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学校改进双减政策的措施4篇

时间:2022-08-30 12:42:02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改进双减政策的措施4篇学校改进双减政策的措施 中学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之 ——“双减”保障措施为深入贯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改进双减政策的措施4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改进双减政策的措施4篇

篇一:学校改进双减政策的措施

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之

  ——“双减”保障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落实“双减”工作措施。

 学校保证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课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进一步提升作业教研质量。结合即将开展的“弹性坐班制”,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要求老师做好备、讲、批、辅、研工作,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效果好起来,积极处理好“减负”和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以便真正做到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一、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 开放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大礼堂等,让学生从大量、繁琐、重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学校定期开展书法、美术、音乐、足球、篮球、棋类、经典诵读等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课外

 兴趣活动,给学生创设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德、智、体、美、劳等活动。同时按照“五项管理”要求,学校与家长合作控制学生居家上网时间,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远离游戏,远离直播平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成为有远大理想的新时代青少年。

  二、坚持以学定考,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 学校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每学期按上级要求组织考试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察,结合考试,正确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反馈学生阶段性学生成果,以利于让学生在下一步学习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改正不足,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学校和班级不公布学生个人和集体成绩、名次等信息,校内不开展学生考试成绩排名。

 三、注重家校合作,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效果 完善家校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通过“大家访”等形式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学校、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校合力,倡导家长科学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引领学生做好作业时间管理,高效完成作业。老师不得要求学生家长自行打印作业,不得通过手机微信等新媒体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共同完成的非实践性作业,不得

 布置超越学生实际能力的实践性、综合性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

 四、加强绩效考核,促进“双减”工作可持续推进

  把教师在作业设计和布置方面的成绩、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并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篇二:学校改进双减政策的措施

ldquo;双减”为核心构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

 【摘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进,我国不断推行新课改,力求通过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2021年,教育部门提出“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教育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实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负担,积极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加大家校合作力度,丰富教育内容,提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发展并非是照搬套路,而是需要结合区域发展条件,政策支持方向,制订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战略。本文以“双减”概念及“双减”政策下的学校教育发展目标作为求点,分析“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打造的策略及措施。

 【关键词】“双减”政策;学校;教育;质量;格局

 2021 年,“双减”政策的正式提出无疑撼动了我国教育市场,盈利性教培机构大面积退出课外教培市场成为社会

 的关注点。在“双减”政策的指示下,学校教育全面开启“双减”工作,不仅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和课业负担,同时减缓家长的焦虑情绪和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返璞归真”。基于新形势,学校教育如何打破固有发展模式,以“双减”为核心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成为学校管理者应当思考的重点。

 一、实施“双减”政策

 (一)“双减”

 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基础教育系统育人水平亟需提高,并规范校外培训,减轻基础教育系统中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培训负担。自《意见》印发之后,无论是外部市场还是学校教育系统均作出明显调整。从外部市场进行分析,众多盈利性教培机构退出教育市场,社会经济市场产业结构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从学校教学教育系统进行分析,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均出现调整,从教学模式而言,教师以“双减”作为教学导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系统化教学;从教学方法

 而言,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信息教学法走进教学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工作,以此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础教育系统改革。

 (二)“双减”政策下的学校教育发展目标

 《意见》印发之后,为我国基础教育系统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了新的方向,结合核心素养概念,大致可分为文化素养目标、人际交往目标、个人兴趣目标。从文化素养目标进行分析,“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学校教育需要为学生打上红色基因的底色,培养出富有“文化”的人,并在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下,基础教育学校各个课程结合核心素养制订了课程核心素养目标,力求齐心协力培养出具有文化素养的人才;从人际交往目标而言,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创新与突破,信息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分组分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引用打破了传统“一言堂”教学中学生过度“独立”的壁垒,提升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实现良好沟通、优质交往;从个人兴趣目标而言,“双减”的印发勒令盈利性教培机构退出市场,随之而来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校外兴趣班,如人工智能等兴趣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全面发展。

 二、“双减”核心下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

 “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之前,校外教培机构受到了资本运作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在个性化需求方面的客观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其学习质量,在校内无法及时补充到的“学习能量”在校外教培机构能够实现“有效供给”。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业、课业负担,全面规范校外教培行为。因此,社会经济市场中部分盈利性学科类教培活动被整改,甚至出现被禁止的情况。在此形势之下,学校承担起“补课”的任务,如何在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要求下缓解学生的“补课后遗症”,填补教培退出教育系统后所出现的空白成为学校教育思考的一大难题。

 (二)教育资源系统有效供给

 “雙减”政策要求学校教育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在

 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的同时,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并且鼓励学校教育开展课后育人活动,如,教育文体活动、阅读活动、社会实践等。在课后服务质量的要求下,课后服务对学校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西北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明显落后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平衡学校教育系统的有效供给,做到因地制宜发展是每个学校思考的问题。

 (三)家校合作高质量开展

 “双减”政策推出之后,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家校合作已成为学校教育者思考的问题。首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规范课后作业,无需家长“帮孩子批改作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完全“放手”,而是需要转变自身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拓宽教育视野,关注“作业”意外的教学,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开展教育工作;其次,盈利性教培机构退出教育系统并不代表社会教培机构的消亡,而是代表着在素质教育领域其它方向进行发展,以此强化育人功能。因此,在此形势下,学校教育如何统筹教育力量共同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思考的问题。

  三、以“双减”为核心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开展集团化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1.强调体制改革,促进学校标准化发展

 现阶段,我国学校教育普遍采取“各自美丽”的发展模式,止步于上层领导下发的教育任务,并未采取“报团取暖”的发展方式,从而导致教育资源未能平衡,并且,教育理念、管理模式、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系统的融合发展。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格局转型,应当注重加强文体管理、资源共享、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融合,以集团化战略发展为发展导向,构建共享、共建、共赢的发展体系。

 2.强调模式改革,促进学校办学模式创新

 在集体化办学模式的扩张中,部分学校教育仅仅将发展停留于学校教育表面,并未实现教育辐射的作用。学校虽然以“高质量发展格局”作为发展目标,但是在教学、教研、管理上仍然采取“中庸”的模式。因此,在“双

 减”政策下,学校教育以集团化发展战略为基础,坚持各个学校的特色输出,保证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内部建立特色化发展策略,针对学校教育内部环境问题,聚焦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融合问题,建立学校帮扶制度。在优质学校的帮扶下,各个学校逐步成长,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水平,打造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

 3.优化流动机制,强调战略集团办学积极性

 战略集团办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基础教育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从教师资源而言,坚持开展流动机制,鼓励教师资源开展学术研究讨论等互动交流。随着流动机制的建立,优秀教师在成员学校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加强了学校之间的交流性,提升了基础教育系统学校活动互动性,保障了教育公平性。优秀教师以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创新的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方案为教师提供教学思路,教师之间开展互动交流、专项研究为提升教育质量奠定基础。另外,为了保证师资力量,学校、社会与上级领导部门建立交流合作平台,选拔优秀、专业、专项的人才扩充师资队伍。

 (三)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实效

 1.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过去,学校将“减负”作为缩短学生在校教育时间的借口,将大量教育任务交给“非专业”的家长,导致家长需要肩负起教育、管理的任务。而在“双减”政策落实后,教育部门对学校所应承担的教育管理任务进行明确,要求学校教育积极提升课后服务实效。在政策指导下,部分学校已经发布了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通知,并落实了学校教育课后服务内容的全面覆盖。在保证了课后服务时间的基础之上,积极拉动社会资源力量,与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文体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建立了长期且友好的合作,将课后服务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形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2.优化课后资源配置,丰富课后服务内涵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成为学校教育者和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在课后资源配置过程中,学校需要注重做到高品质的作业设计,

 减少机械化、重复性的作业,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并提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采取分组分层的作业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完成,将作业在教育系统中的角色从“负担”向“补充”进行转变。除此之外,课后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依托合适的师资队伍。所以,面向教学队伍、教研队伍应当注重强化人员激励机制,激发教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学校需要积极向教师提供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术研究活动,以此突破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缚,为提升教育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为了实现“家校合作共育”,学校可以积极返聘优秀教师、鼓励教师跨校跨区合作交流,加大家校联系力度,让课后服务、学校教育真正围绕学生进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扩充教育资源,落实“减”同时注重“加”

 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不仅是传统的书样文本形式,在现代化科技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同样也可以是音视频、电子文稿、三维动画等形式的存在,并且 AR、VR、大数据技术、云备份技术为教育资源扩充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保证“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质量不“减”反“加”,

 学校应该积极借助技术手段,利用数字技术辅助学,将数字技术与教育资源的地位摆正,并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教师教学备课系统、学生学习系统、课后评价系统、作业监控系统、作业批改系统、学情诊断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通过真实的数据反映出“双减”政策下的教学质量变化趋势,从而为教学工作提供辅助,以此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四、总结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要追求长远发展不仅需要明确学校教育的治理边界,更需要合理统筹和规划。国家在强化教培机构规范治理的同时,学校教育应当承担其教学育人的重要任务,明确“双减”核心,分析“如何减”“减什么”,在保证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保证学生综合技能提升的同时,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仍需要围绕教育根本,以集团化发展作为战略导向,强化体制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开展人员流动机制,同时,聚焦课后服务,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和优化课后资源配置,以此推动新形势背景下的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冬青.“双减”之下学校需要包容性差异化发展[J].教书育人,2022(5):1.

 [2]姜麗莉,谭琳.“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发展阶段及建设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2(4):30-33.

 [3]周长虹,周磊.在落实“双减”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J].初中生世界,2022(4):7-8.

 [4]罗滨,高淑英.“双减”背景下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22(1):9-14.

 [5]姜俊华.全面落实“双减”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J].辽宁教育,2022(1):41-44.

 [6]黄伊利.双减之下学校教育要展现新作为[J].湖南教育:D 版,2021(9):1.

 [7]贾音,王立刚.双减政策后学校教育提质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10):4.

篇三:学校改进双减政策的措施

校“双减”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 XX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本质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明确责任、统一部署、统一行动,逐步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合力、学校主抓、家庭配合、社会支持的综合治理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二、工作目标

 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目标,切实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切实扭转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减轻因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

  合理、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落实“双减”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德育)、XXX(教务)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组长及副组长负责学生双减工作方案制度的制定、实施及督查工作。

 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是学生双减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及宣传者。

 四、具体措施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规范教师正确行使教育管理权和适度惩戒权的行为,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禁止在职教师违规办班、违规补课和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课。

 2. 深化课堂教改。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任何教师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得出现课表与实际执行不符的情况,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及相关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教科研部门加强中小学教学、课程、作业等研究,围绕建立健全课程教学体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等,强化高效课堂观念,优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手段,积极推进课堂教改,改变教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背离的现状。

 3. 规范学校编班行为。各年级学生实行常态编班,严禁举办重点班。在编班时,严格执行省定标准班额要求,按照男女生比例相对均衡原则和随机原则进行编班,均衡配置各班师资力量。不得按学生成绩进行编班,不得为编班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试。

 4. 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督促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严禁教师布置惩罚性的作业,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建立完善学生各学科作业量情况摸查制度,并及时将摸查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

 5. 严格减少考试次数。严格控制统一考试次数,除国家、省、市和县(市、区)组织的学业质量监测外,小学一、二

  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 1 次统一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 2 次统一考试。不在小学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

 6. 严控学生在校时间。规范学生作息时间,严格按照教育局印发的校历组织教学活动。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教育教学时间分别不得超过 6 小时、7 小时、8 小时;原则上学校统一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含早读)时间,小学不得早于8∶00,初中不得早于 7∶40,高中不得早于 7∶20。建立弹性离校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离校时间。教师不得采取"拖堂"或其他方式挤占到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生中午休息间隔时间不少于 1.5 小时。严禁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或考试。严禁学校将课后服务变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

 7. 从严管理教材教辅。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管理相关规定,加强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管理,严格执行编写、评议、选用、发行、代购、使用等相关政策。严禁滥派、滥订、滥发和搭载各种教辅材料,严肃查处义务教育学校使用境外教材行为。加强教辅材料进校园检查管理,严格执行"一科一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学生及家长购买教辅材料根据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得指定

  参考、暗示和诱导等方式搞"一科多辅"。规范校园学习类 APP 使用管理,凡未经审查备案的中小学校园学习类 APP,学校、教师不得要求学生使用。

 8. 指导学生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培育 1-2 项体育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严禁挤占体育课时和大课间,中小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 1 小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户外。教育学生坐立行读写姿势正确,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加强劳动生活技能教育,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乐于科学探索,热心志愿公益服务。

 9. 规范义务教育招生。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政策,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儿为招生依据,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面试、评测)等方式选拔学生。坚持人籍一致,坚决禁止空挂学籍、一人多籍、学籍造假等现象。

 10. 优化教学方式。要注重培育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大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 1 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改进学校美育教学,鼓励特色发展,将艺术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促进每个学生形成艺术特长和爱好,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加强劳动教育,引

  导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11. 采用等级评价方式。严格依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此项与教师师德考核挂钩。

 12.树立科学育人观念。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性差异和天性,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鼓励孩子尽展其才。家长应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支持学校和教师正确行使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权及适度惩戒权;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或请家教给孩子增加过重课外负担,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13. 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深刻领会 XXX 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教交流会、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14. 加 强家庭交流互动。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其勤奋学习、开朗自信、乐观向上;教育孩子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勇于面对、努力克服;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

  动力;提醒孩子有事及时告诉家长,主动寻求帮助。

 15.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途径对国家、省、市中小学生双减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和社会转变观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6 、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学校每周 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 2 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尽量吸引有需求的学生每周 5 天都参加课后服务。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17 、开展寒暑假托管服务。组织摸排、充分调研本地有寒暑假托管需求的学生数量、服务需求和资源条件,结合实际科学选定开展服务。寒暑假托管服务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在做好看护的同时,合理提供一些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宽、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18.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设立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畅通社会反映情况渠道,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共同监督双减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学习,听取意见。

 按照区教育局文件通知要求召开整治学生过重课业负

  担活动教师动员大会。注重采取灵活多样学习方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文件和通知,让全体教育工作人员普遍接受一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素质教育理念学习。组织教师签订《承诺书》。

 (二)查摆问题,积极整改。

 找准找实课业负担突出问题。对照学习内容,采取学生、家长提、自己找、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从作息时间、考试评价管理、课程开设、体育锻炼、课堂有效教学、有偿家教、教辅资料等方面查找课业负担问题具体表现,注重从学生、家长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中查摆突出问题,对照双减有关规定进行检查,明确双减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开展课业负担调查。组织学生、家长参与整治过重课业负担活动,开展课业负担情况调查,采取问卷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专项测评,测评结果与考核挂钩,对教师作业设计质量进行考评。

 (三)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建立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征求意见会议,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建立教学活动安排审查、公示制度。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将本学期学校的总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师任课安排表、考试安排、每天作业安排等教学活动公示。

  — 9 — 中小学“双减”工作总结

  落实“双减”工作,是以“小切口”见“大实效”、破除教育发展梗阻、推动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新疆生产建设 XX 教育系统采取一系列举措,严格落实“双减”工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更好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一是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留作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提出明确规定,并要求各地统筹合理安排中小学生作息时间。成立“作业量控制”督查领导小组,每周对各年级各学科作业拟订计划,对作业量控制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学校教务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情况,召开教研会议针对问题进行研讨和整改,做到精准布置作业,学生作业时长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周密安排部署。及时转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决防止暑期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关工作的通知》,并提出落实要求,严禁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补课,严禁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课程教育,严控暑假作业总量;教育家长履行暑期监管责任,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 10 — 三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印发了《XX 校外培训机构负面清单》《XX 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关于做好 XX 民办教育机构审批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内容、审批流程及设置标准及监管重点;公布群众投诉举报电话,畅通问题反映渠道,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XX 已有 XXX 所校外培训机构在“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完成注册,并实行动态更新黑白名单。目前,合规机构数为 XXX 所,尚在整改中机构数为 X 所。XXXX 年以来,XX 市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公安、住建、消防、街道、社区等部门定期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治理。通过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治理,加大对校外培训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XXXX 年,XX 教育局将加强作业、睡眠、手机等“五项管理”列入 XX 教育督导委员会“一号督导工程”。上半年,XX 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专项督导,覆盖 XXX 所中小学、XXX 个校外培训机构、XXX 个线上培训网课平台。XX 教育局近期开展的基础教育深改调研,将“五项管理”及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纳入调研指导内容,深入摸清现状,分析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对策。

 下一步,XX 教育系统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的思路,主动作为、狠抓落实。

  — 11 —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双减”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双减”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向全 XX 推广。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双减”落实落细机制,以分类专项实施,分层递进落实,在“常”“长”上下功夫,完善责任落实、制度保障、家校协同、督导检查、社会监督机制,构建横向全覆盖、纵向全贯通的制度机制。深化教育教改,加...

篇四:学校改进双减政策的措施

学生“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有关精神,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减负三十条)(教基〔2018〕26 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守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强化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责任,政府主导、各方协同、标本兼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一是宣教结合推动“双减”。“宣”就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和省里政策,在吉林省教育厅网站设立专区,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开辟专栏,在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实现制度上墙、进宣传窗等。“教”就是通过专题教育、主题班队会、载体性活动、签订教师承诺书、致家长一封信等,营造家校协同育人良好氛围。

 二是疏堵结合推动“双减”。“疏”就是校内提质减负,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坚持“零起点教学”,严禁削减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和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堵”就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持续开展专项治理,严禁“超标”“超前”培训,整治培训机构唯利是图、超范围经营、错误言论、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构建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放改结合推动“双减”。“放”就是把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学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坚决克服评价标准中的“唯升学”“唯分数”倾向。重点加强对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正确办学方向。“改”就是推进考试招生改革,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公民同招”,不得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确保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 75%。

 四是监管结合推动“双减”。“监”就是强化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监督平台,畅通社会监督,受理减负举报。吉林省教育厅研发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体质管理监测平台,时时监控和评估“双减”成效。“管”就是重拳治乱,将“双减”工作作为督导“一号工程”,纳入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继续实施教育厅领导包保市(州)制

 度,充分运用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手段,持续深入各地开展检查指导。同时,强化教育、市场监管、民政、人社等多部门综合治理合力,多部门联动抓“双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重点举措 (一)落实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 1.严格按课程标准和进度要求教学。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全面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不拔高教学要求,不赶超教学进度,增强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执行力。小学一年级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因学期长短确需跨学期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的,须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明确。

 2.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和活动。科学编制中小学课程计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要公布在教室门口。不随意增减课时,除正常调课外,不得挤占思政、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实践等课程和活动的课时。坚决制止“阴阳”课表。

 3.提高作业质量,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各学科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由学校年级组统筹调控,根据课标要求,家庭作业时长把握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照。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分层、全批,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校内由班级建立、面向全体家长的家长群,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每班不超过一个。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4.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解决“放学早、接送难”问题。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推迟至 8:00 以后,小学、初中早上上课时间分别不早于 8:30 和 8:00,寄宿制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晚熄灯作息时间分别不迟于 21:00、21:30、22:00,并严格按规定的睡眠时间设定起床时间。各地各校根据季节变化等因素确定具体作息时间。加强学校课间、午间管理,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休息、活动。

 5.禁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集中补习。中小学生寒假、暑假假期分别为 3—4 周和 7—8 周,具体放假、开学时间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明确并向社会公布。中小学校各年级一律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在校内外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中补习。

 6.确保学生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包括晨跑、大课间活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时间。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 1 小时。鼓励中小学生每天参加户外运动。各地要合理安排体育中考时间和项目,防止应试化倾向。

 (二)规范区域和学校组织的考试评价(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7.控制文化学科统一考试频次。小学一二年级不得以纸笔测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每学期统一考查不超过 1 次;小学三至六年级可安排语文、数学等学科考试和其他学科考查,每学期统一考试或考查不超过 2

 次。初中文化学科可组织期中、期末考试,不得组织月考和周周清考试。县(市、区)教育部门不得对小学组织统测。

 8.科学控制考试难度。坚持教考一致原则,各级考试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控制考试难度。初中各学科期中、期末试卷整卷难度系数控制在 0.70 以上,中考难度系数控制在0.70—0.75,单个题型难度系数不宜低于 0.40。2020 年开始,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建立基于原数据库的中考试卷质量分析系统,真实掌握评判各地试卷难度情况。

 9.改革考试命题内容和形式。中小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创新试题形式,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不得出现脱离实际的偏题怪题,扭转靠机械刷题取胜的命题倾向。

 10.不对外公开考试成绩和排名。中学生个人考试成绩及位次允许家长获知,但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在校内外公开发布。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过分强化应试教育的中考、高考“誓师大会”,不得发布或以家委会等名义发布中考、高考“喜报”,不得标榜或变相标榜“学霸”和中考、高考“状元”。

 11.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行小学学科分项等级评价,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强化评价的激励、诊断与改进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12.深化中考招生改革。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13.促进普通高中教学考相一致。强化高考育人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

 (三)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14.推动义务教育减负增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和社团活动,积极有序扩大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精准教学、精准学习试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能。实施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计划,聚焦学校课程、学科教学、教师教研,整体提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15.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完善 “走班选课”制,探索建立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16.实施普通高中分类办学试点。试点先行,错位定位,分类办学,改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格局,逐步培育一批人文、科技、体艺、综合等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学校,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四)规范中小学校招生(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教育部门)

 17.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推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出台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施细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18.实施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的招生时间,与公办义务教育学

 校同步招生,严禁任何形式的提前招生。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时间、范围、标准和方式招生,不得采用衔接班、预录班、新生军训等方式变相提前招生。

 19.严禁跨区域争抢优质生源。禁止公办高中以集团化办学名义联手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或以转学等名义变相招生。坚决防止各区域间中小学校招生相互“挖墙脚”。

 20.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各地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2021 年始不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数的 60%,招生名额分配向农村初中学校和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

 21.均衡编班配置师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规范实施学生随机均衡编班,合理均衡配备师资。

 (五)规范校外培训和进入中小学校的竞赛、活动管理 22.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时间和进度。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 20:30。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市、区)中小学同期进度。加强学科类培训课程、教材、班次等的事中监管,对开展“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加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与年检结果挂钩。(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23.严禁校外培训与升学相挂钩。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以排名为目的的跨区、跨机构大规模学科类测试或变相测试。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作出与升学、考试相挂钩的保证性承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在官网、培训点、自媒体、宣传单上宣传学生升学情况。(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

 24.规范竞赛管理。规范中小学竞赛活动,进入中小学校的各类竞赛必须经各级教育部门审核,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布的竞赛活动。各级各类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或出借场地给未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公布的竞赛活动。(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省科协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5.规范进校园活动。落实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进校园活动清单管理,开展对各类进校园活动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监督反馈长效机制,减轻学校、教师、学生负担。(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等,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六)落实家庭教育责任 26.树立科学育儿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好《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引导广大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现状谨慎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责任单位:省妇联、省教育厅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7.家校协同保证孩子睡眠时间。努力保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 10 小时、 9 小时、 8 小时。家校加强沟通协同,控制好家庭作业时间,保障孩子基本睡眠时间。(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妇联、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8.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应当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经常进行户外锻炼,积极防控孩子近视;鼓励每位孩子掌握 1—2 项运动技能和 1—2 项艺术技能。安排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体育局、省妇联、共青团省委等,各市、县市区有关部门)

 29.实施家长素养提升工程。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办好网上浙江家长学校,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资源。5 年内 70%以上的中小学校建立数字家长学校。学校要分年段开齐开好或及时推送覆盖身心健康、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有效陪伴、网络新媒体使用等方面的系列化、规...

推荐访问:改进 措施 政策 学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