游戏伙伴。

  17.集体外出活动要服从管理。同学间要相互谦让,主动关心和照顾好体弱的同学。分组活动时,要服从大家的共同意愿,遵守时间,不单独行动。

  18.参加竞赛活动时,遵守比赛规则,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或过失宽宏大量。遇到有争议的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

  19.观看比赛,做文明拉拉队员,不喝倒彩。不为已方的胜

  利而得意忘形,不讽刺挖苦失利者。真诚地为赛场上的每一位选手喝彩。

  20.积极参加综合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调查等活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说话、提问有礼貌,举止大方,彬彬有礼。

  21.出入教室、功能室、会场等活动场所时要轻声慢步,有秩序按指定线路行走,不拥挤,不抢道。

  22.各种活动中,都要注意保护环境,培养“绿色行为”,如:爱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随手捡纸、垃圾分类放置等。

  学习内容:学习文明礼仪(三)

  (四)集会礼仪

  23.举行升旗仪式或集会时,集合列队要快、静、齐,并提前进入会场,在指定位置坐(站)好,静候仪式或集会开始。

  24.静心倾听发言人讲话,讲话结束后礼貌鼓掌。活动结束后,目送领导或来宾先退场,再听从指挥有序退场,不抢先、不喧哗。

  25.在集会过程中不交头接耳,不擅自走动或离场,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会场清洁卫生。

  26.颁奖典礼中,受奖者应整理仪表,稳步入场,面带微笑双手接奖,接奖后应致谢并回敬队礼。颁奖完毕按指定路线归队(座)。

  27.报告或演出结束,要鼓掌致谢;精彩之处适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

  28.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先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离开。

  (五)尊师礼仪

  29.进校门时,见了老师面带微笑,站定后行队礼或鞠躬礼问候,老师回礼后再走开;见到同学互相问好。

  30.放学时,排好路队集体离校,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说“再见”,不无故在校内或校园周边区域逗留。

  31.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先轻声敲门,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与老师谈话时,眼睛不要左顾右盼,说话要轻声细语,尽量不影响别人。老师办事或与别人交谈时,不随意打扰,等

  教师忙过后再说明来意。

  32.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老师电脑。如果要找的老师不在,但确实有急事,可给老师写个留言。如果是与老师事先约好,则要按时到达约定地点。

  33.上下楼梯时,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走。遇到老师或客人时主动问好,并向右侧避让,让老师和客人先行。

  34.要诚恳接受老师的教导。和老师、同学有不同意见时,要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不赌气,不吵闹,不在背地里非议他人。

  35.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15学习内容:

  学习文明礼仪(四)

  六)同学礼仪

  36.尊重同学,互助互爱,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37.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38.不给同学取绰号,不挖苦讽刺他人,不说让对方难堪的话。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39.搬弄是非。如果伤害了他人,应该及时真诚地道歉。

  向别人借东西,要先征得别人同意;对别人的东西要加倍爱护,并且信守诺言,按时归还。

  40.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相互礼让。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41.任何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都要及时表达谢意。

  42.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七)行走礼仪

  43.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44.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

  影响他人。

  45.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6.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47.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八)升旗礼仪

  48.立正站立,行注目礼。

  49.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50.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学习内容:学习文明礼仪(五)

  九)就餐礼仪

  51.餐前洗手。遵守秩序,排队领取餐具、食物品,排队不加塞,不敲打餐具,保持安静。领取餐具、食品后,进入各餐室指定位置就座。就座时,两脚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52.进餐时保持安静,饭、菜、汤要吃净,不偏食、不挑食,爱惜粮食。不将食物带出餐室边走边吃。

  53.餐毕将残汤余羹、骨头蛋壳等倒入规定桶内,将餐具轻放到指定地点,餐巾纸节约使用,用后不乱扔,保持餐室卫生。

  英德尔民族寄宿制小学二年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教

  案

  羊秀卓玛

  2第五篇:思想政治课感言思想政治课—我的感触

  潘磊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前记

  我虽没有完整读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也只是泛泛学习《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但我对文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喜欢的,所以请允许我在这抒发一下我的思想政治课感言。

  2007年9月份我进入了向往已

  久的大学,虽然不是我理想中的,但也足以让我心里美上几天了。大学中一切都是新的,很多社团,弄的我眼花缭乱,我就趁着还有的热情参加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我记得我们开始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实话,对于理科出生的我开始并不是很感兴趣,老师说的我也只能跟着节奏。后来我又学习了马哲、毛概、近代史等等,这些让我重新对这些马列主义,毛概思想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本科学习并不是很满足,我又继续考了研究生。我记得考研中的政治问答题我做的还是比较好的,这让我对思想政治更加有信心,也发现它与我们生活有些许联系,这又让我对它有某种程度上的喜欢。

  在这本应该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不过广州的秋天还是比较热的,我的研究生生涯即将启程……跨入了又一个新的大学的门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研究生的学习我又修了科学社会主义和自然辩证法。这两门课我都很喜欢,老师的和蔼谦逊再加上上课的气氛轻松活跃,而且让本来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变得有趣。老师并不局限于书本,方式方法灵活自如,语言通俗、生动,分析精辟入理,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说到任何一个问题时总能拿出生活中形象生动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就因为这一点绝大多数人都在认真听讲,不时还会传出大家讨论的声音。用这样两句话形容老师上课也不为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的,在岭南这块土地上他们奔洒青春,他们热血沸腾,他们激情澎湃,他们对待上课就像生活一样有那份热爱!这点深深感染了我。

  记得初、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是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但现在有经历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又让我进一步的明确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前几天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让我想到了很多,我们的人民天生都是善良的,都有好生之德,但最后出现这样结局,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是我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扭曲?我的理解是我们的人们还没有真正融入到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中。

  现在的广州真的很美!在这美丽的季节,这个美丽的城市,我们也要发扬我们的美德。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了审美观与价值观。思想政治课也就像斑马线,按它的轨迹行走,我们是安全的,我们道德观就不会偏离了人生的轨迹。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能做什么呢?现在,我只有去努力学习,去为我的目标奋斗,去实现我的理想。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不愿也不会浪费我的青春,我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像羽泉的《奔跑》中“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我要朝我的梦想远航。

  老师,谢谢您!我的思想又重新飞向了新的起点。我要全力奔跑,梦在彼岸。

篇七:思想政治课研究

  

  研究生思政课题研究

  研究生思政课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1.当前,国家及社会对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发挥它在国家战略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2.针对当前国家的发展情况,研究生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如何实现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颠覆性转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目标

  1.探究研究生思政课程内容的变化趋势,审视教学模式是否和现代教育理念一致;

  2.探究研究生思政课程对研究生的认知发展的影响,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实现研究生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

  3.通过深入案例分析,探究研究生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而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模式。

  三、研究思路

  1.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入手,深入阐述研究生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比较研究生思政课程和其他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以更加系统完整的思路进行讨论;

  3.分析研究生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结合社会发展情况,指出未来研究生思政课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趋势;

  5.最后评估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实践的成果,并提出建议和展望。

  四、研究方法

  1.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收集大量相关学术文献,深入理解研究背景,辨析研究问题;

  2.通过抽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总结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变化趋势;

  3.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实际研究调查的数据结果,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4.结合社会进步主流理念,提出未来研究生思政课教育发展趋势,并进行评价。

  五、论文结构

  本文将以论证性研究方法,以理论、实证、综述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研究生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期达到以下研究目的:《研究生思政课程研究》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第二章回顾和研究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三章从不同层面分析研究生思政课程的认知发展,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第五章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研究建议,以及未来研究生思政教育发展的趋势。

篇八:思想政治课研究

  

  思想政治课研修心得

  思想政治课研修心得

  通过这段时间的我深深感受到在新形势下要想干好本职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搞好这门艺术,就应在课下多下功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啊。通过学习我学到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是在吃准吃透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上下功夫。目前,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在内容上做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较好地避免了各门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高质量的教材为我们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好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要以新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精心设计教案,区分重点,做好协调分工,真正地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德育的一块坚实的阵地。

  二是要在讲好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掌握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从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来进行授课,讲课中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的法制观念。要在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应讲好重点难点问题,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讲得让他们信服,能为他们释疑解惑,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课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是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课程。

  三是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已经有了好教材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法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适应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并引起兴奋点和共鸣点。要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

  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按教学需要进行选择或组合,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思想政治课研修心得[篇2]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是以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正常人,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呢?

  我认为,把教材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显得尤为关键!教材的有效呈现,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方式的变革,能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和再创造的空间,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网上学习和与教师交流,我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遵循认知规律,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呈现教学主旨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政治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兴趣,才会积极去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从而将本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处处有哲学》时,因为本课是高中《生活与哲学》的第一课,事关能否引起学生在接下来一学期学习哲学过程中的兴趣问

  题,于是我首先给学生们呈现出了这么几个问题:“我是谁?”“世界是怎么来的?”“我是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是因为有我才有了世界,还是因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我相比哪个更‘厉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上述这些问题在尚未系统学习哲学的他们来讲,是非常乐意去思考乃至于去探索的冲动,从而能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这种呈现方式学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热情高,扣人心弦,寓教于乐,并为激发起学生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的浓厚兴趣,事实告诉我也是这样。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新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凝聚着众多课程专家计教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我们必须尊重教材。但教材不是法典,时代在发展,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思想品德教材必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百密一疏,教材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不能囿于教材,而应站在教材之上,把教材作为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融入自己的智慧,积极审视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三、变教材静态主题情境为动态生活场景,通过活动引领教材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日常行为的养成做起,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社会实践。许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必须在社会生活的环境中,通过生活体验或是社会实践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改变了过去“观

  点→论述→事例论证”的呈现方式,而是呈现出活动化、生活化与情境化等鲜明特征。

  新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图片、故事、诗歌、活动等方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都借助活动生成观点、升华和内化知识,丰富多彩的情境是体现教材活动化与生活化的一个基础平台,也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对于主题情境的使用不应拘泥于教材。对于教材中静态方式呈现的主题情境,完全可

  以因地制宜,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改变为动态的实际场景,引导通过活动主动融入到教材之中。

  四、创设一定的情境材料,注重教材内容的问题导引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提出:“问题教学是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需要由教师系统地创建一些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结论最优地结合起来。”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研究开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在平时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我们采用直白、平淡的方式呈现教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呈现背景—→暗示要求(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性概括”的流程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把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教材的问题化。

  总之,教材的有效呈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教师把那些过于简单的教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把那些过于冗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把那些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语言变得更加直观,便

  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有效呈现,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教师处理教材的艺术,也体现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更能展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价值观。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的职业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听取名师分析课标、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和学习课例研究。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课研究 政治课 思想 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