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亿赛范文网!

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08-31 13: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10篇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3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 1921年7月,烟雨南湖,一叶红船断浪,慢慢出来。十三名共产党人用高速镰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10篇

篇一: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

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 3 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

  1921 年 7 月,烟雨南湖,一叶红船断浪,慢慢出来。十三名共产党人用高速镰刀锤击水,波浪遏制飞舟。小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开拓地的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成立给苦难中国带来了新的火种。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回顾历史的长河,展望今天的盛世,我们还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感受到党带来的温暖。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一起风雨,鼓励前进,为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他们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历史方向,不变。是他们坚定的初学者。红船精神是这个初学者的真实写照。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中国共产党时刻为人民牺牲一切,时刻贯彻红船精神,立党为公,政治为民。

  现在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跃居世界经济大国,开发世界高科技产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经过天华成为这一景象,我党始终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为人民寻求幸福,为民族寻求复兴,为世界寻求*。中国共产党在摸爬滚打中逐渐站起来,具有独立自主的外交观念,在风起云涌的国际上有地位,东亚病夫弱国无外交等笼罩在中国人头上的阴霾逐渐消失,中国在共产党的指导下逐渐走向强大。

  自古以来,疾风知道动草,从来没有忠诚过。庚子新春,瘟疫肆虐,山河志其艰难。危难时刻习总书记温暖人心的话打动了心弦——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与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有医务人员,与死神搏斗,保护岗位,有无视生命的解放军士兵和人民警察,害怕工作,尖锐的铁骨,挺身而出的无数平凡伟大

 的人民,众志成城,势不可挡。中国在这场灾难中展示了独特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任尔东西南北风,还不可破坏。

  今天的青年应该继承红船精神。不管航船多大,我们都不能迷失方向。不管航道有多宽,都有激流危险滩。不管航行多久,都不能忘记从何而去。中国共产党的红船精神深深鼓舞着我,鼓舞着一代中华儿女,走向辉煌的明天……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

  一切都在前进,思想报告不能忘记走过的道路得更远,走到更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的过去,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对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必须忘记初心,继续前进。对纪律检查干部来说,不忘初心,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记住使命,忠实履行监督纪律的责任,忠实地负责清洁。

  不忘初心不忘忠心。从天下到德,不要忠诚。对党的忠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作为党员,入党时,我们面对党旗庄严地宣誓,要忠于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党员干部要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干事创业的思想灵魂,把所有的生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中。纪检干部是党的忠诚卫士,承担着惩恶扬善、纯正党的队伍的重要使命,对党绝对忠诚是纪检干部第一的政治要求。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一致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则为首,以实际行动解释对党的忠诚。

  不忘初心不忘赤子之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但我们必须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心。这是党的发展和执政经验的总结回顾,也是党员干部全体的共同要求和迫切期待。老子说:反者道的动作,弱者道的用途。老子的核心思想是回到自然状态,回到赤子状态,*不离开,回到宝宝,不仅要回到朴素的生活,还要回到朴素的心。对纪检干部来说,永远保持赤子的心,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赤子的心,始终保持共产

 党员应有的政治本色,工作总结始终以保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为使命,坚决保护党的中央,保证禁止全党的命令。

  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不要忘记坚持。作风建设的困难防止反弹困难。目前,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四风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顶风违纪问题依然发生。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为纪检干部,在成绩面前决不能有骄傲,决不能有松弛、休息的心情,要发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性,在坚持中深化、深化中坚持,加强日常管理监督,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一步一步抓住脚印,继续推进作风建设,深入推进

  不要忘记你的第一颗心心。治者必须先自治,负责人必须先自责。纪检干部是党章党规党纪的执行者、维护者,自己能否清洁,关系到监督纪律的责任性和公信力。自己的清洁是纪律检查干部的立身之本,只有自己清洁,才能诚实地监督他人,只有自己清洁,才能在监督纪律问责中身体笔直,腰杆硬。企业家马云曾经提倡商人不行贿,认为不行贿是企业最基本的基础。如果说不贿赂是商人的基础,清洁是纪律检查干部的基础。作为纪检干部,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困,始终保持清洁。要把党的纪律刻在心上,始终绷紧纪律的弦,遵守纪律的模范,清白地做人,清洁地工作。

  不忘初心,不忘负责人的心。为官员避免事情而耻辱。干部负责,参考网负责多少,负责多少,有多少成果。敢于承担纪检干部的使命和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纪律检查干部缺乏负责人的勇气,在工作中不能认真碰撞,影响监督作用的发挥和制约。作为纪检干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负责,敢于负责,善于负责,成为党章党规党纪的坚决保卫者。抛弃我谁的政治责任和勇气,与所有违反纪律的行为斗争不正当的风格,真正的管理严格,管理严格,管理严格,管理严格,真正立法,严格,许多党员干部自觉追求道德高标准,遵守纪律底线,自觉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抵制不良风气。

  不忘初心,不忘作为心。许多干部上纪检岗位时,热血沸腾,想工作。理想有热情并不难。困难的是保持进取的心,保持作为心。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有的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产生了混日子的想法,有的人面对违反纪律的问题,不想监督,不想监督,问题不能马上纠正。作为纪检干部,要承担保护党规党纪的政治责任,找到责任定位,认真履行监督责任,面对原则问题决不让步,面对大非问题敢于亮剑,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全面严格治理党的各项任务

  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说:我们可能走得太远了,忘记了当初出发的目的。我希望我们所有纪检干部都能不忘初心,保护初心,在实践中检验初心,解释初心,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斗争,体会不断培养我们党政治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

  时间如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党的 100岁生日,我们每个人的心情,不仅感慨,还感谢。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一叶扁舟成长为一艘巨舰,唤醒了睡了很长时间的东方狮子,拔出了数百年来笼罩在千万仁人志士心中的雾,展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的星星革命之火。从那以后,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悠长的夜晚终于点亮了耀眼的启明星,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引导了前进的方向。

  那场灾难深,血雨腥风的漫长夜晚,七一的晨曦打开华夏大地的雾,激励华夏的孩子们,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弃头部,洒下热血,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在大地上,把理想的火炬照亮强国的道路。万里河山因此美丽,雄浑壮丽的历史长河波澜壮阔,豪情万丈。

  战争时代的每一天,我们总是感动士兵发生的故事。董存瑞、黄继光、张思德、

 刘胡兰熟悉的名字让我们难忘,给我们留下了感人的故事。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前进。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为荣,我以出生在这样的英雄国家为荣。

  和平时代雷锋对我们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必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他对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工作像夏天一样热。《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人,教育了几代人。

  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每天都实现。申奥、申博成功、加入世贸……中华大地的喜事不断,照亮了华夏孩子的爱国之心。

  红旗飘扬,党旗狩猎,祖国繁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高,中国人民满怀喜悦,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96 年辉煌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历史验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我们要记住党,支持党,坚定理想信念。以信念为舟,政治为帆,以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为路灯塔,为梦想乘风破浪。

篇二: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

课讲稿】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国共产党大历史观的多维展现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殊表达。大历史观即将历史置于纵深历史长河和宏阔空间背景下來叙事和评价,以求客观呈现历史、科学总结历史,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对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中国化的历史观。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基础上全过程、全方位、全局性地梳理历史进程、回顾历史成就、评价历史意义、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思维、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历史担当与历史主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百年党史进行了

 全景式的历史叙事,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

 一、在梳理历史进程上坚持阶段性与连续性相联系 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体现在对历史进程的整体把握上。“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2]168,然而并不表示各个时代相互割裂与脱离,即“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2]669。因此,在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中认识历史是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遵循着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既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也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决议》通过准确划分党的历史阶段,并将其统一起来,从整体上把握百年党史进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

 依据党在不同时期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任务不同,《决议》把百年党史划分为四个时期。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了历史主体的时代任务。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立统一关系的

 具体表现和集中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划分时代的根本依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议》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3]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错综复杂,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八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决议》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3]9。然而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并未将党的八大提出的路线贯彻到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重新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17。《决议》

 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3]1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24。《决议》指出,新时代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3]23。据此,《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依据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担当。

 历史的阶段性并不排斥历史的连续性。四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贯穿其中的最鲜明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议》在历史叙事中并未将百年党史碎片化,它在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实践时特别注意其内在的承继关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百年党史主题,并将其贯穿于党的接续奋斗进程中。《决议》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

 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创将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3]3-23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解决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为主线,打通百年党史的历史脉络,使之成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连续整体,凸显了党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感和因势而为的历史主动精神。

 二、在回顾历史成就上坚持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筹 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体现在对历史成就的全面概括上。历史是复杂的、多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回顾党的历史成就自然会有不同的结论。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为民造福史、理论创新史与自身建设史的“五史合一”;也有学者认为,不怕牺牲史与为民造福史都内含在党的不懈奋斗史之中,因此应从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党的建设史“三史合一”的角度来认识党史的主线。无论“五史合一”还是“三史合一”,在本质上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与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因使然,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决议》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对党的百年奋斗成就所进行的深刻总结,展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发展和蓬勃生机。

 在实践上,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百年进程中实现了四次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与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相结合,矢志不渝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成立了新中国,彻底告别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此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3]8,为走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根本社会条件;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3]14,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以前,党领导人民不断改变我国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

 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3]22,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两个大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十三个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62,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理论上,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飞跃。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历史上成功地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飞跃。《决议》

 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决议》全面回顾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凸显了党高度的理论自觉。

 三、在评价历史意义上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体现在对党的百年奋斗成就的历史意义的高度凝练上。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科学的价值判断建立在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基础之上。因此,历史评价的标准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其客观性应放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予以考量,就是要认识评价对象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 ”[5]4。评价中國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不宜局限于自身历史,沉迷于已经取得的历史成就,而应跳出“舒适区”,从大的历史场域来进行把握,在历史比较中清晰、客观、真实地认清自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也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其历史意义不仅是历史

 性的、民族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决议》突破“小历史”的叙事模式,以更宏阔的视角阐述了党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

 《决议》将中国共产党历史放到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评价。党史学界普遍认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书写要以中国近代史为起点,方能说明“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实践逻辑。《决议》在书写百年党史之前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中国近现代以来遭遇的民族危机及与之相呼应的英勇斗争,用“失败”一词交代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救国方案的破产,预示着新的革命力量将应运而生,接过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近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苦难历史中走来,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以燎原之势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从此把中国人民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极大地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仅如此,《决议》写道,“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3]62。走在这条康庄大道上,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激发出全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

 极大热情,使中国发生了从一穷二白到站起来、富起来的深刻蝶变,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屹立于世界东方。

 《决议》将中国共产党历史放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评价。党的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史,也是一部统筹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确保自己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发展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飞跃,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中国版本,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在中国得到检验、贯彻和彰显,极大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与此同时,党的百年奋斗也锻造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定海神针”。

 《决议》将中国共产党历史放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评价。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胸怀天下并有历史担当的大党。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曾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6]。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坚持把为中国人

 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统一起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资本主义产生后,人类社会逐步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使西式现代化被神化为通往现代化的不二选择,但时至今日,实践证明西式现代化道路并没有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然而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一条根本区别于西方资本主导下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世界上那些既想发展又想保持民族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在总结历史经验上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相贯通 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体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前后贯通上。何谓历史?李大钊指出:“历史是亘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的全人类生活。”[7]可见,历史是永续存在的,与现实、未来是相贯通的。打通历史脉络的关键即是对历史经验的现实运用与未来转化。1965年,毛泽东在会见李宗仁夫妇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

篇三: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

22年第2期理论建设NO.2.202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 —基于三个“历史决议”的考察张 静, 熊秋良(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摘 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充分彰显出高度的政党自觉,特别是诞生于重大历史关头的三个“历史决议”,作为标志性文本充分体现了党的自觉和自为。文章剖析三个“历史决议”所彰显的基于问题导向的历史自觉、基于目标导向的理论自觉和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自觉,明确其对党的事业所处方位的锚定、对党的理论守正创新的确证和对党的奋斗逻辑主线的践行,并进一步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关键词:

 “历史决议”;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2)02-0001-09收稿日期:2022-02-23基金项目:

 “研究阐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两个确立’引领江苏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22ZDA007)作者简介:张 静(1996—),女,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熊秋良(1970—),女,湖南岳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高度自觉的政党,历经百年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对自身属性和使命的自觉,也有对中华民族独立和复兴的自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进行的系统总结,彰显了充分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蕴含着强烈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行动导向。一、坚持问题导向,以历史自觉确定时代方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是广义的、宏观的、全面的。三个“历史决议”以梳理党的历[DOI]10.19810/j.issn.1007-4767.2022.02.001- - 1

 史为抓手,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大历史观确定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以时代之问聚焦现实方位、总结历史经验,以忧患意识锚定未来方位、洞察历史大势,有助于保持历史清醒、增强历史自觉、发挥历史主动。(一)以大历史观确定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历来重视总结党的历史,以此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建党初期,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等早期党的先进分子(同时也是党史研究的开拓者),以充分的历史自觉,通过对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等进行整理和研究,满足了党的建设的需要、中国革命的需要。1926年蔡和森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是记录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史的首部著作。它的书写并不是从1921年建党开始,而是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把党的历史置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该书通过揭示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社会、阶级变化,论证中国共产党诞生并领导中国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偶然,通过梳理中国革命运动从旧阶段向新阶段的发展历程,来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可以说,其中蕴含的视野和方法树立了以大历史观辩证看待“我们的历史”和“历史中的我们”的典范和传统。三个“历史决议”的书写遵循大历史观,其逻辑主线是从长时段对党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梳理,从宽视野观察和定位中国问题,从深层次总结历史规律和提升党内认识。第一个“历史决议”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从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的历史,旨在厘清困扰中国革命的路线是非问题。要从思想上、政治上加以剖析和清算,必须“算历史账”,从党的历史中厘清错误的源与流,有效路径就是进行充分的、大规模的党史学习。从毛泽东编辑《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到撰写《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从持续近四年的延安整风到召开近一年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第一个“历史决议”历史地实现了对错误路线的清算,从中找出并经充分论证的正确革命路线。第二个“历史决议”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前28年的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后32年的历史,从总体上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经验。这种总结是完全必要的,因为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内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身处时代变革之中,党内党外都需要对所处历史方位加以确定,充分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意义,并通过梳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文化大革命”三个历史时段,从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初步的成就”到“更大的胜利”提供思想准备和实践依托。在建党百年历史节点上,第三个“历史决议”以中华文明为出发点、以近代屈辱磨难为切入点、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为落脚点,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凸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决议特别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有助于启发全党充分认识当下所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和新的历史起点,认识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标识性意义。经过百年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一种结论性的判断,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底气,而这正源自党的百年伟大成就的支撑和历史规律的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 - 2

 历史转变关头是整个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把这样的环节认识清楚,有助于全面认识整个历史面貌。三个“历史决议”以大历史观回顾党的历史,并标识出时下所处的重大历史关头,有助于把握历史规律、确定历史方位。(二)以时代之问聚焦现实方位立足中国革命现实,第一个“历史决议”要回答的时代问题集中在政党和主义、革命和救国方面。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言论。同时,由于共产国际解散, “马列主义已经破产”等反共思潮、 “解散共产党”等反共舆论愈加迭起。面对污蔑和攻击,决议在政治上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同时,决议诞生于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原则通过,以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团结、政治上的民主,保证了党的七大不发生重心转移而聚焦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现实问题,蕴含着中国革命的方向和前途,影响着“两个中国之命运”。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第二个“历史决议”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不仅关系对历史的交代,也关系如何定位社会主义所处的现实境遇。对此,陈云“建议增加回顾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段落。有了党的整个历史……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1] 。通过对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冷却和沉淀了国内国外、党内党外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扫清了思想障碍,把注意力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第二个“历史决战”还承担为现实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的重任,按照毛泽东思想,经济、政治、文化、党应当是怎么样的, “如果这样来答复一下,这对开好十二大,统一全党的思想,乃至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很有意义”[2] 64 。第二个“历史决议”以科学评价为价值依托和理论根据,将毛泽东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最终用于聚焦和解决现实问题。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现实方位,第三个“历史决议”面对的重大任务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指出,在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76年、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40年、党的事业和党的理论与实践大大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行回顾有着重大现实意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决议总结百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蕴含着的历史经验符合客观需要,有助于在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坚定信心,统一全党思想、意志和行动。三个“历史决议”从时代之问出发锁定现实方位,从对问题的解答中总结经验教训,凝聚全党共识,消解各种谣言和攻击的蒙蔽,明确党的事业发展道路和前途。(三)以忧患意识锚定未来方位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着眼未来,增强忧患意识是为了更清醒地洞察历史大势。76 年前,革命大势错综复杂,无论是“二次革命论”还是“毕其功于一役”,症结所在是对革命大势把握不清,而在战争年代,任何举棋不定和反复无常都直接影响着党的生死存亡和革命事业的前途命运。第一个“历史决议”揭示了党史上时“左”时右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世界革命的不平衡性。经过对路线是非的厘清和对历史问题的澄清,毛泽东指出, “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就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3] 200-20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结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 - 3

 了社会形态演进中缺乏预见、革命自发的状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对中国革命大势加以把握并顺势而为。40年前,围绕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问题,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的顾虑和行动上的徘徊导致党的事业停滞不前,第二个“历史决议”从广义上对革命作了界定,在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后,指出虽转入和平发展时期,但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更艰巨、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代人的特点,以基于忧患意识的战略判断号召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树立起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今天,针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的国际国内形势,第三个“历史决议”以高度的历史清醒强调,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也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特别是“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威胁着党的长期执政。因此,强调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内外、党内外的复杂态势进行充分预判,以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统一的历史视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掌握历史主动、抓住历史机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行稳致远,在重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深刻变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党品格。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既有忧国忧民的政治担当,也有忧党的政党自觉。三个“历史决议”发挥历史主动,警示全党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是在科学判断形势发展基础上的主动作为。对时代方位的把握往往因身处其中而难以自知,三个“历史决议”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其深远历史意义就在于以问题为导向,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对过去进行梳理、对现实加以定位、对未来作出估测,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二、坚持目标导向,以理论自觉推进守正创新“要讲历史,要讲理论,不要陷到一件一件历史事件里面去”[ 2 ] 61 。三个“历史决议”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强烈的目标导向,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成功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一)

 “两个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4] 。三个“历史决议”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5] 651 。第一个“历史决议”实际上破除了党史上的第一个“两个凡是”,即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分析了路线错误背后教条主义的思想根源,基于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注重根据马列主义普遍真理,通过调查研究具体分析国内外、党内外的现实情况,解决中国革命的各种实际问题,最终在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在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过程中,就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胡乔木回忆道, “有的同志说,就讲马克思主义就行了。应当说,如果就讲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就胜利不了”,“至少从1927年到1957年这三十年胜利的历史,跟毛泽东思想是不可分的……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 - 4

 这三十年的著作,确实是灌溉了我们的党”[6] 663-664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没有到过中国,不能用他们的著作来代替,丢掉毛泽东思想就等于丢掉胜利道路上的精神武器,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至关重要的,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须也是必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越发自觉的建党百年历史起点上,第三个“历史决议”特别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突出了其原创性特点,而理论源自与实践的互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源自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把握,源自对外部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的认识,源自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八个明确”到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十个明确”,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观点的创造性和开放性...

篇四: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

人:

 XXX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21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公布。《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第三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目录content01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02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03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04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05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06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07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序言结束语

 序言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序言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一百年来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需要 ; 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102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 需要 ;03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 需要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序言

 一九八一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序言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国家蒙辱 人民蒙难 文明蒙尘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党深刻认识到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推进并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国民革命军建立,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毛泽东同志领导军民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随着斗争发展,党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根据地。党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也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开展了群众革命斗争。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 , 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然而,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转战到陕北。“左”倾路线的错误给革命根据地和白区革命力量造成极大损失。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七七事变后,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直到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的全面内战,党领导广大军民逐步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打赢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向中南、西北、西南胜利进军,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八百万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人民支持下,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同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革命斗争中党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从一九四二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这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收到巨大成效。党制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一致。党的七大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制定了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实践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完成土地改革,进行社会各方面民主改革,实行男女权利平等,镇压反革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完全统一;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彰显了新中国大国地位。二、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党领导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国家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九五六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二、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党领导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党领导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各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和巩固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加强和扩大了广泛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二、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党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国防工...

篇五: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

2022 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作业终结性 3 3 套 试题 及 答案

 试卷一

 :

 答题说明:把试题及答案用快捷键Ctrl+C进行复制,然后用快捷键Ctrl+V粘贴到答题的页面中,最后保存并提交答案。

 题目:阐述你对中国梦科学内涵的理解

 论述题(0 30 分):

 2 2012 年 年 1 11 月 月 9 29 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反映了既创造过辉煌、又历经过苦难的中华民族对复兴的深刻理 解和殷切渴望,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中国梦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尊重,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庄重申明。

 一、国家富强

 唯物主义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还同时承认在物质范畴中人是第一性的。从根本上来说,人是长期以来物质运动和进化的结果;另一方面,生产力是人创造的,生产 力带来的物质财富也必然是为人所用的。而且世界历史也反复证明: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全部都是“藏富于民”的,都是大多数民众共同富裕的国家。因此,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要实现国家富强,都必然把满足全体国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即实现大多数民众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一)国家财富的来源。一般来讲,对一个疆域基本固定的国家,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自然界,重点指得是大地与海洋,准确地说,主要来源于在自然界的基础上人们的劳动创造。二是通过战争从境外的同类手中掠夺。三是通过对外贸易从境外同类手 中巧取。当然,有些时候这几种来源可以混合并存于某个国家,以达到这个国家富裕的目的。

 1. 美国富强的奥秘。

 2. 英国富强的奥秘。

 3. 德国、日本富强的奥秘。

 4. 中国富强的曲折之路。

 (二)实现国家富强。以史鉴今,鉴古知今、以世界p ?p 以邻邦鉴中国,鉴彼知己。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坚决不走美国、英国的路,也坚决不走日本、德国的路。

 我们要立足国情,靠中华民族的集体劳动和智慧才华,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要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人民、凝聚人民;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卫生制度,健全社会基层管理体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简言之,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迎接新挑战,破解新难题,跨越新障碍,夺取新胜利,实现国家富强。

 二、民族振兴

 “ 中国梦 ” 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 达得是中华民族振兴以促进世界伟大发展的雄心壮志。习近平同志提出 “ 中国梦 ” 接续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民族振兴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一)民族振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而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境地,以一种极其屈辱的姿态进入到了世界近代史。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在苦难中奋。

 起的民族。

 “ 中国梦 ” 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空前屈辱和磨难的洗礼,经历了无数志士仁人舍命抗争的无数次劝谕和启迪,经历了千万次中国向何处去的上下求索,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二)实现民族振兴。回望过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极为曲折和艰难的道路,为了这样一条道路,中华民族付出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代价。如果不能理解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所经历的苦难有多么深重,就难以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中华民族具有何等重要的历史意义、就难以理解国强民富的梦想,在中国人的心中为何如 此强烈与持久。

 三、人民幸福

 人民幸福是硬道理,其涵义不仅包括使人民在物质层面上感到满足和满意,同时也

 包括使人民在精神层面感觉有价值有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幸福观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自身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党所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的现实需要。

 (一)“幸福”的内涵。幸福是与“美好”联系在一起的,对它至少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美好的生活;另一种是指人们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由于每个个体都浸染于特定的文化,因而这种幸福体验便具有了较多的文化特色。因此,大多数人对幸福的理解,显然接近于后一种理解,也可以称之为 幸福感。

 (二)实现人民幸福。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发展主要是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积累;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发展主要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协调;哲学家们认为,社会发展主要是人性的自我实现。我们认为,在社会实践中,符合人们的主观需要,从人的需要出发,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人民的幸福。

 “中国梦”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和昂扬向上的意志情怀,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努力奋斗 的共同理想。中国人民正大踏步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中国梦的新征程。

 试卷二

 答题说明:把试题及答案用快捷键 Ctrl+C 进行复制, 然后用快捷键 Ctrl+V 粘贴到答题的页面中,最后保存并提交答案。

 论述题(0 30 分):

 0 40 多年前,当中国女排首次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从菁菁校园传遍大江南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神州大地自信自强,中华儿女满怀豪情,人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更加坚定一个信念 ——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

 答: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这段重要论述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指明了方向,是做好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遵循。

 爱国统 一战线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宝。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无坚不摧的革命力量、建设力量、改革力量。广义上的统一战线,指的是不同的政治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我们现在讲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 ,无产阶级在革命进程中要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爱国统一战线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个时期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起到了推动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就有了胜利。我们的势力越大,胜利的把握就越大。这是很硬的道理。”爱国统一战线与党的事业息息相关,关系 着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兴衰成败,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明确党的基本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逐步形成以抗日民主为基础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通过发展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巩固人民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爱国统一战线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一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要高度重视和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知识分子工作,引导他们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要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关注他们的思想,关注他们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

 助引导,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三是要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任务,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努力为 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四是要切实做好港澳工作、对台工作、侨务工作。随着“一国两制”深入实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大陆内和大陆外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中的成员流动更加频繁、联系日趋紧密,要适应新形势,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试卷三

 :

 答题说明:把试题及答案用快捷键Ctrl+C进行复制,然后用快捷键Ctrl+V粘贴到答题的页面中,最后保存并提交答案。

 题目:阐述你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

 论述题(0 30 分):

 贯彻新发展 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高度概括了这一历程中形成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其中之一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

 答: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回答了当下的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 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引领中华号巨轮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战略选择、互相之间关系是什么,落脚点在哪?了解这些方面,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从新发展阶段时代背景看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随时移,如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还是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就可能成为现代版的“刻舟求剑”。

 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作出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论断。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阶段,也是一个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的阶段。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

 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坚持问题导向,党中央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成为回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中国答案。

 从新发展格局看新发展理念的着力方向

 从理念到推动实践,需要路径选择、行动框架。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举措;而贯彻新发展理念,也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作用使然。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南。比如,当前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瓶颈,旧的生产...

篇六: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

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三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一篇

 一九二一年七月,烟雨南湖,一叶红船劈波斩浪,缓缓驶出。十三名共产党人高擎镰刀铁锤,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小小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给苦难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火种。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回望历史长河,展望今日盛世,我们仍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感受着党带来的温暖。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着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地奋斗,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他们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而不变的。是他们坚守的初心。红船精神,正是这份初心的真实写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时时准备为人民牺牲一切,时时贯彻红船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如今,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乘着继往开来的气势,跃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研发出世界的高科技产品,为解决人类问题

 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尽天华成此景,我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 x。中国共产党在摸爬滚打中逐渐站起来,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观念,逐渐在风起云涌的国际有了一席之地,东亚病夫、弱国无外交等笼罩在中国人头顶的阴霾逐渐消散开去,中国,在共产党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强大。

 自古疾风知动草,从来板荡见忠诚。庚子新春,疫情肆虐,山河志其艰险。危难时刻习总书记温暖人心的话语拨动心弦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有医护工作者,与死神搏斗,坚守岗位,不顾性命;有解放军战士和人民警察,兢兢业业,铮铮铁骨,挺身而出;有无数平凡又伟大的人民,众志成城,势不可挡。中国在这场劫难中展示了独特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任尔东西南北风,仍坚不可摧。

 如今的青年,仍应传承红船精神。无论航船有多大,我们都不能迷失方向。无论航路多宽,都会有激流险滩。无论航行有多久,都不能忘记从哪里,到哪里去。中国共产党的红船精神深深鼓舞着我,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二篇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__发表这样的寄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青年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饱含着党对青年成长的无限关怀、对青年事业的无限期待。__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青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令青年鼓舞、催青年奋进,是指导青年成长成才、推动青年事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必将激励广大青年高举爱党爱国爱民的大旗,以更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党对青年的无限厚望,让青春在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中高高飞扬。

 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毛泽东同志的名言至今激励着亿万青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毛泽东掷地有声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背景下,以习近平为的党中央,从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事关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并要求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青年始终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青年有知识、有朝气、有闯劲,是社会中富有活力、富有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群体。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

 要力量,看做是推动自己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打上了青春的印记。我们党的创始人和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地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无数优秀青年始终站在时代进步前列,起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一百年来,青年总是在不断地为我们党注入着无穷的活力。

 据中组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__年全国发展党员 307.5 万名,其中大学生党员 123.6 万名,占 40.2%;100 岁以下党员 251.6万名,占 81.8%。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胸怀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正是我们党历经一百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党的事业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需要青年的朝气和锐气、需要青年的勇气与智慧;党的组织要永葆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需要青年的激情和热情,需要青年的创造和活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心得体会三篇

 40 年改革不息,100 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当初只有 50 多名党员到发展成为一个有 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如今,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前行。

 回眸党的光辉历史,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一个个

 突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华夏儿女用不屈的民族脊梁挺起了中国的前途与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的富裕拼搏奋斗。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奋斗的道路曲折艰辛。看清来路,牢记为什么出发,才能把握方向、行稳致远。唯有矢志不移才能不断前行。100 载风雨兼程,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今天,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的事业,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的赶考,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中国共产党 100 年风雨兼程,100 年岁月峥嵘,100 年自强不息,100 年奋斗前行。时间不会停止,脚步也不会停滞。在奔涌不息的时间长河中,今日之中国正面临近代以来的发展时期,也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方能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篇七: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

代号:

 1319

 国家开放大学 2 2022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试题(开卷)

 论述题(30 分):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反映了既创造过辉煌、又历经过苦难的中华民族对复兴的深刻理解和殷切渴望,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中国梦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为什么要用中国梦来概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

 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因为如此,中国梦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成为回荡在 13 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泰而民安,民富而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民族、个人在实现中国梦中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天下”情怀。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才能幸福。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过程,为每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空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素来有着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即使近代以来饱尝屈辱和磨难,也绝不会自甘沉沦,而是始终怀揣民族复兴的梦想,追求光明美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

 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人民。所以说,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篇八: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

第三个历史决议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此次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另外两个历史决议,分别是 1945 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 1981 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此次全会通过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其中当然有很多历史经验是需要总结和回顾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次六中全会的“决议”涉及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文件中涉及建党百年的重大意义,涉及建党百年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成就,涉及“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涉及的是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第一个历史决议,是解决走什么路的问题。第一个历史决议中,把我们党从 1921 年到 1945 年这 24 年的历史总结为两条路线的斗争史,结论是毛泽东同志始终代表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所以第一个历史决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历史决议,是在重大历史转折期做出的决议。1981 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也是在我们党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历史性转折,但很多遗留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 32 年历史,党内外都有不同的声音和争论。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公正评价,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公正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概括总结,是我们党风雨前行、安身立命的根本。

 去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走向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保证是什么?这就是本次全会“决议”需要去回答的问题。所以,这一次全会突出的历史贡献就是“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全会强调“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一次历史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做了新的挖掘、新的概括。过去是“八个明确”,现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个明确”。这一思想是指导未来发展的重要思想,在第三个历

 史决议中及时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我们党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从而始终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放在非常中心的位置。

篇九:三个历史决议引领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的心得体会

学习百年党史的三个历史决议专题 讲课发言稿

  2021 年 11 月 11 日,又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跟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十一届六中全会一样,又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跟《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样,又是一份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历史是延续的、贯通的、整体的,现实源自历史,历史烛照未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我们党对百年党史的完整准确的历史大叙述。对照前两个历史决议学习新《决议》,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通透地理解党的百年历史,有助于我们在大历史的纵深中,准确把握百年党史中第三个历史决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个重大历史关头

 三个重要历史决议

  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每逢重大历史关头,制定重大历史决议,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1945 年,在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关头、在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上,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于 4 月 20 日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 1931 年 1 月六届四中全会至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

 行了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百年党史中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胜利结束,成功解决了党的历史问题,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增强了全党的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用历史决议这种形式总结历史经验,不仅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创举,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1981 年,在改革开放大潮初起、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转折时期,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于 6 月 27 日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客观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百年党史中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统一了思想,推动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成功地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2021 年,在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 11 月 11 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建党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指引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

 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党史中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发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列明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将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三个伟人

 三次历史性战略性决策

  2021 年 3 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决定,通过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郑重作出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充分体现了我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我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我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由此回溯到 1944 年 5 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全党政治成熟这一关乎长远的大局,开始投入很大的精力来总结党的历史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

 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1945 年 4 月 20 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说明》强调,决议是“全党性质的”“同全国人民有关联的”“对全党与全面负责的”,“这是一个政策性的问题,不是随便决定的”。

  历史的脚步前进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同志决定,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建党 60 周年发表,他强调,“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党内党外都在等,你不拿出个东西来,重大的问题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 。

  三个伟人,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在跨越 76 年的历史长河中,站在不同的历史起点,胸怀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洞察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汲取前行力量,三次作出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意志,作出三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决议。每一个历史决议,都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伟大领袖的历史自觉,都准确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奋进的历史足迹,都适时激发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的磅礴力量。

  三个不同的框架

 三个不同的重点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1945 年中央作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我们党刚刚成立不满 24 年;1981 年中央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我们党建党 60 周年、执政不到 32 年;2021 年中央作出《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我们党正好成立 100 周年、长期执政已经 72 年。对照学习三个历史决议就会发现,同是决议,标题的定语不一样,各自的结构有差别,既说明了历史阶段的相互衔接,又突出了不同决议的各有重点。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聚焦“若干历史问题”,内容有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此种结合的代表。第二部分概述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为了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训、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全党同志,对若干党内历史问题尤其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作出正式的结论,是有益的和必要的。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从 1927 年以来到遵义会议党内的“左”、右倾错误,对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及其思想根源进行了重点剖析,指出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第四部分明确列出了各次尤其是第三次“左”倾路线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同正确路线相违抗的主要内容,并把否定路线错误与肯定广大干部、党员和军民群众的积极工作与英勇斗争区分开来。第五部分深入分析了产

 生上述“左”倾路线错误的社会根源,以及在思想方法、政治倾向、组织生活三方面的根源、表现与危害。第六部分严肃申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克服党内错误的态度、方针和方法,强调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彻底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等项倾向。第七部分突出强调,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之下,必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聚焦“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共分八个部分,分别是: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的伟大转折、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个决议史论结合,全面回答了如何看待建国以后党的历史、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等重大历史问题,对建国 32 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正确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决议最后强调: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所一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经统一了全党

 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十一届六中全会相信,这次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必将起到同样的历史作用。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聚焦“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既是对百年征程的回顾与致敬,更是对千秋伟业的动员与宣示。除序言和结束语之外,包括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等 7 个部分。决议紧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四个历史阶段实现的“四个伟大飞跃”“四个庄严宣告”,书写了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接力奋斗的优异答卷;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较大篇幅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突出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展开了百年大党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和再创辉煌的根本保证;深刻阐述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这五个方面所作的历史性贡献,精准概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

 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条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揭示了百年大党世纪伟业的深远影响和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强调全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提出全党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吹响了百年大党迈向未来的进军号角,提供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行动指南。决议的最后一句无比铿锵雄壮: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基本解决了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这些基本论述和结论,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党的历史的新认识,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这既反映了我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主流本质,每一个历史决议都闪烁着穿越历史迷雾的真理之光;又反映出通过深刻分析总结历史和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每一个历史决议都标志着我们的党进一步成熟、进一步坚强,也昭示着我们党的事业将迎来新的辉煌。

 三组历史的细节

 三个意味深长的注脚

  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需要如椽巨笔的史诗书写。由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的中国共产党人书写的历史决议,总是带着宏阔的视野、站在道义的高处、充满真理的力量、散播情感的温度。2.7 万字的《关于若干历史问...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决议 复兴 引领 辉煌

热门文章